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社交媒體為青少年焦慮帶來的可怕影響力

文:David Z. Morris
譯:許睿洋
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表示,社交媒體是造成青少年焦慮感日深的重要因素。
根據《紐約時報》一篇關於青少年焦慮的最新特別報導指出,有些受害者被焦慮籠罩的嚴重程度之深,使他們無法上學或完成基本的瑣事,甚至還有上千人默默地在無法應對生活的錯綜複雜與日常挑戰的情緒之下成長。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1985至2016年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大一新生感到「被焦慮壓垮」(overwhelmed)的比例從18%上升至41%;而全國的大學生感受到「壓倒性焦慮」(overwhelming anxiety)的比例也從2011年的50%激升至2016年的62%。
社交媒體僅是出現在這股最新趨勢中許多因素的其中之一,其他還包含了完美主義、家境優渥的孩子之間過度承諾、生活中歷歷在目的暴力威脅,以及來自貧窮與工人階級家庭的不穩定。
但科技可能會使得這些陳年問題為青少年的不安全感帶來更大的刺激。Instagram等應用程式讓青少年向他們的同儕展現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畫面,但卻漏掉了真生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低潮。事實上,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Royal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最近發現,Instagram是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最劇的社交媒體平台。其中一名目前正在接受焦慮症強化治療的青少年病患告訴《時代雜誌》,高中時期他會「不斷地透過網路評斷自己的自我價值。」
這些應用程式的設計本身可能就是有害的,尤其對那些焦慮症高風險群而言。許多應用程式、小工具和媒體平台都是經過精密的設計用以綁架,進而操控大腦的「快樂中樞」(pleasure center),許多青少年對此並沒有抗拒的能力。部分神經學研究也指出,這樣的系統可能對大腦早期的發展產生長期的影響。 
但《時代雜誌》也指出,若智慧型手機過濾掉了(尤其是真實生活中)能帶來刺激的事物,那麼它對人而言也可能有害。一名焦慮研究專家對智慧型手機帶來的「控制的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提出警告。在手機帶來的錯覺下,青少年可能會因此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雖然短期內可能有助於他們應對問題,然而此錯覺會使青少年難以發展其應有的彈性以及成長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應對技能。
據記者班尼特.丹尼澤特-路易斯(Benoit Denizet-Lewis)表示,他發現上述技能的萎縮甚至使得為數眾多的青少年無法承受每天上學帶來的焦慮。他的其中一位實驗對象最終便自高中輟學,轉而追求G.E.D.(即普通教育發展文憑)。
有些專家告訴《時代雜誌》,青少年焦慮的解決之道乃是不要再以對待嬰兒的方法對待青少年,必須堅持讓他們自己面對挑戰,並處理日常生活的難題,而不是像嬰兒般對他們百般照料。這樣的價值觀已經被正式運用在所謂「曝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之中,以強迫焦躁的青少年拓展自己的極限,此方法也被證明確實有效。
然而,這樣的療法可能代價不斐,也鮮少有家長有機會或能力像《時代雜誌》報導中的案例一樣有管道接觸住宅治療計畫。但當論及科技層面的問題時,他們可能會發現要達到正向積極的改變其實相對容易。近期,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科技的研究正廣泛地進行。研究員琴.湯文吉(Jean Twenge)引述道,若能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限制在低於兩小時,並讓周圍的世界融入自己的生活,那麼(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將可能帶來巨大的益處。
© 2017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