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什麼是健康的關係

 估狗翻譯

https://www-ny-gov.translate.goog/teen-dating-violence-awareness-and-prevention/what-does-healthy-relationship-look?_x_tr_sl=auto&_x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ajax,nv,elem

邊界

溝通

相信

同意




《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教會妳如何擁有「去愛人」的能力。

 


熱戀時的話語,如此真實,也如此虛幻。它暗示了我們被人深愛的渴望,也隱藏著自我的不安。很多時候,正是內心的自戀與自卑,決定了我們愛上什麼樣的人。而我們,只是抱著自己的黑洞在與他人交往。

《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教會妳如何擁有「去愛人」的能力。

為了解決生命中的問題而去戀愛,只會被戀愛毀掉。我這麼努力,愛一個人愛得用盡力氣、心力交瘁,為什麼,每次戀愛還是以失敗告終?

「我要給你幸福。」

「即使只能在你背後默默地看著你,我也很滿足。」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能了解我。」

「我配不上你,真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我……」

面對困在愛的循環裡痛苦不已的人們,日本心理學專家加藤諦三拋出最深沉的剖析:

愛情,很多時候是人們拿來解決自己的自戀或自卑的手段。

當人們只是一味希望在戀人的凝視中看到完美的自我形象,就無法真正去愛人。而那背後,是從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安全感──也正是愛情失敗的最根本因素。

只要擁有「去愛人」的能力,人生的問題終有辦法解決

戀愛會把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全部顯露出來。就算拚了命地硬要把自己的弱點隱藏起來,在戀愛中也無法完全隱藏自我。有的人因為失戀在苦惱。

他們不去思考「為什麼會如此痛苦」,而只是一味責怪對方。也正因為不肯承認真正的原因,所以不論經過多久,煩惱和痛苦都無法得到解脫。

擁有了「愛人」的能力,便不會再給別人製造麻煩,也就能夠好好活到老。能夠去愛的人,他的人生就能得救。只要擁有了去愛人的能力,就有辦法活下去。

分手,也是讓人成長的一種愛

假如不克服自戀心理,那麼包括戀愛關係在內的所有人際關係,都只能是母親與幼兒之間的關係。

提到愛情,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粉紅色的美夢。然而,愛情其實是個殘酷的試煉場,人要將束縛自己心靈的羈絆,一個接一個地斬斷。

女性雜誌上,有時會刊登如何順利地與戀人或另一半相處的內容。刊登這些內容倒是無關緊要,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以指導性的觀點,教導女性如何不讓男方的自戀願望受挫,例如:不能得意洋洋地誇獎自己的父親啦,就算是親哥哥也不能說他很優秀啦等等。因為這些話題對自戀狂來講是極其不愉快的,所以如果經常談論這些話題,就肯定沒法順利、愉快地和他們交往了。

這些建議都是在告訴人們:「你就接受他的自戀吧!」所謂接受對方的自戀,其實否定了兩個人之間健康的人際關係。儘管如此,這些雜誌裡,依然只傳達了該怎麼樣能夠不傷害自戀者的感情。和自戀的人,是沒辦法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去愛一位渴求無條件的愛的男性,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吧!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祈禱著對方能夠成長,同時與他分手。或者真正下定決心:「我要當他的媽媽!」

自戀的人,不到決定性的地步,都會不拿別人當回事,只會一直說漂亮話。然而,到了決定性的那一刻,他們就會暴露出一切的醜惡,抓住對方不肯放手。決定脫離玩偶軀殼時,也就是人格成熟的女性為愛做出決定的時刻。

偏見是憎恨的偽裝

他真心相信她是天使一般的優秀女人。他已經二十九歲了,到了二十九歲這個年齡,應該已經有過很多感情經驗,多少該有些理性了。

然而,他卻相信她宛若天使,他完全變成了戀愛的俘虜。一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常容易認為自己的那個「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不過,也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會這麼認為,等到差不多三十歲了,就會覺得自己的戀人也和其他人一樣,都是普通人。

不僅如此,更應該明白,正因為發現戀人是普通人,才會希望可以彼此鼓勵、彼此扶持,一起逐漸成長。而這點,才恰恰是戀愛的寶貴之處。

二十九歲了,該能夠理解這樣的可貴了。然而,雖然已經二十九歲了,他卻仍然把自己的戀人當成神。他的女朋友是位出身清寒的美人,兩人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結識的,他卻一下子傾心於她。其實在與她陷入熱戀之前,他也有過戀愛的經驗,當時的對象是某個中小企業的千金。她家的公司不小,不過也算不上是大型企業。身為老闆的父親,想盡辦法地要把女兒送入上流社會。

而他只是個平凡上班族的兒子,也沒有走上知名大學、知名企業的精英道路,所以前女友的父親當然會反對他們交往。前女友大學畢業的同時,她的父親就逼著她去相親,硬生生地把他們倆拆散了。他恨她和她的父親,恨到有些不正常的地步。

同時,他也在心裡強烈地譴責那些有錢人,認為他們的一舉一動只在乎利害關係,完全無法理解人的心靈之美。不過,這種憎恨的程度之強烈,反而顯示出他是多麼被她吸引。他對有錢的女性全都極度不信任,已經到了只要對方說是有錢人,他就無論如何全都無法信任的地步。相反地,他認為窮人家的女孩,只因為「貧窮」這一點,就說明她擁有美麗的心。

這種偏見,正是他的憎恨偽裝而成的。

也就在此時,這位出身清寒的美女出現在他面前。在他內心正因為不信任某個女人而痛苦的時刻,她出現了。他的家庭和他自己大致都算小康,所以他過去所接觸過的女人基本上也差不多。而這一次,遇到的是以往完全沒接觸過的女性。

單單這一點,對他來說就是極度新鮮的。他覺得因為她,自己對女性的不信任感迅速地被治癒了。

「我因為遇見了你,才變得能夠相信人了。」他總是這麼對她說。這一點,讓他非常幸福。

「這世界上還有如此優秀的女孩啊!我以前接觸過的女人,都是多麼微不足道,多狹隘啊!」他甚至開始覺得自己的世界也變得更大了。

約會的時候,她比約定的時間稍微早到了一會兒,他就忍不住覺得有錢的女人可不會這麼體貼。而每每此時,他就愈發覺得她可愛。

所謂偏見,是指「把一根針那麼小的事實,解釋成棒子那麼大」。

隨便送給她什麼小禮物,她就很開心,於是他又覺得,她和有錢的女人不一樣,「多麼懂得感恩啊」,因此更加崇拜她。

有錢的女人很醜陋。貧寒的女孩因為要忍耐悲慘的人生,所以多美麗!工作能夠讓人活得真正像個人,有錢的女人什麼都不幹,還過著奢侈的生活,真醜陋。他覺得她簡直美到極致了。

而後他終於確信她是個天使,不久,兩個人就結婚了。

按照奧爾波特的話來說,偏見是「沒有充分的證據,就認為別人很壞」。此外,「一旦給予頂針那麼一丁點大的事實,就會將其一般化到桶子那麼大。」

人往往直接把一件很小的事實一般化。奧爾波特把這種現象稱作「過度一般化」。

總之,他把有錢人解釋為惡的;而相反地,把她瑣碎的言行都誇張成善的。在他自己的心裡,極力強調女友的那些瑣碎小事,用這些瑣碎的小事來解釋她整體的人格,認定「那個人就是天使」。

而更為重要的是,「偏見從根本上來講,是人格的一種特性。」

奧爾波特說,這種偏見的人格,基礎在於不安感。

他的人格基礎正是基本的不安感,所以他才希望有證據,證明她是天使。

他沒有面對她「實際面目」的勇氣。

作者簡介:

加藤諦三Kato Taizo1938 –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教養學科、東大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賴世和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現為早稻田大學榮譽教授。

除此之外,自八○年代起,便擔任廣播節目《テレフォン人生相談》主持人。

著作多達兩百餘本,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生導師。《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是他近期最受矚目的作品,針對失敗的戀愛關係,深入剖析現代人最困擾的心理掙扎與矛盾。

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book/28141?atcr=521a6


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

 


為了解決生命中的問題而去戀愛,
只會被戀愛毀掉。
我這麼努力,愛一個人愛得用盡力氣、心力交瘁,
為什麼,每次戀愛還是以失敗告終?

  =======================================================
  哈佛最受歡迎心靈導師,日本社會學家兼心理學大師,長青廣播節目《テレフォン人生相談》主持人加藤諦三,直探愛情關係裡人們最不敢正視的黑暗面。
  ======================================================

  「我要給你幸福。」
  「即使只能在你背後默默地看著你,我也很滿足。」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能了解我。」
  「我配不上你,真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我……」

  熱戀時的話語,如此真實,也如此虛幻。
  它暗示了我們被人深愛的渴望,也隱藏著自我的不安。
  很多時候,正是內心的自戀與自卑,決定了我們愛上什麼樣的人。
  而我們,只是抱著自己的黑洞在與他人交往。

  面對困在愛的循環裡痛苦不已的人們,日本心理學專家加藤諦三拋出最深沉的剖析:

  愛情,很多時候是人們拿來解決自己的自戀或自卑的手段。

  當人們只是一味希望在戀人的凝視中看到完美的自我形象,就無法真正去愛人。而那背後,是從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安全感──也正是愛情失敗的最根本因素。

  加藤諦三是日本大眾心理學專家,著作極豐,對於人際關係有獨到的見解。在本書裡,他指出,人們在戀愛中經歷的困境,就是人生困境的縮影。唯有走出個人的自戀與自卑,認清愛情的本質是「關係」,真正地去理解他人,才有可能去愛。

本書特色

  ◎藉由「破除自戀與依賴的心理」,讓人真正地去愛與被愛,並因此變得更幸福。

  ◎本書案例,來自於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的實際接觸。他指出,雖然在本書案例中特別突顯了「自戀與自卑」的心理,但一般人在愛情關係裡,其實也時常被自戀與自卑所困擾。

  ◎透過佛洛姆、卡倫.霍妮等當代重要精神分析學家的理論,剖析原生家庭如何造就了人的不安感,並成為戀愛失敗的深層原因。

名人推薦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楊月娥(資深媒體人),賴芳玉(律師),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身心靈老師‧作家)/震撼推薦。

目錄

【序言】
只要擁有「去愛人」的能力,人生的問題終有辦法解決  9

第一章    為什麼戀情總是不順利?  24
不成熟的人,會希望一切矛盾與問題,都能透過「愛」來解決,當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便用「因為愛得不夠徹底」來解釋。
然而,「想被愛」這種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不管已經被愛到什麼程度,都不會有滿足的一天。
所謂去愛,就是要從正面承受人生的重擔。

他要的不是愛情,而是依賴  26
依賴性強的人,無論怎麼掙扎都得不到幸福  31
總是怪在戀人頭上,心理上會比較輕鬆  37
愛一個人,就意味著要獨立  39
因為眼裡只有自己,所以會被欺騙  42
去愛人,就能談一場精采的戀愛  45
和自戀的人結婚,就算離婚了也會不幸  50
她並不認為自己在撒謊  53
自戀者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並深信不疑  56

第二章  追求無條件的愛,反而讓我們無法順利去愛  58
幼兒渴求無條件的愛,而能給予這樣的愛的,是母親。然而長大之後,不可能再像幼兒一樣尋求無條件的愛與讚美。
去愛一個渴求著無條件愛情的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總希望自己能受到讚美,卻不顧對方的感受  60
心情無法立刻變好的原因,以及他們的「正義」  63
分手,也是讓人成長的一種愛  68
偏見是憎恨的偽裝  70
無法認同彼此的缺點,釀成悲劇  75
自戀的人,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77
即使一直等待,也無法得到幸福  81
老來因孤獨而痛苦的人們  83
理想戀人的真相  85
人格不成熟的人有很強的執著心  88
世界上最流行的話:「誰都不瞭解我。」  93
搞錯方向的努力,是得不到回報的  96

第三章  把自卑感與愛情搞混的人   100
自己的自卑感,在戀情之中,會反過來變成給對方的異常讚美。
有著強烈自卑感的人,會完全執著於自身的弱點,並且把那份激烈的執著,錯當成是激烈的愛情。
他們並不是因為對方真的很出色而認為他出色,而是因為自己的自卑感和孤獨感,所以才覺得對方很出色。
這些人的內心糾結透過戀愛關係表現了出來,因此,戀愛不可能順利。

有時候,彼此因自卑而開始交往   102
把可怕的執著錯認為愛情的強度   107
「沉醉」與「愛」,完全是兩回事   111
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產生嫉妒和憎恨   113
強烈的孤獨與失望,促使人迫切尋求讚美   119
有強烈自卑感的人,會選擇和自己不一樣的戀人   121
認清自己的本性,就能夠順利地戀愛   124
自卑感極強的男人與自戀的女人   126
把「配不上」錯當成最棒的戀人   129
在家狂暴、在外迎合的兩面人丈夫   131
成熟的戀愛,即使結束了也不會混亂   135

第四章  受傷,讓我們成長   138
「我已經這麼努力了,卻還是無法給對方想要的。」不去一味想著自己給了對方什麼,而去想著對方到底想要什麼,這就是愛。
唯有兩個人都想要自我救贖,才能夠相互拯救。
愛與撒嬌正好相反。愛一個人是要去理解對方,而不是尋求對方的理解。
因為要抱持這樣的態度,所以愛是痛苦的,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為了有能力去愛,必須要堅強到能夠忍耐孤獨。

勉強去做,並非真心真意   140
考慮對方想要的是什麼,這才是愛   146
彼此沒有心靈接觸,會產生很大的誤解149
錯誤的愛,與母親對孩子的憤怒相似   154
明白什麼是不該期待的事情,並懂得放棄   155
所謂愛,就是接納對方的一切   160
克服了依賴與自戀,才能夠去愛人   162
無意識中對母親撒嬌的男人   165
為對方實現願望,愛對方真實的樣子   168
依賴心強的人,沒辦法去愛人   170
去愛,需要覺悟和努力   171
想要去愛的欲望,代表了一個人的成熟   175
喜歡和愛完全不同   180

第五章  痛苦,證明我們有了「去愛」的能力  182
成長是痛苦的。
一個人,只有被逼到「是要成長?還是去死?」的地步,才能成長。
我們必須「宣告和幸福分手」。除此之外,成長再沒有其他途徑。
拋棄掉自己的,也會拯救自己。意識不到這一點,才是人類的悲劇。

無法獨立,也無法去愛別人   184
試圖博取同情,獲得心理安定的人   188
學習靠自己,堅定自我的內心   191
認識內心的矛盾糾結,才能夠克服它   193
人不受傷,就無法獨立   198
別在乎別人眼光,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201
只為「其他人會怎麼看我」而活的女孩   206
人格不成熟而行為荒唐的人   210
人格獨立的「成年人」之間的友情   212
變得強大,才能得救   215
人格不成熟的人,無法正常戀愛   218
和長不大的男人在一起,會白白浪費自己的人生   222
即使要求無條件的愛,也無法成長   225
選擇像母親般的戀人的男人   229

【後記】 注意這個「請你現在就覺察這一點」的信號   234

序言

只要擁有「去愛人」的能力,人生的問題終有辦法解決


  人類心理的本質,從我們還住在洞穴中的時代開始就沒發生過什麼變化。

  說起來,人類心理的重要本質,基本上都已經在古希臘悲劇作品中表現過了。如今在電臺的熱線諮詢節目中流行的話題,也和《聖經.舊約》的時代沒有區別。

  發生改變的只是現象,而不是本質。

  大約在四十年前,我寫了一本書:《愛與青春的潮流》。

  如今重讀那本書,我發現在戀愛心理上,當時和現在沒有任何區別。因此,我以那本書中所闡釋的不變的戀愛心理為中心,融合我四十年來心理學研究的結晶,完成了這本《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

  在本書中,我試著透過戀愛來思考「人類不變的本質」。如何有效利用「人類不變的本質」來幸福地生活,這是人們的永恆課題。

  特別是在今日提倡「變化的時代」、「全球化時代」,這種浮躁的現實背景下,我想,即使是談論戀愛,恐怕這種視角也是很必要的。

  在本書中,我思考的是在每一個失戀案例中,隱藏著怎樣的心理。透過瞭解隱藏的心理來探討:如果想要讓戀情開花結果,需要有哪些必要的心理因素。

  即使在一般的人際關係中,有心理問題的人,也比較容易與有心理問題的人走在一起。反過來說,有心理問題的人,無論如何都會避開心理健康的人。

  人的內心糾結會透過人際關係表現出來,在戀愛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樣。心理上生了病的男人,容易與心理上生了病的女人墜入愛河;而心理上生了病的女人,會無意識地避開心理健康的男人。

  內心有糾結的人在聽到「愛」這個字眼的時候,只會想到「被愛」,這就是「愛無能」的人。

  即使因戀愛而發生爭執,他們也只會一味煩惱,卻無意解決問題。

  對某些人來說,戀愛能夠豐富、充實他們的人生,可是對另一部分的人來說,戀愛卻會破壞人生。

  既有因為談戀愛而變得幸福的人,也有因為談戀愛而毀掉人生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好比一個人是加入邪教組織,還是信仰傳統宗教,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為了解決自己內心的糾結而去戀愛的人,會被戀愛毀掉。

  相反地,如果不在乎自己內心的糾結,只是因喜歡上對方、愛上對方而戀愛,那麼無論是否會失戀,都會豐富自己的人生。

  更進一步來說,其實所有的努力都是一樣的道理。努力永遠是一把雙刃劍。

  有的人努力想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到頭來卻白白浪費了人生;也有的人經過努力,讓人生過得十分有意義。

  有的人想要透過社會地位的成功來解決自己內心的糾結,遺憾的是,這樣的努力是「走向毀滅的努力」。

  為「走向毀滅」而努力著的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努力的動機。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內心的糾結。

  所謂「最基本的欲望」就是說,這種欲望一旦得不到滿足,人就會非常焦慮不安。

  因基本欲望得不到滿足而不安的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以消除不安為首要目的。在談戀愛時也一樣,他們的目的並不在戀愛本身,而是要消除自己的不安。

  因此,他們優先考慮的是「被愛」,而不是去「愛人」。

  工作上,也是以消除不安為目的,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想要得到成果,以此獲得安心,這是他們最優先考慮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本書所舉的各種例子實在太過極端,但其實,那些都是我在現實中接觸到的案例。而且從本質上來講,這些故事與普通人的戀愛也有共通之處。在極端的例子當中,事情的本質會表現得更加鮮明。

  因為在現實的世界裡,既沒有完全心理健康的男人,也沒有完全理想的女人,所以,人類並不能區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也就是說,並不能把人分成「心理健康的人」和「有心理疾病的人」這兩類。

  從心理健康到患有心理疾病之間是一個連續的狀態。無論是心理健康的人,還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其實都只是程度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概念,並不是一個分類概念。

  談戀愛時,會呈現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透過戀愛,人可以看到自己。

  一個人隱藏的心理情結會對他的自我產生影響,而這會透過戀愛關係表現出來。

  是否拒絕承認這種隱藏的自我,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是否能夠幸福。

  一個人自我確立與人格成熟的程度,都可以透過戀愛的考驗而表現出來。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戀愛就是一個試煉場。在戀愛當中,能夠考驗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戀愛,會讓一個人突然直面自己的無意識。黑色的烏鴉就算硬說「我是白的」,也無法讓戀愛成功,就是因為牠不肯承認「我是黑的」,狀況才會愈來愈惡化。

  為了防止自身的價值受到威脅,戀愛狀況會惡化的人,需要在戀人面前虛張聲勢。

  戀愛就像在其他的人際關係當中一樣,不能自以為是。

  內心深處下意識地自卑,卻刻意表現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此背道而馳的做法,絕對無法讓戀愛成功。這是人格中的矛盾呈現在戀愛裡的結果。

  就好像一個人分明沒有做老大的氣魄,就算去招募小弟也招不到優秀的人才;同樣地,明明逃避現實,卻渴望找到出色的對象,就算再怎麼去追尋也是找不到的。和沒有氣魄的老大一樣,招來的只會是一些平庸的對象。

  對這樣的人來說,即使從一見鍾情發展到了熱戀階段,也會很快地迎來不歡而散的結局。一見鍾情代表了一個人的自我很不穩定,代表了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背離非常嚴重。

  同時,也代表了一個人沒有溝通的能力,代表了他與其他人並沒有發生心靈上的聯繫。

  這種心理就和某些團體的成員想要掩蓋內心的寂寥,因而故意誇耀成員間有鋼鐵般的團結一樣,他們不肯承認彼此間沒有心靈上的聯繫。

  戀愛會把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全部顯露出來。就算拚了命地硬要把自己的弱點隱藏起來,在戀愛中也無法完全隱藏自我。

  有的人因為失戀在苦惱。

  他們不去思考「為什麼會如此痛苦」,而只是一味責怪對方。也正因為不肯承認真正的原因,所以不論經過多久,煩惱和痛苦都無法得到解脫。

  擁有了「愛人」的能力,便不會再給別人製造麻煩,也就能夠好好活到老。

  能夠去愛的人,他的人生就能得救。只要擁有了去愛人的能力,就有辦法活下去。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1885 ─1952,德裔心理學家,新精神分析主義的代表人物)曾說過,為了讓人生更加豐富、更加幸福,我們追求愛情。然而,精神官能症患者卻因為其他的理由而追求愛情。

  佛洛姆(Erich Fromm,1900 ─1980,德裔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著有《愛的藝術》等,曾與卡倫.霍妮相戀)也曾說,儘管存在著大量壓倒性的反例,但認為「再沒有任何事比愛情更容易」的普遍態度,卻一直持續至今。

  佛洛姆還說過,既然帶著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待開始愛情,就應該絕對不可能失敗才對。如果是放在其他事情上,我們一定會思考為什麼事實並非如此。

  本書正是要直接思考背後的原因,陪伴大家去瞭解隱藏在許多失戀故事背後的心理因素,同時,思考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更加幸福的愛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加藤諦三(Kato Taizo, 1938 –)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教養學科、東大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賴世和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現為早稻田大學榮譽教授。

  除此之外,自八○年代起,便擔任廣播節目《テレフォン人生相談》主持人。

  著作多達兩百餘本,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生導師。《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是他近期最受矚目的作品,針對失敗的戀愛關係,深入剖析現代人最困擾的心理掙扎與矛盾。

  官方網站:www.katotaizo.com

譯者簡介

吳倩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日本文部科學省博士獎學金資助赴早稻田大學進修臨床心理學。中國首批二級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心理學會會員,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日本箱庭療法學會會員。

  現職諮商心理師,專業領域為兒童與成年人的遊戲心理諮詢。兼職譯者,主要譯作包括《斷捨離》、《心的處方箋》、《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我們為何如此不安》、《最棒的男孩》等等。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676?gclid=Cj0KCQjwpreJBhDvARIsAF1_BU3kefEUntwRtKyYuN150w9M54sNSE3Nwq8JDDB1aDnUt7AhNYXLQg8aAkvkEALw_wcB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children resilience game

兒童復原力遊戲,公共政策和各種家庭/社區/校園危機如何影響兒童健康

文章

https://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resources/resilience-game/

遊戲連結

https://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resilience-game/index.html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相信自己,做你不敢做的事

 相信跟方法一樣重要啦

————————


對於跑步才剛開始的我,五公里聽起來是一個無比嚇人的數字,但是越害怕,我越是想要挑戰它。股神巴菲特曾說:「做你沒做過的事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從現在開始脫離舒適圈,每天去做一件令人害怕、討厭,甚至沒想過的事吧。

圖片來源:平裝本出版提供 圖片來源:平裝本出版提供
 

為什麼每天要做一件令你害怕的事?

你有感到害怕的事情嗎?你是不是不敢拒絕別人,不敢嘗試新鮮事物,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意見?

現今社會對於未來世界普遍充滿著害怕,父母害怕孩子出社會後吃苦,希望他們填醫學院;政治人物害怕落選而抹黑對手;每個人害怕別人看見自己的缺點,一味掩飾它,結果越躲越隱藏不住自己的自卑……「害怕」讓我們乾脆什麼事都不做,甚至做錯,為什麼我們要讓恐懼癱瘓自己的人生呢?

我們的擔心害怕,往往把自己禁錮在舒適圈當中,與同溫層的朋友互相取暖。「每天做一件令自己害怕的事」便是前美國總統夫人愛蓮娜.羅斯福給自己的期許,鼓勵大家勇敢無畏地面對未知的挑戰。她的這句話啟發了成千上萬的人,去迎戰潛伏在內心的不安與恐懼。

二十九歲從耶魯大學畢業的諾艾兒(Noelle Hancock)就是受到愛蓮娜這句話的激勵,決定每天做一件令自己害怕的事。

她在公司無預警裁員以後,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因此把自己的恐懼全部寫了下來:怕高、怕飛行、怕撞到東西、怕在眾人面前演講、怕批評別人、怕和他人起衝突、怕後悔、怕得不到認同等,然後一一克服它們,甚至將自己的經驗出版成一本書《不要和鯊魚接吻,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讓你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勇敢!》把恐懼當作人生的驅動力,讓她勇敢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二○一一年,我才剛開始跑步沒多久,偶然看見Nike在台灣第一次舉行大型女生路跑賽NIKE FREE YOURSELF的消息,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我決定做一件以前不敢做的事,報名五公里組!

Nike全球女生路跑系列源自於紀念美國傳奇長跑選手瓊.貝努瓦(Joan Benoit),瓊曾經在一九八四年以兩小時二十四分五十二秒的成績奪得奧運首屆女子馬拉松項目的金牌。為了紀念瓊的貢獻,二○○四年,Nike舉辦了第一屆舊金山女子馬拉松,現在已經擴展到全球十九個城市,這股馬拉松風潮也吹到了台北。

從來沒參加過運動比賽,連三公里都沒有達陣過的我,那一個瞬間想要挑戰內心的恐懼,就約了好朋友一起參加路跑賽,殊不知看似短短的里程,改變了我的一生,從此以後愛上慢跑這項運動。


我很喜歡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一句話:「做你沒做過的事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其實,恐懼跟勇敢是一體兩面,突破自我的限制,嘗試原本不敢做的事情,生命的道路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寬廣。原來,不害怕的另一面就是勇敢啊。

不是成功後才去相信,而是先相信才有可能成功

「五公里?你在開玩笑嗎?你連三公里都跑不到。」朋友不客氣地說。

「為什麼不可能?我相信我可以的。」我告訴她,只要你相信,就能跑得到。

相信是一種個人信仰,相信弱不禁風的身體也可以跨步前行;相信在捉襟見肘的經濟困境下也可以出國求學,這是相信的力量,是跑步讓我相信了「相信」。


大學畢業後我工作了兩年,在台北擔任網路設計師。雖然下班後總是全身虛脫、疲憊不堪,只想好好躺平休息;即使生活條件如此嚴苛的處境下,仍然心繫著留學的夢想,對未來感到徬徨,但是,為了迎接人生中第一場比賽,不管多累,我都會在下班之後僅剩的一點時間裡到操場練習,跑完步再回到小公寓準備英文托福以及申請留學的資料。

我在汗水淋漓的步伐中且跑且走,此時生活中的無奈也在呼氣吐氣之間竄出,大剌剌地逼我正視它。當微風迎面而來,冷卻了被汗水浸濕的身軀,好似在高速運轉的過熱鍋爐裡,一股涓涓流過的冷泉,平息了不少失眠的焦慮與逐夢的苦澀。


電影《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是主角熊貓Po變成神龍大俠,拯救整個和平谷的一連串冒險犯難的過程,並且選擇相信自己的故事。一直以來,Po深信不疑有一道秘密配方,是廚師爸爸獨門特製的口味,由老一輩經年累月流傳下來的,所以別人怎麼煮都無法複製那一味。

當Po經過接連奮戰好不容易取得秘笈「神旨」的時候,卻發現是一紙無字天書,裡面什麼都沒有,令他感到非常絕望。此時,鵝爸爸對Po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所謂的特別秘方或秘笈,你只需要相信它存在。(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Po恍然大悟,原來爸爸的湯麵無與倫比的好吃,不是源自古老秘方,而是相信自己的手藝可以煮出最美味的湯頭,他才明白一切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內心,唯有「相信」才是功成名就的不二法門。


我抱著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信念,緊鑼密鼓地練習,終於比賽日前一週跑到了三公里!不同於第一個一公里的辛苦,達成三千公尺的感覺很舒服,不擔心小腿痠痛僵硬,也不害怕心臟負荷不了,自然而然地跑著,然後就超越了三公里大關!因為憂鬱失眠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後遺症,在慢跑之中逐漸改善,慢慢找回專注的感覺,這使我更期待比賽當天到來,想要大步迎接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女子路跑,相信等在五公里的那一端,會是一個更勇敢的自己。

超級菜鳥的五公里挑戰

五月二十九日星期日清晨五點,「興奮」是睜開眼睛的第一個念頭。今天是我的第一個路跑賽!


六點不到,七千名女力大軍便紛紛湧入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她們身穿桃紅色戰服,密密麻麻的紅點照亮了黎明的台北街頭,場面浩大又搶眼。聳立在起跑點的巨型蘋果綠拱門,是青春活力的召喚,記錄著歷史的一刻。

今天,我就要出發征服自己的害怕,不抗拒早起,不畏懼距離,菜鳥也可以展翅飛翔。

六點一到鳴槍響起,宣布台灣女性路跑風潮的年代正式揭開序幕。由於現場過於熱鬧,槍聲有響沒有聽到,反倒是尖叫聲四起,七千名桃紅女孩奮勇向前把仁愛路染成了一條紅色流域,每個女孩臉上出現了自信、燦爛與無懼的神情,不分年紀、不分職業、不分胖瘦,今天我們都是紅色戰士,為了挑戰更好的自己而跑。

「一起加油!我們在終點見。」我跟好友說。起跑後,環繞四處都是跟我一樣喜歡跑步的女生,原來跟大家在一起跑步的感覺這麼好!跑步其實並不孤單,大家一起朝同一個目標努力的感覺真實又夢幻,現場的快樂能量感染了我,我從來沒有跑得這麼快、這麼感動過。

五公里組是從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出發,經由仁愛路到建國南路口,再原線折返回到凱達格蘭大道。一路上,兩旁的樹蔭在地面拓出千變萬化的圖騰、呼嘯而過的建築物標示著地理位置,不需定位也能清楚找到自己的方向。原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不是跑得比較快的人才能得到掌聲。

大多數的人在學生時期,為了達成父母的期待追求成績的高低;進入社會後,在乎老闆的評價而賣命工作;女人步入婚姻後,犧牲工作與夢想,試著做個稱職的妻子、媳婦與母親。許多人在汲汲營營的日子裡,勉強把自己塞進符合大眾眼光的容器裡,而不知不覺陷入憂鬱的泥沼中。

我們都害怕自己落後,成為社會邊緣人,然而,看著這些身邊的跑者不分名次,各個快樂地前進:跑快的人不會優越,跑慢的人不會自卑,雙腳的步伐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速度,汗水滴下來的地方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印記,我們不需要一味追逐社會價值下不屬於自己的道路,只有自己可以決定所往的方向。

回程折返的路途,大家都已疲憊,放慢腳步地跑著,終點的巨型拱門在遠方隱約可見,隨著綠色小點越來越近,我的思緒也越來越清晰,當意識到拱門僅有幾步之遙時,已經跨越終點線。瞬間低頭一看,那是我慢跑以來最遠的距離,也是最好的成績。

我居然成功挑戰了害怕不已的五公里!這場NIKE FREE YOURSELF女生路跑讓超級菜鳥的我相信,不管什麼年紀,因為什麼理由,每一個女生都擁有挑戰自己的無限潛能。你有什麼想做卻不敢做、覺得做了也無法成功的事呢?每天去挑戰一件自己害怕的事,哪怕是多麼小的目標,哪怕身為多麼菜的初學者,只要跨出第一步,你就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

相信自己的力量,就能在未知的領域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文摘自《不認輸的骨氣:從偏鄉到紐約,一個屏東女孩勇闖世界的逆境哲學》,平裝本出版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cw.com.tw/amp/article/50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