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工作5年,我還比同行、同齡人有競爭力嗎?要突破成長困境,你可以做的幾件事

 


撰文者:黃有璨
網民肥皂箱 2019.08.14

對於很多職場新人而言,在他們剛剛進入職場的初始階段,甚至是工作了好幾年後都還沒想好,到底自己是該走專家路線還是操盤手路線的時候,他們該怎麼辦?怎麼才能判斷自己適合走哪條路?

我對這樣的情況特別能夠理解,也特別感同身受。回想我自己剛剛開始工作的前4-5年時間裡,我也一樣處於這種狀態中。所以,這一篇裡,我想專門花點篇幅聊聊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再一拆為二,變成2個更為基本的問題 -

廣告

一,我到底要如何才能知道我自己適合做什麼?是專家,還是操盤手?

二,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時間內,假如我的職業方向和目標都不是很明確,我該如何做?如果我身處這樣的困境下,我會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是否仍然可以找到一個對我而言相對較優的選擇?

下面我分別對這2個問題進行回答。

問題一: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廣告

很長時間以來,「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一直是一個困擾著許多人的問題。有人做了很多性格測驗和職業測驗,找了很多人諮詢,聽取了很多建議,即便工作了很多年,到頭來卻總還是在這一問題面前顯得非常猶豫和疑惑。

對此,結合我的經歷,我有我自己的答案。對於這個答案,我自己還挺確信的。

我的答案是:

第一,想要擁有一個能夠讓自己足夠確信的答案,很可能你得具備2個基本前提:

1.你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實踐,嘗試過很多事情,知道很多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2.在你做過的很多嘗試中,你至少得有1-2件事已經能夠做到個7、80分的水平,可以比大多數人都要好。

我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明這2點的必要性。

在2011年,也就是我自己開始工作的第6年以前,坦白說,其實我也不是那麼確信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但是,在那之前,我至少已經做了很多嘗試。

我在一家日企做了3年銷售和行銷的工作,並在過程中經由許多努力,慢慢做到了銷售冠軍的位置;我在線上用業餘時間管理和運作一個讀書會長達4年,在4年時間裡,我把這個讀書會管理得還挺有聲有色的,那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小社群,我自己在其中也慢慢成為了一個精神領袖式的存在;我長期保持著寫作,以每月2-3篇的頻率,對一個個人部落格保持著更新,偶爾也會獲得單篇文章好幾萬的閱讀和官方推薦;除此以外,其實我還試著寫程式、做過網路工程師,作為半職業選手參加過電子競技大賽......等等。

因為實踐過的事足夠多,所以我才能顯著判斷出來,哪些事對於我是特別不興奮的,哪些事對我的吸引力好像要大一些。比如,偏技術研發工程類的事,我能顯著感覺到自己不興奮。

又因為在其中的某幾件事上,我起碼讓自己努力做到了7、80分的水平,我才能更客觀地去評估和對比,我自己在這件事上做到這個水平是不是比其他人更輕鬆,以及我自己也會更開心。就像銷售,雖然我花了幾年,讓自己在一家公司慢慢做到了業績冠軍,但我自己回顧,其實這個過程並不比其他人更快更輕鬆,相反很多時候還更費勁,以及我自己對於成為業績冠軍或做好銷售,其實也並不是那麼興奮,因此,我才非常堅定地決定,自己不能再做銷售了。

但,假設我不是讓自己有了那麼多的實踐,而只是自己通過一些測驗和別人的建議,獨自空想:我到底適合做銷售?還是技術工程師?還是互聯網運營?很難想像我能夠得到一個讓自己確信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剛剛進入職場不久,卻又缺乏明確職業方向的新人,我對你最大的建議就是:不妨先能夠聚焦在某一兩件你至少沒那麼反感的事,先不管不顧的努力讓自己能夠做到7、80分的水平,並在此期間,也盡量多去嘗試和接觸一些新的工作內容,這樣,你才能慢慢對自己產生更清晰的判斷。

第二,換一個視角來說,我認為一個人在「職業方向」上得到一個你自己十分確信的答案,往往應該源自於這樣一種感受:你覺得某件事,可能是非你不可的,是你必須要去回答的命題或是必須要去做好的事。

而這樣的命題或事情,一般來說都會來自於2個方向:

1. 你曾經在某個地方或某一類事上受過很嚴重的傷,並且經歷了種種努力後走了出來。於是,如果你受的傷真的足夠嚴重,你就很自然地會產生某種強烈念想:你希望能夠更好幫助其他人也從這樣的傷痛走出來。引用我在《運營之光》提到過的一句話,這叫「是什麼拯救過你,你就會想要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2. 你發現,自己身上具備某種天賦,能讓你在某件事上顯著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出色,能夠創造出一些獨特的價值,並且還能夠獲得很多人的認可與肯定,於是你也會自然發現,在這一類事上,你不應該辜負你所擁有的天賦。

關於「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這是我的一些思考和答案。

問題二: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假如職業方向和目標都不是很明確,該如何做?

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問題,為了能夠充分回答好它,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有點殘酷的現實。

2019年3月前後,我做過一次調查,大約1000多名互聯網和泛互聯網的從業者當中,有超過83%的人表示,他們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前5年裡,經歷過至少1次更換工作或行業的的情況,而經歷過2次或以上的人,也占近60%。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職業生涯的前5年,因為種種主客觀的原因決定要更換工作,甚至是更換行業,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種必然。這與過去我們往往選定了一個行業或工作,希望一做就是很多年的感覺截然不同。無論你願意與否,大多數人的早期職業生涯將注定成為「不確定性極強」。

這其中,更換工作或行業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個人興趣驅使;有的是因為所在的公司業務調整或變動太過頻繁;有的也可能是因為選擇了劇變中的行業,甚至行業都不行了,不得不改換。

所以,今天我們所能收到的很多產品、運營、行銷從業者的履歷,經常都能發現,一個人很可能剛入行做的是電商,第二年做的是社交,第三年做的是金融,第四年又做到了教育。工作上也很有可能是先做社群、再做投放,再變成活動傳播,諸如此類。

是的,我們必須要接受:今天的職業環境下,大多數新人職業生涯的前5年,很可能注定是不會穩定的,要在這樣的現實面前與之搏鬥,讓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走向正軌,就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圍繞這個基本現實,我們不妨先上一張圖。

簡單而言,我們所有人在自己職業生涯之初進入職場後,也許會迅速被分為2種狀態:

一部分人,也許很快就能建立起清晰的職業方向和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奔著「頂尖專家」或「商業操盤手」的方向去走。於是,接下來他們只需要在各自的成長道路上亦步亦趨,一點點前進就可以了。

然而,還有為數不少的一群人,他們也許未必能夠很快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認知,並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於是,結合上面提到「大多數人的職業生涯前5年時間注定很不穩定」的現實,這部分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前5年裡,將會面臨2個基本拷問:

1.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持續保持自己相對於同行業同齡人的職業競爭力,至少讓自己不用面臨被人淘汰和替代的壓力,生存無憂?

2.如何才能讓自己有一些空間,慢慢明確和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壞消息是,這2個拷問想要被解決好,確實還是不太容易,需要很長時間去熬一熬的。

但好消息則是,針對這2個拷問,其實是存在一個共同「較優解」。也就是說,如果你在1 - 5年這個階段還處於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更適合做什麼的話,那這個「較優解」有很大機會可以讓你同時從這2個拷問的困境中走出來。

這一較優解就是:你可以在這個階段裡,更多去提升和補充自己的「通用能力項」,更多增加自己的「多面手」特質。

我具體解釋一下。

先舉個不一定恰當、但我確實遇到過的真實例子:一個剛剛入行的運營同學甲,在一家公司主要基本工作就是,通過「刷量」(編按:類似灌水)等手段把一篇篇推文的流量做高,然後打造出一些「大粉」進行廣告售賣來賺錢,又或者是把一些內容分發到頭條這樣的平台上,通過高閱讀量獲得頭條官方的補貼,在長達1年的時間裡,他做得很開心。

但,突然有一天,重磅消息來臨:微信生態下將要嚴打「刷量」,以及頭條生態下將要大幅縮減甚至是停止對於內容的補貼。

於是,A同學突然就崩潰了:他發現,他此前一年所有做的事情都沒有價值,也掙不到錢了。但是,他只會做這個啊,然後,他長時間內焦慮無比。

試想,如果你處於這樣的狀態下,連生存都成問題,你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去考慮「職業方向」?能找到個糊口的工作就已經很滿意了。

而如果你在職業生涯早期,就長期陷入這種「為了生存疲於奔命」的狀態,你的職業成長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一定更大,後期想要「通關」的可能性也會顯著變小。

在這裡,A同學遇到的本質問題是:自己做過了一些工作,但因為自己還沒有清晰的職業方向,還無法下定決心一定要往哪個方向去深耕。同時,因為行業和商業環境的變化,A同學如果只在少量特別具體垂直、不那麼普世的工作上,擁有部分經驗和一些基本能力,他會發現,事實上完全無法保證他在職業生涯的前5年裡足夠安全,不用因為「生存壓力」而窘迫不堪。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困境。

而甲同學的困境如果要破,我能想到最好的建議,就是上面提到的:還沒有明確職業目標和方向的人,應該在職業生涯的前5年內,優先讓自己去大量填補「通用能力」的缺口,讓自己在偏通用的能力上具備一些「多面手」特質。

所謂「通用能力」,就是那些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哪個領域工作,你都很大概率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技能。並且,不同的職業類別,也總會存在部分屬於這類職業的「通用能力」。

舉例,如果是不限定於某些具體職業類別,你會發現,類似寫作、結構化表達、PPT、Excel、演講、高效召開會議、活動組織與執行等,應該算得上是橫跨絕大部分職業的通用能力。

試想,假設甲同學在如上這些技能和工作方法都進行了學習,且都掌握到了6、70分,那麼至少不用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會被淘汰」。

事情到了這裡,你會發現,這個選項似乎也能夠幫我們解決第2個拷問了,即:如何才能慢慢明確和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你應該還記得,在問題1的部分我們說過,缺乏明確的、足以讓自己確信的職業目標和答案,很可能是源自於你的實踐還不夠多。如果是這樣,你也許應該讓自己更多去嘗試不同的事情,並試著在1-2件事下讓自己做到70-80分的水準,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去橫向與他人進行對比,評估看看自己是不是在這件事上會比別人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成就感。

而,當你大量去習得和掌握了一些新的「通用能力」,你會發現:這其實不就是一種更加豐富和開放的「實踐」嗎?而這樣不斷去學習和補齊「通用能力」的過程,不就正好能夠幫我們創造機會,慢慢找到自己可以確信的職業方向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在0 - 5年這個階段裡,即便你職業方向不明,你仍可擁有屬於自己的「較優解」。

但也必須要強調,這個「較優解」也許也僅適用於0 - 5年經驗之間。這是因為,「多面手特質」的優勢,對於一個職場從業者而言,也許最能發揮其優勢的階段,就是3 - 5年這個階段,如果再往後,當更多更年輕的「多面手」紛紛湧現,而你自己又始終沒有產生自己更加獨特的競爭力和職業方向的話,你一定會慢慢讓自己陷入到很被動的局面中去。

因此,即便你補齊了很多通用能力,讓自己具備了一些多面手的特質,再往後,你也仍然需要慢慢在實踐中讓自己慢慢找到明確的職業方向,讓自己重新回歸到「頂尖專家或商業操盤手」的職業軌跡下去。

所以,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也許我們可以得到下面這樣一張圖:在0-5歲的職業階段之間,你所有的可選較優選項,也許都在上面了。

※作者簡介: 黄有璨,互聯網運營從業近10年,曾先後就職於美國About.com、第九課堂、新浪微米、周伯通招聘等互聯網公司,歷任運營經理、COO助理、COO等職。現任互聯網人在線學習社區三節課(sanjieke.cn)聯合創始人。同時為36氪、百度百家等專欄作家,多篇關於運營的文章被瘋轉,僅2016年上半年,個人所著文章線上瀏覽量已近千萬。小飯桌創業課堂創業導師。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黃楸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