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長照就是把屎把尿?高齡化日本,正努力翻轉照護工作形象

 

https://www.google.com/amp/s/opinion.cw.com.tw/amp/article/11594

作者    Megumi H.T.

2021-11-10 00:00:00

隨著日本高齡化率的攀升,各領域紛紛提出對策,而其中與老化最直接的議題就屬於長期照護了。

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女性為87歲,男性則為81歲,然而若是「健康壽命」,平均只約到73歲。儘管市面上有各種延長健康壽命的養身方法,但誰也不敢說自己絕對不會用到,因此作為先備知識,不管哪個年齡層都必須了解何謂「照護」(Care)。

為了普及國人對長照的認識,日本政府在2008年將11月11日制訂為「介護之日」。日文的「11」等同日文的「良(いい)」,意味著「好」的意思,藉此宣傳「好日子、好日子,感謝每天溫暖的照護」的口號。刷新長照印象,政府帶頭以制定國定節日的方法,提醒國民對這個議題可以有積極明亮的期待。

官民合力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長照在做什麼」

「介護之日」的目的之一是向國民普及長照知識。這段時期,相關單位會舉辦長照工作體驗,開放民眾參觀,就像校園園遊會一樣,讓大家對長照有親近感。

例如今年名古屋長照組織舉辦的「介護之日展覽」,就邀請年輕偶像團體表演,宣傳短片也是從照服員視角出發,故事敘述主角休假時朋友傳訊息探問近況,問從事照服工作是不是很辛苦?照服員則回傳了工作時與長輩互動的影片,回答「這是在協助別人『能按照自我方式生活』的工作呢!」

以往長照主題的影音作品多注目於高齡者、被照護者的生活,近年越來越多影音將主體拉到「不需要受照護者」的身上,從生涯計畫的視角思考:「如果有天我老了、身體虛弱了,想要有什麼協助,持續實踐自己的生活與夢想?」這種開放性問題不侷限於一定的年齡,讓對未來有期待的年輕人也能一起加入討論。

除了社會福利機構,營利企業也對長照工作宣傳不餘遺力,日醫學館(Nichii Gakkan)在「2022年度介護綜合職」招募網站上,以不知道未來要選擇什麼職業的迷茫年輕人出發拍攝影片,博取高中職畢業生對照服工作的認同,同時也以清爽明亮的影音呈現照服工作的日常。日醫學館的競爭對手也不遑多讓,近年透過企業買收一躍而成第二大長照企業的「損保照護」(Sompo Care),乾脆直接請來氣質女星拍攝照服員系列廣告,在電視上播放。這些不同的宣傳手法,都讓民眾對長照工作更有認識。


從教育開始,給老後生活一個想像

為什麼傳遞高齡化、長照知識那麼重要呢?現代日本多以父母和子女的核心家庭為主,只有逢年過節才會看到祖父母,因此比起過去三代同堂家庭,對兒孫輩而言,很難想像老後生活是什麼模樣。

為了補足家庭教育中的老化學習機能,日本教育部規定,想成為中小學教師的考生必須經過7天以上的長照或身障者設施實習,才能取得教師執照。這是為了讓考生透過照護工作,對生命尊嚴有更深入的認識。進入校園後除了能傳遞高齡社會知識,也可以將照護中「尊重個人」的原則應用在教學上。

我碩士時期曾對日本大學生做過訪問,發現高國中小時期參訪過養老機構、做過志工的大學生,對老化與長照多持有正面印象。當時曾經疑惑,只是隨機訪談,怎麼會有那麼多大學生在國中小就跟著學校活動去過養老院了呢?原來日本早將「長照工作體驗」送入校園,儘管時數不多,確實讓新世代對長照印象的轉變有關鍵性作用。

職場教育、社會教育都不能少

問題是,現今社會人士對於長照的歧視大於學生族群,造成當學生想選擇長照工作時,常遇到家屬或其他成人的阻礙。為了讓年輕人能順利加入長照工作,必須從改變成年人的想法做起,而能讓這些人接收到新資訊的管道,除了媒體外,就是職場與社區了。

40、50歲員工因為必須照顧長輩而離職的狀況,早在日本掀起討論。當事者不僅是暫時失去經濟來源,在終身雇用制的日本職場,一旦有職場空白期,一生都很難找到正職工作。同時,這年齡層多處在中高階主管的位置,離職對企業也是莫大損失。為此,企業內進行「介護離職預防」講座,讓20歲出頭的新入員工也能提早得知,當家人需要照護時,公司與社會上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日本業主寧可多花費點職場教育資金,來避免大筆投資培訓的員工離職。

此外,隨著失智人口增加,厚生勞動省推出的「失智症協助員養成講座」免費在企業內開講,也列為與社區居民生活相關的金融、超市、便利商店等企業職員的必修課程。我剛進入公司時也參加過半天的「失智症協助員養成課程」研修,聽完講師說明、進行小型討論後即獲得代表認證的橘色手環。然而以個人經驗來說,我在東京這商業都市生活近10年,除了去養護中心外,沒遇見過失智、需要幫助的長輩,如果沒有分配到長照相關部門,所學知識沒有立即應用,記憶如同雲煙。「失智症協助員養成課程」的宣傳海報張貼在車站、街頭布告欄上,只是我常常在想,這系列研修課程該如何改良才能更深入居民心中?

除了學校和職場,「公民館」扮演了對社區民眾知識啟發的責任。公民館是在各個社區設置的國家機構,目的是提供居民自主學習、交流的場所,有些地方會命名為「生涯學習中心」或「社區交流中心」。雖說主要服務對象是全體居民,但平常學生都在學校上課、上班族都在公司上班,來參加活動的主要是主婦與退休人士,這兩大族群都跟「照護」相當接近。因此,公民館內常舉辦「照護預防」、「照護食品料理教室」等免費或收費低廉的課程,透過共同學習,公民館成為主婦和退休人士的社交中心,也是家庭外的容身之處。社區居民藉由這個交流空間聯絡鄰里感情,不少參加者自主集合成志工團體,提供獨居老人送餐活動,在醫療、長照、生活支援的「社區照護系統」中擔當起連結各領域的關鍵角色。

唯有價值觀改變,才能有效啟動照護機能

照護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日本過去也認為日常生活的「把屎把尿」就是照護工作。然而,我們老後只需要「生理上活著」嗎?協助受照護者的自我價值追求、與人互動的需求,是否也該屬於照護的一環呢?

語言是活的,名詞定義隨著時代改變。日本1970年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隨著社會變遷重新定義長照工作的內涵,協助受照護者的「與他人連結」成為現代照護的關鍵字。然而,協助失能、失智長輩持續與外界互動,不該只有照服員承擔所有責任,擁有周遭環境的支持才能讓這系統有效運作。

日本在宅醫療醫師對安樂死議題曾表示:「人類是動物,動物具有本能的求生意志,照理說不會自己結束性命。會有想死的念頭,是因為身處環境的價值觀讓他覺得自己沒用、沒活著的意義。因此,在討論是否推行安樂死之前,更應先打造即使老衰也能安心生活的環境與社會氣氛,畢竟這世界本來就不是『只為健康的人』而存在的」。

以學究口吻來說,高齡教育分為「對高齡者本身的教育」、「對從事高齡相關工作者的教育」與「對大眾的教育」,要在這三種面向進行普及,才能有效將「自立支援」、「社區照護」等新名詞置入群眾的腦海中。總觀日本的長照推廣的經驗,一口氣在義務教育、職場教育、社會教育進行宣傳,在超速進行的高齡化社會,不只有硬體系統應對,唯有人們對「照護」認識的轉變,才能應對眼前的銀髮浪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