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蛋雞飼養管理經驗談  

 


 

        蛋雞的品種改良技術已有多方面的突破。蛋雞品種改良的走向是提早母雞的性成熟,改良成較小的體型,較高的產蛋高峰,抗病性增強。而品種改良的性能達成,有賴於營養的加強和飼養手段的配合,這亦是所謂的優良的品種,均衡營養的飼料及完善的飼養管理,為經營蛋雞事業的三要件,缺一不可。

        諸如過去蛋雞育成期由 20 週齡達到初產,演變到今日 18 週齡開始初產,這完全是經由遺傳改良及營養加強,管理技術的配合,縮短蛋雞的育成期,提高了經營者的經濟效益。

        蛋雞育成前 8 週,骨架的生長達 85%,在 15 週齡後就不再成長骨架,可見前 8 週的飼養是相當的重要。

        蛋雞的飼養管理從育成期到產蛋期,應隨時提供雞的基本需求 — 飼料、光線、空氣、飲水、空間及衛生。任何一項需求的不足,一定會對生產性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一、0–8 週齡的飼養管理

        上述 0–8 週齡的小母雞,在育成階段,因骨骼發育達 85%,在這階段除體重的增加外,更應注重骨骼生長,所以建議在 0–8 週期間應飼餵小雞料,以促使骨骼完全發育。

    (一)雛雞的育成管理

        1.進雛前 1 週小雞舍、育雛器須清洗乾淨及徹底的消毒。

        2.開始育雛時,在床面舖紙 ( 舊有紙袋拆開可供使用 ),7 天後才可以拿掉舖紙。

        3.雞舍在小雞到達前 2 小時開始給溫,育雛保溫器需調整到育雛所需溫度 ( 29–30℃ )。

        4.飲水器放置於保溫源旁,在飲水中添加 5% 葡萄糖或電解維他命,防止小雞因公母鑑別,馬立克疫苗接種及長途運輸所造成的緊迫。

        5.給料:小雞到達後先給飲水,3 小時後再給飼料,每 3–4 小時餵飼 1 次,一天給予 6–8 次 ( 少量多次 )。在 3 天內飼料拌水,以濕餌餵食。

        6.保溫以小雞舒適為原則。一般觀察小雞活動情形,作為溫度的調整依據。如溫度過高,小雞會離開溫源,有不安、喘氣、脫水、衰弱的現象。溫度過低,小雞在溫源處擠一堆吸啾聲不斷。在台灣夏天 1 週後可逐漸停止保溫,春秋季約 2 週,在冬天約需 3–4 週。

        小雞停止保溫,應逐漸減少溫度及時間,可從中午減少起,直到全天不保溫。

        7.濕度:育雛時相對濕度至少應達 60%,可以在地板灑水,或在育雛器上置水盤,這樣對於濕度,有調整的作用。

        8.淘汰:雛雞在最初 1 週死亡數較高,管理者應常檢視,同時淘汰健康不佳小雞 ( 如雛白痢、跛腳、弱小雞等 ),減少疾病傳染。

        9.換氣:保溫期間,常因保溫過度,使得舍內密不通風,這容易誘發 Marck's 病、呼吸器病,而且影響小雞成長及活力。至於通風方面應嚴防賊風,必要時開窗戶調節加溫系統,保持育雛器內溫度。

        10.空間:開始育雛,每一育雛器可容納約 350 隻小雞 ( 籠飼 ),但不可超過 400 隻,平飼可容 500 隻,隨小雞生長逐漸加大空間,或分開。

    (二)剪嘴的方法

        剪嘴是蛋雞的重要工作,應慎重執行。過度剪嘴會造成廢雞,剪嘴不足造成啄肛、啄毛,死亡率增加及終身飼料的浪費。小母雞建議在 7–10 日齡施行剪嘴原因是:1.所受刺激緊迫較少。2.易於止血。3.節省勞力。施行方法有二:

        1.燒烙剪嘴法:燒烙器構造簡單,類似焊槍,可手握操作,左手捉雞右手握燒烙器 ( 孔徑大小分 6 個孔,雞大小均可使用 ),小雞嘴啄塞進孔內,距小雞鼻乳前方約 10 元銅幣厚度,旋轉,約 2 秒鐘燒烙,經燒烙後嘴啄不切斷,但數天後因神經、血管燒死,而逐漸萎縮、脫落,此法操作簡單、確實,不易出血,不影響食料及雞隻的發育。

        2.燒灼剪嘴法:此法是把小雞嘴啄以高溫的切刀,將嘴喙切斷,此法在國外普遍被使用。

   (三)移動

        1.小母雞生長過程中,因飼養管理需要,應須移動,小雞在育雛舍內飼養 6 週後,將雞移入中雞舍,飼養至大雞 ( 約 18 週 ),再移動至蛋雞舍。

        2.移動小母雞,因環境改變,及捉雞的緊迫,容易誘發疾病,建議利用夜間進行,因雞隻在暗夜睡覺,不易驚動,容易捕捉。

        3.移動後,注意防風保溫。

        4.在移動前應清洗雞舍及消毒,但在移動小雞後,利用天候較佳,且暖和的中午,施行 ( 優碘液 ) 噴霧消毒。

        5.移動前後 2 天,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維他命或抗生素。

    (四)換料

        小母雞隨著生長階段的不同,所需要的養分也不一樣,因此需要換飼料,小母雞在 8 週齡前完成 85% 的骨骼發育,在 0–8 週時應飼餵「小雞料」( 因為小雞料可供給骨骼完全發育 ),而在 8 週後更換為「中雞料」。

二、8–18 週齡的飼養管理

        在這段育成期間,小母雞已進入中雞、大雞的育成期,由於品種技術的改良雞的體型較小,初產期亦提早,所以在飼養管理上,亦有所改變;為了使小母雞在 18 週齡達到標準體重,建議使用中雞料,到初產為止。小母雞在育成期到初產,必要完成的兩項重要工作,其一是檢視體重和骨架發育。其二是疾病的防疫接種計劃。

   (一)檢視體重和骨架發育

        在小母雞的育成工作,主要是養成一批健康精壯整齊度高的小母雞,且符合標準的體重與骨骼發育目標。目的是:1.增加初產時蛋重。2.更高的產蛋高峰。3.維持更長久的產蛋高峰。

        1.體重的測定:雞的育成要求達到標準體重外,亦應著重於體重均一性,小母雞在 4 週齡後,每 2 週測定一次,以公克為單位。

        雞群的平均體重上下 10% 的雞數,達 80% 以上,代表是一批發育整齊且良好的雞群。

        2.骨架發育的測定:小母雞 4 週齡開始,每 2 週測量 1 次骨架發育,一般是測量腳脛的長度,由足掌至踝關節的部位,以公分為單位,至少應有 90% 的雞腳脛長度在標準長度上下 5%。

        如果測定結果和目標體重及骨架標準的差距過大,或者整齊度差的話就應找出原因,是否剪嘴不良、密飼、過冷或過熱、疾病、內外寄生蟲感染、營養不足或給料不均、通風不良等。

        小雞如體重不足,應增營養,直到體重達到標準。若超重可降低營養或實施限飼計劃。( 表 1 )

 

表 1、蛋雞標準體重與腳徑長標準

週       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體重 ( 公克 )

腳長 ( 厘米 )

60

34

110

41

175

49

240

58

340

65

440

74

535

81

620

87

705

94

785

97

855

99

930

101

1000

102

1065

103

1130

103

1195

103

1260

103

1335

103

1410

103

1460

103

    

表 2、蛋雞防接種計畫

日  齡4日7日8日10日14日18日35日42日70日112日119日
疫苗

種類

ND+IBCRD   油質  0.5 DoseIBDPOXND+IBIBDILTND+IC油質ND+IC油質CRD油質1DoseND+EDS+IB三合一或ND+IB

或ND+EDS

方法噴霧

點眼

皮下

注射

飲水穿刺噴霧

飲水

飲水點眼肌注肌注肌注肌注

    

    (二)疾病的防疫接種計劃

        疾病的發生歸類有傳染病 ( 細菌性、病毒性 )、內外寄生蟲感染、原蟲性、黴菌性,及中毒性,或營養缺乏症等,各種疾病的發生都有它特有的徵候,因此管理者應隨時觀察雞群狀況,及早發現雞病的發生,並請獸醫師給予適當的診治。

        1.疾病發生的徵候

        (1)精神不振食料量減少。

        (2)雞隻開口呼吸,發奇聲 ( 夜間觀察 )。

        (3)排異樣便。

        (4)產蛋聚降,無殼蛋增加。( 產蛋期 )

        (5)雞死亡數異常增加。

        (6)雞站立不穩。

        (7)外觀眼瞼浮腫、流鼻水、雞冠發痘或萎縮或變色。

       2.防疫接種計劃

        預防接種的目的是以特定的病毒,或細菌的特異性抗原接種到健康雞體,產生免疫抗體,以抵抗外來的病原。因各地各場的疫情不同,因此設計的計劃應優先考慮各地的環境。疫苗的接種,應選在健康無緊迫的時間接種,如氣候變化,或移動的同時,疾病發生等均不適施行接種。

        表 2 防疫計劃供參考,可依各場情況,而訂定最適當的防疫計劃。

三、產蛋期的飼養管理

        小母雞從育成舍移動至產蛋舍,就代表一群被育成的優良品質的小母雞,將進入另一新的“生產階段”,因此經由產蛋的管理計畫,激發母雞最高的產蛋性能,以期達到飼養的經濟效益。這時應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以滿足其生理要求,就如前述的基本要求,包括飼料、光線、飲水、空間及衛生。

    (一)遷移至產蛋舍

        1.小母雞在 18 週齡達成體重標準,即將進入初產,這時可遷入蛋雞舍。

        2.產蛋舍在小母雞遷入前,須先做好清洗及消毒的工作。

        3.遷移前後 3 天,飲水或飼料添加電解維他命或抗生素。

        4.遷移時,工作人員捉雞應小心,避免骨折及損傷發育中的生殖系統。

        5.當體重達到標準或產蛋達 1%,開始餵予高峰產蛋用飼料,準備初產的來臨。

    (二)點燈管理計劃

        1.光照的影響

        光照會影響下列各項結果:a.初產日齡。b.蛋重。c.總蛋重。d.死亡率。e.生長。f.飼料換料率。g.行為。

        2.光照的原理

        眼球受到光線的照射,經由視神經的傳達,作用於內分泌腺體 ( 視丘下部,腦下垂體前葉 ) 分泌賀爾蒙 ( FSH 濾泡激素、LH 排卵素 ) 經血液傳遞,作用於卵巢、卵泡,促進卵巢發育及卵泡排卵。

        3.點燈方法

        (1)一個 60 燭光的燈炮,適用於 8 坪地面積。在目前台灣傳統開放式籠飼的雞舍相距 12 尺,距地面 6 尺高處,裝置 1 盞 41 瓦特燈炮即可達到點燈效果。

        (2)小母雞育成期間以最長日照時間為基點,作為固定的光照時間,如日照時間不足則以點燈補足之,直到小母雞達到初產標準體重,才開始逐漸增加點燈時間;每週增加 15–30 分,直到 17 小時為止 ( 日照+光照 ),如果雞群體整齊度不一或有多產雙黃蛋及脫肛現象,則點燈時間應 15 分/週緩慢增加。

        (3)產蛋期間,光照時間可逐漸增加,或保持不變,但不可減少光照時間。

        (4)應隨時更換損壞的燈炮,及清潔燈炮,維持燈炮照明度。

   (三)寡產雞的淘汰

        產蛋期間,管理者應淘汰消耗飼料,但不產蛋的病雞或寡產雞。根據 1985 年 Dr.  Gordon  Ballan 估計,在 50 週齡的雞群中,不生產或低產的蛋雞比率分別為 1.7% 和 16.9%,到 62 週齡時,不生產的蛋雞將達到 8.5%。因此管理者於雞隻產蛋時期的最後 5 個月,平均每月至少應淘汰 1% 的蛋雞。

        不生產的蛋雞所消耗的飼料約產蛋雞的 75% 攝食量,如飼料每公斤平均為 6.25 元,則不生產的蛋雞每隻每月將浪費 14 元以上的飼料費,所以從雞群中淘汰這些不生產的蛋雞,將可節省一筆可觀的費用。

        1.特徵

        (1)雞的雞冠萎縮、乾涸或變色,虛弱有病的樣子。

        (2)雞的嘴喙、腳脛和肛間區域,黃色著色程度較多產雞為深。

        (3)雞的泄殖腔緊縮,恥骨寬度狹窄 ( 高產雞恥骨間隔約 3 指頭寬,恥骨至胸骨間隔約 4 指頭長 )。

       2.經濟效益

        (1)蛋雞因疾病造成不生產或低產的情形下,仍繼續消耗飼料,且這些蛋雞可能生產品質差的雞蛋。

        (2)淘汰這些蛋雞,有助於控制和減少疾病的傳播。

    (四)強制換羽

        蛋雞開始產蛋 8 個月後,產蛋開始低落,如實施強制換羽,在 2 個月後,可另造產蛋高峰期,延長產蛋期限,同時也可改善蛋殼品質,符合經濟效益。

        在台灣因季節因素,蛋價變動起伏甚大,經營者通常在蛋價低迷時,利用產蛋後期的雞群,實施強制換羽,期望 2 個月後蛋價的回升。

        實施強制換羽是使雞遭受生理上的緊迫,致使雞的羽毛脫落。採用的方法有斷料、斷水、減少光照。

        強制換羽的方法:

        1.施行強制換羽前,先淘汰病雞及寡產雞。

        2.停止給料,每日每百隻餵飼含鈣的牡蠣殼 700–900 公克持續 3–4 日,藉不平衡的飼糧,使雞隻產生緊迫。

        3.停止給水,斷料後才開始斷水。

        4.減少光照:關掉人工光照,但在密閉式雞舍內,每天實施 8 小時光照。

        5.開始給料:給料前應補足空位或空籠的雞隻,以控制雞隻食量。停止給料約 10–14 日,平均體重降至原來的 70%,雞群開始脫落羽毛時,應可以開始給料。給料的方法是漸進的增加,第一天給飼料量 30 公克/隻,每 3 天逐漸增加 15 公克,增加到正常量為止。

        6.點燈:強制換羽開始實施 30 日後,開始點燈,每週增加 1 小時,增加到光照時間達 17 小時為止。

        ( 許正成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組長 )

 

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98)第 9 期 ( 82 ~ 88 )


http://www.miobuffer.com.tw/clwm/199809/16.htm


自己的雞蛋自己養,後院養雞偷蛋小撇步

近年美國、加拿大開始流行「後院養雞」,自己DIY搭雞舍,天天撿蛋吃,其實這在台灣並非新鮮事,傳統農家早就習慣在院子裡架圍籬,放養雞鴨鵝,近年許多新投入的年輕農民也開始學習養雞,相較於國外,台灣目前沒有限制家庭養雞的法令,不過當你養了一隻每天早上都會咕咕叫的公雞,可是會讓方圓百尺的鄰居都抓狂。

到底後院養雞有什麼撇步?怎麼動手搭雞舍?如何保持乾淨,不要當個難相處的惡鄰居?上下游一次說分明。

步驟一:選一隻好雞

(1)蛋雞vs肉雞?

後院養雞的目的大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過年過節或坐月子殺來吃,一種是為了吃到新鮮的雞蛋,也有農家專門養雞來除草吃蟲,這都沒有互斥,不論哪一個品種,母雞都會生蛋,不過一般肉雞和比較專門生蛋的雞,品種還是略有不同,生蛋效率有別。

「食二糧」平台創辦人楊環靜為「友雞生活」計畫募資,讓退休老人養母雞,生活有重心,又能有現成的蛋吃,她養了兩隻雞,品種都是「海蘭雞」,屬於生蛋雞,每隻一個月平均可生20顆蛋,另外還有白色羽毛的「來亨」、「龍門」等等,不同蛋雞生產的蛋殼顏色有棕有白。

肉雞品種像是烏骨雞、土雞等等,母雞也都會生蛋,但是產蛋效率沒有生蛋雞好,一年平均不到蛋雞的一半,不過可以生蛋的時間比蛋雞長,蛋雞大約20個月,肉雞至少活三年以上都還持續生蛋。

可依個人需求選擇蛋雞或肉雞、小雞或中雞
可依個人需求選擇蛋雞或肉雞、小雞或中雞

(2)公雞vs母雞?

自然界中的雄性羽毛總是特別漂亮,但如果在後院養雞,公雞卻很不受歡迎,因為公雞天還沒亮就開始咕咕叫,左鄰右舍全跟著牠一起起床,有些國家甚至規定不能在後院養公雞。

在嘉義養了十幾年雞的農民吳大哥說,自己習慣1:10的公母雞比例,兩隻公雞在一起非常容易打架,需要幫他們「調解」。

兩隻公雞在一起會打架,需要人們來調解(圖片提供:嘉義農民吳大哥)
兩隻公雞在一起會打架,需要人們來調解(圖片提供:嘉義農民吳大哥)

(3)小雞vs中雞?

以前的農家大多會兼養公母雞,母雞產下有受精的蛋,自動發揮母愛,孵出小雞,還會「母雞帶小雞」,保護小雞不受攻擊。

不過現在的農家大多是到雛雞場買出生不到一周的小雞,比較方便,剛出生的小雞很脆弱,晚上要點燈泡保溫,白天可以適度曬太陽,但千萬不能淋到雨,大約150天就會開始下蛋。

但是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楊環靜建議可以直接買雞場育好的中雞,比較能建立信心,而且也會打疫苗。

一隻小雞的價格按照品種不同,大約20~30多元,中雞則要看品種和重量決定,不過要注意的是,許多雛雞場不保證你買到的是母雞,因為判別公母雞需要很大的工夫。

(下三圖)母雞正在生蛋和孵蛋,這時候別過去打擾牠,不然他可能會攻擊你,或是直接飛走,當母雞生蛋後去休息,就是偷蛋的最好機會。

(上三圖)小雞需要自己破殼而出,農民說就算幫忙人為破殼,出來的小雞身體也會比較虛弱。小雞小的時候需要用燈泡照明保溫。有些母機會自己孵小雞、帶小雞,但並不是每隻母雞都會,農民認為,如果小雞看過母雞帶,長大後自然也會,不過目前還未經過證實(圖片提供:嘉義農民吳大哥)

步驟二:打造溫暖的家

(1)棲架:雞是很愛磨爪的動物,夜晚上睡覺會習慣飛到比較高的地方,所以雞舍必須要有架子、樓梯等,最好是兩層樓,平常放出來活動他們會自動到泥土地找小蟲、挖土,不過只要常常訓練他們回籠舍睡覺、喝水、吃飼料,久了牠們就算出外玩耍,也會記得回家。

(2)產蛋區:雞喜歡在狹小、陰暗的地方產蛋,就像貓喜歡紙箱,所以可設個產蛋格、產蛋箱,或擺個盆栽,雞會自動跑去生蛋, 這樣撿蛋也比較方便。

(3)透光圍網:雞喜歡曬太陽,但也很怕淋雨感冒,因此建議圍網時用有洞的網子,屋頂一半遮蔭、一半透光,讓雞下雨時可以躲進去,楊環靜建議,雞舍至少要有每隻雞體型的三、四倍,活動空間則要更大。

雞的天敵不少,除了小時候怕老鼠、蛇,長大後還會有狗來吃,是許多農民最的噩夢,農民建議,如果雞籠是用圍網直接插在泥地上,建議支架要插進土裡深一點,因為狗會挖土,破壞圍網後入侵雞舍,在水泥地就沒這問題。

吃砂盆:雞在野外會自己吃小砂土,幫助磨細食物消化,但如果無法野放,建議放個小砂盆,讓雞可以配著飼料吃。

看過睡覺的雞嗎?雞喜歡在棲息在高處,因此一定要為牠準備支架

步驟三:注意環境衛生

後院養雞不像以前農家空間大,更要注意環境衛生,雞農說,雞舍下方可以鋪米糠、木屑,讓雞屎不會直接落到泥地夯實,打掃起來比較方便。

楊環靜說,經過測試,木屑吸水性很好,而且可以抑制臭味,不過會有揚塵,建議上曾可鋪米糠,讓木屑在下層吸水。

為了避免引來野鳥,最好把飼料放在雞舍裡,訓練雞去吃,避免野鳥爭食,也減低傳播病毒的風險。

小雞、中雞、成雞需要的營養不同,鄉間不少飼料廠專門提供雞飼料,不過若有空間,可讓雞白天出去覓食,直接吃土裡的小蟲,雞屎相對不會那麼臭,不過雞屎若要當作肥料,還是得經過充分發酵,否則容易傷作物的根,且會引來蒼蠅。

楊環靜設計的雞籠有兩層和棲架可供攀爬,底下沒有封死也能適時讓陽光透進(圖片提供:楊環靜)
楊環靜設計的雞籠有兩層和棲架可供攀爬,底下沒有封死也能適時讓陽光透進(圖片提供:楊環靜)

步驟四:學習當個偷蛋賊

好不容易等到雞開始生蛋了,但「偷蛋」也是一項技巧,因為雞剛生蛋時很兇悍,一不小心會被啄傷,不過雞生完蛋後身體虛弱,會離開產蛋區覓食,此時便是拿蛋好機會了。

另外,設產蛋格也是好方法,可以避免蛋沾染到糞便,只要有一隻雞生蛋,其它雞覺得那邊環境舒適,也會跑去同一格生,神奇的是,每隻母雞可以認出自己生的蛋,不過雞也會不小心踩破蛋。而且楊環靜說,雞蛋裂縫可能小到肉眼看不出來,因此建議每隔一兩天就去巡視,有蛋趕緊拿起來。

楊環靜建議,夏天溼氣重,蛋最好趕快拿起來放冰箱,如果沾染到水氣,得馬上吃掉比較保險。冬天室溫可放一兩週,前提是沒有受到破壞,最保險的方法是放冰箱,趁新鮮趕快吃。

國外近年流行後院養雞,有專門出租雞籠的業者,也可自己動手做,但要記得須有遮蔭和陽光(圖片提供:楊環靜)
國外近年流行後院養雞,有專門出租雞籠的業者,也可自己動手做,但要記得須有遮蔭和陽光(圖片提供:楊環靜)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76751/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什麼是護具? 如何正確挑選護具?!

https://worksafety.pixnet.net/blog/post/230508536-什麼是護具%3f-如何正確挑選護具%3f%21


 

圖片摘自 運動筆記 :https://goo.gl/BWkAkM


  「聽說跑步戴護膝會更容易受傷?」、「反正會愈戴愈鬆,買護具要挑小一號的尺寸?」不論是愛跑步、常打籃球,還是愛上戶外健行的你,江湖上對於護具的專業知識總是眾說紛紜。

 

 為什麼要穿戴護具呢?

添購護具之前,先仔細思考:自身的需求是什麼? 挑選護具之前,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需求,「為什麼要使用護具?」是因為腳踝、膝蓋還在痛,但仍想參加比賽;還是預防受傷,減少運動對關節、腰背的可能衝擊?

 

 護具兩大功能為預防受傷(保健用)減少疼痛(醫療用)。 

 

醫療用通常為開刀或急性扭傷後保護患部,須經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指示使用,必要時需量身定作,若自行購買使用,可能會有尺寸、材質問題而影響復原進度。

而保健用護具在醫療器材、運動用品或藥妝店有售,適用於提供慢性疼痛的部位支撐。 

 

 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認為跑一般平路不需穿戴護具,但越野跑或是預期跑步路線會跑在崎嶇不平的路面,可以穿護膝護踝,給予更多保護支撐,避免踩到凹凸不平造成扭傷。

 

 需要戴護具嗎?護具的主要功能?

假設平常在操場練跑,或是跑在平坦的路面,預期不會有崎嶇的路面,相對不需護具保護;但若是越野跑或是籃球比賽中,可以預期到的突發狀況多,可以戴護膝護踝,提供支撐,避免扭傷。

 

一般來說,護具具有兩種功能,一是在有傷的情況下,能止疼與壓迫、減少疼痛,二是預防受傷。如果身上沒有傷,基本上不需穿戴護具。

假設平常跑在平坦的路面,預期不會有崎嶇的狀況,相對不需護具保護;但若是越野跑或是籃球比賽中,可以預期突發狀況較多,可以戴護膝或護踝,提供支撐,避免扭傷。

但假設已經受傷,有發炎腫脹的情形,像是常見的韌帶扭傷、撕裂傷,穿戴護具可以產生壓迫,可以減少疼痛,肌肉會變得比較柔軟,。

黃博靖強調,如果運動的過程中,不論新傷或舊傷,明顯還會感覺到疼痛,就不建議繼續運動,最好立即休息,避免傷勢擴大。

 

 有舊傷,一定要戴護具嗎?

在舊傷未癒的情況下,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建議運動時仍穿戴護具,護膝能避免膝蓋側韌帶受到拉扯再度受傷,護踝則能給予腳踝更好的包覆性,固定腳踝移動角度,避免翻船的可能性。

如果是跑長距離的賽事,像是馬拉松,平時練習就要注意是否會誘發疼痛。當運動強度增加,可能跑久了膝蓋舊傷就會痛,代表造成疼痛的原因,尚未康復。

很多人以為休息一陣子沒跑步,傷處自然就會好,這是錯誤的觀念。要找出痛因、對症下藥,才不會反覆發作。

 

 常見的護具錯誤使用方式?

常見的護具錯誤有兩種,一種是搞錯真正痛因,另一種是配戴時間過長,造成反效果。

舉例來說,很多人手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TFCC)旋轉時會痛,戴了護腕也沒用,可能是其他手部遠端肌肉疼痛轉移等病因。

 「不是痛哪裡就代表傷到哪裡。」

相較護膝、護踝,護腰的錯誤使用率反而更高,很多人因為下背痛,又得長時間彎腰,例如早餐店煎台人員、養老院得常常搬動病人的護理人員、牙醫師等等,乾脆長期戴著護腰,避免一拉扯到就痛。如此一來,反而影響到肌肉的柔軟度。

黃博靖再度強調,護具僅是保護身體的其中一環,並非萬靈丹,需具備正確觀念,才能避免舊傷反覆發作,治療得宜,加上護具帶來的保護效果,才能發揮最大功用。

 

 戴著護具運動久了容易受傷?我可以穿著護膝跑馬拉松嗎?

很多人都有迷思,以為穿上護具就沒事。

但護具只是要保護自己不要受到運動傷害,該做運動後舒緩伸展、該練的肌力還是要練足。

 「不是穿護具就能取代所有事情。」

舉例來說,跑者的核心肌群不夠強壯,參加長跑比賽一旦超過身體能負荷的程度,跑步姿勢會走樣,此時即使穿著護具,仍有受傷的可能性。所以才會有傳聞是穿著護具,反而會導致周圍肌群力量不足、容易受傷的說法。

 

 如何挑選適合的護具?

挑選護具不分使用年齡、男女、初階使用者或職業選手,而是根據兩個要點:使用部位、運動強度,來挑選需要的護具。

 護具一定要挑合適尺寸,如果太緊會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太大則支撐能力不足。此外,護具通常使用年限一到兩年,例如護膝彈性疲乏鬆了就該更換。

材質一定要有彈性,穿起來比較舒服,也符合關節彎曲、伸直特性;再來是挑保暖透氣的材質,避免流汗濕悶造成不適,在從事運動強度不高的活動,例如爬山,保暖材質對身體的肌肉活動較好;此外,像是護膝的止滑膠條,也要注意材質,避免因大量摩擦造成過敏。

護具有不同等級的支撐程度,如果沒有受傷,選擇一般護具即可,避免使用支撐力太好的護具,反而有減弱自身肌力的可能性。以護膝舉例,較輕微的傷勢,使用套筒型護膝即可支撐膝蓋側韌帶;有些護膝旁邊多了小彈簧、多個軸點的鐵條,能夠給予更多保護,同時不影響膝蓋彎曲、伸直的動作。

 

 好像都差不多,選便宜的?

在消費上習慣上,類似的商品,消費者通常挑便宜的買。

尤其在買護具上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為表面分辨不出來,購買者也無法確定產品就有宣傳的那種效果。但是實際上,護具看似簡單,其實絕不是隨便弄塊布縫一下就可以說它是護具。設計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產品設計理念、產品測試等,  越是大品牌的護具,設計越講究,專業性也越高。

3M護多樂 (FUTURO) 產品由專業醫療團隊(物理治療師、骨外科、血管外科醫師、血管治療師)研發,結合最新科技,以提供使用者關節完整的支撐和保護功能為設計概念,增進使用者患部的協調性以提升生活品質。

 


平時預防做得好,就不怕肌肉受傷發炎,【世筌公司】為美國3M公司在台授權經銷商,提供各式3M正品護具,如護腕護腰護膝護肘護踝,讓您挑選沒煩惱!!


參考資料:

運動筆記-【傷痛防護】關於護具,你戴對了嗎?江湖流傳的五大護具迷思大破解

聽力防護管制區-護具防護正確觀念 !如何挑選護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