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你不是真的外向!「假性外向者」6個特徵 人緣極好只有獨處最放鬆


實習記者施至真/綜合報導

仔細觀察身邊,會發現有些朋友雖然和大家都相處得好,但卻經常發出一個人出去玩的生活照。這種「假性外向者」因為人緣極好,因此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朋友,但實際上,他們內心更渴望一個人待著,享受獨處時光,快來看看以下「6項特徵」說不定你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假性外向者。

▲「假性外向者」6特徵搶先看。(圖/翻攝免費圖庫unsplas)

▲「假性外向者」的6項特徵。(圖/翻攝免費圖庫Unsplash,下同)

1.表面幽默,但內在成熟

假性外向者總是以笑臉迎人,看似沒有什麼事能打倒他們,然而實際上,他們的心理年齡可能遠比你想像的成熟許多,只是為了打造幽默討喜的形象,才假扮成一副樂天派的輕鬆模樣。

2.受傷卻不容易被發現

朋友們往往很難觀察到假性外向者正在難過,因為他們的心思細膩、敏感,且不習慣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別人,因此擅長將情緒隱藏起來;另外,如果他們不確定對方是否願意傾聽自己的煩惱,就會默默躲起來療傷。

▲「假性外向者」6特徵搶先看。(圖/翻攝免費圖庫unsplas)

3.大家眼中是好人緣代表

雖然擁有外向的性格,但與真正外向的人相比,他們的心思更加細膩,也更懂得察言觀色與隨機應變,能夠收放自如的性格,是討人喜歡的關鍵,也因此,假性外向者比真正外向的人更受歡迎。

4.面對不同人,會表現不同個性

假性外向者擁有多種個性,面對性格開朗的人,他們會用大方活潑的態度,來與人建立關係,而內在成熟的他們,也能以懂事的態度,一秒變成嚴肅的大人,這種多面向的性格與特質,能夠讓他們輕鬆結識各種不同背景、個性的朋友。

▲「假性外向者」6特徵搶先看。(圖/翻攝免費圖庫unsplas)

5.善於聆聽,但卻不會傾訴

不論對方分享的事情是好是壞,假性外向者都能給出一個讓對方感到滿意的答案,雖然他們善於傾聽及給予回應,但卻很少將自己的心裡話向人傾訴,因為不懂得如何開口,更害怕會造成別人的負擔,因此寧可選擇默默自己將煩惱消化掉。

6.享受獨處時光

假性外向者並不是在與人交際時,以虛情假意待人,而是利用一顆真誠的心在與他人相處,因此每一次社交結束後,都會耗盡他們的能量,反而需要利用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做一些能讓自己放鬆的事,才能真正舒緩情緒,迎接下一次的聚會。



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大野狼化妝術:熟人對兒少性誘騙的6大手法

 



根據研究和兒少性侵害防治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經驗,兒少性侵的加害者的外表、社經地位皆沒有可辨認之處,但他們會設法與兒童獨處,我們可從觀察孩子身邊熟人的行為和手法,警覺兒童是否處於被性侵的高風險狀態。

大野狼化妝術:熟人對兒少性誘騙的6大手法

插圖:施雲心

本文重點摘要

「某國小外聘直排輪教練張姓男子,假裝帶孩子參加溜冰活動,將7個孩子誘拐到汽車旅館拍裸照,逼他們口交、打手槍。」從去年10月《自由時報》的報導中觀察,常見兒少性侵的新聞中,加害者竟是孩子信任的對象,事實上,根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統計,在2020年未滿18歲兒少性侵加害者的身分中,「認識的人(熟人)」佔所有兒少性侵加害者超過8成,顯示成年人需要對於孩子身邊的熟人提高警覺,其中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分辨大野狼可能伸出狼爪的手法。

然而,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大多數親戚、朋友都是喜愛孩子、善意地與孩子相處,「要警覺孩子身邊可能有熟人性侵加害者,不只實際上困難,家長、老師的心態上也很矛盾。」

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秘書長李姿佳則認為,大家對熟人性侵的手法有警覺是好事,但也不要草木皆兵,不管這些手法怎麼變化,「觀察孩子行為是否有異狀,並重視孩子在什麼情境下對某些人事物傳達出不願意、不舒服和不喜歡。」以下歸納學者、第一線服務的專業人員認為常見的迷思和手法,給家長和老師作為提高警覺的參考。

迷思一:大野狼長得像壞人

王玥好談到一般人對熟人性侵的最大盲點,就是認為加害者的形象「很壞」,以為大野狼會面露猥褻、鬼鬼祟祟,事實上他們大部分在社會上看起來很「正常」。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助理教授黃健,曾與衛福部心口司合作,協助分析台灣819位性侵加害者的特性,他認為:「一個人的職業、社經狀況、是否已婚等資訊,跟犯案機率沒有明確因果關係。」

我們容易從一個人的外在言行,來評價其他看不到的行為,王玥好認為,如果對某個人有所懷疑,「不要從他的職業或任何頭銜(去判斷),要觀察他的行為。」

迷思二 :性侵兒童都是少數變態

通常認為會性侵兒童的一定是心理變態,這種人不多,也不可能結婚、有正常的性伴侶,然而,真正的戀童癖是加害者中的少數民族,大多「看起來一般」的普通人,才是多數的犯罪者。犯罪心理學界把兒童性侵加害者分為三種類型:固著型(戀童癖)、退縮型和機會型。

固著型是大家俗稱的戀童癖,特色是通常沒有與成人正常的性關係,性慾對象常是12歲以下兒童。戀童癖喜歡隱身在容易接觸到孩童的場域,如校園、安置機構等。雖然戀童癖聽起來駭人,且性侵受害者通常較多、時間較長,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林明傑在著作《矯正社會工作與諮商:犯罪心理學的有效應用(2版)》中指出,戀童癖只佔性侵加害者的3%,數量很少。

機會型犯罪者通常伴隨其他犯罪行為,偷竊、家暴等,道德感較薄弱,可能是單純想要用性侵發洩性慾,剛好身邊有容易下手的孩子。林明傑在著作中認為性侵者以退縮型最多,退縮型指成年人曾與適當同儕有過性關係,但是因為一些情境上的壓力,如:長期失業、身體傷殘,或遭到成年婦女的貶抑等,於是轉移性的滿足到較不具威脅性的未成年兒童身上。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退休教授、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陳若璋觀察,退縮型和機會型犯罪者在首次性侵兒童後,通常會食髓知味,以後就特別挑小孩下手,甚至刻意製造機會與孩子相處,受害者多為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能滿足加害者對成人性慾的想像,又比成人好控制、誘騙。」陳若璋分析。因此,孩子身邊讓人信任的熟人,未必是永遠,可能在某天變身為大野狼。

「家長覺得兒少性侵跟我無關,因為加害者不會直接性侵孩子,而是經過很多包裝。」在第一線服務性侵受害者超過30年,曾獲得衛生福利部第三屆紫絲帶獎的資深社工督導洪文惠表示。因此,家長和老師也要知道加害者性侵孩子常用的手法。

手法1:從「玩遊戲」到性侵

加害者常把「玩遊戲」的手法用在學齡前、國小低年級的孩子。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舉例,曾有案例是爸媽拜託熟識的鄰居幫忙照顧學齡前的女兒,兩家一直關係很好,有一次媽媽發現女兒在摸陰部,一問之下女兒說:「是鄰居阿伯跟我玩的遊戲。」

玩遊戲的說法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在玩」,遊戲內容也可能是性侵前的鋪陳,許芝綺所舉的鄰居阿伯,並非一開始就性侵女童,先在遊戲時將孩子抱到腿上,或玩很多身體接觸的遊戲:捏臉、摸大腿,試探孩子的反應、也觀察女孩周圍的其他成年人是否察覺有異,一步一步從猥褻變成性侵。「加害者也常跟孩子說,這是專屬於2人的祕密。」許芝綺表示。孩子如果喜歡、信任被害者,就會願意幫忙保守祕密。因此,許芝綺建議家長從小要讓孩子知道,只要覺得不舒服,任何遊戲都可以隨時停止,不會被責罵。

手法2:製造密閉空間獨處機會

性侵通常發生在私密的空間,加害者會想盡辦法製造與兒童獨處,且沒有人監管或看見的機會。例如,學校可以拉上窗簾的科任教室等。


在加害者的行為上,如果常常太過熱心要給孩子免費學業輔導、願意單獨帶孩子旅遊並在外過夜,經常製造機會與孩子單獨相處,如開車接送、假日陪伴遊玩、週末到圖書館陪讀書等。《蝴蝶朵朵》繪者、長期從事兒童性侵防治研究,現為專欄作家的徐思寧強調,大部分的人都是善意想照顧孩子,但如果頻率太高,或總是想「單獨且長時間」與孩子相處,就要有所警覺,徐思寧也提醒:「私人轎車也屬於密閉環境,很多兒童性侵案例發生在車上。」

因此,家長在選擇學習環境例如安親班、才藝班時,必須注意是否有透明門窗可以觀察。孩子必須留校時也應有其他成人、同學陪同,最好在老師辦公室、開門窗的教室,而非密閉獨處空間。

手法3:利用權威利使孩子聽話

加害者善用身分或權威逼迫孩子接受性侵,較常發生在機構內或有權威的人士,機構包括:學校、安置機構、宗教場所等;而警察、醫生、老師、教練、宗教領袖等身分在社會上則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這種脅迫常來自於孩子對加害者的敬畏。徐思寧舉例,曾有音樂系學生拜名師學藝,學生到老師家上課,老師性侵學生,但學生害怕名師的權威不敢說出來,怕自己再也無法在音樂表演的業界立足。

至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加害者會利用孩子認知的不足,用誇張的語言威脅幼童,例如:敢說出去就殺掉你爸媽,不聽話就性侵你妹妹,敢說就揍死你等。

人本基金會校安中心主任張萍,處理過上百件校園性侵案件,她觀察,有些狼師會故意找社經較弱勢、人際關係不好的孩子,再利用老師的權威孤立小孩,甚至刻意讓孩子被霸凌,例如常常沒來由公開在班上指責、辱罵該學生、向家長謊稱孩子在校頑劣難管教、需要個別輔導:「塑造壞小孩的形象,同學和家長不容易發現孩子被性侵,或受害學生說出來也沒人相信。」

手法4:謊稱教孩子性教育

加害者可能用「性教育」當藉口來性侵青春期的孩子,「呼籲孩子和家長要了解正確的性教育,因為加害者常用這個當包裝。」張萍以2019年人本基金會揭發的張姓狼師為例,狼師要女學生去視聽教室,問學生:「遇到壞人怎麼保護自己?」於是開始扮壞人掀女生裙子、摸私處後,跟女學生說:「妳這時要快點走開。再來一次!」或是要求學生脫內褲、躺在桌上打開雙腳讓他看下體,理由是:「要看有沒有洗乾淨。」張萍忍不住說:「真正的性教育,一定會尊重孩子意願,且不違反身體界線,假教育之名、行猥褻之實,誤導學生,張姓狼師真的非常惡劣。」

手法5:物質上的利誘

王玥好觀察,有不良意圖的成年人,會刻意用孩子想要、缺乏的東西來吸引。用玩具、食物引誘學齡前兒童並非難事,例如:給我親一下,這個玩具就送你。至於青春的的孩子,也常見被遊戲點數、手機等物質利誘,或是想要一個朋友、讓人很有面子的男女朋友等無形的渴望,都是常見的手法,尤其網友性侵特別常見,王玥好舉例:「網友視訊時會說我送你手機,你脫一件衣服給我看。」對方開始跟孩子互稱男女朋友,要求愈來愈露骨的照片,或是約出來見面趁機性侵。

手法6:以「談戀愛」之名欺騙

加害者常利用青春期孩子情竇初開的心情,製造出談戀愛的氛圍,讓孩子誤以為與加害者談戀愛,可能用「不跟我做,表示你不愛我。」的情緒勒索,或者跟孩子說「我太愛你了,所以才忍不住強迫你。」甚至性侵後告訴孩子,「你只能跟我在一起了,不會有人要你了。」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辦公室主任蕭逸民,過去曾協助人本教育基金會處理校園性侵案,他認為:「把性侵誤導成戀愛,是最高段、可惡的性侵手法。」

一旦不幸發生,如何降低傷害?

許多孩子遭性侵時,因為種種原因,例如被加害者威脅、不知道自己被性侵、加害人有權威地位等,說不出口。專長為童年創傷、性侵及家暴的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也是《童年會傷人》一書作者留佩萱曾撰文分享,她認為,當家長對某些熟人的舉動有疑慮、警覺時,應留意孩子身體、心理和行為是否有異常狀況,是非常重要的觀察。

生理上包含生殖器官、肛門和嘴巴有是否有感染、受傷,上廁所會疼痛等,或是類似焦慮引發的頭痛、胃痛;心理和行為方面則有焦慮、憂鬱、睡不著、常做惡夢、暴食或厭食,突然討厭某個人或地方,暴力傾向、自殘,退化行為如尿床等,或是開始吸毒、酗酒,說出不符合年齡的性相關字眼或句子。

如果孩子不幸受到性侵,家長的衝擊和自責會非常巨大,甚至不能接受而否認,都是可能的過程。「一想到每天把孩子送上教練轎車的人是我,就無法原諒自己。」在一件學校教練每天開車送學生上學途中,性侵孩子的案子中,家長如此陳述。

留佩萱觀察,當家長覺得自己沒有保護好孩子的自責太強,腦袋會下意識拒絕承認這件事情,是為了保全自己不用承擔這些恐怖的事情。留佩萱指出,家長的「不作為」才是對孩子是最深的痛。「尋求法律、警察或各民間團體的協助,都是好方法,唯有開始面對,才能真正保護孩子。」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工林芮璿提醒家長。

大野狼在哪裡

點擊圖片或連結,進入《大野狼在哪裡?正視兒少熟人性侵》報導專輯頁

延伸閱讀



當孩子遇上性騷擾,如何陪伴、保護孩子?給家長的6大建議

近期台灣傳出多起性騷擾案件,有許多受害者挺身而出、說出自己的受害遭遇。對於性騷擾,青少年孩子可以如何面對?當孩子遭遇性騷擾,家長應該如何反應?有哪些作法能夠保護孩子呢?

如何面對性騷擾?當孩子遇上性騷擾,給家長的6大建議

圖僅示意。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我最信任的老師在我高一那年,對我性騷擾。並且在我上大學之後,直到畢業前,都還試圖想對我做些什麼。」、「上課途中老師會以教學寫字,將兩姊妹輪流抱在大腿上,途中會摟腰、靠在臉頰說話等⋯⋯」這些都是性騷擾受害者分享的真實經驗。

近期台灣性騷擾案件連環爆,更有部分受害者指出,自己在求學階段受到性騷擾。諮商心理師黃之盈指出,國小高年級開始,孩子會因為賀爾蒙、催產素分泌,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想建立親密的友誼與人際關係,期待被家長以外的同儕、認為可靠的大人認同。

在這個階段,有人帶有目的接近孩子,透過孩子期待但較難從家長身上得到的遊戲點數、動漫周邊、稱讚等,就可能讓孩子對對方產生熟識與值得信任的錯覺,進而對孩子下手。

黃之盈指出,當遭遇性騷擾,青少年往往會陷入懊惱、後悔、害怕、自我懷疑等情緒,內心會產生很多不確定感,反覆思考「這個愛我的人為什麼這樣對我?」、「他摸我兩下,是不小心的嗎?是不是我誤會?」等問題,甚至陷入責怪自己的困境。

但黃之盈強調,被性騷擾絕對不是孩子的錯,家長需跟孩子強化「被性騷擾不是你的錯」的觀念。「受害者當下可能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她指出,對方可能很有經驗、犯案手法老練,知道該如何誘騙未成年的孩子,讓孩子當下來不及想清楚或反應;也可能因為兩人之間關係不對等,讓孩子迫於對方的權勢不敢出聲拒絕。

給家長6大建議:面對性騷擾,重點在「絕不開口否定」

當孩子受到性騷擾,該怎麼面對?有8年社工經驗的兒福聯盟親職師陳若瑋提醒家長,「不要去否定孩子說出的事情跟感受」是最重要的關鍵。對於青少年、青少女來說,受到性騷擾或性侵害可能讓他們感受到被羞辱;將這樣的經驗說出口形同承認自己受傷,需要極大勇氣,因此更需要家長的支持。

若孩子不幸遭受性騷擾,應該如何回應?如何保護、陪伴孩子面對這個課題?陳若瑋、黃之盈提供6大建議:

  1. 平時表現支持態度:陳若瑋指出,孩子面對性騷擾等狀況,「孩子一定怕被罵,不知道說出口家長會怎麼反應。」若家長希望孩子遇到騷擾等狀況時願意向父母傾訴,家長平時就要找機會,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態度,讓孩子明白爸媽很在意自己是否受傷、在意自己的感受。
  2. 當孩子願意開口,絕不否定回應:當得知孩子被騷擾,家長可能會突然陷入震驚、憤怒(對自己或加害者)的情緒,甚至脫口說出「你就是這樣不小心才會⋯⋯」等話,傷害孩子的心。陳若瑋提醒,必須批評、懷疑、或說出「你太敏感了、他很喜歡你」等大人以為中性的話,避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3. 給予空間,等待孩子願意說:若發覺孩子情緒狀態改變,或是透露自己被不當碰觸但沒有多談時,家長可以表達「媽媽很關心你,如果你想講可以告訴我,如果現在還不想說也沒關係,我們會等你。」陳若瑋說,孩子遇到性騷擾等創傷事件時,可能會透過武裝來保護自己,家長需要理解,孩子需要一點空間與時間,是否願意討論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4. 關心孩子當下情緒:若孩子願意說出經驗,家長可以先詢問、同理、肯定孩子的感受。黃之盈舉例,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是我遇到會覺得很不舒服,那你那時心情是怎麼樣呢?」、「你說你很懊惱,其實我也是,因為我覺得我沒有保護你,身爲父母我不希望你受傷害。」
  5. 避免主導,用中性問句詢問細節:如果孩子年紀較小、只透露片面資訊,陳若瑋建議,可以視孩子的情況,詢問發生時旁邊是否有人、時間與地點為何等問題,了解事情經過,若詢問過程中發現有其他可信任的第三方在場,也可以再與對方了解狀況。
  6. 鼓勵、陪伴孩子尋求專業協助:除了肯定孩子的情緒,黃之盈也建議家長報案。她指出,家長也是社會安全網的一環,「主動報案、尋求正確的社會資源協助,才能伸張孩子內心的委屈和痛苦,並保護不讓更多人受害。」

陳若瑋也提醒,若有需要,孩子與家長可以撥打全國保護專線(113),或各縣市社會局處的性騷擾防治專線;目前兒盟也提供少年專線電話服務(0800-001-769)、兒童專線電話服務(0800-003-123),提供青少年與孩子傾訴情緒的管道,並提供合適的引導與轉介。

從小學習性教育,讓孩子願意說出口

「任何時候討論身體界線,都不晚!」關於如何保護孩子不受性騷擾,陳若瑋指出,孩子3、4歲開始,家長就可以帶孩子透過繪本討論身體界線、教導尊重自己的感覺。對於大孩子,親子可以聊聊怎樣的碰觸會令人不舒服、哪些說話方式讓人覺得被冒犯,讓孩子了解「覺得不舒服、怪怪的對話或接觸,都可能是性騷擾、可以與家人討論。」

黃之盈指出,對於青少年的各種物質與心理需求,家長可能不曉得,或是出於教育意圖決定不給予。她建議,家長可以向孩子更完整細緻的說明原因與條件(例如:暫時不讓你用手機,是因為要考試了,考完就會馬上借你使用),避免孩子認為「爸媽都不在乎我、都不理我了」,轉而尋求外界支持,甚至遇到問題也不敢說。

對於與青少年的日常對話,黃之盈建議,即使是平時嚴肅的爸媽,時不時關心孩子「你最近好像心情不錯喔」、「你最近神色都怪怪的,怎麼啦?」,都可以讓孩子接受到關心。

她也鼓勵家長多對孩子表達獨特的肯定語言,告訴孩子「颳風下雨但是載你出門很值得,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參加營隊花這個錢絕對值得!我知道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最近OO動漫很紅欸,你有看嗎?」⋯⋯等,肯定自己與孩子,也維繫親子關係。

大野狼在哪裡

點擊圖片或連結,進入《大野狼在哪裡?正視兒少熟人性侵》報導專輯頁

(責任編輯:劉茵琪)

延伸閱讀






面對人魔人樣的性騷擾超級慣犯,請提前教孩子4件事



近期me too議題,讓許多知名人物大翻車,但大家的注意力已經從關注受害者的創傷,轉移成各種爆料、八卦、互揭瘡疤的對戰。身為媽媽,最大的擔憂還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遇到性騷擾,她如何保護自己?」

面對人魔人樣的性騷擾超級慣犯,請提前教孩子4件事

Shutterstock

近期隨著台灣me too活動開展,天天引爆的人設,變成熱門話題,但大家的注意力已經從關注受害者的創傷,轉移成各種爆料、八卦、互揭瘡疤的對戰。

真正的受害者在說出來之後,面對的媒體與社會的檢視與消費,其實就是真實性騷或性侵的自白後的「過程放大加速器」,擔心未來被性騷的人,會更害怕說出來,以免在內心煎熬後要被告、要承受人際的嘲諷話餘。

而身為媽媽,最大的擔憂還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遇到性騷擾,她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她會不會埋藏在心理,獨自面對漫長的傷口癒合過程」。

觀察近期這些深埋在人模裡的人魔,他們利用職務的光環取得信任,混淆了孩子的界線判斷,甚至能讓受害者在發生過後背負著輿論的壓力不敢聲張,而且他們是超級慣犯,用各種謊言與形式來欺騙,誘拐、威脅,甚至連犯後道歉,都充滿套路。

這麼堅固的重複犯罪結構,我們該怎麼破解及預防呢?教孩子四個方向:

(一)破除界線模糊:

「性侵」是很明確的犯罪,但性騷擾卻很模糊。當孩子不明白什麼是性騷擾時,加害者容易用各種名目來混淆小孩。小一點的孩子,加害者用「這是我們的秘密」、「檢查身體」、「疼愛」來掩飾;大一點的孩子,用藝術表演、工作、愛情來遮蓋背後的病態。

所以必須要提前告訴孩子,在排除照顧者或是醫療之外,無論是什麼人、用什麼理由,只要觸碰到身體進到這個範圍,都要警鈴大作。

另外一道界線,除了身體外還有言語的騷擾,這次爆發的案例有幾位就喜歡用戲謔的、玩笑的方式來包裹猥褻的言語及性暗示,所以無論孩子多大,都應該讓他們知道,觸及裸露、觸摸、言語上的都是性騷擾的範圍,讓他們了解何時需要即時反應、求助。

(二)場景重現:

幾乎每一個受害者發生的當下,都是先傻住。一直到結束甚至多年後,都還在確認及思考現在這個狀況是誤會還是侵犯,錯過呼救反抗進而蒐集證據的最好的時機。

可以提前帶孩子認識各種性騷場景及案例,消除孩子對性騷擾事實確認的模糊,加速他們意識自己正在受到騷擾,縮短反應時間。

當然很多犯罪場景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的,我常用的犯罪重現場景方式是利用繪本,尤其是小小孩,他們無法瞭解什麼叫做侵犯、為何要侵犯,而繪本使用兒童語言、視角及兒童受害者的案例內心來引導孩子,幫助他們瞭解:

1.常見的性騷場合:例如學校、大眾運輸、百貨公司。
2.可能的性騷角色:老師對學生、老闆對下屬、約會性騷、長輩、同學性騷、同性、異性、陌生人隨機等等。
3.性騷擾、侵犯的形式:廁所可能有人偷窺、公車上肢體觸摸、擁擠場合的觸摸、同學的不當玩笑及單獨的邀約、老師或長輩的觸碰及言語、陌生人搭訕、外出的飲食可能被下藥等等。

另外,利用新聞案例也是很好的媒介,常與他們討論新聞內容,近期有藝人利用藝術創作拐騙女大生交作業與拍裸照事件也是很好的案例練習,我告訴他們,所以學校的老師也有可能會用交作業來騷擾學生喔!就算是老師或長大工作上遇到老闆對你做出你覺得不舒服的要求,你們都能夠拒絕!

接著我問他們:「如果你說了,大家不相信你怎麼辦?」大女兒說:「不相信就算了啊!我知道媽媽會相信我!」我揉揉她的頭,笑著回答「沒錯!」

而帥演員騙你回家騷擾的事說完我問,如果你們班最帥的男生約你回家寫作業,亂摸你怎麼辦?「誰要去男生家寫作業!一開始就不應該去!」二女兒酷酷的回答我,我又對她豎起大拇指!

真實的新聞事件能讓他們更有代入感,讓他們明白現實世界中這些事,真的在發生,可能離自己的生活非常近,無論是自己或看見別人受侵害,都要跟爸媽求助! 

(三)遇到時,要怎麼應變:

事先跟孩子約定好當確認自己被騷擾之後,應該要怎麼求助,例如在公車上可以馬上找司機反應、在學校可以找老師或警衛、在廁所遇見有緊急求助鈴等

而這次的高權位性騷最好的應對方向是,他們最保護的是他的潔白的人設,用各種方式讓對方知道繼續下去你會報警而且讓所有人知道,能喚醒他的理智(事先與孩子討論與高權位者撕破臉與隱忍各別帶來的結果,都是在提前思考與演練,縮短孩子的選擇時間)。

從目前爆發的案例中發現,慣犯不管在動作與掩飾上都非常狡猾,要讓孩子明白,只要自己感覺不舒服,就算是對方不小心的也是錯誤,妳絕對有權利反抗。

(四)接住孩子:

有些孩子在受害後會擔心讓父母知道,擔心被責罵、被看輕,所以父母必需提前讓孩子知道,無論他遇到什麼樣的性騷,父母一定一定會相信他、保護他,陪他面對未來一切輿論、尋求幫助,讓孩子有安全感,有勇氣說出來,不獨自承受。

性教育不是一堂課,它更像像居家安全、預防感冒一樣,是家庭教育的一環,用聊天的方式,帶入教育內容的,我常常在生活中對他們發問:如平常帶孩子逛街到百貨公司廁所,我會問:如果這時候旁邊躲一個色狼怎麼辦?說完我開始演自己正在上廁所時,旁邊隔間縫下出現一支偷拍的手機,女兒們看見露出驚訝的表情!「原來會這樣!我以為變態的事只有亂摸!」大女兒訝異的回答。

帶孩子上學的路上,跟他們聊天問:「如果有一天男老師摸你的屁股問你有沒有發育了,老師幫你檢查,你覺得可以嗎?」「欸當然不行啊!」女兒雙手環胸露出厭惡的表情。

「那你會怎麼說?他是老師欸!」「我會說我不要啊!」二女兒把我假裝摸他的手拍開,瞪我,補了一句「我要回家跟我爸講!」

「可是老師會不會罵你或是事後找你麻煩?」「管他的!我還要告訴全班,還有所有科的老師說我們有老師會做變態的事!」女兒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怎麼回答!

突然有點欣慰,媽媽平常賣力演歹徒演變態快問快答的聊天話題,已深植在他們心中,用生活場景及浮誇演技引導思考,孩子記得更深刻,家長不妨利用各種模擬及提前討論,增加孩子應變的反應及勇氣。

我們無法等到學校建立完整課程後讓老師來教育、也不能等親身學習經驗再來學應對,這次me too事件勇敢說出內心傷痕的吹哨者帶來的,除了讓加害者倒下,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必須提早與孩子討論性騷擾,預防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本篇文章由【激怒李薇拉的開外掛育兒生活】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簡介|薇拉媽媽

全職帶四個孩子是什麼樣的生活?大概跟宮鬥劇差不多,為了生存我白天努力打水燒柴煮飯伺候小主,夜間研讀對策與他們攻防,才得已每日在四個明爭暗鬥、爭風吃醋、刁蠻任性的小主中全身而退,我是薇拉媽媽,我紀錄我的後宮真煩傳。

<本文反映嚴選作者意見,不代表親子天下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