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豪宅小老闆過世3週才被發現 全台600萬人孤獨死風險,你是其中之一?

 

台灣孤獨死案件頻傳,社會的寂寞超乎想像,不分年齡或社經階層,愈來愈多人孤寂而終。《天下》直擊社會最寂寞的角落,拼湊一個又一個「社緣、血緣、地緣」斷絕者的最後旅程。他們為何失去連結?台灣要如何避免「無緣社會」?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台灣孤獨死案件頻傳,社會的寂寞超乎想像,不分年齡或社經階層,愈來愈多人孤寂而終。《天下》直擊社會最寂寞的角落,拼湊一個又一個「社緣、血緣、地緣」斷絕者的最後旅程。他們為何失去連結?台灣要如何避免「無緣社會」?

如果不是後來的結局,小劉會被認為是有房、有事業的「單身貴族」。

43歲的小劉被發現時,已經躺在家中的地板上近3週。《天下》記者循線找到他的家,高掛在2、3層樓外的樹枝迎風搖擺,嶄新的大樓牆面高高聳立,將附近的低矮老舊公寓全都隔絕在外,這裡步行到最近的捷運站只要7分鐘,在新北市算是高級住宅。

「我一直叮嚀,不要在大樓內談論,愈少人知道愈好,」當時進入屋內,找到小劉的大樓主委擔心被傳成「凶宅」,影響房價,記者只能在門外止步。

管理費都準時交,鄰居眼中的隱形人

尚是冷冽的晚春4月,有人上門要找小劉,跟管理員說他已經找好幾天都聯絡不上。主委四處打聽得知小劉一個人住,擁有一家小型工廠,監視器拍到他在2週前進入電梯,此後再也沒有走出大門的蹤影。警察、里長陪同破門進入時,「他的臉白皙卻泛青,體型瘦瘦的,有點像是乾掉了,」主委描述。

住在同一棟樓,隔5個樓層的主委,對小劉生前樣貌毫無印象,「因為他的費用都準時交,從來也不惹麻煩。」若不是死亡,小劉對左鄰右舍而言就像個「隱形人」,當地里長形容,大樓是神祕的存在,愈高級愈神祕。

廣告

日本NHK電視台2010年推出紀錄片《無緣社會》,將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人情淡薄、不再有交集的社會,稱為「無緣社會」。一個人孤獨死去、無人送終的狀況,就是「無緣死」。

高風險家庭近600萬人,台灣正邁向「無緣社會」?

在台灣,孤獨死的現象也正在逐漸發酵。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發生後,「很多人要我談這議題,我都沒答應,」在萬華南機場居住超過60年,有「地表最強里長」之稱的忠勤里里長方荷生連說三次,這令他「不舒服」。

禁不住記者追問,「我從1998年至今,已經處理過幾百人,過去都是戰後來台的老兵,」方荷生的沙啞嗓音中有絲絲的壓抑,「現在我手上照顧200多個長輩,超過一半都是獨居或子女棄養,或是自己無力照顧父母,只能將他們留在社區。孤獨死的現象愈來愈常見,很多正在發生,我又不知道如何幫。」

廣告

對孤獨死的人,警方會透過警政平台搜集家屬出面領大體,若不願處理,可參加政府的聯合奠祭或是環保葬。若親人全拒絕,25天後會被公告成為「有名無主」的大體。(謝佩穎攝)

孤獨死不專屬老人,許多是青壯年

但死亡從來不限於特定歲數,孤獨死更非專屬高齡者的夢魘。

台北和新北都有聯合奠祭,除提倡儉約之外,近年因為親人拒絕或沒錢處理的人愈來愈多,新北甚至從隔週1場,擴增到每週2場;若沒有親人出面,則會被標註為「有名無主」,公告25天後火化,每季辦一次聯合告別式後,和陌生人一起被送進公立納骨塔。

由於獨居人口愈來愈多,新北去年更推出「身後關懷計劃」,「若事先申請,過世後沒有親人,公告7天後就可以參加聯合奠祭或環保葬,」板橋殯儀館館長黃芳子說。

廣告

高雄餐旅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玫君,是國內少數曾做過此議題研究的學者。她歸納出孤獨死的可能成因,多來自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包括:獨居比例攀升、終身未婚者增加、缺乏經濟來源、中年離婚率增加、個人特性、不健康餘命延長和老老照護(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等。

根據內政部最新的統計,去年,台灣單人家庭多達301萬戶,已超過核心家庭254萬戶。

如果再加上單親家庭86萬戶(約217萬人)、隔代的祖孫家庭16萬戶(約55萬人),高風險家庭總人數就有近600萬人。

即使只算風險最高等級者──獨居老人和老老照護戶數,去年已突破104萬戶。

站在第一線的警察通常是孤獨死的第一手見證者,「這幾年已是司空見慣,」擔任員警超過7年,三重分局光明所所長吳家森說,若找不到直系血親,警方會利用警政平台,透過戶政系統去找兄弟姊妹和其子女。

廣告

在統計上,終身未婚的小劉,是301萬單身家戶的其中一戶。父母早年離異,母親過世後,獨留小劉一人生活。警方從戶政系統找到爸爸遠在故鄉宜蘭蘇澳的兄弟姊妹,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因為爸爸年輕時離鄉到大都會討生活,跟家人漸漸斷了聯繫,好不容易找到姑姑的女兒,也就是小劉的表姊,好說歹說逼她出面具結領屍,「她說她對這個表弟,一點印象也沒有,」處理的警員說。

但擁有一家規模雖小,還能活口的工廠,怎麼會失去和他人的連結?

表姊沒印象,消失也沒關係的小老闆

《天下》循線找到隱匿在巷弄中的工廠,外表沒有任何顯眼招牌,拉簾式的門一打開,藍色的塑膠盒內裝滿金光閃閃的五金零件,麻布袋和紙箱四處堆置,滾滾熱風隨著電風扇轉動空氣,坐在機器前操作的歐巴桑們汗流浹背。

廣告

這是1980年代曾經風光一時,撐起台灣經濟一片天的家庭工廠。隨著經濟轉型,這類工廠慢慢沒落,卻沒有消失,仍提供很多基層勞工賴以為生的工作。

對於事業與工作,小劉似乎沒太大興趣或想法。小劉過世後,歐巴桑們沒有停工,員工小梁說,因為客源固定1、2家且採論件計酬,她們決定自付房租繼續做。

劉媽媽是個能幹的女人,卻很少閒話家常,6年前生病過世後,由小老闆接手,但他的個性安靜,很少主動跟人攀談,「他也沒有在管理,平常都是廠商要交貨,他才騎機車去載運。」

工廠入口處右側,有2張積滿灰塵的辦公桌,較大張屬於小老闆所有,看似從未得到主人青睞。由於常常隔一段時間才出現,當小劉2個禮拜不見人影時,他們也習以為常,直到廠商去小劉家找人。

廣告

只有4人出席告別式,「很淒涼」

最終,《天下》找到一個「朋友」,「6年前,小劉要幫媽媽買塔位,我們才認識,」阿金是一家知名禮儀公司的業務員,小劉當時買了2個塔位,「他說一個給媽媽、一個給外婆,讓外婆也能住得舒服一點。」後來兩人經常相約在麥當勞見面吃早餐。

在朋友的印象中,小劉是不折不扣的宅男。從阿金口中,小劉的個性既內向又害羞,經常戴頂帽子,「他是個宅男,每天都在家打電動,吃速食過生活,吃到整個人很胖,」阿金勸他不要一直打電動,「他說不打電動,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唯一會讓小劉情緒震盪的是爸爸,因為劉媽媽在臨走前,特別交代他每年要按時幫中風癱瘓、長年住在中南部安養院的爸爸結清款項,「他很生氣,因為爸爸在他小時候就離開,沒有照顧他們母子,」阿金回憶,或許是作為一種反抗,也可能是一種思念,小劉辦完母親後事不久,就捨棄爸爸的陳姓,改為從母姓姓劉。

造化弄人的是,小劉身後留下來的高級住宅,未亡的爸爸成為唯一繼承人。所幸當時跟阿金買了生前契約,禮儀公司依約為小劉辦了場告別式,「整個會場,就是原本不願意來的表姊和3個員工,真的很淒涼,」承辦的林先生說。

缺乏支持網絡,加深孤獨感

「孤獨不只是感覺失去愛、陪伴或親密感,也感覺不到同胞、雇主、社群、政府對我們的支持與關心,並與自己缺乏連結,」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思想家」赫茲(Noreena Hertz),在她的最新著作《孤獨世紀》中提到。

英國在2018年任命了孤獨大臣,因為孤獨已經成為當代最新的文明病。「對太多人來說,孤獨是現代生活的悲傷現實。為了我們的社會、我們所有人,我希望面對這項挑戰並採取行動,處理老者、照顧者、失去至愛者──那些沒有人可以與他們談天或分享想法和經驗的人──所承受的孤獨,」當時的首相梅伊解釋。

(文章未完,繼續閱讀:退休教授每天送警衛小蛋糕:不希望自己死在家裡,沒有人知道

(責任編輯:黃韵庭)

https://www.cw.com.tw/amp/article/5117815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尋找免費法律諮詢的技巧

 


2016-11-28 11:01

這幾年來因為律師的大量錄取,讓民眾找律師已經越來越沒有門檻了。好處就是,因為競爭,到處都有提供免費的律師法律諮詢,包括市政府、法院、區公所等等。缺點就是律師員額的大量錄取,是否有足夠的有酬案源養活每年錄取的將近千名律師,一直都是法界討論的熱門議題。

許多實習律師找不到資深指導律師帶領,畢竟不是每個事務所都有這樣的預算跟精力跟時間去培養新兵,就直接掛名在學長姐的名下度過這五個月的法定實習期間,根本就沒有上班。也有律師就這樣期滿就直接在自家開業了。反正收一件就抵受僱第一年的月薪,又何必苦蹲在別人事務所當廉價勞工。

因此,當你誠惶誠恐的到律師面前,特別是免費諮詢的場所,你得先有心理準備,有一定比例的法律諮詢當然是希望在茫茫的諮詢人海中撿到幾件案源,畢竟大家都得養家糊口。但並非你沒有預算委任律師,就該摸摸鼻子走人,其實免費法律諮詢還是有機會讓你在簡單的法律需求中,得到一點義務的幫助。


以下就是我們事務所律師多年來提供法律諮詢經驗中,可以讓大家參考的幾個建議。

一、事前準備,諮詢過程不慌張

來諮詢的民眾,常常急著一股腦兒把自己的委屈說給律師聽,但可能花了十幾分鐘,都還沒切中法律的癥結,最後離開時常常發現很多重要的問題根本沒問到。
建議:諮詢前幾天先把想問的問題逐條列出,重要的問題擺前面打星號,相關的當事人人名列出來,如果諮詢有限時間,起碼可以先問到重點。


二、準時赴會

我們事務所有時遇到來諮詢的民眾遲到或早到,有遲到一小時的還有早到兩小時的。通常律師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的時段不會只排一組民眾,即使只排一組民眾,律師可能也規劃了自己寫狀、開庭的時間,不論早到或遲到都會打亂律師的行程,也會影響到諮詢的品質,準時赴約不僅是禮貌,也是保障自己權益重點中的重點。

三、事先做功課

每個律師擅長的領域不一樣,自己上網事前的研究可以幫助你在諮詢的時候問的問題切中要害,也免得被非該專業領域的律師晃點,但畢竟法律條文艱深,如果有自己理解的跟律師分析的不一致時,可以客氣的再請律師進一步說明,千萬不要直指律師見解錯誤,免得有的律師因此惱羞成怒,其實法律條文雖然一樣,但解釋方式連不同法官都會不太一樣,不見得是律師講錯。


四、精準打擊

承上,既然每個律師專長的領域不同,預約律師前先上網了解該律師的專業背景一定是必須的,現在都有網站可以專門查律師辦過的案件,騙不了人的。

五、分清楚是法律問題還是情緒問題

為什麼很多當事人諮詢時會覺得律師很沒耐心,因為他們常常不自覺把對事件的抱怨當作案情的陳述,律師畢竟時間有限,如果一整個下午都在聽當事人的抱怨,當然很容易失去耐心,解決的方式其實同上述「一」,寫下來,自己再瀏覽一遍,是否不停的在鬼打牆問同樣的問題,或是只是在陳述一些情緒性的抱怨。

六、貨比三家不吃虧

就跟看醫生一樣,不是這個醫生叫你開刀你就躺下,得多問幾個醫生,因為每個律師辦過案件不一樣,處理過的問題也不一樣,甚至講白點,踩過的洞也不太一樣,就像醫生會會診交換意見,多尋求不同律師的意見絕不是壞事。

七、分次解決

假設你的問題真的很多很複雜,不需要要求一定要在一次的諮詢裡解決,律師也是人,發現律師開始精神不集中,可以先告一段落,約時間下次繼續,也可以給律師多一點時間緩衝,在兩次的諮詢時間中間,再多想想你的問題,或許能提供給你更好的意見,說白點,他沒處理過的,總可以去問問辦過的律師。

八、盡量到現場諮詢

現在雖然通訊軟體跟電話很方便,但見面的諮詢可以讓律師稍微掌握當事人的處事風格,在訴訟的策略上或許可以提供更好、更適切、更周全的建議,這是通訊跟電話很難做到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歲月,也是愚蠢的歲月;
這是信仰的紀元,也是疑慮的紀元;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我們即將走向天堂,也即將走向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

善用資源,就能讓你借他人之力,也能無往不利。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被法院扣薪,律師教你如何「異議」保住薪水

 

2019-05-31

欠錢沒有還,如果債權人已經取得確定判決、支付命令、本票裁定等執行名義,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而從債務人的勞保投保單位資料,可以猜出目前任職的公司為何,所以法院發函命公司扣薪係常見的執行方式。不過就算被發函扣薪,只要家中有未成年子女需扶養,仍然可以透過向法院異議的方式,保住薪水,有機會不被扣薪。

目前法院扣薪的範圍

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2項、第3項規定:「債務人依法領取之社會保險給付或其對於第三人之債權,係維持債務人及其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者,不得為強制執行。債務人生活所必需,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一點二倍計算其數額,並應斟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

白話解釋,就是法院不能把所有薪資都扣押,在必要生活費的範圍內是不能扣押的,而必要生活費的計算標準,就是以該縣市每月最低生活費乘1.2倍計算(例:臺中市108年最低月生活費公告金額為13813元,1.2倍為16576元;月薪假設50000元,則33424元【計算式:50000元–16576元】才能被法院扣押)。

扶養親屬亦可列入債務人的必要生活費

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4項規定:「債務人共同生活親屬生活所必需,準用前項計算基準,並按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定其數額。」

所以如果有未成年子女須要扶養、有自己不能維持生活的父母須扶養(均以共同生活為必要),即可將扶養人數、比例一全列入計算

例如有一名未成年子女要扶養,而父母平均負擔扶養義務,所以可以再加計8288元(小孩每月必要生活費16576元 ÷2),就可以再少扣8288元,如果須扶養的親屬人數夠多,則薪水不高的族群,基本上都不會被扣到薪了。

須向法院異議才有可能變更執行命令的內容

不過法院在核發執行命令時,只會先計算「債務人一人」的生活必要費用,而其他扶養親屬的部分,是債務人要自己向法院陳報的,若未陳報,則已被扣走的薪水也是要不回來的。所以收到扣薪的執行命令時,若有扶養親屬,則務必要向法院「聲明異議」,若不清楚程序及書狀寫法,可以委託律師處理。

強制執行法第115條之1修正後,扣薪範圍更小

108年5月1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強制執行法第115條之1修正草案,工作取得之報酬、與生活有關之繼續性給付債權,法院最多僅能扣押各期給付數額的三分之一。

【扣薪範圍的計算方法】

(債務人應領薪資)–(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債務人履行公法義務總額,例如所得稅款、健保費、勞保費等)≤債務人應領薪資之1/3

實例演練:債務人每月薪資35000元,居住於臺中市,如無其他扶養義務人,而債務人應領之薪水,公司都已預扣所得稅、勞健保自負額了,今天法院收到法院扣押命令,則每月應對其扣薪多少?

  1. 薪資的三分之一:35000元÷3=11667元
  2. (薪資35000元)–(臺中市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之17515元)=17485元
  3. 但扣薪範圍不得逾債務人每月應領薪資三分之一即11667元,故本件每月扣薪金額為11667元。

所以透過最低必要生活費用、三分之一的兩道門檻保障,對於債務人是有利的修法,對於債權人就比較吃虧了。

而在修法之前就被扣薪的當事人,仍然可以向法院聲明異議,因扣薪係持續性的,聲明異議後,未來就可能不被扣薪,或被扣薪的數額可以減少。

https://www.lawyerli.tw/l/【110年各縣市最低生活費1-2倍】強制執行扣薪的個人保障範圍/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常見商品陳列方式

 

(1)前進陳列:又稱拉排面。指當商品沒有全部擺滿貨架時,利用先進先出原則,將商品向前排列,使排面盈滿,帶給顧客良好的視覺觀及認同感。

(2)定位陳列:顧客大多喜歡賣場將商品擺放固定位置。以便再次光顧時,減少找商品的時間,提高購物效率。

(3)櫃檯陳列:將衝動性購買傾向強烈的商品,陳列於結帳櫃檯,刺激顧客結帳過程中購買。

(4)櫥櫃陳列:將商品展示在透明櫥櫃裡,為設計最有特色的陳列法,對象多是高單價商品。

(5)台車陳列:使用於大量商品或拍賣品。

(6)層板陳列:使用於放平疊放的商品。

(7)懸掛陳列:即將無立體感、扁平或細長形的商品懸掛起來,能使這些商品產生立體效果。

(8)量感陳列:量感指陳列商品的數量充足,給消費者以豐富的印象,使消費者產生有充分挑選餘地的心理感受,進而激發購買欲望。適用於低價促銷、季節性促銷、節日促銷、新品促銷、顧客大量購買、特價商品或具有價格優勢的商品上。

補貨

(一)補貨原則

1.以實際銷售資料為依據,確保不缺貨。

2.商品週轉率高及貨架上已經缺貨的商品優先補貨。

3.遵守先進先出(較早進貨的優先賣出)及前進陳列原則。

4.補貨時注意不良品勿上架陳列。

5.多頻率、少貨量的訂貨。

6.商品正面朝外。

(二)補貨時機

1.交班前後。

2.熱門商品缺貨時:

熱門商品缺貨時必須即時補貨,以免顧客上門找不到商品,以致失去銷售機會。

3.顧客較少時:

若在尖峰時段進行補貨,會阻塞賣場動線,影響消費者購物。

https://www.3people.com.tw/知識/常見商品陳列方式/就業考試-桃園大眾捷運公司/10c4f0d5-1a94-4bef-a4b3-8ef27373ce51




真正的沒教養

不是說髒話三字經狂飆,不是不懂表面的禮儀、衛生習慣差、成績不好、社交技巧差、不知道進旅館不能穿拖鞋,而是拿著這些條條規規、優越的條件和光鮮的外表去欺負背景不如己者,沒同理心、殘忍刻薄者,這些穿著華美衣服,骨子裡卻只是一團爛泥、絲毫沒有同理心任意踐踏人、肆意妄為的畜牲,才是真正的暴發戶、沒教養。


真正的邪惡,沒有固定的樣子,不是站在講台上穿白大褂或者警察制服的就一定是好人。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從讀心到攻心:七天教你掌握身體語言力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Amazon暢銷書、德日韓10多國語文翻譯

超過90張實境講解照片‧完整簡易的身體語言實戰手冊

美國FBI、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指定採用的訓練計畫

 

七天帶你破解讀心術的密碼:如何準確察言觀色,連小小的肚臍都有作用!

七天教你學會用身體說話:如何在舉手投足間決戰商場職場情場與戰場!

讓你精準識人.表達自己.影響他人

 

本書特色:

◆超過90張實境講解照片,最完整簡易的實戰手冊

◆身體語言商數測驗,讓你先搞清楚自己的自信等級

◆破除舊式讀心術,識人精準度提升百分百

◆七日改造計畫,每天提供必修功課,肢體動作大躍進

 

******

人際互動中,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五是屬於非語言的溝通。因此,不論在職場、愛情、家庭、生活中,愈能夠辨識及運用身體語言的意義,將更能夠勝出。

在這本關於肢體溝通的暢銷著作中,美國官方身體語言權威珍妮.柴佛將提出全新的破解身體語言之道,並且踢爆其他的專家沒有告訴你、甚至是誤導你的事

   你以為解讀身體語言可以幫你學會讀心術?你以為常保笑容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你以為說謊的人不敢與人正眼對看?你以為身體語言是全球通用的?以上皆非,讓真正的專家來為你解答。除此之外,珍妮.柴佛提出了創新的肚臍智商(Nav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殊不知,我們與人互動時,肚臍這個小小的身體部位,可是大大透露出我們的態度與想法!

珍妮.柴佛在本書中,提出創新的「新式身體語言七日計畫」,這套計畫經過多年的驗證與修正,經證實能夠能幫助人們發展與生俱來的社交能力。從第一天開始,書中將逐日討論一星期的課表,每天分享一些故事、練習與技巧,以開發你的天賦,幫助你提高解讀身體語言精準度,並加以實際運用,使其臻於完美。只要一星期,你就能運用天賦來精準識人、將身體語言運用恰到好處,帶著超屌的態度走入生活各領域。

 

◆本書充滿關於身體語言到底在玩什麼把戲的有趣知識。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柴佛知道如何解讀他人,訓練人們充滿信心與力量。她確實瞭解她要做什麼,也能夠以吸引人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其改造計畫中。

──美國國家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為商場、情場、法庭等等提供許多肢體辨識訣竅,柴佛的建議能夠給讀者帶來立即且有效的結果。以幽默口吻揭露許多練習與自我測試,閱讀起來愉悅且高度實用。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目錄

 

目錄

專文推薦

專文推薦

致台灣讀者的話

 

前言  就算你什麼都沒說,但你說的其實比你想的還要多!   

 

新式的身體語言:其他專家不會敎你的事

舊式身體語言的七個迷思

.新式的身體語言:精準+應用=態度

第一階段:精準識人

.第二階段:應用所學

.第三階段:建立正確的態度

.新式的身體語言七日計畫

.如何準備你的一週計畫

.身體語言信心指數解答

 

第一天:從觀察個人的行為開始

.精準識人:找出行為的基準點和觀測點

.應用:了解你的習慣動作,建立信賴關係

.第一天的功課:練習觀察基線行為

 

第二天:精通肚臍法則

‧精準識人:看肚臍法則如何奏效

‧應用:不要讓肚臍朝天

‧第二天的功課:精通肚臍法則

 

第三天:調整下半身的姿勢

‧精準識人:看看誰在閃著淘氣部位

‧炫耀淘氣部位

‧應用:不要隱藏,除非必要

‧第三天的功課:學習展現淘氣部位

 

第四天:移向對的那一邊

精準識人:新側位法則

應用:使用新側位法則

第四天的功課:找出對的側邊

 

第五天:應用你的權力姿勢

精準識人:解讀各種手勢

應用:進階版的權力姿勢

第五天的功課:採取行動!

 

第六天:展現最好的表情

精準識人:偵測四種危險的微表情

應用:展現最好的一面

第六天的功課:善用臉部表情

 

第七天:QWQ公式和其他進階技巧

‧精準識人:提出有效的問題

‧應用:同理他人

第七天的功課:練習發問

 

最後驗收:全新的態度

新式的身體語言是一種態度

‧融會貫通

培養新態度的進階練習

 

結語:尋找加西亞

加分練習題

參考資料

 

 

專文推薦

看我‧讀我──盡情揮灑個人的智慧與魅力

張艾如

 

從事心理醫師的工作十五年了,除了醫療工作的本職,多年來也受邀於企業、基金會、學校等各單位進行「職場壓力紓解」、「EQ與情緒管理」、「人際溝通技巧」講座,致力於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講座中,每每我都特別強調人際互動中不只語言溝通是重要的,事實上身體語言/非語言,包括肢體語言、眉宇之間表情、眼神,以及語調上的抑、揚、頓、挫,更是流露情緒祕密的關鍵所在。由於人往往深受外在眼光與世俗標準的影響,因此透過理性的運作雖然得以修飾語言的用詞,然而感性的情緒內涵卻容易不知不覺地於動作舉止與身體語言中表露無遺!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畢竟每個人的「意識」不太了解「潛意識」,而後者卻深深影響每個生命體的一生;如果意識主宰較多的理性面,而潛意識掌管較多的感性面,那麼語言便是相對在意識層面較容易被理性覺察的,身體語言則是潛意識層面直接蘊涵感性面情緒的外顯結果。我們希望每個人在「活到老、學到老」增長EQ的人生閱歷中,能漸漸學習從意識至潛意識有更多並重的覺察,於是能讓理性與感性更趨平衡,生活中便不再輕易地感受到感性面情緒的直接衝擊而已,理性面也能因懂得調節感性面情緒而幫助自己溝通更平順。

倘若我們能在理性上對身體語言有更多的了解,則能對感性上互動訊息有更正確的判讀,並能提供積極加分的調整:一,當我們注意到一個人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不一致時,便能理解非語言的訊息更能準確地貼近內心真實感受,不輕易受到言語內容的影響而造成負向傷害;二,當自己用心於婉轉的語言表達時,也可以避免自身未被注意到的不貼切身體語言,以免破壞原意,造成對方收到身體語言的感受甚於語言表達;三,適切搭配身體語言的呈現,加強他人對自己整體的正面印象,更能清楚表達自信與智慧、散發出具特色的個人魅力,特別是職場上的表現,因此更能帶來正向循環的人際關係,促使成功的能力展現,相對感受到的職場壓力便自然減少。

當然不同的文化特色皆會影響不同身體語言的表達意義,讀者們也將能在閱讀本書時細細品味「同中全異」與「異中求同」的美妙,開始徜徉在作者多年來累積無數場研討會、訓練課程與生活體悟,因而用心整合發展出的一套「身體語言七日計畫」。書中我們將可以體會到作者透過對各種生活實例的細膩觀察與解析,運用輕鬆妙語以及實境照片的搭配,帶領讀者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快速建立自信、迎接美好。依該計畫進行每一天的學習目標,的確有助於我們的意識了解潛意識內涵,因為愈是懂得運用身體語言,愈能促使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更臻生活的圓融。「身體語言七日計畫」中,特別令人驚豔、印象深刻的「肚臍法則」更是一絕!

最後要強調的是人與人互動中的「真誠」態度,也就是當下感受到的氛圍(我喜歡以「能量場/磁場」稱之),無庸置疑是凌駕於語言或非語言溝通之上更重要的前提,我們完全不希望任何人刻意卻不誠懇,甚至自私的行為表現,而是能著重誠意、溝通禮貌、雙贏或多贏的全面性整體感受,這也就是作者必須於最後驗收階段再次強調「新式的身體語言是一種全新態度」的貼心提醒,因為發自內心本質上的態度,是大大有別於僅展現於外顯行為上的態度!我們衷心地期盼每位讀者能因本書帶來內心的滋潤、自信心的建立,因而展現自我。

最後一提,當商周的編輯來信邀約推薦序時,真的於第一時間感到欣喜若狂,很高興能有這樣強調身體語言重要性的書即將問世!當然也要在此很鄭重地推薦給各位讀者,希望每個人都能同時提升語言與身體語言溝通的藝術與技術,特別是在善用適切的身體語言加分下,擁有更棒的人際關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現任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台灣分會創會人)

 

專文推薦

經由新身體語言觀察術提高破案率

 

鄧煌發博士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我國一句古老諺語:「相由心生。」強調個人的外貌、外顯行為,常受內心想法、情緒、動機、驅力等所影響,故有「觀察術」經驗法則應用在人際關係;利用個人內心行為取向,透過所處的環境刺激,必然會做出特定的反應,「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展現出來。

這本書與我專長的犯罪學與警察犯罪偵查領域最相關的部分,應屬「犯罪剖繪」(criminal profiling)的技術,它是目前世界各國警察採取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最早研發的一套完整的犯罪人格剖繪技術,以徹底執行犯罪刑案的現場重建(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從犯罪現場、被害者及其他可獲得證據的詳細偵查資料中,透過演繹、推導、歸納的步驟,盡可能正確地找出未知的犯罪人;或從他所犯的罪行來了解他大部分的心理特質與行為特徵;或透過對犯罪案件的特徵分析,嘗試去側寫可能的犯罪嫌疑犯。在此,必須特別引出一位國際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他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專業如他,相信跟他接觸過的讀者會發現,他同時是一位社交人際關係極佳的學者。

特定型態的人格特質會表現出相似而特定的行為模式,故若利用這些行為模式即能協助犯罪偵查,最終找出潛在的犯罪嫌疑人,達成有效刑事追訴的確定性,其實也利於一般嚇阻功能的犯罪預防效益。

融合了心理學、犯罪學、精神醫學與社會學等專業知識,加上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力所得之常識,靈活運用在犯罪偵查實務的犯罪剖繪技術,是從犯罪現場、犯罪型態及被害人特性等方面蒐集、歸納出凶手特徵或人格特性之破案技術。從社會行為科學的研究領域裡,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會充分反映在其人格上;同樣地,犯罪人的心理特質也會反映在他們的犯罪方式與犯罪現場上,且會持續不斷地以一個相近似的方式顯現出來,運用這樣的特徵原理,才能進行正確的犯罪剖繪:

一、犯罪現場反映出犯罪人的人格特質

剖繪的基本描述,主要在於犯罪現場反映出犯罪人的心理特徵,故在評估犯罪現場時,將能夠提供偵查人員犯罪偵查的方向及縮小偵查範圍。犯罪現場的評估,包括被害人被傷害的方式,現場留下的物理或非物理證據,以及物品擺放的相對位置等;如從犯罪現場的混亂或整潔程度,可以顯示犯罪者人格是屬於雜亂無章或井然有序的人格特徵,警察必須以整體的角度來衡量犯罪現場,以形成犯罪者的整體輪廓。

二、獨特的犯罪手法建構特定的犯罪模式

就行為科學觀點,從犯罪現場與被害情形可以歸納為「犯罪模式」(crime pattern)與「手法」(method of operation)。「犯罪模式」指的是不特定相關一群人之間的犯罪手法,卻存在著相類似的犯罪途徑、手段、方法,從中可彙整出一套概括模式;「手法」指的是某人或某特定犯罪集團,在反覆多次從事犯罪行為時,會慣用某一特定手法或方式。犯罪行為一再重複且平順進行的同時,犯罪人的犯罪模式將具有必存性、反覆性及固定性,但若在行為過程遭遇到難以預期或控制的情況,將因而修正其犯罪手法。總之,「犯罪手法」係犯罪人於行為時所習得的結果顯示,具有個別化與獨特性;而「手法」僅只是犯罪者在操弄被害者或犯罪現場所呈現之方式,對犯罪行為非屬必要因素,僅只是滿足犯罪人的心理需求。

三、犯罪特徵將維持穩定不變

犯罪人會在其所犯的犯罪案件留下相同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犯罪者留在犯罪現場的特徵方式,被害者所說的話,或其他足資顯示及辨認的物品等。例如,潛入住宅行竊卻沒有偷到有價值的物品的慣竊,常會在屋內拉屎或盜取屋主身分證,藉以消解霉運的特殊方式。

四、犯罪人的核心人格原則上不會改變

基本上,個人的核心人格不會因時間而改變,或許可以隨意改變其外觀,但對於其人格中心成分將是定型的,只有少數個案會因時間、環境與壓力等因素而改變。由於犯罪人無法輕易地轉變其核心人格,故他會以相近的方式犯下類似案件,且會要求被害人去做與前一位被害人被迫做的相同事情。

最後,這真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其內闡述的豐富內容,結合上述犯罪剖繪的原理,將讓警察成功地分析出不同犯罪類型的基本特徵,提高破案的機率。這本書尤其能夠讓一般讀者明白實施步驟,正確運用正向修正行為的方式,以新身體語言修煉自己;此書另一值得特別點出的特色,在介紹重要概念或步驟之後,均會適時地出現成功個案的親身見證,從中加強讀者的心理支持,相信可以在短短一週內,發展出成功的社交魅力,讓讀者在競爭激烈的職場或情場上春風得意,順利步上人生的顛峰。

 

(本文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副理事長)

 

專文推薦

 

連自己都想多看自己兩眼

歐耶

 

 

 

身為國內唯一結合劇場肢體表演訓練、口語表達技巧與非語言溝通訓練的專業企業教育訓練講師,我真的一點都不想推薦各位看這一本書!因為……

如果你也曾在這三、四年間看過有關「肢體語言溝通」或是所謂「識人學」、「猜透對方心思的身體語言」之類的書籍,卻跟我與我的眾多學生一樣看不到一半就睡著。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個深深了解肢體語言的驚人力量,不願讓艱深的理論與似是而非的陳述困擾著學生,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訓練教材與工具書的老師。

如果你也是個花了一堆錢,抱著一大堆號稱能快速分析所有人細微表情與姿勢動作之背後義涵的「經典」書籍,人際關係卻依然處處撞壁、一籌莫展的「忠實讀者」。

如果你也是每次看類似的書之後,總是驚訝讚嘆非語言的影響力,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動作已經透露出這麼多的祕密,但最後總止於驚訝而已!(你到底還要讓自己驚訝幾次?)

如果你也是屬於想找到一本可以徹底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並且能明確告訴自己該如何開始、每個步驟該如何做、最後會有哪些確實成果的「訓練手冊」,而非只是分析對方所有動作義涵的「字典」。

如果你也是個認為要賣東西不如先賣自己,顧客是因為喜歡你、信任你、對你這個人所散發的一切比你所說的一切有興趣,才會跟你買單的聰明業務。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希望透悉所有異性內心的真實想法,但不願什麼都知道、都分析出來後,對方用他╱她的肚臍方向告訴你:「我對你沒興趣!」最後含淚回家喝悶酒。

如果你也覺得「知道不等於做到」,而所謂大師的「經典」都只是不斷教你你還不知道的,卻都不願透露該怎麼跟他一樣行,除非你願意付出昂貴的訓練費,最後你只好再度含淚承認自己窮,期待下一部大師的「經典」。

如果你也發現自己已經懂得太多,能實際使用出來的卻太少,教我知人識人不如馬上教我如何影響人。(因為月底啦!老子明天就需要業績!需要訂單!)

如果你還跟我一樣仍傻傻地認為對方說話時眼睛往右上方飄就是代表他在說謊、光看對方動作就能讓你學會讀心術、說謊者的眼睛不敢直視你、身體語言是全球通用的語言,以及當你笑的時候影響力將大幅提昇?

如果你還不知道你之前所認知、所學習的身體語言已經被本書作者珍妮.柴佛(Janine Driver)正式定義為「舊式身體語言」,新的研究與實證已經推翻之前混淆視聽的錯誤理論。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對肢體語言相關叢書中的「基線行為」(baseline behavior)、「信息集群」(message clusters)等詞不陌生,卻從來都不知道怎麼應用,只知道它們是影響身體語言觀察與使用的重要關鍵?

如果你也好奇電視上的模特兒、明星、成功企業家如何透過身體語言與表情展現自信,散發魅力與無比的吸引力,而不甘於自己只能夠再「好奇」下去,也希望自己能散發這樣自信的光芒。

如果你看到這裡,剛剛有做出頻頻點頭的身體動作,嘴脣從本來的緊閉變成微微張開而不自知,那你會跟我一樣迫不及待地將這本書買回家,然後像個求知若渴、想成為跟師父一樣棒的徒弟,捧著苦等多年後師父終於願意給你開出的個人專屬訓練菜單,火速地衝回家,並按照上面師父所給你的功課一一確實執行。

最後,七天過後,享受充滿自信和人際關係大幅改善,連自己都想多看自己兩眼的那個嶄新自我。

以上這就是我一點都不想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因為你看了它之後,那我還混什麼?此刻我只能「笑著」說:在您看完這本書並確實完成裡面每日的行動計畫,萬一還沒有辦法有效改善您的人際關係,歐耶老師在下將熱情地歡迎您準備「不會」太高昂的講師費,並跟我聯絡,我會好好指導您的(嘴角微揚,手指作尖塔狀,微微搖頭)。

 

(本文作者為專業企業教育訓練非語言人際溝通講師,社區大學「透視人心的奧祕:肢體語言觀察與運用」講師,萬華社大社區劇場【新激梗社】劇團編導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珍妮.柴佛Janine Driver
美國聯邦執法部門身體語言辨識權威,知名跨國企業訓練專家。
珍妮.柴佛為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市「身體語言研究中心」(Body Language Institute)的創辦者與主要負責人。曾擔任「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身體語言辨識專家與訓練師長達十六年的時間,訓練過數以千計的執法人員及聯邦探員如何藉由身體訊號破解犯罪事實。
珍妮.柴佛常應邀參加著名的電視節目,包括擁有百萬觀眾的電視節目《瑞秋.蕾秀》(The Rachel Ray Show)、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今日》(Today)與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的《賴利.金現場》(Larry King Live),親身示範如何識破身體語言的祕密。她同時也是知名時尚雜誌《柯夢波丹》(Cosmopolitan)的特約作家。
珍妮.柴佛目前在各地進行演說與訓練課程,教導身體語言的辨識與溝通技巧,她的客戶遍及《財富》雜誌百大跨國企業,諸如:可口可樂公司、美國線上(AOL)、Hard Rock餐廳、洛克希德馬丁航太公司(Lockheed Martin)、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等等。
個人網站http://www.lyintamer.com/
本書作者獲利部分將捐給Susan G. Komen乳癌防治基金會,該基金會致力於乳癌成因與治療的教育與研究及醫治之道。


瑪瑞斯卡.凡阿爾斯特Mariska Van Aalst
十五年以上的出版經驗,協助書籍的撰寫、編輯與出版經營。曾擔任資深編輯、特約撰稿人、品牌經理、書商等等,終身與書為伍。

譯者簡介

程珮然
一九七八年生於台灣台北。台北大學司法學系畢業,東吳大學民商法學碩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翻譯口譯文憑課程結業。曾任外商法務、電視台記者與新加坡電視節目撰稿與翻譯。專長領域為英美商事法學與翻譯,翻譯題材廣泛,囊括育兒、親子、勵志、法律、理財與宗教領域。目前往返台灣、新加坡、美國三地擔任文字與翻譯工作。譯作有《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活出美好》、《活出全新的你》等書。熱愛翻譯、育兒、寵物、旅遊、電影與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