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回饋是一面鏡子 劉素貌教練

 

回饋就像一面鏡子、一份禮物……

但,應該如何給,才會比較有效?

 

敬愛的潘副總,你好!

 

記得之前一對一會談中,你分享,三六○度回饋報告有如一面鏡子,讓自己看清目前的狀況。讓你明白為什麼部屬很少主動跟自己交流,女兒也很少跟自己分享學校發生的事。你決定做出改變,立下目標:跟別人交流時,要全神貫注,真正傾聽 。改變不易,但在上週的會談中,你跟我分享已感受到它帶來的幫助,自己與家人、部屬的互動品質變得更好了。

 

因此,你期許自己未來能充分發揮教練型領導者的重要角色,提供對別人有幫助的回饋,幫助自己成為一位高效能的教練型領導人。我很高興你將這麼做,也想藉這封信跟你分享, 提供回饋比較有效的幾個方式:

 

■回饋的目的是幫助對方清楚目前的狀態,產生看事情的新觀點,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回饋是無條件的給予。對方是否願意接受,由對方自己決定。因此,給回饋的時候要放下想打擊、說服,或控制對方的意圖。

 

■當對方主動尋求回饋時,回饋才能發揮最大作用。因此,在給回饋之前,可以問問對方,是否可以進行回饋,確定對方認為有必要再給出,以免對方認為自己多管閒事。

 

■回饋要及時,最好是在行為發生後不久。但如果對方或自己當下情緒激動,則要延後,直到雙方情緒平復,願意聽之後再給比較好。但也不宜過久,否則,對方可能不記得當時發生的事情,回饋的效果就不大了。

 

■回饋要直接、明確,以避免臆測和誤解。態度要真誠,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基於幫助他而提出的。

 

■回饋是提供訊息,幫助對方清楚現況,讓對方自主思考是否接受,做出改變。讓接收者感覺自己有選擇,是重要的。強制性的指示或忠告,可能讓對方覺得沒有選擇,而在未來對接受回饋產生抗拒。

 

■回饋的內容要跟接收者的目標相關,而且必須是接收者有可能改變的行為。否則,不相關或不切實際的回饋所帶來的幫助將非常有限。

 

■將自己所聽到,所看到的客觀事實以「我聽到……」、「我注意到……」的方式傳達給對方,不加以評價或批判。

 

希望以上有幫助,也期待未來的教練會談聽到你更多的分享!

 

祝順利美好!素貌

 

本文摘錄至 【2015年6月份EMBA雜誌  主管教練單元-教練的一封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