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是什麼?概念、諮商目標與技術介紹

 作者: 回甘小編 | 助人專業技巧 | 2024-08-18

人際歷程取向作為諮商心理與治療的重要學派,是運用人際互動來治療的理論。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心理專業人員在學習,他甚至有非常多次出現在心理師國家考試中。所以學習這個學派非常重要,這篇文章我們會簡短介紹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諮商目標與技術。


這篇文章,我會跟你介紹:

人際歷程取向的核心理念與人性觀

人際歷程取向基本概念一:以關係為核心

人際歷程取向基本概念二:重視原生家庭經驗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一:重視歷程向度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二:歷程評論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三:修補裂痕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四:矯正性情緒經驗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五:個暗反應的獨特性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治療目標

如果我想學習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可以怎麼做?

人際歷程取向的核心理念與人性觀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英文是 Interpersonnal Process Therapy(簡稱 IP 或是 IPT)。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早期人際經驗對一個人的人格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個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一定有他的原因在,是由背後的某種動機驅動。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人之所以做出行為的動力,是因為那個人「對愛和關係的渴求」。


比如說,嬰幼兒從出生起,對於主要照顧者就會有情感聯結的需要,並通過各種依戀行為來獲得主要照顧者的保護和成長。


早期所發展出來的人際關係形態,會成為我們後續人際關係形態的基本雛型。


我們會傾向於不斷重複這種早期所發展的人際關係型態,一直到長大成人。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主要的基本概念與人性觀有兩個:


以關係為核心

重視原生家庭經驗

接著,我會簡短介紹這兩個基本概念。


人際歷程取向基本概念一:以關係為核心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是一個理論的整合模式,治療方式是從不同的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汲取出關於「關係」的元素,


除此之外,整個治療的核心概念都整合並且聚焦在「治療關係」上。


例如,人際歷程引入了客體關係理論和家庭系統理論、Sullivan 人際理論等為基礎。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問題本質都是「關係」的,而心理師與個案在治療中的互動關係,可以用來做為治療素並解決個案的困擾。


人際歷程取向基本概念二:重視原生家庭經驗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家庭經驗是了解自己和其他人最重要的來源。


原生家庭經驗是一個人情感學習的來源,雖然也是影響一個人後續困擾與人際模式的重要影響因素。


所以說,原生家庭經驗對個案的有著深厚影響,如果要探討一個人的人際困擾與現在所呈現出來的人際模式,勢必要回到家庭之中。


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行為動機就是建立和維持與父母的依戀關係。


過程中我們會內化父母對我們的看法,並將這些感受到的關係形態吸收成為我們自己後續與其他人相處的習慣。


也就是說,我們會用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來看待、對待我們自己。


這個過程是耳濡目染、自動化、未經思考與覺察的。


我們小時候跟父母相處的關係和模式會內化(內在的客體關係)成為我們內在的人際地圖,


接著,我們再用這個地圖,形成我們對自己、對其他人、對整個世界的看法。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

像前面提到的,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專注於「關係」,所以這個理論學派的概念與技術也圍繞著關係。


在治療過程中所要引導的也跟關係有關。


整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比較重要的概念與技術:


歷程向度 (The Process Dimension)

歷程評論 (Process Romments)

修補裂痕 (Restoring Ruptures)

矯正性情緒經驗(The 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CEE)

案主反應的獨特性 (Client Response Specificity)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一:重視歷程向度

簡單來說,心理諮商與治療中心理師與個案關係交流,可以簡單歸類為內容(content)與歷程(process)兩種向度:


內容(Content):心理師與個案在語言上所談論的事件內容

歷程(Process):心理師與個案在語言交談中的整個情感、語調、言談風格與描述事件的方式之類的互動歷程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對於「內容向度」的重視程度比較低,更關注「歷程向度」。


因為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讓個案感到困擾的人際行為模式最終會出現在治療關係中之中。


而在整個心理治療的歷程,心理師就要去發掘個案展現了「甚麼樣」的人際樣貌,以及「如何」展現?


比如說,當個案在治療過程中與心理師談到特定某一個事件時,會出現眼神迴避的狀況;或是開始出現了順從、非常配合的情形出現。


而個案原本所談論的是跟權威者之間的關係,那麼心理師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個案跟心理師已經開始複製這樣的人際模式,心理師就可以觀察。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二:歷程評論

歷程評論有點類似於諮商技術中的「立即性」(Immediacy)。


立即性是指心理師與個案在互動時,如果發現到治療關係出現某一種變化,心理師會立即、直接且開放地邀請個案討論。


而人際歷程取向治療中的歷程評論,同樣是聚焦在「心理師與個案」之間,幫助探索整個治療過程中正在經歷的感受、事件;


心理師通常會點出個案此刻與自己的互動中所觀察到的「歷程向度」資料,並歸類出可能的人際因應策略,


透過後續的詮釋與引領,讓個案了解到他們是如何運用這些人際因應策略,並且造成他們生活中人際關係問題。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三:修補裂痕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即使是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衝突或是困境,都可以成為治療有用的素材。


比如說,當個案提前決定要終止治療,或者是個案感覺到治療沒有太多幫助而產生情緒或是某種人際模式時,


其實心理師和個案也就開始上演著個案日常生活當中不斷掙扎、感到痛苦的的人際衝突,並且用這種方式來回應心理師。


但其實很多時候,心理師與個案是沒有發現這件事情的。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訓練中,會教導心理師以不防衛的態度,與個案去探索、重新經驗這些在治療中產生的人際衝突,


透過後設溝通(Meta-Communication)與個案討論彼此互動,並且以同理、尊重的態度,搭配立即性技術介入。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四:矯正性情緒經驗

矯正性情緒經驗源自於精神分析文獻,由 1940 年代精神分析取向治療師 Franz Alexander 發展出來,是目前許多短期心理動力和人際取向治療的基礎概念。


矯正性情緒經驗,指的是心理師在治療過程中,針對個案舊有的關係模式,提供一種新的、不同於個案在外在世界被其他人回應的方式。


這個概念,重要的部分,是心理師透過跟個案一起合作,幫助個案辨認出自己經常出現與其他人之間,不適宜的關係模式或議題。


但當然不是只有幫助個案獲得嶄新的人際體驗,還要有或許的「改變」,這仰賴心理師推進後續的治療工作。


心理師要與個案獲得合作共識,一起改變個案的問題人際模式,使得原本習慣的困擾人際因應型態能夠被取代。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五:個暗反應的獨特性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認為,心理師需要徹底了解、進入到個案的世界之中,根據每一個個案的獨特經歷,與看待世界的方式來回應他們,


重點就是,不要自以為的使用一套公式套著帶進去幫助個案。


這個概念與技術的操作關鍵在於「保持彈性」,心理師應該要保持著對個案的好奇,提醒自己需要重視個案的個人經驗與世界觀,再試著了解並回應他們。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治療目標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跟一些強調認知、洞察的治療取向不同,主要是以當下性的「體驗」為主。


而這個體驗,則是由「心理師在治療過程替個案創造出來的」,接著個案再透過心理師的引導,進而獲得重新體驗與再學習。


而這仰賴心理師提供「矯正性情緒經驗」並幫助案主改變。


心理師的目的是透過治療關係來修正個案有問題的人際互動模式,幫助個案辨識出生活中不斷發生、造成問題、適應不良的關係因應方式。


如果要透過人際歷程取向作為諮商治療的學派,心理師在整個諮商過程中,都要順著歷程向度關注著案主在諮商中的人際表現,


並且要想著,如果心理師試圖打亂個案目前的人際關係的模式,那麼個案會如何展現在治療關係之中?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供個案嶄新或修正性回應,幫助案主將此嶄新的互動方式,類推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而不是在治療關係中又複製了那些熟悉卻又造成問題的人際因應模式。


如果我想學習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要學習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目前可以做的是透過閱讀書籍以及向相關的專家學習。


如果是閱讀書籍的話,我個人推薦你可以閱讀 Teber 二人組寫的「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Therapy: An Integrative Model」(原文書喔),


如果是中譯版,可以選擇吳麗娟教授主譯的「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整合模式」,目前台灣完整介紹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書,就我所知道的應該這一本是聖經了。


如果要向專家請教學習,目前有許多心理師、教授都有開設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的訓練,如果是我自己推薦,可以直接從吳麗娟教授的課上起。


吳麗娟教授是台灣師範大學心輔系的退休教授,也是目前台灣比較知名的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理論提倡者,這幾年都有開設一些課程。


只是他的課程價格相對來說不便宜,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先買書自學,之後等到荷包比較厚一點之後再決定是否要參與訓練。


相關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取向文章: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是什麼?概念、諮商目標與技術介紹

Reframing 重新架構|運用時機、關鍵跟無效時可以怎麼做

Jung 榮格心理分析是什麼?理論、概念與技術介紹教學

行為主義取向治療是什麼?理論、概念與技術介紹教學

正念是什麼?有哪些運用正念技術的治療法?

如果我有困擾想要申請心理諮商,可以怎麼做?

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會面臨的九大議題等,像是:個人身心健康議題、情感、伴侶/婚姻議題、親子教養議題、家庭/家族議題、人際議題、身心障礙議題、LGBTQ 多元性別議題、Sex 性議題、潛意識催眠探索等。


如果您有上述任何困擾與議題想要討論,進行心理諮商是一個選擇之一。


那該去哪裡找心理諮商呢?


如果是高雄地區,像是左營、楠梓、仁武,推薦回甘心理旗下的回甘心理諮商所。


回甘心理諮商所,位於高雄市左營高鐵站附近,是高雄最早提供遠距線上諮商的諮商所。


除了給予民眾便利與舒適性,更與 20 多位專業領域不同的心理師合作,提供各式諮商需求的民眾,豐富、多元且專業的選擇。


你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https://bsccpsy.com/what-is-ip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