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評論專欄】台灣人多以工作為重,選擇犧牲婚育家庭,若希望社會永續發展,須從制度上著手,降低兩者衝突,而非期待公私一刀切。
六年前,我們開始做社會企業,初衷是幫媽媽找工作,支持一些選擇「當一段時間的全職媽媽」的女性,順利回到職場。
做了半年,我們漸漸發現,很多中斷職涯的女性不是自己選擇當全職媽媽,而是因為沒有其他選項。
她們也想繼續工作,但是工作責任大、時間長,或是孩子沒有合適的人可以照顧。有的是伴侶的工作要輪班,沒辦法分擔照顧需要;有的是孩子常生病,工作請假有壓力;還有的是孩子需要早療,或是夫妻分居、離婚,實在沒有辦法。
這些發現讓我有些困惑:台灣的女人都這麼辛苦嗎?
到底要怎麼減少中斷職涯女性、讓她們順利重回職場?我們漸漸地找到答案:不要中斷。若當初沒有中斷,或中斷時間不長,今天就不會有重回職場的需求。
工作常先於生活
「工作生活平衡」這個議題在台灣推動已經快十年了,實踐上並不容易。一個原因是,台灣人非常看重工作,把工作的優先順序擺得非常前面。
去年三級警戒期間,我們做了一個大規模調查,想了解居家辦公這件事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分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大家的想法都是以公司為先、以工作為重。
在這樣的社會裡,講工作生活平衡,並沒有辦法得到太多熱烈的回應:「我要工作才有生計啊。」「這是為了明天有好日子,今天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不需要平衡,我要好好工作、功成名就。」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工作生活平衡,而是「降低工作家庭衝突」。
當我們覺得自己的時間、能量不足以滿足工作角色、家庭角色的期待時,衝突就會產生。
在工作上有大案子要趕,沒有時間管家裡的事;在家裡小孩生病,需要有人在家照料,這些都是短期衝突的例子,撐過去就好了。
但若是比較長期的,可能會影響到工作(士氣、生產力、流動率、出勤)、家庭(夫妻、親子關係)、身體健康(身體狀況、飲食跟運動)、心理健康(壓力、生活滿意度)。簡單地說,就是「幸福感」。
什麼是幸福企業?一個讓同仁的工作家庭衝突不高的企業。什麼是幸福家庭?當這個人有工作上或是生活上的挑戰時,能夠支撐他跨越的家庭。
台灣比歐美難在哪?
為什麼相較於歐美國家,我們的工作生活較不平衡呢?為什麼比起十年前,我們對工作生活平衡的呼聲更大呢?
從工作面來看,科技工具跟客戶要求讓我們時時在工作,一直在緊繃的狀態。台灣高科技業在全球產業以「很快、更好、更彈性、更便宜」自我定位,為了生存,我們讓自己比歐美客戶更認真。
再從家庭面來看,夫妻雙方對職涯都有發展的期待,但也還在學習做雙生涯的協商。
我們的社會走向晚婚、晚育,家中長輩的角色漸漸由育兒助力轉往樂齡退休移動。而長輩們長期照護的需求發生速度快於社會資源完善的速度,是很多中年工作者面臨的挑戰。
在工作跟家庭的接面來看,我們給人的空間還不夠大。我們談職場多元包容,但未意識到已婚、離婚、單親、高齡化下,很多人需要更彈性的上下班時間,讓他們好好照顧家庭。
尤其從醫護、零售到警消,或是要輪班的製造業,他們的工作時間與一般上班族不同,都更需要能夠兼顧家庭的職場方案。
在文化面,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我們的工作觀都是公而忘私,只有為工作犧牲家庭,少有為家庭犧牲工作表現。
我們的職場文化傾向把公私切開:你家裡的事,自己想辦法處理。我們讓工作者自己承擔衝突,但以他們的資源與能力,不一定能找到最好的方案。
其實,過高的工作家庭衝突所帶來的衝擊,並不會被隔在公司大門外。同仁們的士氣、忠誠、流動率、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對公司來說都非常重要。
從統計數字來看,台灣女性可以不結婚、不生子,但不能沒工作。
我們必須要先體認工作這件事對台灣女性的重要性,才能體會為什麼一個工作家庭衝突程度不高的社會環境如此重要。這是幫助她們有機會不為了工作而不自覺地犧牲婚育。
友善職場,才能永續
所以,當我們談友善職場時,不要再被工作生活平衡這個詞誤導,應該先關注「降低工作與家庭衝突」。
在台灣的文化脈絡裡,少有覺得生活跟工作一樣重要的人,而是有太多不自覺地為了工作而犧牲家庭的人。為了台灣社會的永續發展,我們社會應當減輕職場對家庭的擠壓。
台灣享有高度經濟繁榮,但我們的社會也有全世界最低的生育率、是全世界女性產後憂鬱症高盛行率的前幾名;我們的離婚率在亞洲排名很前面;有超過四成的女性終身未有機會成為母親;終身單身的男性人口數,比女性人口數更多。
透過中斷職涯女性的苦與痛,我們需要尋求在社會面、文化面、資源面更多的突破,降低整體的工作家庭衝突,讓個人尋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若能翻轉,台灣的經驗,將會成為華人的經驗、相鄰亞洲各國的經驗。而這些成功,也會讓無數在這當中曾犧牲職涯或是婚育的個人,獲得安慰。(作者為得人資源整合創辦人;責任編輯:曹凱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