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日本新繭居族》為什麼學歷、收入越高的中高齡單身男性是高危險群?

 


撰文者:吳和懋

幾乎足不出戶,至少半年以上窩在家裡,避免與外人接觸的「繭居族」,不再是輟學生、社會新鮮人的專利。日本今年以來最令人憂慮的統計數字,莫過於3月時首次發現,40歲到64歲之間的中高齡繭居族,估計約有61萬人。這相當於該年齡層有1.45%人口,即使住在被周遭高樓、層層公寓人群包圍的地方,卻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你也許以為繭居族只是日本專利,其實,從日文繭居族直接英譯的「hikikomori」一詞,早在2010年就被收入《牛津英文字典》第3版,因為這已是先進國家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在台灣雖然沒有明確統計數字,但曾有開業精神科醫生表示,相關就診人數比過去增加了兩成。

既是存在已久的現象,今年統計數字為何令人震驚?其一,這是日本內閣府首次針對中高齡的調查,結果卻打破人們既定印象,幾年前調查15歲到39歲年輕繭居族為54萬人,這次中高齡繭居人數61萬,竟然更高!而兩個族群相加,等於在日本每100人就有1個人過著繭居生活。

廣告

其二,真正令人憂慮的是,這次統計發現了繭居族新類型。過去人們對繭居族的印象,多是青春期或剛出社會年輕人,因人際關係上遭受挫折,社交退縮回到家裡,就此斷絕了外界聯繫。

但這次調查發現,中年人之所以開始繭居,有36%竟是因為離職,高居第一大原因。除了已知的社交問題外,也有21%是因為生病,另有人因為回家照顧父母,從此脫離了社交生活。

「現在40多歲的人,在年輕時剛好經歷了粥少僧多的就業冰河期,」研究繭居問題的愛知教育大學副教授川北稔感嘆。這意味著,比起個人內在條件、心理素質等因素,這群人一生兢兢業業,卻因為經濟不景氣被裁員、或是離職照顧家人等外在條件,一回家就再也走不出門。

中高齡繭居族之中,有4分之3都是男性。他們的一大特徵是,即使有煩惱,4成的人「完全不跟別人商量」,而且多數過著日夜顛倒生活。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分析,中年繭居族的男性比女性多,可能是日本社會在學歷與職涯發展上,對男性的要求更嚴格所致,這導致了人口統計中,看到未婚和父母同居的人數增加。




今年7月,日本NHK節目《News Up》,記錄了一位50多歲男性如何從人生勝利組,短短6年內跌落為繭居一族的故事。

這位現居住於東北地區的男性,原本是外商公司工程師,年薪超過1千萬日圓(約合新台幣300萬元)。未婚的他,本來住在東京所屬的關東地區,一個人住在自購的公寓裡生活。為了體恤母親拉拔他長大的辛勞,20多年來從未間斷把錢寄回老家。

然而,6年前突然被公司解聘,就此打亂了他一帆風順的生活軌道。

一開始靠著存款生活還過得去,但離職一年間,不管他投了多少履歷,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經驗與專長的工作,被數十家拒絕。這時,他已經超過50歲了。

雖然有中國等海外工作機會,他卻無法放下在老家一個人獨居的老母親。隨著工作越來越難找,焦慮與不安夾擊之下,他不再跟朋友聯絡。終於,母親因為聯絡不到他找上門來,把他勸回老家一起生活。

沒想到,回鄉之後狀況完全沒有改善,兩個人只靠母親每月年金8萬5千日圓生活。才過了7個月,80多歲的母親就在家裡倒下沒了氣息。當時,已經失去思考能力的他,就這樣伴著過世的老母親生活了一個月,才面對現實賣房籌措喪葬費用、向警察報案請領死亡證明。

同份調查也顯示,中年繭居族有74%都曾當過全職員工,有53%在35歲之後都有過失業經驗。臨床心理師桝田智彥分析,相對於過去的繭居族,多數人有未經診斷的發展障礙,「大學入學」、「就業」常是他們人生的兩大關卡。但新型繭居族往往與個人的心理特質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失業、貧困所造成。

「再就業」不能解決問題,重建自信才能走出深淵

換句話說,不管是誰,都可能成為新型繭居族的一員。「越是高學歷、高收入、生活一帆風順的人,為了照護父母等不得不離職的那一刻,很可能就是人生一路下滑的開始,」桝田智彥說,「同時失去自我肯定、社會肯定之下,一個絕望的人,很可能就會走上封閉之路。」

多年來投身輔導繭居族的桝田認為,繭居族不只是經濟問題、生死存亡問題,更是心理問題,當公部門只把問題放在「再就業」,卻沒有先重建自我認同,讓他們找回自信,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他同時研究發現,陷入繭居狀態的人,通常對於「人生應該怎麼樣」特別執著。諸如:人活著就要工作、要和別人一樣結婚生子、就算打工也要自立自強……。面對這些世俗標準的壓力,他們的感受比一般人強烈,無法達成的罪惡感,加速將他們推向封閉深淵。

桝田認為,中高齡繭居族其實跟年輕繭居族一樣,都要從重建生活自信,修復自我認同開始。其中家人的包容,尤其是父母親的接納,不論是10幾歲、或是到了60幾歲,問題本質都相同。只有先肯定他們的價值,從家裡創造安心的環境,才能夠協助他們走出封閉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陳庭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12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