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健康不平等」報告大公開:收入前三高的死亡率最低,藍領比白領高84%

 

「健康不平等」報告大公開:收入前三高的死亡率最低,藍領比白領高84%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健康程度跟值也有顯著關聯,「基層技術工與勞力工」和「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死亡率,比「專業人士」高出六倍。 

為瞭解我國健康不平等現況,國健署與英國學者、世界醫師會理事長麥可馬穆(Sir Michael Marmot)及其研究團隊合作,為時三年完成「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報告指出,健康狀況,與收入、職業、教育程度、社區區域甚至父母教育程度都與健康有關。

收入、職業

調查發現,25歲至64歲男性死亡率,隨職業而有顯著差異,「基層技術工與勞力工」和「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死亡率,比「專業人士」高出六倍;再將職業別區分為藍領與白領,全台藍領平均死亡率較白領高出84%。

報告指出,職場上的心理社會壓力,例如勞工本身對工作掌控程度之間不平衡,或者勞工付出的努力與得到的報酬之間不平衡,都會造成不健康。其他不利勞工健康的因素還包括職場階級衝突、員工參與決策的程度有限,以及間接或直接的被歧視。

而這些因素在最弱勢的勞工族群中最普遍,尤其是那些從事「危險」工作的人,他們暴露在多重壓力源,包括繁重辛苦的任務、勞工對工作掌控程度低、薪資低且工作不穩定度高等。

職業 健康 死亡率
Photo credit:截圖自國健署《健康不平等報告》

若再搭配不同職業別的收入,可以發現死亡率會隨收入高低而改變。收入前三高的「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專業人員」及「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正是死亡率最低的三類職業。

關於收入如何影響健康,報告指出,低收入者可能比較不常購買能夠維持健康或促進健康的產品,或是因為收入較低,不得不購買較便宜的產品,而這些便宜的商品可能會增加健康的風險。此外,在心理健康方面,低收入者也比較沒有餘暇參與社交生活,這可能導致他們自覺價值感低落或或自覺地位低下。

收入與健康狀況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能是雙向的:低收入導致健康不佳(例如:日常生活環境不佳帶來的不良影響),健康不佳也可能導致謀生能力較差。

收入 職業
Photo credit:截圖自國健署《健康不平等報告》

教育程度

報告顯示,罹患三高和受教育程度有明顯關連。小學以下學歷者,罹患高血壓比例是大專以上學歷的3倍多,高血脂2.5倍,高血糖超過5倍。

這可能由於低學歷者有比較多危險因子(比如吸菸、飲酒、肥胖)。單從吸菸來看,國中以下學歷的男性吸菸比例較大學以上學歷男性高出兩倍以上。

健康三高 教育程度
Photo credit:截圖自國健署《健康不平等報告》

居住地區

這份報告以「零歲平均餘命」(平均壽命)來顯示居住低區跟健康的關係,都會地區的平均壽命比非都會地區來得高,男性差距3.3年,女性差距1.5年。

此外,研究人員也將居地區從最優勢到最劣勢分成五級,居住在最優勢地區的男性與女性平均壽命,與居住最弱勢地區族群相差6.4年與 3.5年。原因在於,較貧困的民眾更可能居住在較弱勢的社區。

螢幕快照_2018-01-02_下午3_46_04
Photo credit:截圖自國健署《健康不平等報告》
螢幕快照_2018-01-02_下午4_55_21
Photo credit:截圖自國健署《健康不平等報告》

母親教育程度

母親教育程度在國中以下族群,嬰兒死亡率較高(超過5‰),而母親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嬰兒死亡率則下降至3‰以下。在台灣,母親教育程度和新生兒低體重之間有明顯關聯。

此外,研究人員也調查了「孩童在三歲時父母有唸書給孩子聽」和「三歲兒童是否刷牙」的情形。大專學歷以上的 母親有經常唸書給孩童聽的比例是小學教育程度母親的5倍、國中學歷母親的3.4倍以及高中學歷母親的1.8 倍。大專學歷的母親在睡前幫孩童刷牙的比例,是小學學歷母親的兩倍,這有可能已經顯示出父母對孩童教養的不同。

而所有在幼年時期體驗到的不平等,都會有重大影響, 直接影響孩童的健康和教育程度,並且持續在一生中 產生重大後果。

報告指出,孩童出生的第一年是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兒童日後的認知能力奠定基礎,而早期認知能力發展與之後的學業成就 、收入和健康具高度相關。多項國際研究顯示,認知功能較高可能代表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另外,長期追蹤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認知測驗分數較高可能讓童年時期憂鬱比例較低,這也與成年時期心理困擾風險較低有所關聯。

螢幕快照_2018-01-02_下午3_41_40
Photo credit:截圖自國健署《健康不平等報告》

針對台灣的健康不平等現象,報告提出五大項建議:

  1. 給予每一位兒童最佳的人生起點
  2. 讓所有孩童、青年與成人發揮最大能力,並掌握自己的人生
  3. 為全民創造公平的就業與良好的工作
  4. 確保全民擁有健康的生活水準
  5. 營造健康永續的場所與社區
  6. 強化預防的角色與影響

《聯合報》報導,台大公衛所教授江東亮指出,這份報告顯示,勞動結構必須要改革,包括工時、工資、休假、福利等,都必須通盤檢討與考量。

《聯合報》報導,健康不平等報告計畫主持人、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改善健康不平等,連聯合國都試著找解方,這並非光靠衛福部的公衛政策就能實踐,而是需要政府各部會一同努力,包括提升教育品質、改善勞動環境等。研究也發現,衛教成效不佳,必須透過法規,例如提高菸品價格、強制執行戴安全帽、繫安全帶、車輛加裝安全座椅等,才能降低意外事故死亡發生率。

核稿編輯:羊正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