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讓孩子開心上學,解決分離焦慮6大妙招

fumu_haizi-029  
做好心理建設,孩子快樂上幼兒園!
媽咪寶貝 9月號
諮詢/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
新學期的開始,相信許多爸爸媽媽已準備好讓寶寶上幼兒園,很多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是狀況百出,哭鬧、分離焦慮、作惡夢……,弄得家長身心疲憊,找不出問題癥結,到底上幼兒園前要如何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必須先訓練好那些自理能力?上學後又要注意些什麼?才能讓孩子以快樂、期待的心情上幼兒園。
25
上幼兒園前,先觀察孩子社交發展
最近有個孩子即將上幼兒園的案例,媽媽很擔心,爸爸卻很淡定,認為不需想太多,
這個孩子個性較怕生、內向、退縮,雖然曾上過音樂、律動等團體課程,但總站在最外圍。
在很多親子課程中發現有很多像這位小孩一樣,受到先天氣質影響,他們在上幼兒園之前,需要一些時間「暖機」才能適應。
建議家長先自行觀察孩子的社交發展,孩子天生就很活潑,或比較怕生,見到陌生人馬上退縮到媽媽背後,這些主要照顧者應該最清楚。
有些個性過度敏感,或自小未離開過媽媽,亦或缺乏與其他小朋友遊戲的經驗等等,這些孩子不要急著太早唸幼兒園。常遇到有些媽媽看了好幾間幼兒園都不順利,
最後發現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即便幼兒園老師一再保證孩子很快就能適應一切,但遇到這類孩子,再厲害的老師還是會踢到鐵板。
敏感、退縮、內向孩子,避免太早進入大團體
除了不要太早,更不要一開始就進到大團體,大團體指的是一個老師要照顧15個小朋友的幼兒園,因為孩子可能平時只有媽媽在照顧,突然進到大團體,
老師無法完全給予關注,關心也被其他孩子分享,適應上更困難。此外,這群孩子表達方面會比較弱,太早進幼兒園,老師往往聽不到他的需求;或是本身不敢說,使得和同學之間的互動被忽略,所以太早去反而讓他覺得完全沒好處,
不如回到媽媽身邊,可以盡情說、盡情的玩。
4歲上幼兒園最恰當
因此,建議3歲以下小朋友可以不要急著上幼兒園,以醫學觀點來看,3歲以上的孩子抵抗力較好,若狀況允許的話,
其實4歲是上幼兒園最佳年齡,此階段的孩子抵抗力更好,溝通能力也較佳,也比較懂得規矩。
另外也要提醒家長,不要有「孩子沒禮貌,學不好規矩,乾脆送到幼兒園給老師教」的想法,規矩一定要在家先建立好,因為上幼兒園用意是過團體生活,是一種「從眾行為」,老師無法一對一教孩子建立規矩,
家長必須先清楚幼兒園的動機與背景。
先訓練好孩子情緒、專注力和表達力
家長多陪伴,多安排假日活動
3歲以前先把孩子帶好,訓練好,3歲以後再觀察孩子情緒、專注力、表達能力,
如果都在一定水準,而且小孩在家開始覺得無聊、無趣,常找媽媽麻煩時,
是可以在3歲就送去上幼幼班;此外,假如孩子能力夠,而媽媽自己也覺得帶得很煩,
天生就不是帶孩子的料,或許早點去幼兒園會是皆大歡喜的選擇。
如果沒有把握,建議家長在孩子3、4歲時還是多陪伴,
多安排假日活動,找些玩伴,或是先讓孩子上些團體課程、親子活動,
做好事前準備,確保孩子情緒、專注力都很穩定再做評估。
歐美國家其實很反對4歲以前的孩子唸幼兒園,美國甚至有些州連大班都沒有。
有的孩子太早唸幼兒園,在幼幼班連續哭三個月還是不行,以致留下陰影
直到大班才慢慢化解恐懼,萬一連大班都沒辦法上,直接進到更大團體的小學,
包括社會能力、人際互動以及團體能力等,都容易出問題。
觸覺布書  
不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恐難融入團體
上學不只訓練智力,EQ更重要。
也有家長認為自己有能力把孩子帶好、教好,「自學」就可以,
不一定要上幼兒園,卻忽略了孩子要學習與人互動,上學不只是訓練智力,EQ更是重要,
所以至少要唸大班,進了小一才能順利融入大團體。
以學理上來分析,若未依序進行,就像一樓直達十樓,適應上會有困難,
以「分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來舉例,
分享式注意力是指老師在台上說或寫,所有孩子能循著老師指示,專心學習,
但有一部分孩子屬於「游離份子」,容易分心,東張西望,學習無法跟上,
如果完全不上幼兒園,很難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
越早上幼兒園,保證贏在起跑點?
太早太晚上幼兒園都不好,但至少一定要上大班,就算只上一年也好,
家長不需擔心孩子會因此輸在起跑點,其實唸一年或兩年幼兒園,
在學習能力上並無差異,「即使贏在起跑點,不一定保證會贏在終點」,
王宏哲執行長強調,更重要的應該思考其他問題,
例如孩子的社會經驗,這些遠比很早背唐詩、九九乘法都來得重要,
從小只是一味重視智力的孩子,其實將來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
上幼兒園前先具備的能力:自行如廁
在孩子自理能力方面,建議4歲前學會自己如廁,當然可以有一些彈性空間,
但是到中、大班以前,最好還是會自己上廁所(可以不包括自己擦屁股),
至少也要會表達想便便或尿尿,而且可以獨立進行。
為什麼要強調在家完成訓練?
站在兒童心理學角度來分析,當孩子正處於「口腔期」之後的「肛門期」,
如果把這類訓練交給外人幫忙,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容易焦慮、緊張,
老師或許很有經驗,但最好還是在不焦慮、緊張的環境中進行比較妥當。
如果太晚學,不僅老師無法花太多時間幫孩子做如廁訓練,
而且孩子會覺得其他同學都可以,為什麼我不行,
情緒發展因此受影響,可能回家會做惡夢,進而排斥上學;
或是在幼兒園不敢說、講不清楚,或要人陪才能上,
老師一旦無法幫忙,反而會使能力更退化,
已經上了大班還無法自己如廁的案例其實相當多,所以家長要加以重視,
在家先訓練,不要讓孩子進了幼兒園,一直對上廁所這件事感到焦慮。
延伸閱讀:
課程  
上幼兒園囉!幫孩子做好6種心理建設
1、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個玩的地方
有些媽媽會先帶孩子去幼兒園玩溜滑梯,
告訴孩子:「到幼兒園主要就是溜滑梯,那只是一個玩的地方」,
這是正確的方式,也有家長背道而馳,
只會對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說:「上學代表你已經長大,要乖乖聽老師的話」,
對活潑的小孩或許可以接受,但是比較敏感、退縮的孩子,
會覺得生活似乎將有重大轉變。
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對幼兒園有一種「去了就是要學習的地方」的壞印象,
6歲以下的孩子就是要玩,不應該強化老師或是結構環境的角色,
如果告訴孩子:「大家都在專心聽講,你也要和他們一樣」,
孩子會覺得原本在家可以自由的玩,但是幼兒園無法那麼隨性,
對3、4歲的孩子而言,當然會排斥。
因此,最好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個玩的地方,但是必須守規矩,
例如告訴他:「拿東西前要取得別人同意」,這只是「家規」的提醒,不是新規則,
孩子不覺得有落差,同時要強調玩遊戲、可以認識好朋友這類有趣的事。
2、孩子上學不如意,傾聽、討論很重要
當然也有孩子去了幼兒園,覺得不像媽媽講的那樣,
這時候家長可以在放學後傾聽孩子的說法,並一起討論,
孩子可能會抱怨沒人要和他交朋友,沒有玩到玩具,這時候可以告訴他:
「明天再試試看,如果還是不行,回來再討論,一定有其他辦法的」,
傾聽、討論很重要,千萬不要認為過一陣子就好了。
另外也可以多談些有趣話題,
例如:「今天接你時看到有個小女生,她是你的好朋友嗎?」藉此轉移不愉快的話題。
如果孩子回家都不說,或因為年紀小說的不清楚,就要在剛上幼兒園時,
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情形。
3、孩子哭鬧,別急著撤退!
孩子上學哭鬧,先了解原因。
假如家長覺得一切都準備好了,但是孩子上學還是哭鬧,
首先要了解原因,千萬不可立即撤退,
有可能是不喜歡老師的上課模式,或是與同學相處不好,亦或是自理能力不足,
如果未先分析,即使換一家幼兒園,問題仍會發生。
其實經過十多年來的觀察與評估,大多數是孩子未做好準備,與環境相關性較少。
假如孩子本身沒問題,是因為被老師忽略,被同學欺負,
或是因為較晚入學或是轉學生,無法加入小圈圈,
確定不是孩子本身問題,再來考慮換一家適合的幼兒園。
選擇幼兒園也要考量孩子的特質,
例如先天好動的孩子,較不適合帶去大量靜態學習的幼兒園,
內向文靜的孩子,也不適合運動項目特別多的幼兒園。
4、強行分離最不妥
剛上幼兒園哭鬧是正常的,但是其中也有不正常的,
例如有連鎖幼兒園會以強硬作法,硬把孩子拖進幼兒園,
門一關,跟家長說:「過一陣子就好了」,
這種強行分離的作法,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情緒。
假如老師告訴孩子:「再哭媽媽就不來接你」,聽來似乎沒什麼,
但是孩子會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這對一些小孩或許會成功,
但有些反而會更糟,甚至也有哭一整年狀況還未改善的案例。
碰到採取強行分離作法的幼兒園,家長應該果斷的換一家幼兒園。
此外,必要時家長可以在幼兒園陪伴一段時間,再慢慢撤退,時間大約1~2週,
適當的陪伴可以早一點成功,若強行分離,孩子反而會更黏家長,距離成功勢必更遠,
孩子剛到一個新環境,陪伴是理所當然的,幼兒園不能拒絕家長。
當孩子有新朋友,心情很好,表示可以放手了,
但是也有家長其實是自己無法放手,自己有分離焦慮,
動不動就送水、送毛巾,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家長可以事先讓孩子上體驗課,而正式上課後,若經過4星期,
孩子仍然哭鬧,無法適應,就應該趕快找出問題點。
5、同儕相處好,先學會「分享、等待、輪流」
「分享」是孩子天生具有的能力。
「分享」是孩子天生具有的能力,出生八個月的寶寶就會把奶瓶推給媽媽,
要跟媽媽分享,但是如果未持續訓練,潛在的能力將用盡廢退,
大約在2、3歲就會退化,社交能力也一樣,必須持續練習。
通常3、4歲的孩子應該懂得「分享」,也知道在遊戲過程要「輪流、等待」,
不過現在父母普遍生的少,兩個孩子較知道互相禮讓,
若是獨生子女,比較難與同儕相處,
臨床觀察有很多「小霸王」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幾乎所有事都要讓他,
包括遊戲也是。建議家長陪孩子玩遊戲一定要來真的,
不能老是故意給孩子贏,這會讓他認為自己最厲害,自我感覺太過良好,
等上幼兒園會有很大落差,挫折感更加重,所以從小應該讓他有失敗的經驗。
工匠組   
6、同儕處不好,多引導,不能只有批評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總是與小朋友處不好,家長可以從孩子最重視的遊戲著手,告訴他:
「會跟同學一起玩,一起分享的小朋友最受歡迎,常推別人、打別人,就交不到朋友」。
千萬不能只一味批評,例如:「怎麼可以打人?你真是個壞孩子!」
這類訓話只會讓問題更模糊,孩子更不愛上學,所以必須針對行為來教導。
如果對孩子目前是否適合上幼兒園仍存有疑慮,相當擔憂,
無法自我評估,可以尋求專家協助,
而即使已進到幼兒園,遇到任何無法解決的難題,
也是可以請專家幫忙,為孩子進行評估,讓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更加順利。

談幼稚園分離焦慮和適應問題

談幼稚園分離焦慮和適應問題
我們家鄰居孩子,現在快三歲了,第一次去上幼稚園就哭了一個早上,
這樣持續二個星期了,鄰居很著急的問我,
是不是孩子還太小不適合上幼兒園?該怎麼辦呢?

到底該讓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呢?
這個問題是需要考慮每個孩子的心智成熟度,而不是只有端看年紀。
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個極陌生的環境也是需要面臨和親人分離最久的環境
因此很容易產生孩子的分離焦慮,孩子總是會在媽媽要離去時,
聲嘶力竭的哭泣,甚至媽媽自己也變的很焦慮,因此這是大人和孩子都要克服的艱辛歷程。
不過普遍來說,以中班年紀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和社交能力上較能適應團體生活。

三歲以下若有較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父母別急著強迫讓孩子到幼兒園。
若因父母工作繁忙,實在必須要讓孩子進幼兒園,
也不能過於期待孩子在短時間能習慣分離的感受,
因此,要在上幼稚園前先有一些短時間脫離爸媽的經驗
或者在上幼兒園之前可考慮提供孩子小團體遊戲課程
讓孩子適應短暫和父母說再見,再考慮進入幼稚園整天課程
   
父母常見錯誤的觀念是,認為孩子送到幼稚園哭一哭就自己會習慣
這樣反而讓孩子有更大的不安全感,出現更黏人,夜間睡不安穩等現象。
孩子適應團體生活是需要經驗,漸進的調整,才能有社交適應能力。
再者,如在家父母疏於建立規則,而一上幼稚園,教室就有很多規範,
也會造成孩子容易挫折和對老師心生恐懼。
所以父母在三歲以下,就應偶爾製造機會,讓孩子離開一對一教養的單純環境,
找很多玩伴,參加很多團體,增加生活的經驗,讓孩子的心理從自我轉變成群我的發展。
                
孩子到幼稚園就是哭大致上有幾個原因
l   天生情緒氣質比較退縮及內向
l   感受不到學校是好玩有趣的地方
l   把注意力放在上學就是被規範
l   自理能力較差而無法跟上團體速度
l   口語或遊戲能力較弱
l   交不到朋友
l   親友的期望大,孩子的壓力大
l   學校進行的學習模式不對

處理孩子幼稚園分離焦慮和適應的方法:
1.為上課作準備,分步驟進行,可降低分離焦慮的問題:
l   找玩伴,先跟其他孩子簡單互動
l   提醒孩子是去玩,而不要強調學
l   規律參加小團體遊戲或共學課程
l   和認識的玩伴或朋友一起上學
l   提醒孩子媽媽就在附近,建立安全感
l   教孩子更多與其他孩子的分享技巧
l   幫孩子找到氣質吻合的同學一起玩
l   提醒孩子觀察學校好玩的地方
l   母親陪伴下試讀幼兒園半天課程
l   先讓孩子獨立上半天幼兒園課程
l   漸進的讓孩子獨立上整天幼兒園課程

2.分離焦慮的孩子,可讓孩子去上課時能攜帶喜歡隨身的娃娃和物品來讓其心情
  穩定或讓兄弟姐妹或鄰居玩伴可在同一所學校。送到幼稚園後,父母和孩子
  約定好下課時間後,請儘早離去,讓老師來設法和孩子建立情感和安慰,才能
  慢慢減少哭鬧情緒時間。下課時間要盡量固定,且和孩子約定好,盡量不要讓
  孩子是最後一、二個離開的,這樣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孤獨。

3.需要較多老師關心的孩子家長跟老師多溝通,提供孩子的興趣喜好和性格,
  讓老師能因材施教且幫助環境適應

4. 上課容易挫折的孩子父母每天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進步表現
只要有些微進步都可以提出來鼓勵和孩子分享上課經驗內容
討論上幼稚園昰件多快樂的事
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飯和上廁所,避免孩子的挫折和被取笑的問題。

5.提早帶孩子熟悉幼稚園環境(如先去玩遊戲設備)或試讀讓孩子不陌生

延伸閱讀
1.當其他孩子對你的孩子說"我不要!」
http://casanovab110.pixnet.net/blog/post/58207695
2.0-5歲嬰幼兒特質的帶養技巧
http://casanovab110.pixnet.net/blog/post/58172742
3.媽媽,是寶寶安全的避風港!解決分離焦慮的育兒8步驟
http://casanovab110.pixnet.net/blog/post/57350256
4.羞羞臉,大家都在看你!只會讓孩子得分離焦慮更糟糕!
http://casanovab110.pixnet.net/blog/post/57320334

在角落啜泣的孩子-幼兒園新生入學記

http://melissating.pixnet.net/blog/post/36502767-在角落啜泣的孩子-幼兒園新生入學記
孩子上學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因為幼兒園有好玩的玩具,有同齡的玩伴,還有像公園一樣的溜滑梯。有的孩子放學還留連忘返,捨不得離開。但為什麼有不少的孩子哭著不肯上娃娃車,或是抱著媽媽不肯放,大喊:「我不要上學。」只見園長、老師都出來哄勸,安慰媽媽:「你走後5分鐘就沒事了。」可是真的沒事了嗎?媽媽在公司上班,耳裡卻仍響著孩子上學時的哭聲,想到明早還要重演這齣有如生離死別的戲,就好沉重。不禁懷疑的問:「老師說,過一陣子就好了,怎麼過了一過月卻愈演愈烈,孩子連作夢都會哭喊著不要上學呢?」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會不會學校真的有問題呢?媽媽免不了非常耽心。但我認為會告訴父母:「孩子都是這樣的,過一陣子適應就好了,你走後5分鐘它就不哭了。」等安慰話語的幼兒園確實有問題。孩子先天氣質不同,有的孩子確實適應力較差,也比較難接受新事物,但如果能處理得宜,孩子決不至於演變到「害怕上學」這個程度。相反的,即使是適應力很好、活潑外向的孩子,父母若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送孩子上學,開始把他『託在學校一整天』,孩子過了三天的新鮮期後一樣會想家。
我確實看過很多新生在媽媽走後,停止大聲哭鬧,那是因為他認清現實,只好接受。但這一天在學校,無聊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深摯老師在上團體課的時候,他都會想起媽媽,想著想就開始哭了。他有時不鬧了,因為知道鬧了也沒用,於是只靜靜的哭著,老師或許忙,或者認為他不鬧就好了,也或許認為這是一個適應必經的過程。總之,我看見一個對孩子將來與人互動的負向影響正在形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拒絕每一
次的新改變,也可能會因為親人不在身邊而特別沒有安全感……。這些都肇因於第一次的入學經驗、第一次與親人分離的經驗是這麼的害怕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哭泣表達新中的沒安全感。
媽媽,你真的不要我了嗎?
孩子進入幼兒園前,沒有任何團體學習的經驗,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事?什麼可以玩,什麼不可以玩?他不認識幼兒園裡的任何人,在幼兒園找不到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和地方,他甚至不知道要到哪裡喝水和上廁所,他忍不住尿濕褲子,還被同學笑。
他還聽到大家都在討論他和他的父母,老師說,爸爸媽媽都會為奶奶給他糖吃的事情吵架,老師還說,媽媽要照顧弟弟忙不過來,聽了這些話,孩子會以為:「都是我的錯!我太笨了,尿濕褲子讓老師麻煩;我愛吃糖,害爸爸媽媽吵架;我沒有幫忙照顧弟弟,害媽媽也不能照顧我……;因為我不乖,所以媽媽不要照顧我了,於是送我上學。」
學校和父母都應認真思考,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我們且不談學校環境與課 程及 老師態度的重要性,針對上學的適應來說,幼兒第一次入學的程序安排確實相當重要。
教你5個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妙方
1. 入學前,父母應安排帶孩子到學校去玩2-3次,拜訪老師、園所長、小兔子、小魚等,讓孩子對學校能有個初步的掌握。
2. 第一天上學不要超過半天,由孩子熟悉的人陪著,先把民生大事搞定,比如要向誰要水喝,請誰陪著上廁所等。
3. 第二天媽媽可以待在辦公室,讓孩子試試自己與老師、同學互動,但若有需要,可以隨時到辦公室找媽媽;如果孩子很少出來找媽媽,便可以把家中舊的小被子,牙杯等用具帶到學校,告訴他:「老師同學很希望他能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吃午餐睡五叫,媽媽上班也要一整天,等媽媽下班,你也下課,就可以一起回家。」
4. 留給孩子一樣屬於媽媽的私人物品,如鑰匙、手機等請孩子保管,
孩子想媽媽時,老師便可提醒他:「媽媽託你保管的東西呢?你要收好喔!媽媽下班會來接你,你再還給她。」如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增強她對媽媽會來接他的信心。
5. 如果孩子難適應,主教(主要教導的)老師是唯一可以抱他的人,主教老師應該隨時牽他、抱他,使他在新環境中很快抓到一根浮木,覺得安心。
適應新環境對某些孩子來說有一點難,但瞭解孩子的發展速度、尊重他的先天氣質是唯一方法,絕不是讓他哭幾天就可以解決的事。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仓央嘉措诗传》試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873355/reading/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
1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保佑你平安喜乐。
2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3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以上三段文字,是目前流传比较广的所谓“六世达赖喇嘛情歌”,或者叫“仓央嘉措情诗”。
仓央嘉措,这是个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出现的一个名字,这是个明显带有少数民族特征的名字,是的,他是藏族人,他的身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所谓的“诗人”。
无法不感谢以上三段文字的作者,没有这几段精致优美的文字,我们很少有人会记住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业已存在,如果有人询问其他历世达赖喇嘛的名字,绝大多数人是无法说出的,而只有第六世,仓央嘉措,广为人知,就如同我们熟悉清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却只不过仅仅能叫出玄烨、胤禛等少数几个名字来一样,若问咸丰、同治的名字,大半还是知者甚少。
所以,对以上三段文字的谢意,我们至少可以基于这一点——是它们的流传,让我们知道了仓央嘉措的存在,并与六世达赖喇嘛对号入座,并由此,让我们对藏传佛教产生了兴趣,它的神秘,它的美丽,它的若隐若现的奇迹及由着这奇迹生发的想往。
然而,也仅限如此,因为,这三段文字跟仓央嘉措一点关系都没有——嗯,话也不必说得这么绝对,有一点点关系,那就是张冠李戴,它实实在在是个现代的汉族人写的,而被大多数人以为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从三段文字的细微不同可以看出,它业已经过修饰,其原本,最早出现的载体不是诗集,更不是什么仓央嘉措情歌集,而是一张叫做《央金玛》的唱片。 所以,它是首歌词,它的名字叫《信徒》。
而在这张由朱哲琴与何训田合作的唱片中,出现了另一首歌,名字叫《六世达赖喇嘛情歌》。
第一次张冠李戴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信徒”这个名字渐渐不被人知晓,而将其歌词冠以“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题目,之后,题目成了作品属性,就如同《道德经》与《老子》并存一样。
而那首原名是《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歌词,却确实有仓央嘉措的身影,这首歌词将其多首意味相近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并经过了删改和添加,形成了一首与原作基本无关的歌词。
第二次张冠李戴,则完全是在第一次文字误会上的有意行为,这次是一支在青年群体中较有影响的乐队的重新演绎,它将朱哲琴的两首歌——《信徒》与《六世达赖喇嘛情歌》融合在一起,并加入了另一首真正的诗歌,形成了一首新作,叫做《仓央嘉措情歌》。而据说,这种大杂烩的拼盘歌词,也曾经由某位藏传佛教年轻活佛演唱过。 于是,“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成为了仓央嘉措诗歌中的一部分——虽然,仓央嘉措跟它没有任何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关系。
其实,如果仔细地比照《信徒》与业已被学界认定的“仓央嘉措情歌”,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它们的文字风格完全不一致,《信徒》的修辞之复杂、意境之优美、文字之洗练,在“仓央嘉措情歌”中完全找不到一丁点儿影子。
真正的“仓央嘉措情歌”,最早出版于1930年,汉文版本的著作权为我国藏学藏语研究的前辈于道泉先生,这本书版本名号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五”,书名《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
它开创了仓央嘉措诗歌汉译的先河,此后,有1932年刘家驹本、1939年曾缄本和刘希武本等,而且,这几个版本间,也有互相影响的痕迹,再其后的版本,几乎都是以上版本的“润色本”。
而在这些版本中,从来就没出现过“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但它的流传确实太广,让人以讹传讹,直至今天,可以预见的是,它还会误传下去。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Perfect Stranger 歌詞

痞子英雄 片尾曲 完美陌生人 Perfect Stranger 歌詞
曲/TERDSAK JANPAN 詞/Jason 鄒承恩.痞克四自從 演唱/Jason 鄒承恩.痞克四

Dive from the blue sky 自蔚藍天空向下深潛
To see who I really am 探究最真實的自我

Facing my desire 正視深層慾望
With the answer 並藉由唯一的解藥
To start again, be brave again 讓一切從頭開始 勇敢前進

What will stop in my way? 途中還有什麼將阻擋我前行
Who will challenge the fate? 又有誰能同樣挺身對抗命運
The test of pain and rack 度過苦痛與狂暴不止的試煉

Are we living in circus? 我們生活在被人操控的馬戲團中
Are we beat up by curses? 難道只能有如詛咒般遭受痛擊
Cause I'm sure will take the race 但我卻堅信,這是必須挑戰的人生競賽

【Bridge 1】
(keep my beat alive)(維持我震動的心跳)
Holding my will 抓緊我專注一致的決心
I've never met someone like you 只因我已遇見生命中獨一無二的你

(take my breath away)(緩和我急切的呼吸)
Cause I'm blinded by your smile 眼中只容得下你美好笑容
Using tears, burying the lie 卻必須說服自己,用淚水埋藏背後謊言

【Chorus】
Oh, Pretty Stranger 最完美的陌生人
Rock my soul and world with a gentle kiss 你的輕吻足以撩動我全部靈魂
Fly, making me fly to eternal 讓我自在飛翔至無限邊際
(High, making me high to eternal)

Oh,once again, the love we make 就讓我們再次擁緊彼此
Until the sun has risen 直到太陽升起的那一刻
Our life will bond together 我們的生命將完全緊密結合

Oh mime, perfect stranger 與我,最完美的陌生人
Would you dream about me? 然而我真的會出現在你睡夢中嗎
Could you spend time with me? 或者你能將所有時光與我共享
I crave for your lips lifetime 我盡其一生都真切渴望你的吻
Breathing in frozen fever 讓我得以在凝結熱度中平穩呼吸
Standing in burning winter 在沸騰寒冬中不受動搖
All the misery need you by my side 這一切慘澹歷程都需要你陪伴我度過

【Bridge 2】
(keep my beat alive)(維持我震動的心跳)
Now seize the time 緊握擁有彼此的時刻
Defeat the weak and break my runaway 擊退潛藏脆弱和逃避慾望

(take my breath away)(緩和我急切的呼吸)
Cause I'm conquered by your eyes 因為我已征服於你堅定眼神
(Cause I'm tempted by your eyes)
and I'm losing all my mind 內心深處就此由你占據

無賴正義(趙又廷&COLOR BAND) 歌詞

無賴正義 
曲:陳彥瑋(COLOR) 詞:陳彥瑋(COLOR)/林尚德 

雙手緊握拳頭 張開又留下什麼 
敲響命運的鐘 誰能帶走傷痛 
活在被拉扯的時空 

傷痕就這麼多 所以又代表什麼 
等待適合的風 帶我飛越盡頭 
曾經脆弱 獨自承受 傷痛 

曾經愛過以後 心痛 放手 人總要學會軟弱 
(墮落 失控 充滿掙扎的生活 我的 輪廓 消失只留下沉默) 
曾經活著痛著 你也能輕鬆看透 
(宿命 嘲笑 我注定是個小丑 我看不透) 

我用我的無賴遮掩 謊言 從前 我太好騙 
荒唐劇情 隨時都會 上演 
你用你的正義對抗 可憐 善變 虛偽的世界 
最後 被我 撕裂 

無賴戰勝了一切 胡說好幾遍(我用無賴對抗所有欺騙) 
正義敗給了邪惡 世界多危險(我用正義戰勝邪惡意念) 
如果生命真的有極限(沒有極限) 
我會衝破所有的界限(沒有界限) 
毀滅 

你用你的正義對抗 這可憐 虛偽 善變 破碎的夜 
狼狽 崩潰 頹廢 天黑 
最後 被我 撕裂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友誼中的施與受


不要無限制的單方面付出。交友,我們可以請客、送小禮,但如和某好友出去吃飯永遠都是自己請客,只有自己在送禮,平日也沒有其他關心吃飯沒早點睡或者提供重要建議、教某行業工作技術(或專門技術如修電腦)、分手/失業/考試壓力/工作壓力情緒支援、內線打工資訊等等往來行為,那就說明對方只是在利用我們,沒有感恩的基本核心觀念,這類人不值得交。

花小錢請客(300以下)、買生日禮物送朋友(千元以下)、借小錢應急(四千元以下),是投石問路,先付出一點點,如果對方有主動回饋,表示這個人可以深交。如果對方沒有,就保持距離。


借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沒還就拿這句出來擋,平常也不用再聯絡了。真的想還的人即使短期內有困難,一找到機會就會還了,不會藉口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