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四成日本年輕人,擔心自己會「孤獨至死」

四成日本年輕人,擔心自己會「孤獨至死」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WeLens(ID:we-lens),作者: Lens,頭圖來自:東方IC
很多人說自己孤獨,那麼,什麼年齡段的人最孤獨呢?
三菱綜合研究所有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6歲的女性是最感到孤獨的人。
原因也不難總結:這個年齡段可能在職場上不上不下缺少存在感;在情感上,單身的會因為身邊人陸續結婚後感到孤立;結婚生育的又可能陷入焦慮……


有的孤獨可以排解。
國內一項對感到孤獨的職場中人的調查顯示,其中75%的人每月至少會花1000元來排解孤獨。
有個做「出租自己」生意的阿哲,就講到很多人租他只是為了傾訴孤獨:
「很多客戶只是單純地想找一個人傾訴心事。有個人描述自己的孤獨,『用著好幾千的手機,卻找不到可以通話兩小時的人。曾經六毛的長途拚命地打,現在一千分鐘免費通話卻不知道打給誰』。」
更多的孤獨,只會在內心盤旋、甚至吞噬著健康。
它也影響到了另一個現象:孤獨死——人們通常認為那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才會面臨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孤獨死正在一點點年輕化。
年輕人的困境更難被發現
根據日本去年發布的《第三次孤獨死現狀報告》:日本29歲以下年輕男女孤獨死比例已經分別占到3.2%和8.9%。


孤獨死人口年齡構成
相比被國家福利制度重點關照的老年人,年輕人群的孤獨死困境更加難以被社會發現。
專門負責清理孤獨死現場的公司ToDo-Company曾經用模型再現了一些真實的孤獨死現場......


一名死者留下的「垃圾屋」


桌上放著遺書,牆上寫著「對不起」幾個字。


因糖尿病併發症而去世的30歲出頭的女性的房間。
發現時養的四隻貓中兩隻已經死去。


因為急性心力衰竭而去世的20幾歲的男性的房間。
雖然家中狗一直在叫,房間裡發出異臭,但由於誰都不想成為「第一發現者」,鄰居都裝作沒注意。
《東洋經濟新報》就介紹了這樣一則孤獨死案例:
死者是一位男性。住在市裡的公寓中。死後三個月才被人發現。
從留下的印記可以看出,他是趴在床上猝死的。


從遺留的物品看,他似乎不是人們印象當中會落到這般境地的人。
他的房間角落裡放著幾輛公路自行車。
書架上的相冊記錄著他20多歲時的生活。
其中一張照片中,他肌肉發達,一看便知曾是體育隊的健將。
還有一張照片是他和女友在迪士尼的合照。女生留著波波頭,模樣可愛,兩人對著相機開心地比出剪刀手。
經調查,把他引向孤獨死的事件發生在他35歲壯年之時。
那一年,他突然得了抑鬱症。


之後,他開始借高利貸,經常缺勤,在40多歲時被辭退。
失去工作後的他閉門不出,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靠社會保障金過活。
陪著他的只有一隻烏龜、一隻兔子和一隻貓。
在他死後,這三個寵物命運各不相同。
被發現時,兔子已成了一具乾癟的屍體。
烏龜正在惡臭的水槽中奮力撲騰。
而貓靠水槽和兔糧,撐過了這三個月。


與老年人那種生活不能自理造成的孤獨死不同,年紀輕輕就孤獨死的,常常是因為遭遇人生意外後,沒能再站起來。
在失業潮與單身率一路攀升的當下,這種風險越來越大。
男人的尊嚴使他們難以開口求教
除了孤獨死正在年輕化,還有一個現象:孤獨死的男性要遠遠多於女性。
對於箇中原因,《男人的孤獨死》作者長尾和宏是這樣分析的:
女性更擅長經營人際關係,男性相比之下人際關係網更稀薄。
男人的尊嚴使他們難以開口求救。
去年日本的年度流行語大賞中,有一條就:「大叔的孤獨」
這個詞乍一聽,不像「年輕人的孤獨」或「老年人的孤獨」那樣容易被共情。但數據是不會說謊的。
一份調查顯示:獨居的中年男性中有30.3%表示日常生活中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女性的數據是9.1%),15%表示兩周內與人交談的次數為一次以下(女性的數據是5.2%)。
他們比外人想像得要孤獨得多。


這個事實也能在孤獨死者被發現天數的數據中可以看到。


孤獨死屍體被發現天數男女比例
將近一半的女性死者在三天內就會被發現。
而在男性當中,這個數據只有37.5%。


男性身邊的人都跑哪裡去了呢?
NHK曾經追溯過一位孤獨死的男性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這些人際關係的。
這個住在神奈川縣的男性,死於肝硬化。
在他屋子的一角,有個衝浪板,和一張他年輕時和友人去海邊時拍下的照片。


記者循跡來到他曾經光臨的衝浪用品店。
據店主說,這位男子在20多歲時每周都會來到海邊。
那時的他開朗健談,通過運動認識了很多朋友。
28歲時,他結婚了。並有了孩子。
一切看上去都一帆風順。
但在39歲時,孤獨死的倒計時驟然開始了。
那一年,他離婚了。
並隨之開始了獨居生活。
他之前的朋友此時都在哪兒?
為此,記者特意造訪了一位死者的老友。
老友說,他倆以前經常一起去滑雪。
但40歲之後由於工作繁忙,兩人漸漸失去了聯絡。
「年紀越大責任也越重,要做的事情也越多。慢慢地交情就變淡了。」友人說。
40多歲的時候,這位男子的父母分別離開了人世。
差不多同一時期起,他和親戚們也慢慢疏遠了。
他這時只有工作了。
斬斷他與社會之間最後這條連結的,是三年前查出的糖尿病。
因為糖尿病,他開始不得不大量休假。
患病第二年,他就被公司辭退了。
一開始他沒有放棄。他找遍了能夠兼顧自己身體狀況的工作。卻始終沒有找到。
某一天起,他開始閉門不出了。在他的房間中,記者看到了大量的空酒瓶。卻完全沒有看到藥物、醫療卡之類的痕跡。


他的死因表面上是肝硬化,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孤獨死中最常見的「自我忽視」。
即死者完全放棄維持基本生活的意願,對於自身健康問題也不管不顧。
自我忽視也被叫做「慢性自殺」。
自我忽視的人不好好吃飯,不去看病,不打掃衛生,也不聯繫他人。
哪怕健康狀況惡化,也沒有自我拯救的意願與開口求救的動力。
他們已經徹底困在孤獨的谷底,不打算,也沒辦法逃出來了。
據調查,最容易陷入這種局面的是未婚單身者、非正規勞動者以及家庭主婦在內的無職業者。
尤其是非正規勞動者,因為收入與工作場地不穩定,人際關係流動性大,他們被社會孤立的可能性也最大。


侵襲男性的孤獨,並非只是日本社會的孤立現象。在中國,一份婚戀網站的調查顯示,單身男女的孤獨指數為78:68.9。而且,和通常的印象不同,只有一半的男性願意在感情中主動出擊。
他的狗在叫,屋裡發出異臭,但鄰居都裝作沒注意......
根據日本《第三次孤獨死現狀報告》,第一個發現屍體的通常是物業管理人員或房東,其比例超過27%。
發現的原因多是因為房東注意到租戶拖欠房租,或有快遞滯留。
還有一些情況則是因為鄰居聞到了屍體散發的惡臭。
當代公寓生活鄰里交情很淺,很多人即便對他人的安危產生懷疑也很少主動去確認。
另外一部分情況是由親友發現的。
不過女性被親友發現的機率要足足高出男性10%。


第一發現者的構成
由於孤獨死現場的體液與異味的清洗費用龐大,很多房東都在想辦法規避這種損失。
一些保險公司開始向房東們提供一種」孤獨死保險「,用來補償修繕與清洗費用以及當事人未繳的房租。
作家菅野久美子說,日本是一個有著1000萬預備軍的孤獨死大國。
日本調查網站しらべぇ曾做過一項調查:有 44.3% 的20多歲男青年、38.4% 的20多歲女青年擔心自己將來會「孤獨至死」。
之所以「孤獨死"會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據分析,重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甚至不喜歡擁有性夥伴、同居夥伴。
「孤獨」先成為生活常態,然後才是「孤獨死」的極端結果。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預計,到2020年,日本男性一生不結婚的比例將達到26.0%,女性達到17.4%。到2030年,終生不婚的男性將達29.5%,女性達22.5%。
而且,孤獨死現象並不是個例的總集,這背後還有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淡薄。加上日本傳統上不願意給人添麻煩的思維習慣,都助長了「無緣」社會的形成。
這其中的很多特徵,也正在中國出現。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20歲~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約2000萬。
婚戀與否是正常的自由,「孤獨」本身也是常見的、必不可缺的心理狀態,但在更漫長的人生里,人還是要活在愛與被愛當中——不管是以什麼樣的形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