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憤怒背後的需求, 三步重建你的自我價值
文/顏瑜慧諮商心理師
會議室裡主管突然提高的音量,辦公室走廊上同事失控的爭執,或是電話中客戶充滿指責的聲音⋯⋯「咆哮」,似乎已成為現代職場中難以忽視的壓力場景。當高分貝的憤怒朝你襲來,你的第一反應是感到冒犯、委屈,還是覺得對方難相處?在指責對方之前,我們或許可以思考:憤怒的咆哮,也許不是針對你,而是一個等待被理解的壓力出口?
咆哮的真相:憤怒,其實是「二階情緒」
心理學認為,憤怒很少是第一個出現的情緒,它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更脆弱的感受。在充滿競爭與變動的職場環境中,咆哮的源頭可能是這些未被看見的壓力:
焦慮與恐懼:害怕專案失敗、擔心無法達成目標,或是對職涯前景的不安。當焦慮累積到極點,便可能轉化為攻擊性的憤怒,試圖透過咆哮來掩蓋內心的不安、重獲控制感。
無力與失控:當一個人覺得事情超出掌控,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時,強烈的無力感便會轉化為挫折感與憤怒。咆哮,成為一種徒勞的宣洩,試圖用音量彌補內在的脆弱。
挫敗與失望:長時間的努力未被看見、想法被否定,或期待一再落空。心裡累積的挫敗感就像一個壓力鍋,最終透過咆哮爆發。這是一種被忽視的吶喊:「我已經夠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夠?」
換句話說,咆哮只是冰山一角,是壓力浮出水面的「表層聲音」。學會看懂其背後的職場壓力與情緒需求,是展開有效職場溝通、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關鍵第一步。
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咆哮?三步驟穩住自己
面對咆哮,我們的身體會本能地進入「戰或逃」模式,導致心跳加速、肌肉緊繃、腦袋一片空白。在這種狀態下回應對方,只會讓衝突升級。你可以嘗試以下三步驟,這是一種高明的職場溝通技巧:
1、先穩住生理狀態: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當你察覺身體進入戒備狀態時,立刻進行三次深呼吸,吸氣數到四,吐氣數到六,讓心跳和情緒慢慢降溫。
2、分辨內容與情緒:在咆哮中,通常混雜著「事實」與「情緒」。試著將兩者分開:他吼叫是他的「情緒」,但他想傳達的「事實」是什麼?這能幫助你避免被情緒勒索,更理性地判斷對方的真實需求。
3、找時機重啟對話:在情緒高點不可能有好的溝通。你可以平靜地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也想好好解決這件事。我們可以等彼此冷靜一點後再談,好嗎?」這不僅能暫停衝突,更能為解決問題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咆哮的隱形傷害:當「我不夠好」的聲音在你心中響起
長期處於被咆哮的環境,最直接的傷害是「自我價值感」的侵蝕。每一次的吼叫與指責,都在向你灌輸「我不夠好」、「我能力很差」的負面信念。
長期處於被否定或攻擊的環境,可能導致類似「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你會開始內化這些攻擊,將對方的負面情緒錯誤地歸因於自己的不足,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被咆哮 → 自我懷疑 → 自我價值低落 → 影響工作表現 → 再次被指責 → 更深的自我否定
你可能因此焦慮、失去自信,進而對工作產生恐懼。這樣的內在聲音會嚴重影響你的心理健康,讓你失去面對挑戰的勇氣。
重建自信與情緒界線:你可以從這三點開始
面對咆哮帶來的自我懷疑,我們需要溫柔且堅定地為自己療傷,重新建立情緒界線與內在力量。
1、區分「事實」與「詮釋」:練習拆解對方的話語。例如,當對方說「你這個專案根本是一團糟!」。這是他的「詮釋」,而「事實」可能是「專案進度延遲了三天,其中有三個環節需要調整。」專注於解決事實,能讓你擺脫情緒攻擊,不再質疑自我價值。
2、建立你的「成就清單」:回想你成功完成的專案、被稱讚的時刻,或你為團隊帶來的具體貢獻。將這些成就記錄下來,隨時提醒自己:「我很有價值,這只是壓力情境」。
3、主動尋求外部支持:向信任的同事、朋友或家人傾訴。他們能給予支持與肯定,幫助你打破負面情緒的封閉迴圈。如果困擾持續,也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讓心理師協助你重建健康的自我認同與情緒界線。
結語
每一次咆哮,或許都是對壓力的笨拙吶喊。但請記住,別人的情緒不是衡量你價值的尺。真正能定義你價值的,是你看待自己的眼光。
讓知心心理陪你,一起聽懂情緒的聲音,找回屬於你的平靜與力量。
#職場咆哮 #自我覺察
#知心心理諮商所 #顏瑜慧諮商心理師
#職涯諮商 #婚姻諮商 #企業諮商 #同志諮商
#自我探索 #心理諮商 #親子諮商 #台中市心理諮商
| 預約方式
・LINE好友預約:@realizing
・電話預約:0966-216-656
https://realizingcounseling.com/b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