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當孩子的戀愛軍師 ─ 汪詠黛

「哈哈,我可以交女朋友囉!」—當孩子的戀愛軍師
親職教育專欄作家 汪詠黛
「哈哈,我可以交女朋友囉!」剛拿到國中畢業證書的比比,一回到家,就大聲喊著。口氣中有著「轉大人」的驕傲,而且,我很清楚的看到他眉毛上揚,滿臉挑釁,只差有句話還沒衝出口:

我這是「告知」你們,不是「徵詢」!
哼、哼,來這招,為娘的早就有心理準備啦!
我不動聲色的招呼大家洗手、吃飯,沒想到樂樂沒默契,正經八百的反問哥哥:
「誰說國中畢業就可以交女朋友了?媽媽,這樣會不會太早啊?」一聽弟弟攪局,比比馬上粗聲粗氣的回答:
「我說可以就可以!你還小,懂什麼!」
我馬上打圓場,好整以暇的問弟弟:
「那你覺得要到什麼時候,才比較適合交女朋友?」
「當然是上大學囉!」小傢伙還一副很「了」的表情加上一句:
「你和爸比不是都在大學時才談戀愛的?」

爸爸一聽,再也忍不住了,一邊夾菜給樂樂,一邊說:
「對呀,大學生的心智比較成熟,課業壓力也沒那麼大,自由時間又多,是適合談戀愛的時機,就像我和你媽媽......」

聽到這裡,我心頭一甜,臉上漾出笑意;可惜,爸爸話還沒說完,發情的「小公雞」就嗆聲了:
「拜託!爸爸一輩子只交一個女朋友,媽媽一輩子也只交一個男朋友,兩個人就這樣結婚了,真是太遜了,我才不要這麼無趣呢!」

吼,臭小子,看不起我們喔。我和你爸爸可是很得意自己「眼光精準」,不隨便亂放感情,找對了人,就安心結婚,好好經營一個家庭,有啥不好?

果不其然,這小子有備而來,居然搬出一些他在網路上看到的數據,好好「教訓」我們:
「別說歐美國家的青少年了,連我們隔壁的日本也非常開放喔,十四、五歲的性經驗比例很高耶!哪像我們台灣,哼,那麼保守,我一直到現在要進高中了,才打算開始交女朋友,已經算是『晚熟』囉!」
爸爸看比比再說下去,就屬於「限制級」了,趕緊端著水果盤,把才滿十二歲的弟弟帶離餐桌,留下我和比比好好聊聊兩性話題。 

聊感情,先聽聽孩子怎麼說
上了高中後,咱家這隻發情小公雞,果然開始積極交女朋友;雞婆老媽一路小心翼翼的從旁觀察,很慶幸能取得他的信任,在比比交女朋友的過程中,若遇到困惑,他都會找我聊聊。

很多媽媽羨慕又好奇的問我: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也沒啥了不起的秘訣,我只謹守住兩個原則:
一、讓他說話。
二、絕不隨意批評他的眼光。

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如果想談有關異性的話題,通常父母、師長不會是他們的第一人選。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大人不是一味禁止,就是講一堆大道理,反正終歸一句話:不可以!
既然孩子有先見之明,知道會遭到反對,甚至挨罰,那何必自找罪受?

根據我的觀察,只要能取得孩子的信任,他們其實都很想聽聽大人的經驗和看法。一來是因為他們在乎你,二來是他們實在沒經驗。但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常常一開口就把孩子推開了。

我始終記得在一次演講中,一位青少年不解的問我:「黛媽咪,我很奇怪為什麼大人都不記得他們也曾經年輕過?」

是啊,我們都曾經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多多少少也嚐過單戀、暗戀、失戀與戀愛的酸甜苦辣滋味。然而,一旦成為父母、師長,就忘了當年那個對男女感情世界好奇、懵懂的心情。

難怪青少年雖然明知道父母、師長是關心他們的,但嘴裡總忍不住嘀咕:大人好「機車」!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自然會想結交異性朋友,這時,當然需要成年人透過討論與經驗分享,讓他們了解一些健康且正確的兩性觀念。

當我們想把大人的感情經驗傳授給孩子時,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儘量給他們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
譬如,看到報紙上或電視上出現青春辣妹的話題,我會引導他們開口:
「你想交這樣的女朋友嗎?」
而不是大人先發表:「哼,我覺得這種女孩……」
大概是因為自己沒生女兒的補償心理,所以我眼中的年輕女孩,人人都可愛、漂亮又善良,免不了會被兒子糗「沒眼光」、「沒品味」,或「分不出什麼是恐龍妹或真美女」等。

我卻從來不會因此惱羞成怒,反而竊喜兒子打開話匣子,可以聽到他對女孩子的看法。

如果爸爸也在場加入聊天行列,來一段「men’s talk」的經驗談,雖然也會被孩子取笑「您過時了」,但是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交換意見,正好沖淡「說教」意味,可以趁機讓兒子了解:
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家庭著想,交女朋友時,應該管好「下半身」,多用「上半身」思考。

譬如,比比認為十四、五歲「應該」有性經驗,但我會跟他解釋,兩情相悅的男女,的確會想要發生性行為,不過兩性的心態上會有所差異:男生常常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女生卻會認為與你發生親密關係,是為了維持愛情關係。所以有人會簡單定義為:男人為性而愛;女人為愛而性。

再深一層的討論是,萬一有了性行為而讓女孩子懷孕,以你們目前的狀況,還需要依賴父母幫忙就學、就業,經濟上無法完全獨立,不但毫無能力養育孩子,就更別提在心智上是否足夠成熟,能自組家庭、承擔做父母的責任了。這時你該怎麼辦?我還會蒐集一些報導,來強化說明。

兒童福利聯盟曾經發表過一項讓人震驚的數據:台灣之子,每天約有十個是棄兒!隨著非婚生子女的增加,棄兒比率也跟著拉高,平均每天就有十個孩子面臨出養或收養問題。

再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父不詳」孩子的母親,有五○%的年齡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五○%則是二十歲以下。這些「七年級」甚至是「八年級」的媽媽,常常自顧不暇,沒錢養活自己,所以孩子才會一呱呱墜地,就馬上變成了棄兒。想想那些棄兒的母親,再想想曾經因為先「有」後婚、被網友票選為當今台灣最幸福的女人——小S,兩相比較,除了說是造化弄人,你還有什麼想法?

先不論小S是演藝圈的當紅炸子雞,賺錢功力一流,有足夠能力高興養幾個孩子就養幾個孩子;單就年齡來看,以當初她懷孕時的成熟度,就比那些棄兒的母親夠資格呢!

所以,我會拿著報紙和比比聊天,順便丟問題給他:你一定不希望自己是「棄兒」,也不會希望自己是「企鵝(棄兒)爸爸」,對不?只要我們做父母的願意放下權威,不急著開口告訴他什麼大道理,而能先接受他的想法(別擔心,是「接受」不一定是「同意」),多傾聽他在說什麼,就有機會當孩子的「戀愛軍師」,慢慢和他分享正確的感情觀,也就不怕他們會糊里糊塗的當起小爸爸、小媽媽了。和子女談有關性的問題,只要多用點心、多用點智慧,絕對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不信?您試試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