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幹掉獅群的小綿羊:內向工作人的沉靜競爭力

 



股神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都很內向!
★《財星》500大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專家
第一本為「內向型工作人」量身打造的全方位卓越計畫!
★ 國際演說家‧吳娟瑜強力推薦!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內向工作人如何在職場上脫穎而出?
書中的4P實用步驟,,正好可以讓你找到竅領,找回自信!」
★ 隨書附贈:「職場小綿羊進化記分板」,讓你配合書中練習,記錄自己的大躍進!
 即使是安靜內斂的職場小綿羊,也能擊敗張牙舞爪的雄獅──
 懂得如何技巧跨欄,就能成為「領頭羊」!

【內容簡介】
★ 做個小測驗:你曾在職場上遭遇這些困境,卻「有苦說不出」嗎?
□ 總是默默做事,卻有苦勞沒功勞,升遷加薪總輪不到你?
□ 習慣三思而後行,卻總是被主管與同事批評反應慢、沒效率?
□ 開會時總是不敢發言,好不容易表示意見,卻根本沒人理?
□ 生意公事上的應酬往來,總讓你精疲力竭、只想逃避?

如果以上問題都打V的話,你很有可能就是一位「內向型工作人」,
而這本書即將打破你對自己工作、夢想與生涯規畫的既有侷限,改變這一切!

~*~
成功不用比大聲,拒當職場隱形人!
──內向,讓我脫穎而出!

★ 真相1:全世界高達四成的領導者與企業高階主管,都很內向!
據研究調查顯示,包括股神巴菲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雅芳集團執行長鍾彬嫻(Andrea Jung)、已故美國報業女強人凱薩琳‧葛拉罕(Katharine Graham)等人,全世界竟有高達四成的領導者與企業高階主管都是內向型的人!
企業管理學經典《從A到A+》作者詹姆‧柯林斯也表示:推動企業邁向卓越的「第五級領導者」(Level 5),總是具備「令人印象深刻的謙遜,非常內斂自抑,而且極為低調」的特質,而這正是「內向型領導者」的典型寫照。
然而,這些內向工作人在當代崇尚社交人脈與公開發言能力的「外向型商場」,不但沒有屈居下風,反而展現了過人的成就與領袖風範!他們,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 真相2:只要4個簡單步驟,就能讓內向的你職場身價翻三翻!
美國《財星》500大企業知名人力訓練專家珍妮芙‧凱威樂,結合二十五年來的紮實教學與實戰經驗,針對各種內向工作人所會碰到的危機狀況一一破解,並提出一套獨一無二的「4P」實踐心法,教你如何善用自己的內向「沉靜」特質,在外向職場上有效向上管理、領導小組計畫、公開提報、參與社交場合、建立人脈網路──讓安靜內斂的職場小綿羊,也能擊敗張牙舞爪的雄獅!

第一個P
 事前準備(Preparation):擬訂出一個適用於任何引起憂慮的情況所能採取的行動策略;
第二個P
當下投入(Presence):你已有充份的準備,可以馬上完全投入在會議或行動之中; 
第三個P
向前推進(Push):以肯定的表達和說話方法,讓自己感到舒坦;
第四個P
持續練習(Practice):要不斷地實踐、實踐和再實踐。

書中作者提供了大量實際案例和相關技巧,也提到許多「情境式」的職場難關與其應付方式,例如,以下內向工作者常會遭遇到的的職場困境,都能獲得解決之道:

──電梯裡巧遇將改變你一生的貴人,卻無話可說?
──重要前輩的退休酒會上賓主盡歡,只有你誰都不認識?
──毫不熟悉的新任主管,準備分配你的工作預算?
──你主辦的重要專案會議,總是只有一半受邀者願意出席?

書中除了教會你如何解決這些難關之外,更會教你如何在欣然接受自己固有的工作風格之餘,發揮自己內向人格特質當中的長才,充份利用周圍的人際網路,為你的組織增值,從而晉升你的職務,建立起專屬於內向型工作人的沉靜力量!

作者簡介:

珍妮芙‧凱威樂 Jennifer B. Kahnweiler

美國知名職場人力開發專家。二十五年來,透過她極富吸引力的演講、培訓和操作性輔導計畫,凱威樂博士協助「內向領導者」們培養出堅定的信心,並將領導力理論轉化為實踐行動。她的客戶包括名列《財星》雜誌「500大企業」名單的美國通用電氣(GE)、IBM、美國電信電報(AT&T)、可口可樂公司、透納廣播公司、第一資本(Capital One)及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等。她目前是「關於你」公司(About YOU Inc.)的總裁,這家公司透過訓練、演說與專案指導方式,協助企業打造出強力的領導人才。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FISH!派克魚鋪奇蹟:一種激發士氣熱情的哲學》、《黑道商學院》、《金色團隊》與《岀社會就該瞭的五角法則》等書(以上皆由三采文化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國內推薦】

吳娟瑜 國際演說家

詹麗樺 意傑品牌行銷公司總經理 聯名強推!

【國際推薦】

「終於有一本書肯定了內向型人才在職場上的價值。透過成功人士的個人案例和實踐工具,你將學會如何以平靜的信心實施領導。」

──丹尼爾.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這本書對於加強商業溝通和領導能力提供一種簡單又實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將允許內向型領導者穿過外在世界的嘈雜,使他們寶貴的聲音得到聆聽。」

──卡洛‧迪巴提斯,LexisNexis公司的資深副總裁

「內向的人常是低調的高成就者,他們的品質和貢獻可能不會...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第九章

建立關係

又到了舉辦年度客戶充電營的時候了,地點就在夏威夷一處美麗的度假村。約翰(John)是一位新任的資訊科技客戶經理,很快地從行李輸送帶上拿到自己的手提箱,直奔計程車候車處。當時,他注意到,他團隊裡的大部分成員都在等著高爾夫球桿。因為他過去只揮過幾次桿,約翰覺得,自己的高爾夫球障礙指數太高,沒有辦法和這一群幾乎都是經驗老到的高爾夫球選手同台競技。他的計畫是,趁著當天下午其他人在打後九洞時,他要要去跑跑步,然後小憩一番。

他遵照計畫,當他隔天早晨走進新產品首次發表會時,他覺得身心都放鬆了。...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作者序】

當你無法和思考和平共處時,你開始說話;當你無法安居內心的孤獨當中時,你開始活在唇舌之間,以說話來殺時間。

──紀伯倫(Kahlil Gibran)

有人曾說過,如果不用面對人群,工作是一件很棒的事。誰不曾偶爾這樣想呢?然而,職場上的成就並不止在於你懂多少──你是否能和別人維持關係也同樣重要。如果你是個外向的人,你也許可以在用以建立這些關係的人際互動中,得到鼓舞與激勵;但是,如果你是天生氣質比較安靜的內向人,在我們現在這種外放、【轉正】A【轉正】型性格的企業文化當中,你也許常會覺得被排拒、被忽略或被...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前言:什麼是「內向領導者」?  
第1章:四大關鍵挑戰  
第2章:成功大解碼:解開「4P」密碼  
第3章:內向的優勢與弱點  
第4章:內向工作人與公開演講  
第5章:內向工作人與管理領導手腕  
第6章:內向工作人如何領導小組計畫  
第7章:內向工作人如何向上管理  
第8章:內向工作人的「會議賽局」  
第9章:內向工作人如何建立人脈網  
第10章:用「4P」步驟為自己贏一場  
第11章:下一步該做什麼?邁向成功  
附註  
致謝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

 




  • 7$266$380


Amazon.com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路透社、世界經濟論壇董事長、800-CEO-Read一致推薦閱讀

  你可能已經很熟悉什麼是「黑天鵝」,但你知道什麼是「灰犀牛」嗎?

  灰犀牛是既存的威脅,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舉凡金融危機、氣候變遷、重大政策、破壞性創新科技、個人生活上的小問題等,都可能是最後帶來重大後果或影響的灰犀牛。

  當兩噸重的灰犀牛朝你衝過來時,如果你選擇原地站立不動,能夠全身而退嗎?

  本書作者米歇爾‧渥克曾被遴選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長期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CNN等知名媒體撰稿,提出重要的趨勢觀察。

  在本書,渥克為我們解釋什麼是灰犀牛。相較於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會發生,而且發生後會帶來重大衝擊的黑天鵝事件,灰犀牛是既存的威脅,但我們卻因為種種因素而選擇毫無作為。

  在生活中,各處皆可見到灰犀牛的蹤影,例如:

  ◆忽略牙醫的提醒——每天搭配使用牙線、每半年洗牙一次,結果換來必須接受口腔外科手術治療的結果。

  ◆2008年金融風暴之前,已有許多警訊出現,但投資人仍然樂觀投資房市,結果損失慘重,血本無歸。

  無論是企業、政府、產業或個人,都會面臨許多灰犀牛事件,如果毫無防備、毫無作為,下場可能會很慘。渥克在本書提出面對灰犀牛的五階段常見反應,教我們打破迷思、正視問題。章末也有灰犀牛心法,幫助我們建立正確觀念,日後遇到明顯問題時,才能積極採取行動。

  無論是哪種灰犀牛事件,其實都有跡可尋。渥克長年鑽研拉丁美洲經濟,曾在2001年阿根廷債務危機爆發九個月之前,就公開發表警示。本書適合企業及政界各階層的領導人閱讀,有大量實際案例,說明辨識常見且破壞性強的危機的重要性,不僅能幫助我們避免並減少損失,甚至進一步化危機為轉機,創造機會。

好評推薦

  比黑天鵝更重要的是灰犀牛,也就是極有可能發生、我們卻往往沒能加以應對的高衝擊性事件。針對如何起而行動、創造競爭優勢,這本書提供了一些簡單的訣竅。──保羅.波曼(Paul Polman),聯合利華執行長

  渥克的見解十分正確,我們往往能夠預料到危機來臨:氣候變遷、恐怖主義、金融危機,卻沒能採取行動,而這本重要的書說明了個中原因。在各種挑戰無可避免愈來愈嚴苛的時代,本書對所有公私部門組織的領導人來說,都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渥克對當今社會面臨的各種有待解決、卻經常遭到忽略的挑戰,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評估工具。公務體系若能積極辨識出已在外頭出沒的各種灰犀牛,而不是坐待下一場可預期的危機發生,將能更有效率地為人民服務。──麥斯.貝澤曼(Max Bazerman),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覺察力》作者

  要是黑天鵝令人感到無助,灰犀牛則讓我們知道,我們是有能力應變的。在這本獨創性十足的書中,渥克提醒我們,意識到逼近的情勢、應且好好決定如何即時應變,有多麼重要。──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作者

目錄

序  明顯的危機,也是機會
第1章 灰犀牛來了
第2章 預測的問題
第3章 否認:為什麼我們看不到灰犀牛?
第4章 不作為:為什麼看到犀牛還不快跑?
第5章 診斷:正確與錯誤的解決之道
第6章 恐慌:犀牛發動攻勢了!
第7章 行動:當頭棒喝之效
第8章 被犀牛踩踏之後: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第9章 地平線上的灰犀牛:前瞻思維
第10章 結論:如何才不會被犀牛踩死
致謝
注解
參考書目



明顯的危機,也是機會


  2001年3月,我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隨即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很多商家門口掛著「停止營業」的牌子;計程車司機一再用聳動的語言描述國內經濟困頓;阿根廷國內一本重要雜誌封面是戴著食人魔漢尼拔面具的財政部長,讓人聯想到電影「沉默的羔羊」。封面上寫著:「難道他非得把國家吃下去,才能救亡圖存?」

  如果你看過阿根廷的經濟數據,就知道這個國家完了:外債高築、美元出走、外匯存底不斷探底,金融重組也無濟於事。由於阿根廷實行本國貨幣批索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難以靠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投資人紛紛拋售阿根廷國債,儘管價格下跌,還能拿回八成。但是你不必看數字,也能得到這樣的結論。

  我是鑽研拉丁美洲經濟的財經記者。幾週後,我寫了一篇專文,提議讓阿根廷減債30%,以免阿根廷無力還債,債權人將蒙受更大損失。很多令人尊崇的學者和華爾街金融從業員都讀了這篇文章。隨後,有幾位華爾街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贊同我的提議,只是他們不敢公開說出來,怕被炒魷魚。此時,交易員提到阿根廷的債務違約已不是用「假如」,而是「何時」。但是沒有一個交易員敢勸告客戶壯士斷腕。九個月後,噩夢成真。阿根廷批索狂貶,不願放棄30%債權的銀行,最後賠了70%。

  2011年韓國的全球人力論壇以人力資源的挑戰為焦點,請我參加他們11月在首爾舉辦的會議,討論世界是否將面臨新的經濟危機。我告訴他們,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世界還沒恢復,爛攤子仍待收拾。不只是希臘,歐洲還有許多國家面臨財政和貿易失衡的問題,歐元區可能解體,拖累全球經濟。從美國人的觀點來看,歐洲領導人似乎在危機中踟躕,沒能狠下決定,一舉脫困。因此,我在論壇中提到,就全球經濟的重大問題,我們不免左右為難,難以抉擇:如成長或撙節、長期或短期、財政或貨幣操控、消費或投資、廉價勞工和人力資本、生產貨物或知識。但無論如何,我們仍需做出決定。

  希臘政府與私人債權人完成換債之後,阿根廷和希臘的對比讓我開始思索以下問題:這兩者差異何在?希臘和私人債權人的協議是不是所謂的「及時一針」,免得希臘垮了,危及全歐洲?是這些問題埋下了本書的種子。儘管希臘和銀行及避險基金達成協議,得以喘一口氣,依然積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巨款。這些「官方債權人」就是各國政府,用的還是納稅人的錢(尤其是德國),可不像私人債權人那樣好商量。希臘如不力行改革,國際債權人將拒絕紓困。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剛好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前夕出版《黑天鵝效應》一書,金融市場和政策圈裡有很多人因此注意到黑天鵝或肥尾效應(即稀有事件造成的極端行情)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稀有。然而,分析師和計劃者並沒有專注在明顯、危險而發生率高的事件。在我看來,黑天鵝的後面似乎還有許多很可能會發生的危機,只是常被人忽略。

  於是,我開始尋找灰犀牛的案例,發現過去有很多重大危機在事發之初已有明顯的威脅,只是被人忽視,而當今最大的挑戰同樣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這些危險卻被忽略的證據,比比皆是,如氣候變遷、金融危機、全球政策、重塑整個產業的破壞性創新科技(包括數位科技對媒體的影響、很多工作、公司因此消失,但同時也孕育出新一代的億萬富翁)以及對個人生活產生重大衝擊的問題等。我們不知有多少次錯過因應威脅的時機:卡崔娜颶風、2008年金融危機、2007年明尼蘇達大橋崩塌、網路駭客、森林大火、水資源短缺等災難。

  我為了本書蒐集資料之時,發現很多明顯的危機也是機會。如果意識到威脅時,擬定策略來因應,往往能獲利。例如很多投資人就利用市場翻轉或大家恐慌的時候迅速致富。在破壞性的創新科技出現時,傳統產業往往受到重大威脅,也有人趁勢而起。有時,重新想像如何因應則會開啟我們的想像力。2014年,全球氣候經濟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y and Climate)估計,在未來的十五年,由於都市熟齡居民愈來愈多,總計必須花費90兆美元進行城市老舊基礎建設的維護、更新與擴充。該委員會提議,各個城市還必須利用這筆錢,以新科技來增進成長、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公司收益、刺激經濟成長。如此一來,光是在美國,一年就可節省將近4,000億美元。

  死亡陷阱

  2014年1月,一個下雨的週六,我寫稿累了,正在看推特。突然間,推文此起彼落,說警察出現在我住的公寓附近。街區封鎖,警車、救護車急駛至現場。原來是死亡車禍。9歲大的庫柏.史塔克(Cooper Stock)和父親在家門前的斑馬線等待通行,綠燈亮了,才一起過馬路。沒想到一部計程車衝過來,撞上這對父子。受了傷的父親,眼睜睜看著兒子在輪下斷氣。

  不到一個小時前,兩條街外的一部遊覽車,撞上了74歲的艾力克斯.希爾(Alex Shear)。希爾是知名的美國文物收藏家,被譽為「美國夢的吹笛手」。據說當時希爾闖紅燈,遊覽車司機因視線死角並沒有發現,他被拖行了一段距離,乘客尖叫,司機才停下來。

  幾天後,26歲的醫學生莎曼莎.李(Samantha Lee)在百老匯大街和96街交會口穿越馬路時,被救護車撞飛橫躺在馬路上,接著又被疾駛而來的車子輾斃。新聞起先報導,她利用穿越分隔島過馬路,後來監視錄影帶顯示,她走的是行人穿越道。

  以衝擊性而言,也許死亡車禍和本書提到的許多重大危機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就死者家屬受到的影響來說,等於是世界末日。從個人遭遇的不幸來看灰犀牛,可幫助我們了解人性和政府的缺點會造成何種悲慘的結果。

  上述三個行人的喪生凸顯這樣的問題早就存在卻遭忽視:交通設計不良,甚至交流道出口就在中學附近,而且撞死行人的司機只是受到輕微的告誡(以撞死庫柏的計程車司機來說,只是以「未禮讓行人」的罪名被傳喚)。直到發生這一連串怵目驚心的車禍,市政府官員才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連串悲劇發生之後,當局的做法令人震驚,包括嚴加取締不守交通規則的行人。一名84歲的華人老翁,疑似因為闖紅燈又言語不通,與攔截開罰的警察發生拉扯,被警方打到頭破血流。自1月至2月中旬,被開罰單的行人增加了八倍,而被開單的駕駛人反而減少。

  2014年2月,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根據瑞典的零願景模式(零交通死亡事故)提出了一份42頁的計畫書,希望不再有行人或駕駛喪生。他誓言將嚴格執法,取締違規駕駛。

  只是,在他發表這份計畫書的兩天後,記者捕捉到他開車超速的畫面。過了幾天,《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又逮到他過馬路時不守交通規則。這顯示積習難改,就算才剛經歷危機,也很容易忘記。

  如果我們拙於辨識威脅,反應不及,該怎麼辦?萬一我們不能改變呢?雖然改變自我不是件易事,我們仍可從了解人性下手。洞悉人性的弱點,我們才知道如何決定,進而拿出行動。近年來,行為經濟學家研究了許多企業、組織、社群和政府,告訴我們該如何辨識顯而易見的威脅並及時回應。

  《灰犀牛》就像一張地圖,讓你了解我們何以無法避開危險,陷入險境。你也可藉由這張地圖的指引,知道如何避免危機,減少損失,進而創造機會。

  躲避灰犀牛有幾層意義。除了指面對威脅,把危機化為轉機,也代表避免傷害,把傷害減到最小。及時行動往往可化險為夷,至少可避免危機惡化。即使傷害已經造成,暫時無法回到正常狀態,如果能阻止更多的災禍,也是一大進步。保持現狀,不思求變,往往是死路一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


 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2007年古根漢獎得主。曾任紐約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titute)主席、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研究副主席、《國際金融評論》(International Financing Review)拉丁美洲事務處主任,並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CNN等著名媒體撰稿。現居波士頓。
  
  作者網站:wucker.com
  原文書網站:www.thegrayrhino.com

譯者簡介

廖月娟


  1966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謝謝你遲到了》、《釣愚》、《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文明的代價》、《凝視死亡》、《我的焦慮歲月》等數十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8425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關心」的藝術拿捏:多一分是侵犯,少一分是冷淡

 


作者:施暘

「關心」是一件非常tricky的事情,也是難度最大的手藝活兒,多一分是侵犯,少一分是冷淡,每個點都捏得恰到好處才是手藝人。

大家別忘了之前講過的那個觀點哪,在撩漢上,「相處體驗」和身材、容貌一樣,是至關重要的核武器。

關心是否得當,是否在恰當的時候給出恰當的情緒價值,則是最考驗人的。今天來聊這個話題。

關心有一個大前提——充分理解他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很多親子關係中,父母不太接受我們的價值觀時,關心越多反而會讓我們覺得越辛苦,被關心後內心不但沒有溫暖,還衝突四起。

「關心到點子上」需要先充分理解在對方心中,他最大的passion在哪裡,最在乎的東西是什麼。這就意味著帶著敬畏之心接納一套與自己不同的價值體系。做到這點後再輸出好意、愛意,才會發揮正面作用。

比如有些成就感動機明確的人,一旦事業有了飛躍,就會尤其激動,事業才是他最在乎的東西。這類人一般都具備的思維方式是:專注、執著、抗干擾能力強、結果導向。

那麼關心這類人就不建議反覆問今天想吃什麼穿什麼,吃A好還是吃B好,想穿A還是穿B。對於他們大概思考自己吃啥穿啥都嫌累,你還要跟人興致勃勃討論,這個就讓你人比較抓狂嘛。

這個時候就會有同學發問,那我家小哥哥也不能吃不飽穿不暖啊,餓死了我撩誰玩兒去。

是的是的,我也知道不能餓著你家小男神,但是你可以直接提供一個solution給他就好。比如,如果實在忍不住想關心,就在飯點放一盒外賣在他面前,然後就忙自己的去,玩自己的去,不用理他,也不用反覆詢問~

再比如有些人最大的開心之處是吃到好吃噠,或者找到好玩的,那就不能經常關心「哎小哥哥呀~你最近升職了加薪了嘛?」會讓你加小哥哥壓力很大,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對這種小哥哥呢, 就可以生活細節出發關心,多問問今天中午吃了什麼,好吃嗎,多好吃,帶我去吃好不好。找到好玩的地方也可以一起去玩。

「關心」,是在對方需要獲得關愛的那個點反覆摩擦,那個「點」本身能找準是第一步,奠定了這份關心大方向是不是出了問題。

以上的「關心」技能,不僅僅適用於撩漢,朋友之間、親子之間都適用。

布伯的作品《I and Thou》中,描述了兩種,裡面有一段我很喜歡的話,跟大家分享:

要把他人當作獨特以及與你平等的人來對待,試著通過他們的眼睛來觀察這個世界,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情感。我們只有通過「真正的對話」,想像他人的現實,才能使自己成為完整的人。

與一個人建立深度的同理心連結,相當於可以體驗到另一個人的世界。這對於我們打開認知,理解人性特別有幫助。都說讀小說可以增加同理心,因為閱讀的過程,是看著主人公經歷人生的過程,我們沉浸在另一個人的世界裡,看他的喜怒哀樂,從而接納了另一個世界。

見的人多了才會日益寬容與大氣,這份底層的善意是處理長期親密關係的小武器,也是女性魅力的重要組成。

事實上,不用搞那麼複雜,「合理拿捏關心」把握好一個心法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你以為的好東西,並不一定是好東西。

我們常常有一套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什麼是好的不好的,然後把我們覺得是好的、對的,強加給對方,低質量的關心便是這樣。

在關心之前多提問。比如,一個人來問你職業建議,不要立馬把你心中的職業方向告訴別人,而是先提問:你未來最想要做什麼?你覺得安穩確定的生活和無限可能性哪個更能吸引你?——先進入別人的價值觀。

再比如看到一家特別好的咖啡廳,好想帶你的小男神去,帶他之前先問問,平時愛喝咖啡嘛,是更喜歡在酒吧這種環境放鬆,還是喜歡咖啡廳的環境?——先進入別人的喜好世界。

再再比如,遇到一家好吃川菜館,與其直接拉著小男神去吃,不如先問一句,你平時愛吃重辣口味,還是清淡噠?平時會有大小胃病嘛?——如果小哥哥愛吃重口,再加上胃能夠承受,就可以大膽帶他去吃。

大家發現沒有,「關心」並不難,難的是先放下自己主觀的喜好,去進入別人的世界,才能真正給到對方想要的。

以上是大方向。然後我們說關心的細節。

常常有的問題是關心的度難以掌握,比如問到第8個問題時對方還開心回答,但是到第20個問題時就不想再說。人的情緒和感知很複雜細膩,我們自己都很難總結我們向被關心到哪個程度上是剛剛好,哪個程度是侵犯。

這個時候呢,很難總結統一的公式。但有一點是通用的方法論——察言觀色。這不僅僅是男女關係中需要的技能啦,普通人際關係和職場商業中也需要用到。

被關心的人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輕微的厭煩,比如開始躲避回答問題,或者開始站起來忙東忙西的,這個時候就知道該停止。而和一個人磨合久了,他需要的度,他聊天過程中哪些是地雷,就會越來越清晰。

處理關係不僅需要開啟的智慧,也需要停止的智慧。一味輸出好意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恰到好處四個字。任何人、任何關係都有邊界,沒有誰經得起我們「不過腦子地為你好」。當關心越來越多成為侵犯,相處體驗越來越差時,兩個人的關係就開始下坡~

關心是不強硬改變。

比如你想說服一個小哥哥多吃健康食品,少吃垃圾食品。這是一份難得的好心,怎麼表達這份關心呢?

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講道理,垃圾食品有害健康之類的;或者直接把小哥哥的零食們藏起來(哈哈哈)。《三十而已》中顧佳為了老公身體著想不讓吃晚餐,還陪著他一起不吃,多好的出發點,多善良的內心。但是最後為什麼反而成為老公心中的障礙嘞?因為這份關心來的太直接。

以吃垃圾食品為例,其實在提供我們的關心之前,多問問小哥哥為什麼喜歡吃這些東西,是覺得吃它們能解壓,還是單純喜歡重辣口感,還是以前肚子的時候習慣了隨便買一點,於是吃這些食品也成了習慣。

接下來再看關心的行動是什麼,如果是喜歡重辣口感,可以試著做健康的餐,但是放重的調味料,你們開心的時候可以兩個人一起吃,看看是不是能替代一些垃圾食品的地位,而後慢慢加大這些餐的比重。這比直接講道理來的靠譜一些,因為道理其實都知道嘛。

比如他如果是習慣了吃這些,而不是因為喜好,那麼可以偷偷在他包里放一些健康的小吃,上面貼一個小紙條「當你餓的時候我陪著你嘻嘻」,也不用多說什麼,這樣就很可愛又貼心嘛。

說回顧佳的案例,如果大家以後遇到了類似的案例該怎麼處理呢,陪著一起不吃晚餐或許是一個方法,但是在實施的時候要高度關心對方的感受,是不是覺得很饞很壓抑,會不會偶爾想犯饞吃一點呢,等等。

關注細微的感受,是關心一個人時很重要的環節。

最後一個問題肯定是,我們到底為什麼要那麼辛苦迎合別人嘛。

很簡單,做到以上那些步驟,比走完「強硬關心——引起對方不適——吵架——受傷」這個流程,要輕鬆多了。

而且我們終究是要去愛人的,閨蜜,朋友,另一半,父母,小孩都是。用對方舒適的方法去關心,去愛,豈不是讓我們生活在更幸福的氛圍中嘛~



社交恐懼不怕!專為「內向人」設計的7招實用技巧,教你擺脫聊天尷尬癌

 


社交恐懼不怕!專為「內向人」設計的7招實用技巧,教你擺脫聊天尷尬癌

你是個性活潑、能言善道、喜歡交際的「外向人」,還是討厭社交、覺得自己沒沒無聞的「內向人」呢?不必為交不到新朋友、不想參加無聊聚會而苦惱了~因為,你需要的人脈不用多,只要「夠關鍵」就好!

PinteresetPhoto from Pintereset

妳是想擺脫尷尬的「內向人」嗎?推薦你們這本由全球一流媒體《哈芬登郵報》日本版總編「竹下隆一郎」所寫的《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書中分享了7個超實用社交小技巧,不僅超實用,還能幫你擺脫在聚會中的煩悶。趕快一起來看吧!

PinteresetPhoto from Pintereset

請寫下與你「聊得來」、「對話不尷尬」、「偶爾聯絡也不生份」、「溝通頻率合得來」的7個人,同時列出他們的優點,就大概能看出他們的共通點是什麼,你也是因為什麼特徵而喜歡他們,進而瞭解你自己的喜好。

一個人的口頭禪,能看出他的內心、思考習慣,例如:把「好啊!但是…」當口頭禪的人,就要特別小心,這種人通常有「被動攻擊型」人格,長久相處容易讓人沮喪、失去自信,就別浪費時間跟他來往吧~

你也可以藉此探索一些容易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不喜歡,或常使你煩躁、翻白眼的「地雷口頭禪」,從這些對方不經意流露的小細節一邊觀察、一邊練習,也讓自己更會看人!

PinteresetPhoto from Pintereset

先讓對方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能從對談中更了解對方實際的樣子,也能觀察他是不是你喜歡結交的類型!如果煩惱沒有聊天方向,可以參考以下3種不敗話題:

  • 工作成果或研究主題—不是介紹公司或職位,而是和對方分享最近你特別有熱情的項目,或最近遇上的工作課題,和對方一起聊聊可以如何應變解決。
  • 食物—店家、招牌菜、特色等等。
  • 想詢問請教對方的事—和對方聊聊最近感興趣的事物,像是電影、人氣戲劇、有趣的新聞,或是職涯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以請教對方如何解決。

PinteresetPhoto from Pintereset

在人脈裡,要有能當「專屬教練」的人,為你提供中肯建議。透過和對方更有質感的對話,不僅能精進你的說話能力,也有助於進行跟過往不同的深度交流。

透過「抽象化」的對話主題(像是星座、社會現象),讓交流內容更多元,跳脫具體化的同溫層內容(像是工作、學歷),才能拓展不同領域的重要人脈。可以藉由閱讀、看新聞或其他場合的對談中,累積自己的口袋關鍵字。

PinteresetPhoto from Pintereset

因為書寫會讓我們思考的速度慢下來,有利於把問題想得更透澈,表達得更簡潔,如果用文青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要讓靈魂跟上我們的腦子。像是善用便條紙、手寫明信片這類的交流,都能讓對方印象更深刻!

所謂「痞子」代表的是「勇於突破界限」、「挑戰權威」或「不墨守陳規」這些類型的人,從跳躍式的對話,打破你的固有思維,能讓你的大腦接收更寬廣的思維,一天比一天更進步、更不同以往!

PinteresetPhoto from Pintereset

相信任何一個覺得自己是討厭社交、沒沒無聞的內向人,都很希望交際應酬能夠更精簡有效,而以上7個訣竅,不僅幫你能在社交場合迅速找到關鍵人脈,也能讓你更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喜好。

跟自己關係好的人,人際關係都不會太差。」說到最後,終極的人際關係,原來就是我們跟「自己」的關係。喜歡自己思考出來的想法,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勇於做自己吧!從「寫下自己的熱情」開始,與其只寫下自己的的職稱「我是xxx」,不如寫下「我想創造多元對話的社會」,接著找自己喜歡的人,談自己喜歡的事

PinteresetPhoto from Pintereset

-
By 台灣女生日常編輯部
追蹤IG帳號:girlstyl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