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兒郎噹 儀容不整,作風隨便不受拘束,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 → 隨性不拘小節,懂得放輕鬆打破成規,懂得幽默緩和放鬆氣氛
足跡。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垃圾场,假的比真的多數倍,请学会从中提取营养,否则您也只是在吃着垃圾畸形成长! 爱自己,从思想做起;抵制不良信息,从行动开始! 如您喜歡,請留言鼓勵,謝謝! 好話要溫柔的說。不教而成謂之虐。 物質層面,簡單一點,人就快樂,人際、身心健康層面,努力鑽研,馬虎不得。冷靜、耐心、沈穩、謹慎、智慧(靈巧)
【認識機油 - 基礎油 】
【機油基礎油】
所有的石油再製品都是將原油經蒸餾過程所產生的,而基礎油也是這樣製成的。潤滑油品製造以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一般分為【全合成油】、【合成油】、【礦物油】,也就是以其基礎油的油基作為分類。
1. 礦物油
礦物油,基本上這類機油產品有的只會印上Mineral Oil代表【礦物油】或是multi-grade【複級機油】。但有的產品上並沒有印上上述的英文標示。而僅以Motor Oil機油代之。礦物油之所以被稱之為礦物油,是因為此類機油為直接由地底下挖出的原油,然後再加以提煉而成。事實上礦物油由於其中的分子結構存在著部份的支鏈,而這些存在的支鏈往往在潤滑過程中卻容易發生斷裂,因此在激烈得操駕情況下,較容易產生機油裂化變質而失去潤滑效果。
2. 合成油
合成機油等級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當我們看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通常上面會印有Synthetic、Semi-Synthetic、Synthetic Based、Synthetic technology、Top Synthetic、Part Synthetic; 其中文的表示則為 【半合成機油】、【部份合成機油】或【合成機油】。
合成機油通常由礦物油以及部份的合成油,依照各廠商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在加入各廠商獨特的添加劑配方調製,以提升潤滑油的性能及品質
3. 全合成油
全合成機油就是完全都是100%合成的機油,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Fully Synthetic的標示,其字義代表著【全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由100% III類基礎油,再加上各大廠獨家研發的添加劑製造而成。此等級的基油已可展現優良地抗老化、抗磨損、抗泡劑、清淨、流動率快等多項功能,且機油的品質也受到很好的控制。
【基礎油簡易區分】
礦物油 : 礦物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半合成機油 : 合成基礎油+礦物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全合成機油 : 合成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標明全合成的油,需100%都為全合成油,半合成油通常是礦物油與PAO或加氫裂解油混合製成。
【API將基礎油分為五大類】
※ 第一類基礎油 (Group I) :
由傳統的溶劑精煉製程而產生,也是最簡單的精煉程序。不改變其烴類結構,生產出的基礎油質量取決於原料中理想組分的含量和性質。此類基礎油的飽和度≦90%,含硫量≧0.03%,VI值介於80~120之間,而溫度範圍約為0℃~65℃。
※ 第二類基礎油 (Group II) :
通常經由加氫裂解製造而成,製程較I類基礎油來得複雜。此技術主要以化學過程為主,而不受原料限制。此類基礎油的飽和度≧90%,含硫量≦0.03%,VI值介於80~120之間。由於此類基礎油的烴分子飽和度較高,因此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性,且基礎油的顏色較為清澈。
※ 第三類基礎油 (Group III) :
是用全加氫裂解技術製成,在比II類基礎油更高壓及更高熱的環境下的加氫裂解製成,在此較費時及較嚴苛的製造過程下,可生產出最純淨的基礎油。此類基礎油的飽和度≧90%,含硫量≦0.03%,VI值>120,屬高VI值的加氫基礎油。此類基礎油在性能上遠遠超過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VI值和很低的揮發性。有些III類油的性能可與聚α-烯烴(PAO)相媲美,其價格卻便宜得多。
※ 第四類基礎油 (Group IV) :
指的是聚α-烯烴(PAO)合成油。常用的生產方法有石蠟分解法和聚合法。PAO依聚合度可分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別用來調製不同的油品。這類基礎油可在最極端的高溫或低溫下仍提供良好的潤滑效果,VI值通常超過140。PAO的傾點很低,因此需要低溫起動或寒帶工作的設備、汽車用潤滑油皆會偏好選擇以PAO作為基礎油的潤滑油。PAO亦可在130~150°C的溫度持續工作數百小時至數千小時。不過PAO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PAO基礎油難以溶解於許多潤滑添加劑,因此絕大多數PAO的潤滑油都會添加有機酯油或礦物油來幫助溶解添加劑。有機酯有助於潤滑添加劑的溶解力,因此現今很多PAO機油均添加了小部份比例的有機酯(ESTER)。
※ 第五類基礎油 (Group V) :
除I~IV類基礎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皆統稱為V類基礎油,包括矽氧樹脂、磷酸酯、聚亞烷基二醇(PAG)、多元酯等…。這些合成油通常是用來與I~IV類基礎油混合以提升其效能。例如 : 酯類油可比PAO承受更高的溫度及提供更佳的清潔效果,因此常被用來與其它類基礎油混合,以提升其效能,換句話說就是提升機油的使用壽命。
最常見的V類基礎油為酯類機油,可以分為三大類,單酯,雙酯,多元酯,酯類技術一開始多用於航太技術的噴射引擎上爾後才研發製成為車類引擎用,其實市面上很多的合成機油配方裡面都有添加少許成分的"酯類油"進去基礎油中,主要目的就是要減少潤滑油在高溫下的揮發性並且增加流動性,進而達到省油耗的目的。酯類提煉技術較一般合成機油困難,不是採用一般的基礎油科技而是採用動、植物的脂肪酸與醇做結合,因此使用在汽機車工業上造成的汙染也較合成基礎油少。酯類機油的酯類(ESTER)其實是一種添加劑,外界所標榜的全酯類機油也不可能全為酯類,因為酯類油的缺點是吸水性強容易造成氧化,所以要是整瓶為100%的酯類油,此機油一定很容易衰退。
https://www.crazyoil.com.tw/webpage.php?id=33
by NPOst 編輯室 · 21 6 月, 2017
文/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中年女兒帶母親來諮詢,她說母親憂鬱、情緒長期低落不想出門,尤其父親過世後狀況加遽,母親目前在兒女家輪流居住,也看過精神科、正在服藥,醫生建議進行心理諮商。
我看母親其實也才剛 62 歲,不算老,但確實情緒低落、疲憊無力,諮詢開始後都是女兒在說話。我請女兒先出去,讓老人家自己說。
老人家滿頭白髮、身形纖瘦、面容柔和、態度有禮,我請她說說自己的近況,她說精神差、體力差。我詳問她的生活安排,她什麼也沒排,兒女都在忙,寄人籬下也不知道做什麼好,不想看電視,常常嘆氣、發呆。我問她的人生故事,她說沒什麼事,成家後工作,一直做,養兒育女,再工作,直到不能做為止,好似你我勞動階級的父母一樣。退休後老伴離世,生活更無意義。她覺得兒女有盡照顧之責,所以即使生活無趣、心裡不舒服也就不說了,直到憂鬱症爆發才頻繁就醫,但她很不好意思總在勞煩兒女。
示意圖/https://goo.gl/imRLwo
老人容易生病、動作慢、老糊塗、清心寡欲、生活無趣,更可能失智,老人如果沒有現金或房產,更是日本近期形容的「下流老人」──沒收入、沒存款,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參考: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成為「下流老人」?/《續・下流老人》書摘)「老人無法生產,最好不添子女麻煩,行為恰如其分」,當社會、家庭如此看待老人,他也會這樣看待自己,無望的等待死亡;至於傳說中的「智慧老人」,那是極少數擁有偉大成就及龐大資產的特例。
現代價值並不重視老年的閱歷,甚至是貶低,認為老狗不會新把戲,「老」一詞帶有失能、過時與多餘的隱含,人微言輕,只能乖乖接受子女的安排或安置。多數老人只能在看電視、發呆、睡覺中度過,不但無聊也容易恍神、意外頻傳,晚年如果只是維持生命,真的很無奈。
當然,作為兒孫的也很苦。臺灣近年薪資不斷下降,許多家庭為了生活,夫妻倆需要長期加班、兼差打工,又要照顧小孩、又要照顧老人,如果選擇安養院或申請外勞,又要耗去相當程度的月薪。目前政府提供長照制度希望解決此等問題,但照顧老人的議題多數僅討論生理需求、照顧人力,目前也真有其困境,只是我們更常忽略他們的心理需求。那些被送安養院的老人們未必會更好,因為孤單無依與自我放棄會讓身體機能衰退更快。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中提出人生 8 階段,認為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價值與肯定。老年時的課題是「整合 vs. 絕望」,意即生命到了最後要整合,對自己一生是否滿意,是否有意義,若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暮年什麼事也不能做,前方迎接的就只有死亡與絕望。老人憂鬱症正是如此,且比例逐年升高。照顧老人並不是傳統的百依百順和生活服侍,更不是給錢了事,除非老人身心有顯著的萎縮、失智或精神疾病,否則心理健康應是首要的──協助老人獨立自主,覺得自己有價值,走過生命最後的課題。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人生 8 階段歷程。圖/https://goo.gl/PXFJ3A
根據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老年課題是「整合 vs. 絕望」。圖/https://goo.gl/xwNbT1
快 70 歲的李松茂輕輕縮了肩膀,對著自己比小指,那張長年日晒的黝黑臉上,雙眼低垂、露出慣有的靦腆笑容,他說:「我是最差的。人家有社會地位,雖然我是這家公司的主管,但說到底,我就是工人而已⋯⋯人家說成家立業,我沒有業。人家說我有存錢,幫 3 個小孩都買了房子,但那也只是盡我的本分而已,生活過得去,不算什麼成就。」──《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P.160)
即使傳統文化認為老人應當「退休」、「含飴弄孫」,然而社會變遷、家庭觀念改變及經濟低迷,老人已少有「享福」,也不敢奢望「養子防老」,他們知道現代生活辛苦,「錢」永遠是問題。但是,錢也不是全部,在錢之外,心理需求的滿足才是無價,關注老人心理健康,修正刻板觀念,增加老人心理的知識,才能進一步協助老人安排生活環境,調整他們對邁入老年的認知。
圖/https://goo.gl/fkXL9E
2012 年有份針對老人的問卷研究(註),其結論有二──
1. 當老人自主性高,則生活滿意度高。
2. 當老人與成年子女們的代間情感高,則生活滿意度高。
從這 2 點,我們如何得知老人心理健康需要什麼條件?
何謂自主性?自主性有 2 個重要因素──「生活獨立」、「行動自由」。
(1)生活獨立
有自己的住處/房間、有經濟來源、能獨立生活少依賴。
因為獨立,老人自己能決定許多事,不需看人臉色。如果總要伸手向子女要錢、總被安排在子女家輪流居住,或總要他人打理生活,都是尊嚴喪失。公視人生劇展《藥笑 24 小時》開場就演出這種窘境,老母親被兒子們輪流寄養,兄弟間彼此計較著大小月的天數,根本沒人理她在想什麼。
公視人生劇展《藥笑 24 小時》60 秒預告
(2)行動自由
在熟悉的地域裡自由移動,想去哪就去。
獨立自主通常要有經濟作為支援,若本身經濟困難或有身體疾病,後面會再將說明。
我們的社會關係裡,「有用」是很重要的關係橋樑,即使是孩子也常常想幫父母的忙,以突顯自己的存在。老人也是,也需要藉由發揮功能獲取關注和重視。他們不要憐憫。生活裡盡量根據老人的專長及興趣,找機會讓他們展現自己的能力(如修理東西、照顧孫子、提供人生智慧等),讓他們一邊做喜歡的事、一邊也獲得肯定,讓他們身心都從事「有用」的活動,自然增加生活控制感。
年老不一定衰老,醫學發達讓老人仍可享受長年健康,繼續做喜歡的事。我遇到最老的計程車司機約 70 歲,當然開車就慢一點、謹慎一點而已。讓老人多認識身體老化與變化,過去我們操勞它,如今則要保養它。身體變化的程度端看年輕時勞動條件的差異,之前若過勞壓抑、拿命換錢,晚年身體就會反噬,病痛一併爆發,因此要有保護及慢速使用身體的觀念。
另一種變化是意外受傷,有個 63 歲的婆婆本來開朗外向,然意外摔斷腿,無法再與山友登山,生活上從自主變成依賴,又不想麻煩子女,整天鬱鬱寡歡不出門,家人以為得了憂鬱症,其實她需要有人了解心情並協助新的自主生活。
心理健康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老化雖會影響行動力、智力和記憶力,但若退而不休,繼續從事精神與身體的活動,能自己安排生活,又能對家人有所貢獻,精神好、身體好,也就有好的循環,繼續健康人生。
我特別問了老人家有關「信仰」的事。還好,她有基督信仰,去教會多年,直至到兒女家輪住後,她們就不讓她去了。因為她們是原住民,女兒覺得要回歸祖靈,因此反對母親參加教會,而母親因為體力差,自己要去也困難,就這麼放著過了好幾年。
「那麼,還有在禱告嗎?」我問。
「有,還有,可是漸漸沒感覺了。」她回答。
既然她相信,我就鼓勵她繼續,這是心理動力。我們討論如果可以再去,她可以怎麼去,附近的哪一家教會比較好,願意進去嗎?如果沒力氣出門,她可以禱告希望擁有力氣,上帝必會聆聽。我借用上帝之名,說上帝也一定希望妳跟祂保持聯絡,我用了很多術語,於是她問:「那醫生你的信仰也是⋯⋯」,我不諱言說,「是啊,我也是信上帝的。」
之後她眼睛一亮,正視著我,似乎燃起什麼希望,她說:「這一定是上帝的安排。」她真的想回到教會。生活有目標最好,我們約定之後繼續來談。臨走前的道別她緊握我的雙手,表達感激,表示遇到我真好,我也緊緊回握,說我也期待。
與老人溝通,有 2 個心理特性要留意── 一是老人慣以身體不適表達情緒問題,也是華人特有的「身體化」現象(遇到困難時,會在身體上呈現不適,過度擔憂,等到心情好了,症狀又自然消失)。但有時則是真的病痛,要小心辨別。另一個是,儘管年老讓身體動作慢、記性差、情緒脆弱又幼稚,但在心理上畢竟是長輩,仍希望獲得晚輩的尊重,因此形式上仍得尊敬老人家,尤其是自己的父母,不要損壞他們做父母的尊嚴。
談話時要聆聽老人的描述,通常他們不會直接講自己的事,可改以張三李四的問題讓他們發表意見,再從中推測其意。我們的目的是協助他自主,恢復他對環境的適應與控制,而不是一遇危險就全盤拒絕。
能決定且有行動力,原本就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自主性,老人更要如此。不用事事都替老人做,或嫌他們做不好,索性不讓幫忙。如果老人家想散步,但有跌倒的風險,則協助其自主的意思是──先觀察與判斷,猶如父母對待年幼兒童,隨個別差異來調節與引導。例如帶柺杖、提供安全路線或陪同散步等,協助他完成想望,而不是認為他失去判斷與行動,乾脆不要出門最好。
弘道基金會就曾帶一群老人騎機車環島,後來還拍成《不老騎士──歐兜邁環臺日記》紀錄片,背後的協助與支持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臺日記》預告片
2. 保有關係圈
日本所謂的「下流老人」經常一個人無所事事,一直待在房間裡看電視,整天都沒有跟任何人說話,即使外出也只是買東西的簡單對話,這現象稱為「社會孤立」。孤立除了安全危機,如跌倒無人可求救,心理孤立更是造成退化的主因。臺灣鄉鎮地區的老人多數獨自居住,在都會區則因居住不易,則與子女同住較多。但怎麼住都可以,重要的是老人是否保有關係圈。
關係圈包括家人之間的彼此照顧,或和鄰居聊天喝茶,或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交流,一起度過快樂而充實的時光。在家人部分,可以多讓老人和孫子相處,讓他們發揮功能、獲得成就;在社交人際部分,如果老人沒有團體歸屬,則由我們負責帶頭與鼓勵,讓他們參加興趣社團、信仰團體、社區大學或村里活動等,直到老人跟團體成員熟了,我們再逐漸淡出。
傳統長輩最不願意的就是「麻煩別人」,而且有「固執性」,從心理學來說,用熟悉的反應模式是有安全感的,若無特殊風險,最好依循這一點協助他們自主。
比較需要討論的是,老人執意要進危險情境或做危險行為,自不量力。例如用退休金玩不熟悉的股票、聽信詐騙電話執意匯款,或不顧健康要繼續工作賺錢⋯⋯此時,(1)先理解此舉對老人的意義為何,如玩股票賺錢是想要有所成就、聽信詐騙是害怕被關、拚命打工是為了替子女分擔負債⋯⋯同理老人的心情,知道真意才有辦法討論;(2)在不否定他的前提下,帶入討論與資訊,如以支持的態度,討論是否有替代方案或先請教專家;(3)若要說服老人改變心意,需一邊肯定原想法一邊教育,並提供有權威的依據,如醫生說、教授說、新聞說等。教育新資訊勿長篇大論,要點說明並搭配具體步驟最好。
與老人家說話,建議從日常生活開始,包括身體健康、例行公事、食衣住行,並注意他們本身對「年老」的態度與看法,是積極或消極,老人對己身的概念,除了社會文化影響,也來自四周與家人對待的經驗,平時聊天多帶入新資訊,可達潛移默化功效。
圖/https://goo.gl/dc142Y
若本身經濟困難或老人有身體疾病問題怎麼辦?別靠自己硬撐,請多找政府資源或民間基金會(如弘道老人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等)諮詢及協助。資源的使用問題,有時候是不知道如何使用,有時是不敢使用,請多了解並帶領老人一起使用。國家老人的相關福利,詳情請參閱各縣市社會局的《老人福利手冊》,其中有共食活動、醫療補助、居住補助、交通接送、重陽禮金、社團志工介紹、國民年金、日間照顧及照顧者喘息照顧等全面資訊。
若老人真的無法自己照顧自己,真的需要到安養院,家庭成員一定要互相商量,訂出一個讓老人能接受的安排與計畫,並明確告知,讓老人安心,對後續生活仍有部分掌握。同時,家人的定期探視及關心也很重要,可減少他們孤單無依的感受。這些問題是很複雜的溝通歷程,需要盡量坦誠與明確,因為心理健康與支持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 15 年,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社福機構、青少年暨大專生、特教生,服務年齡從幼稚園到 70 多歲都有。
心理學碩士畢業,主修社會心理學,論文寫男性的尋愛過程。2 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作家事、旅行、繪圖、攝影、社會觀察與寫小說。
參考資料:
註:《老人自主性、代間情感與其生活滿意度之關連》,黃筱君等(2012)。輔仁民生學誌 18 卷 1 期。
1.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 5 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藤田孝典(2016)。如果出版。
2. 《靜寂工人:碼頭工人的日與夜》,魏明毅(2016)。游擊文化。
延伸閱讀:
高齡貧窮,形成 65 歲也不得不繼續工作的社會/《續・下流老人》書摘
年紀到了就該認老?傷人,也終將傷已的年齡歧視(上)/巷仔口社會學
https://npost.tw/archives/35126
作者/洪若和 心理師
隨著社會高齡化,長輩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長輩面臨退休、身體機能退化、親友離世等人生轉變時,容易產生孤單感、憂鬱情緒以及焦慮等心理困擾。老人心理諮商正是在此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長輩可以獲得情緒上的支持,學習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重新找回生活中的樂趣與動力。
〈延伸閱讀:常微笑卻不快樂?帶你了解如何辨識微笑憂鬱症以及自助助人〉
什麼情況下,長輩需要老人心理諮商?
隨著年齡增長,長輩可能面臨各種身體健康問題、社交隔障礙或是角色和經濟上的失落等問題發生。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在這樣的情況下,老人心理諮商便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支持方式。專業的心理諮商能提供情緒支持,幫助長輩重新建立自信心,並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是什麼?3分鐘搞懂心理諮商項目、費用、流程〉
身體健康問題
許多長輩隨著年紀增長,常常伴隨各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疾病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容易引發情緒問題。長期與病痛共處,會讓長輩感到身心俱疲、出現情緒低落等心理困擾。此外,身體機能的退化,如行動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也會讓長輩產生挫折感和無助感,這進一步加劇了焦慮和抑鬱的情緒。
〈延伸閱讀:情緒困擾影響生活嗎?別讓情緒阻礙你的發展! 〉
孤獨感與社交障礙
許多長輩在老年時期,由於退休、子女離家等因素,逐漸喪失社會角色和地位,感到被社會遺忘,而產生強烈的孤獨感。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和數位科技的普及,許多長輩感到難以跟上時代腳步,並可能因此產生社交障礙,導致在與他人交流時感到困難。這些因素交織,讓長輩感到無助、無聊,甚至失去自信,產生抑鬱情緒,影響心理健康。此外,這些無助使長輩更難尋求幫助或建立新的社交聯繫。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心理諮商特別重要,透過專業支持能幫助長輩重建自信、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
〈延伸閱讀:逃避型依戀總讓你感到孤獨嗎?認識成因,一步步建立情感連結!〉
〈延伸閱讀:討好型人格是什麼?從討好者畢業,完整分析、治療指南! 〉
身分或經濟上的失落
許多長輩從職場退休,或者子女離家等,經歷角色的轉變。這意味著他們失去了過去在家庭、社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樣的轉變容易讓長輩產生失落感和無用感,情緒低落,甚至會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進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安與焦慮。除了身分上的失落,隨著物價上漲和退休金不足,很多長輩還面臨經濟困難,對未來的擔憂和不安。經濟上的壓力,不僅會影響長輩的日常生活品質,也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容易引發焦慮或抑鬱等情緒問題。
〈延伸閱讀:調適身心,找回平靜。心理師教你從三大面向做壓力管理〉
〈延伸閱讀:3分鐘壓力指數檢測|壓力大症狀有哪些?必學4類自我舒壓方式〉
面對死亡的恐懼與悲傷
隨著年歲增長,死亡逐漸成為長輩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議題。無論是親友的離世,還是自身健康的衰退等因素。這些變化容易讓他們感到悲傷,並且強烈思念過去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也可能引發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讓長輩感到害怕、無助、脆弱,甚至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緒。
〈延伸閱讀:心情一直悶悶的?我的心生病了嗎?憂鬱症與憂鬱情緒解析〉
什麼是老人心理諮商?
老人心理諮商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心理師提供協助。透過諮商幫助長輩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學習如何處理各種心理困擾,改善心理健康,並重拾生活樂趣。老人心理諮商常見療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生命回顧與懷舊療法、以及團體諮商。接下來將詳細介紹: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在做什麼?淺談心理諮商的效果。〉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費用怎麼算?一篇文帶你探討心理諮商的三種管道 !〉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常見於治療飲食失調、輕、中度的憂鬱症或焦慮症,透過幫助人們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信念和態度,來改善情緒和行為。認知行為療法也適合用於老人心理諮商,這種療法的核心是幫助長輩辨識並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讓他們認識到思維如何影響情緒和行為。透過與專業諮商心理師的交流,長輩可以學習如何辨識消極的自我對話,並學習如何用更積極的觀點來取而代之。治療過程中,心理師會教導應對策略,幫助長輩面對孤獨感、焦慮或失落感的放鬆技巧、解決問題以及情緒調節方法,使長輩在面對生活改變時更加從容。
〈延伸閱讀:總是被情緒勒索嗎?諮商心理師教你四招遠離有毒情緒!〉
生命回顧與懷舊療法
生命回顧與懷舊療法是一種專為老年人設計的心理諮商方法。在面對人生變遷與老化過程中,許多長輩常會感到孤獨或失落。透過與諮商心理師的對話,鼓勵長輩回憶過去的生活經驗、重要的時刻和人生經歷,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歷程,從中找到意義和價值。這不僅能幫助長輩整理思緒、釋放情感,並穩定情緒,還能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自我認同感、提升自我價值感。
團體諮商
團體諮商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安全且充滿支持的環境,讓長輩們能夠與同齡人進行互動、分享彼此的經歷。透過團體的互動交流,長輩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共鳴,減少孤獨感,增強社會聯繫。此外,團體諮商通常結合康樂活動和智力刺激,讓長輩在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中學習新技能,保持活力與動力,還能增加成就感與幸福感。
如何選擇老人心理諮商
為長輩挑選一位合適的諮商心理師,是關心他們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選擇適合的專業諮商心理師,可以幫助長者更好地面對心理困擾,改善情緒健康。以下提供幾個方向,幫助你挑選出最合適的老人心理諮商:
專業資格與經驗
選擇諮商心理師時,首先要確認其是否具備合法的專業資格,例如有效的執業執照或相關證書。此外,了解諮商心理師在處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方面的經驗與專長也非常重要,像是對於針對失智症、憂鬱症、焦慮症、抑鬱症或認知障礙等特定情況下的處理經驗,確保心理師能針對長者的需求提供適當的治療方法。
治療風格的匹配
每位諮商心理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治療風格,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生命回顧療法或團體諮商等。在選擇時,可以先進行初步面談,了解心理師的治療方法是否符合長輩的需求和個性,這樣能確保長輩在過程中感到舒適和信任的交流方式。
諮商環境的舒適度
舒適、安靜、具有私密性的諮商環境對老人心理諮商體驗也很重要。不僅能幫助長輩放鬆,還能鼓勵他們更願意與諮商心理師交流並接受治療。選擇合適的治療環境時,你可以評估以下三點:
諮商地點:諮商地點是否方便長輩前往,環境是否安靜、溫馨。
設備:諮商室的設備是否符合長輩需求,例如舒適的座椅、充足的照明等。
隱私性:諮商室是否能有效保護長輩的隱私,避免任何干擾或外界打擾。
除了老人心理諮商,我可以如何協助家中長輩?
除了專業的老人心理諮商外,還有多種方式可以協助家中長輩維護心理健康。透過傾聽與陪伴、增強社交技能、改善生活品質等方式,能有效促進長者的情緒健康。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選擇傾聽與陪伴
孤獨是許多長輩面臨的問題,因此提供傾聽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多花點時間陪伴長輩,主動與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能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支持。這種情感上的連結有助於減輕焦慮和抑鬱,並增強他們的心理健康。
增強社交技能
鼓勵長輩參加社區活動、興趣班或志工服務等,這不僅能幫助他們擴大社交圈、建立新的友誼,還能提升社交技能。透過與他人互動,長輩能夠分享經歷、學習新事物,從而堤升自信心和社會參與感。除了參加社區活動,也可以多安排長輩與親友聚會,讓他們有機會與熟悉的人交流與互動。此外,教導長輩使用手機、平板等科技產品,可以幫助他們與親友保持聯繫,這也都能讓長輩持續保持社交技能和情感聯繫。
改善生活品質
鼓勵長輩多參與各種日常活動,並培養興趣愛好,對心理健康非常有益,例如陪長輩散步、園藝或簡單的手工藝活動。同時,避免讓長輩長時間待在家中,鼓勵他們外出散步、逛街或踏青等。即使是簡單的短途旅行,也能讓長輩感受到生活中的新鮮感和興奮,這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正向影響。
結論
隨著社會逐漸邁入高齡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然而,許多長輩仍存在著對心理諮商的誤解與抗拒,認為尋求心理協助是軟弱的表現。事實上,心理諮商是一種積極主動照顧自己的方式,能幫助長輩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與挑戰。透過專業的諮商心理師引導,長輩可以學會管理情緒、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品質。
位於台中市太平區的竹見好轉心理諮商所,我們擁有超過10位專業諮商心理師的團隊,專精於各領域的心理健康,包含老人心理諮商,能滿足長輩們不同的需求,無論是面對喪偶、退休、疾病或其他生活壓力,長輩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的協助。提供舒適放鬆的環境,讓長輩們能安心表達情感,釋放困擾。我們的專業諮商心理師會以溫暖、同理且不具批判性的態度,傾聽長輩們的心聲,並提供專業的建議與支持。想讓家中長輩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全面的幫助嗎?讓我們一起關心長輩的心理健康,鼓勵他們勇於尋求協助。
歡迎與我們聯絡預約或加入我們LINE好友諮詢,我們將全力提供支持與協助!
〈延伸閱讀:我需要伴侶諮商嗎?6種徵兆暗示你該尋求專業協助了〉
〈延伸閱讀:如何修復婚姻關係中的裂痕?了解婚姻諮商目標、流程及費用〉
https://ugetbetter.com/blog/psychological-consultation-for-the-elderly/
英雄!!台灣需要更多這樣的年輕人!!
——————
2024年5月30日
苗栗縣頭份市親民路上一間民宅,29號凌晨發生火警,當時興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林雅各,剛好到附近超商買早餐,發現屋內有民眾受困,他二話不說,六度衝進火場內救人,最終成功救出70歲賴姓屋主。事後,兩人都因為嗆傷被送醫接受治療,高中生的媽媽則哽咽,儘管心中不捨,但仍以兒子英勇救人為榮。
一度遭濃煙嗆昏倒地 英勇高中生為角力選手
透天民宅不斷冒出陣陣濃煙,只見一名少年不顧危險,拿著濕毛巾就衝進火場救人,屋內煙霧瀰漫、伸手不見五指,少年被濃煙嗆到不斷咳嗽,好幾次跑了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又再次進入屋內,搜尋受困屋主下落。
少年一共六度嘗試衝進火場,就是要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最後好不容易將受困屋主救了出來,隔壁住戶表示,「聽到老人家(屋主)叫,一開門整個全部都是煙,沒有辦法進去,後來看到的時候,他(林雅各)就已經把人扛出來了。」
兒衝火場救屋主 母哽咽指太傻「沒出來怎辦」
直到屋主被救出,少年意識才開始模糊不支倒地,因為2人吸入過多濃煙,嗆傷被送醫治療,這名少年是興華高中二年級學生林雅各,他回想起當時表示,「那時候沒有想那麼多,就是救他就對了,前面2次進去找不到人,(最後)可以呼吸想說坐一下,就倒下去了。」
林雅各媽媽則擔心表示,「太傻了,沒有想說等到,消防局的人來,會想到說,萬一都沒有出來的話會怎麼辦。」
興華高中二年級學生林雅各英勇救人。圖/台視新聞
英勇高二生家境清貧 同學集資助參加畢旅
林雅各在學校是角力隊選手,當老師和同學聽到他奮不顧身的英勇事蹟,都替他捏了把冷汗,老師更說,「經濟狀況比較不佳,所以這次(畢業旅行)沒有參加,同學就自發性地發起集資。」
苗栗/張興傑 責任編輯/曾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