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孩子需要甚麼?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真正成熟有包容力寬容,知道事情該怎麼做,發生衝突該怎麼處理才在情理上合理,對雙方公平,如何和各年齡層性別情感狀態的人建立正面聯繫、照顧自己日常生活的大人,但現在的教育方式和社會氛圍並不能產生那樣子的大人......

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生活能力(從有能力自己洗自己的衣褲、早睡早起、買菜煮飯洗碗至少不會餓到自己,如何在傳統市場跟魚/肉/菜販在合理能殺到的價的範圍內殺價,到如何在郵局/銀行開戶、如何匯款/申請提款卡/信用卡/健保卡、如何加入勞保、網購付了錢東西沒寄到怎麼把商品要回來,提款卡/信用卡被盜刷/政府多收自己健保費怎麼辦......等等,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照顧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賺錢能力,人際能力(包括樂觀(正向)的解釋模式和自信/自尊、如何避免被霸凌、如何應付小人、圓滑拒絕他人請求......等等),這只能從日常生活經驗、旅行、向自然探索中不斷的試錯獲得......

如何培育孩子的生活能力
*以下皆為家長有空餘時間/精力的前提下
家長可以買菜時帶著孩子出去,教他如何挑選蛋、魚、肉、菜,甚麼魚一條/肉一斤/菜一把大約在甚麼價格範圍,跟他說可以用甚麼話跟攤販殺價,對方願意/不願意時怎麼回應,回來邀請孩子幫忙洗米、洗菜、切肉/切菜,教他們醃肉。吃完飯邀請他們幫忙洗碗洗鍋子、收菜/擦桌、清洗流理台。
家事是全家人的事,不是某個人的事,全家人都應該做。可以邀請孩子加入掃地、擦窗戶、倒垃圾、刷馬桶、洗流理台......當然也要教他們如何做,不教而成謂之虐。

每個人都會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都必須為自己犯的錯彌補,負起責任,對被傷害的那個人道歉,然後重回社會。我們跌跌撞撞,在待人處世上不斷受傷,最終這些經驗經過總結教訓,會成為珍貴的人生資產。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驗。給人魚吃,他可以吃一餐,教他釣魚,他可以吃一輩子。

現代都市化程度高地區主流「唯有讀書高,人際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完全不重要」(延續上一代就存在的學歷/成績歧視風氣造成的升學主義)教養觀念的問題是:缺乏從日常生活經驗、正面人際交往經驗中培養孩子自信、挫折復原力的功能。這種強調教養出「高智商」(通常指優秀的成績表現)孩子的教育方式,從小給孩子閱讀大量的中西方文學名著/經典、禮儀經典,那是一種長期讓孩子僅待在封閉的室內的學習,孩子的人際、活動範圍極為有限,幾乎只在家裡、學校、補習班,和成人信任的人際網內(如果成人本身的人脈三觀正派、可以信任,這是好事,孩子未來會知道誰可以信任)。

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他們這輩子見過的環境、他唯一最重大的人生經驗幾乎都在學校,但這個環境是很殘酷的--學校環境非常重視人際能力,因為學校反對使用暴力*。但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孩子間的人際(個人核心觀念)衝突沒有消失,因此轉為結黨結派,人數多/人際能力占優勢的的一方會私底下偷偷來,變成人際/言語/網路霸凌比較常見。
*雖然殘忍、自私、虛偽的風氣和反對暴力應該沒有直接的關聯,這種現象只能解讀成是部分操縱「禮貌、德性」評斷標準的群體是道德丄扭曲的,他們會任意把禮貌、道德和德性做對己方有利的解讀、「漏讀」,甚至扭曲它們的定義。雖然「聖人」是不存在的,善良必須要有力量。

因此那些出身低社經地位家庭,人際能力差,缺乏人際常識的孩子很容易遭到霸凌(包括肢體、語言、人際),他們可能因為觀察四周人的能力太差(走路低頭看地上、滑手機)、不懂得隨環境氛圍調整自己來保衛自己,或肢體語言表現的弱勢而被當作「對他下手容易得手,可以增加己方經驗值」的目標,或者言行很容易惹怒同學,被學生間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整,不停一面倒地被同一群人整:課本被丟到垃圾桶、桌子被亂畫、筆、外套或一隻鞋子被偷,被坐在後面的同學不停踢椅子或經過的同學擦撞桌子,剛交到朋友就被霸凌者在新朋友面前說自己壞話導致新朋友離開,且這環境的老師幾乎都會默認他們應增加自己的人際能力,往好的一面來說如果家庭資源足夠送去特別的學校,運氣好有一個老師願意長期帶這孩子,是可以永久讓孩子獲得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往壞的一面來說就是沒有足夠家庭資源培育人際能力的孩子,就會永久消失在正規學術系統之外)。這種一面倒的人際失敗經驗會讓孩子學到「無論我怎麼做都是沒用的」,就叫做「習得的無助」。

若孩子這輩子只經歷過學校環境,不知道現實世界其實是開放式競爭/合作,任何可能都有可能發生,他們不會知道其實他們可以不用買那個封閉環境扭曲規則的帳,其實他們的任何反抗和反對霸凌者的行為都是可能有效的,一旦在學校遭遇現實世界的人際衝突或者阻礙,很容易就放棄。

解決方法:家長假日如有空可以多帶孩子出門做小型或長途旅行(爬郊山、去公園散步、逛街、去餐廳吃飯、到紀念性景點看風景......),到不同的環境,親子一同學習如何克服旅途中的各種困難。

任何反霸凌的實用書籍,如果讀得夠多夠廣,到最後一定會發現都強調:培養孩子的人際能力是預防霸凌的最終手段。

學生間的人際交往就是一個小型社會,當孩子在電視和周遭大人互相聊天時學到可以任意謾罵胖子、女性、長相普通者......,社會上最沒有良心的人獲得榮耀富貴,最殘忍自私狡猾暴力者可以爬到權力頂尖的位置,可以任意傷害他人且不用負任何責任,倡導反歧視的大人說一套做一套、雙重標準,只是些善於操弄他人玩弄語言遊戲的「體面的」流氓(永遠也不要只憑文字去認識一個人,人在自己處於危急情況時做的事才是他真正的價值觀),既不敢阻止也默許暴力,學校的任何反歧視宣傳都只是杯水車薪,「弱肉強食」不可能阻止也不會停,它只會越來越極端兇惡殘忍暴戾,越來越隱蔽。

這種霸凌有時比起肢體霸凌留給孩子的創傷更大,身體上的傷口看的到,但心裡的傷口看不見,國內外已有許多人際霸凌造成孩子自殺的案例。老師不見得知道每一件霸凌事件,即使告訴老師,他的判斷也不見得是公正、正確的。


兒童的社會和成人是幾乎一樣的,他們有自己內部的潛規則、邏輯、根據某種標準劃分社會地位(每個小團體或班級都不同,有的憑某種德性,有的憑外在條件),和成人一模一樣,甚至更加自私、暴力的殘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