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在家必讀-《善生經》(求財、交友,親子/師生/夫妻關係等)

財物部分加上一分用作辦實事的公益活動,就符合現代對個人做公益的要求了。現代人不一定有田,因此田業改成事業即可。

學好技術,求得財物後,要把它分作七分:一分用於吃飯;一分作田業,因為古代是農業社會;一分存起來;一分出利息;一分結婚用;一分買房子;一分作公益。如果家裡的錢財按七分的方案分配,我們就能達到快樂,就像海納百川一樣不會幹枯,就會不斷地增長財富,不斷地得到快樂。像這樣合理求財,就像是勤勞的蜜蜂一樣,甜蜜的果實是自己的勞動換來的。錢不要借給相隔太遠的人,也不要漫無邊際誰借都給,也不能借給那些豪強之人、凶暴之人,一分支援窮苦的人種福田結善緣。

------------------------
http://blog.xuite.net/ommanipadmehum/twblog/113233961-%E5%9C%A8%E5%AE%B6%E5%BF%85%E8%AE%80-%E3%80%8A%E5%96%84%E7%94%9F%E7%B6%93%E3%80%8B%EF%BC%88%E6%B1%82%E8%B2%A1%E3%80%81%E4%BA%A4%E5%8F%8B%EF%BC%8C%E8%A6%AA%E5%AD%90%2F%E5%B8%AB%E7%94%9F%2F%E5%A4%AB%E5%A6%BB%E9%97%9C%E4%BF%82%E7%AD%89%EF%BC%89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大品善生經第十九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我聞如是:一時,佛游王舍城,在饒蝦蟆林。爾時,善生居士子,父臨終時,因六方故,遺敕其子,善教善訶曰: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善生居士子聞父教已,白父曰:唯,當如尊敕。

  於是,善生居士子,父命終後,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從前,佛在王舍城的時候,有位名叫善生的居士,臨終時教導兒子說:我去世後,你應當向東南西北上下六方的眾生恭敬、供養、禮事,這樣六方的眾生也當恭敬、供養、禮事你。父親去世後,善生居士子就按父親所說的,早上沐浴後換上新麻衣,手執生拘舍葉,來到河邊,向六方禮拜。)

  彼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缽,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世尊入王舍城乞食時,遙見善生居士子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見已,往至善生居士子所,問曰:居士子,受何沙門、梵志教?教汝恭敬、供養、禮事,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耶?

  善生居士子答曰:世尊,我不受余沙門、梵志教也。世尊,我父臨命終時,因六方故,遺敕於我,善教善訶曰: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世尊,我受父遺教,恭敬、供養、禮事故,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這天早上,世尊著衣持缽,到王舍城乞食時,遠遠看到善生居士子在向六方禮拜,就走過去問道:居士子,你受什麼沙門、梵志的教導,作這樣的禮拜呢?善生居士子回答:世尊,我不是受沙門、梵志的教導,這是我父親臨終時教我這麼做的。

  世尊聞已,告曰:居士子,我說有六方,不說無也。居士子,若有人善別六方,離四方惡不善業垢,彼於現法可敬可重,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上生天中。居士子,眾生有四種業、四種穢。雲何為四?居士子,殺生者,是眾生業種、穢種。不與取、邪淫、妄言者,是眾生業種、穢種。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殺生不與取,邪淫犯他妻,  
       所言不真實,慧者不稱譽。

(世尊聽到後說:居士子,我也說有六方,不說沒有。如果能夠善於理解六方的真實含義,遠離四種煩惱污垢,今生今世就能成為一位可敬可重的人,身壞命終之後也一定能得生善處、上生天上。居士子,眾生有四種業、四種穢,哪四種呢?就是殺生、不予取,邪淫、妄語。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罪。雲何為四?行欲、行恚、行怖、行痴。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欲恚怖及痴,行惡非法行,  
        彼必滅名稱,如月向盡沒。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福。雲何為四?不行欲、不行恚、不行怖、不行痴。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斷欲無恚怖,無痴行法行,  
        彼名稱普聞,如月漸盛滿。

(佛說:人因為四種事得多罪:貪慾、嗔恚、恐嚇人、愚痴。反之,如果不貪、不嗔、不恐嚇人、不愚痴,則可得多福。
 
 「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雲何為六?一曰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二曰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三曰飲酒放逸求財物者為非道,四曰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五曰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曰懶惰求財物者為非道。(「居士子,求財之人,有六種事不當做:一是種種戲,就是賭博;二是非時行,就是不顧時節因緣去強求;三是飲酒放逸;四是親近惡知識,就是跟惡友在一起;五是常喜妓樂,就是喜歡唱歌跳舞娛樂;六是懶惰。」[下面分開解釋])

  「居士子,若人種種戲者,當知有六災患。雲何為六?一者負則生怨,二者失則生恥,三者負則眠不安,四者令怨家懷喜,五者使宗親懷憂,六者在眾所說人不信用。居士子,人博戲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種種戲,即賭博的人,有六種過患:一是輸了錢生怨氣;二是輸了錢覺得丟臉;三是輸了錢睡不好覺;四是怨家見你輸錢心裡高興;五是令家人擔憂;六是說話沒人相信。賭博的人,不能正當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想建功立業是不可能的,而且未得的財物得不到。因為沒有正當的手段去謀生、去求利,正當的、本有的財物也會慢慢消耗掉。)

  「居士子,人非時行者,當知有六災患。雲何為六?一者不自護,二者不護財物,三者不護妻子,四者為人所疑,五者多生苦患,六者為人所謗。居士子,人非時行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非時行,即不顧時節因緣去強求的人,有六種過患:一是不能保護自身;二是不能保護財物;三是不能保護老婆孩子;四是被人懷疑;五是很辛苦勞累;六是被他人誹謗。不顧時節因緣去強求財物的人,不能正當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想建功立業是不可能的,而且未得的財物得不到。因為沒有正當的手段去謀生、去求利,正當的、本有的財物也會慢慢消耗掉。)

  「居士子,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災患:一者現財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諸斗諍,四者隱藏發露,五者不稱不護,六者滅慧生痴。居士子,人飲酒放逸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飲酒放逸的人,有六種過患:一是損耗錢財;二是導致疾病;三是產生爭鬥;四是暴露隱私秘密;五是沒人稱讚、維護;六是智慧日減,增長愚痴。飲酒放逸的人,不能正當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想建功立業是不可能的,而且未得的財物得不到。因為沒有正當的手段去謀生、去求利,正當的、本有的財物也會慢慢消耗掉。)

  「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當知有六災患。雲何為六?一者親近賊,二者親近欺誑,三者親近狂醉,四者親近放恣,五者逐會嬉戲,六者以此為親友,以此為伴侶。居士子,若人親近惡如識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親近惡知識的人,有六種過患:一是與惡友親近等於天天和盜賊在一起;二是與惡友在一起沒有誠實可言,天天在欺騙你、誑惑你;三是惡友就像瘋子和酒鬼一樣,和這種人在一起有什麼好處呢?四是惡人言行不檢,與這些人在一起滋長放逸;五是惡友只會帶你去歌舞廳等玩樂的地方,不會帶你到增長善法的地方;六是與這些放逸、不檢點、不誠實、不中肯的惡人做朋友,一定只有失敗,沒有成功。親近惡知識的人,不能正當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想建功立業是不可能的,而且未得的財物得不到。因為沒有正當的手段去謀生、去求利,正當的、本有的財物也會慢慢消耗掉。)

  「居士子,若人喜伎樂者,當知有六災患。雲何為六?一者喜聞歌,二者喜見舞,三者喜往作樂,四者喜見弄鈴,五者喜拍兩手,六者喜大聚會。居士子,若人喜伎樂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喜歡唱歌跳舞的人,有六種過患:一是喜歡聽歌;二是喜歡跳舞;三是耽於娛樂;四是喜歡擺弄樂器;五是喜歡拍手;六是喜歡聚會。這些都是放逸的表現。喜歡唱歌跳舞的人,不能正當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想建功立業是不可能的,而且未得的財物得不到。因為沒有正當的手段去謀生、去求利,正當的、本有的財物也會慢慢消耗掉。)

  「居士子,若有懶惰者,當知有六災患。雲何為六?一者大早不作業,二者大晚不作業,三者大寒不作業,四者大熱不作業,五者大飽不作業,六者大飢不作業。居士子,若人懶惰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懶惰的人,有六種過患:一是太早不做事;二是太晚不做事;三是太冷不做事;四是太熱不做事;五是太飽不做事;六是太餓不做事。懶惰的人,不能正當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想建功立業是不可能的,而且未得的財物得不到。因為沒有正當的手段去謀生、去求利,正當的、本有的財物也會慢慢消耗掉。)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種種戲逐色,嗜酒喜作樂,
   親近惡知識,懶惰不作業,
   放恣不自護,此處壞敗人。
   行來不防護,邪淫犯他妻,
   心中常結怨,求願無有利,
   飲酒念女色,此處壞敗人。
   重作不善行,佷戾不受教,
   罵沙門梵志,顛倒有邪見,
   凶暴行黑業,此處壞敗人。
   自乏無財物,飲酒失衣被,
   負債如湧泉,彼必壞門族。
   數往至酒爐,親近惡朋友,
   應得財不得,是伴黨為樂。
   多有惡朋友,常隨不善伴,
   今世及後世,二俱得敗壞。
   人習惡轉減,習善轉興盛,
   習勝者轉增,是故當習勝。
   習升則得升,常逮智慧升,
   轉獲清淨戒,及與微妙止。
   晝則喜眠臥,夜則好遊行,
   放逸常飲酒,居家不得成。
   大寒及大熱,謂有懶惰人,
   至竟不成業,終不獲財利。
   若寒及大熱,不計猶如草,
   若人作是業,彼終不失樂。


(世尊接著以偈頌總結強調六種不正當求財之道的過患。)
「居士子,有四不親而似親。雲何為四?一者知事非親似如親,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三者言語非親似如親,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有四種惡友不該親近,但他們卻喜歡故意親近你,哪四種呢:第一種是知事,這種人想要跟你做朋友,把你的情況瞭解得非常清楚;第二種是面前愛言,這種人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第三種言語,這種人在言語上給予種種許諾,但不能兌現;第四種惡趣伴,這種人教你不良的愛好,把你朝不好的地方引導。[下面分開解釋])

        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以知事奪財,二者以少取多,三者或以恐怖,四者或為利狎習。」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人以知為事,言語至柔軟,
  怖為利狎習,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知事非親似如親的人,知事的目的,第一,就是為了奪取你的財產,騙取你的錢物;第二,就是少給你,他多得;第三,如果達不到目的,就對你恐嚇;第四,如果恐嚇還達不到目的,就軟硬兼施,把你向不正當的途徑引誘,使你染上惡習,這樣想得到你的錢財就容易了。)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制妙事,二者教作惡,三者面前稱譽,四者背說其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制妙善法,教作惡不善,
   對面前稱譽,背後說其惡,
   若知妙及惡,亦復覺二說,
   是親不可親,知彼人如是,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的人,第一制止你做好事;第二教唆你做壞事;第三當面說你好話;第四背後說你壞話。)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語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認過去事,二者必辯當來事,三者虛不真說,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認過及未來,虛論現滅事,
  當作不作說,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言語非親似如親的人,第一說知道你過去的事;第二說你以後會怎麼怎麼樣;第三說假話不說真話,明明看到你有缺點卻不指出來,為了討得你喜歡,說那些虛情假意的話;第四現在做的事情要結束了,是否繼續做或另有選擇?)

  「居士子,因四事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教種種戲,二者教非時行,三者教令飲酒,四者教親近惡知識。」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若干種戲,飲酒犯他妻,
  習下不習勝,彼滅如月盡,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惡趣伴非親似如親的人,第一教你種種遊戲,種種玩耍;第二深更半夜要休息了,還叫你出去玩;第三教你喝酒;第四教你親近惡友。)
「居士子,善親當知有四種。雲何為四?一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二者愍念,當知是善親。三者求利,當知是善親。四者饒益,當知是善親。(善友有四種:第一種同甘共苦;第二種富有同情心;第三種以正當方法求財利;第四種給你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

        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為彼捨己,二者為彼舍財,三者為彼舍妻子,四者所說堪忍。」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舍欲財妻子,所說能堪忍,
  知親同苦樂,慧者當狎習。


(同甘共苦的善友有四種德行:一是為彼捨己,把自己的好處讓給別人;二是為彼舍財,拿出錢財資助朋友;三是為彼舍妻子,為了朋友能捨下自己的妻兒;四是所說堪忍,朋友之間有時會說兩句不好聽的話,彼此能夠忍耐,理解包容。)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教妙法,二者制惡法,三者面前稱說,四者卻怨家。」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妙善制惡,面稱卻怨家,
  知善親愍念,慧者當狎習。


(富有同情心的善友有四種德行:一是教妙法,就是教你眾善奉行;二是制惡法,就是諸惡莫作;三是面前稱說,就是在別人面前稱讚朋友的優點善舉;四是卻怨家,就是能替你化解怨家。)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密事發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為喜,四者不得利不憂。」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密事露不藏,利喜無不憂,
  知善親求利,慧者當狎習。


(以正當方法求財利的善友有四種德行:一是密事發露,就是有人密謀騙你錢財,朋友能提醒你;二是密不覆藏,就是好事不覆藏,比如說做生意的人有什麼信息能掙錢會及時告訴朋友;三是得利為喜,比如做生意賺了錢,能夠把利潤分一部分給他的朋友;四是不得利不憂,就是雖然沒有賺到錢,也不會憂惱。)

  「居士子,因四事故饒益,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便給與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常以愍念。」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知財盡與物,放逸教愍念,
  知善親饒益,慧者當狎習。


(給你物質和精神上幫助的善友有四種德行:一是知財物盡,知道你沒錢用了;二是知財物盡已便給與物,知道你沒錢用了就資助你一把;三是見放逸教訶,見你不務正業、親近惡人了就規勸你;四是常以愍念,經常給予你關懷。)

  「居士子,聖法、律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居士子,聖人所說之法和條目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居士子,如東方者,如是子觀父母,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雲何為五?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雲何為五?一者愛念兒子,二者供給無乏,三者令子不負債,四者婚娶稱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東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東方者,謂子、父母也。居士子,若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東方代表父母子女,子女應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一是增益財物,要使父母財產增加,生活安定;二是備辦眾事,家裡有什麼事,作子女的要盡職盡責地去做;三是所欲則奉,父母需要的東西你給他,父母不需要的東西你就不要給他;四是自恣不違,父母的教導和囑咐不要違背;五是所有私物盡以奉上,自己所有財物都奉獻給父母。子女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子女:一是愛念兒子,父母愛念兒女的恩德,是永遠也感激不盡的;二是供給無乏,在子女還沒有成人時,一定要衣食有依,有房子住,不令日常所需有所匱乏;三是令子不負債,假如欠下債務,做父母的儘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掉,不要把債務留給子孫,子女缺乏時,要儘量幫助他,不要讓他負債;四是婚娶稱可,子女大了,父母要幫助選擇合適的對象;五是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子,將自己可意的財物,盡可託付給子女,使子女瞭解自己的積蓄有多少,然後他們好做處理。子女若能慈孝父母,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觀師,弟子當以五事恭敬供養於師。雲何為五?一者善恭順,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業善,五者能奉敬師。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養於師,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雲何為五?一者教技術,二者速教,三者儘教所知,四者安處善方,五者付囑善知識,師以此五事善念弟子。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南方者,謂弟子、師也。居士子,若人慈順於師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南方代表師父弟子,弟子應當以五事恭敬供養師父:一是善恭順,善於恭敬、順從;二是善承事,在生活起居上照應、照料好;三是速起,每天要起在師前,睡在師後,師父有什麼事吩咐,要馬上去辦;四是所作業善,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法,不要給師父臉上抹黑;五是能奉敬師,物質上要奉養師父,精神上要恭敬師父。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養師父,師父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一是教技術,教給弟子技術和知識;二是速教,不拖延時間,讓弟子盡快掌握;三是儘教所知,不要留一手絕活不教;四是安處善方,將學生安頓在妥善的地方;五是付囑善知識,給學生介紹、推薦其他善知識,好老師。弟子若能慈順於師,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雲何為五?一者憐念妻子,二者不輕慢,三者為作瓔珞嚴具,四者於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親親。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順夫。雲何十三?一者重愛敬夫,二者重供養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攝持作業,五者善攝眷屬,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後以愛行,八者言以誠實,九者不禁制門,十者見來贊善,十一者敷設床待,十二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順夫。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西方者,謂夫、妻子也。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西方代表夫妻,丈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一是憐念妻子,丈夫應時刻以愛心憶念妻子操持家務的辛勞,生兒育女的辛苦;二是不輕慢,丈夫不能因為自己掙錢多、或學歷高、或長得帥等原因就輕慢妻子,不要有大男子主義;三是為作瓔珞嚴具,丈夫要給妻子買首飾、衣服,讓妻子打扮得端莊美麗;四是於家中得自在,家裡的事情要讓妻子做主,讓妻子在家裡有安全感;五是念妻親親,不但要愛敬妻子,還要愛敬妻子的親人,比如岳父、岳母、小姨子、小舅子,要愛念她娘家的眷屬。丈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一是重愛敬夫,在家庭裡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感情專注問題,感情專注是家庭和睦、夫妻和睦的最重要的因素,從女方來講,最容易使丈夫產生誤會的就是如果過去有男朋友、男同學,應該在丈夫面前有一定的透明度,作為男方也是如此,如果有女同學、女朋友,在妻子面前也要有透明度;二是重供養夫,丈夫應使妻子穿著入時,妻子應使丈夫在飲食上得到及時供養,衣服上讓他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使他不至於在人家面前受到輕慢;三是善念其夫,經常要想到丈夫在外面工作很辛苦,或者丈夫出差了,應想到丈夫出差勞累,不能正常飲食、休息;四是攝持作業,攝就是維持,使家產事業不致破敗;五是善攝眷屬,要很好的攝受丈夫的家裡人,孝順公公婆婆,和婆家上下的人搞好關係;六是前以瞻侍,對丈夫的長輩,應當時時探望侍奉,表示孝敬之意;七是後以愛行,當丈夫的長輩行走時,應當在後護送照料,以示敬愛之情;八是言以誠實,要誠實直言;九是不禁制門,有客人來到家裡,不要限制人家,要熱誠招待歡迎,作為家庭主婦,不要限制男方的父母、親友到他家裡來;十是見來贊善,不但不限制人家來,來了還要歡喜讚歎,要說一些歡喜讚歎的話使人家來到家裡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十一是敷設床待,客人來了,應該準備好座位;十二是施設淨美豐饒飲食,客人來了,不要吝嗇,要用好吃的款待客人,使人感到溫暖親近,感到主婦是一位賢良賢惠的女性;十三是供養沙門、梵志,如果有出家人到家裡來敲門,他要什麼東西就給他一點,他要錢你給他十塊八塊,不管他是真是假,就把他當作三寶來恭敬供養。丈夫若能慈愍妻子,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北方者,如是大家觀奴婢、使人,大家當以五事愍唸給恤奴婢、使人。雲何為五?一者隨其力而作業,二者隨時食之,三者隨時飲之,四者及日休息,五者病給湯藥。大家以此五事愍唸給恤奴婢、使人,奴婢、使人當以九事善奉大家。雲何為九?一者隨時作業,二者專心作業,三者一切作業,四者前以瞻侍,五者後以愛行,六者言以誠實,七者急時不遠離,八者行他方時則便讚歎,九者稱大家庶幾。奴婢、使人此以九事善奉大家。居士子,如是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北方者,謂大家、奴婢、使人也。居士子,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北方代表主僕,主人當以五事愍念僕人保姆:一是隨其力而作業,要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勉強;二是隨時食之,要保證他吃得飽;三是隨時飲之,要保證他喝得夠;四是及日休息,到了休息時候一定要讓他休息;五是病給湯藥,生病了要給他看病買藥。主人以五事愍念僕人保姆,僕人保姆當以九事善奉主人:一是隨時作業,該做飯的時候要做飯,該買菜的時候要買菜,該洗衣服的時候要洗衣服,該出車的時候馬上就出車;二是專心作業,要一心一意地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三是一切作業,在職責範圍之內的事,都要去做好;四是前以瞻侍,人前瞻仰給侍;五是後以愛行,人後愛敬服務;六是言以誠實,七是急時不遠離,主人家裡有急事,如老人生病,或家裡請客,應該守護在那裡,隨時聽從主人的吩咐;八是行他方時則便讚歎,走到別的地方要隨時隨地讚歎主人,不要說主人的長短;九是稱大家庶幾,在別人面前稱說主人不錯,蠻好。主人若能慈愍僕人保姆,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下方者,如是親友觀親友臣,親友當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雲何為五?一者愛敬,二者不輕慢,三者不欺誑,四者施與珍寶,五者拯念親友臣。親友以此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親友臣亦以五事善念親友。雲何為五?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供給財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愛念,五者急時可歸依。親友臣以此五事善念親友。居士子,如是下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下方者,謂親友、親友臣也。居士子,若人慈愍親友臣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下方代表親友和親族,親友應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和你有家族關係的人,乃至你家族裡的傭人,都應該愛敬,不輕慢,不欺誑,要給他好處,施與珍寶,要拯念親友臣,時時刻刻地關懷憶念你的親族。親友臣也應該以五事善念親友: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供給財物,要及時瞭解對方的情況,知道他沒有錢花了,即時給以幫助,三者見放逸教訶,見到親友放逸的時候,要善於教導;四者愛念,就是愛惜;五者急時可歸依,你的晚輩、親戚朋友中有難事可以來依附你,你可以作他的靠山。親友若能慈愍親友臣,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觀沙門、梵志,施主當以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雲何為五?一者不禁制門,二者見來贊善,三者敷設床待,四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五者擁護如法。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沙門、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雲何為五?一者教信、行信、念信,二者教禁戒,三者教博聞,四者教佈施,五者教慧、行慧、立慧。沙門、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居士子,如是上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上方者,謂施主、沙門、梵志也。居士子,若人尊奉沙門、梵志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上方代表居士和出家人,施主當以五事尊敬供養出家人:一是不禁制門,看到出家人到你家托缽化飯,不應該限制他們來,應該非常有禮貌地接待;二是見來贊善,出家人來到你家裡,要歡喜讚歎;三是敷設床待,出家人到家裡來了,應該有一個乾淨、顯要的座位讓給他坐;四是施設淨美豐饒飲食,知道有出家人到家裡來,煮好了飯先不要吃,供養了三寶以後再吃;五是擁護如法,要擁護如法的出家人,還要如法地擁護。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養出家人,出家人亦以五事善念施主:一是教信、行信、念信,要給在家居士講佛法,增強大家的信心;二是教禁戒,啟發居士遵守戒律,止惡行善;三是教博聞,對佛教的經典要廣學多聞;四是教佈施,教導居士行財、法、無畏施,佈施出家人、父母、病苦窮人等;五是教慧、行慧、立慧,就是聞、思、修三慧,聞慧來自於聽聞正法,思慧來自於如理思維、修慧來自於真實修證。居士若能尊奉出家人,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有四攝事。雲何為四?一者惠施,二者愛言,三者行利,四者等利。」

(這裡是以「四攝法」進行歸納總結,即佈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愛語[誠實語、和合語、柔軟語、有益語]、利行[幫助他人成就]、同事[同甘共苦]。)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惠施及愛言,常為他行利,
   眾生等同利,名稱普遠至。
   此則攝持世,猶如御車人,
   若無攝持者,母不因其子,
   得供養恭敬,父因子亦然;
   若有此法攝,故得大福佑。
   照遠猶日光,速利翻捷疾;
   不粗說聰明,如是得名稱。
   定護無貢高,速利翻捷疾;
   成就信屍賴,如是得名稱。
   常起不懶惰,喜施人飲食;
   將去調御正,如是得名稱。
   親友臣同恤,愛樂有齊限;
   謂攝在親中,殊妙如師子。
   初當學技術,於後求財物,
   後求財物已,分別作四分,
   一分作飲食,一分作田業,
   一分舉藏置,急時赴所須,
   耕作商人給,一分出息利。
   第五為取婦,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樂,
   彼必饒錢財,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財,猶如蜂采華;
   長夜求錢財,當自受快樂。
   出財莫令遠,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財與,凶暴及豪強。
   東方為父母,南方為師尊,
   西方為妻子,北方為奴婢,
   下方親友臣,上沙門梵志。
   願禮此諸方,二俱得大稱,
   禮此諸方已,施主得生天。」


(行四攝法的人,能夠名聲遠颺,就像善於駕車的人一樣,好名聲不是憑著父母而來,不是子以母貴,也不是父以子貴,完全是你自己人格感化力量的結果。能夠行四攝法,你的感召力就會像太陽一樣無遠不至,不僅周邊的人會讚美你,凡是受到你影響的人都會讚美你,都會受到你的益處,所以你的成就就能很快成倍地增長。不說髒話、粗話,有智慧就有好名稱。常常保持一種穩定的心態,不會見到不如你的人就產生貢高我慢之心,就會有平等的心態對待一切人。又能守信譽,受持淨戒,就能有好名稱。勤儉,樂於佈施,就能夠攝受大眾,就能夠把握好事業發展的方向、把握好做人的根本方向,能把事業與做人引向正確發展的道路,就能得到好名稱。合理有效地使用你的財物作利益人的事情。學好技術,求得財物後,要把它分作六分:一分用於吃飯;一分作田業,因為古代是農業社會;一分存起來;一分出利息;一分結婚用;一分買房子。如果家裡的錢財按六分的方案分配,我們就能達到快樂,就像海納百川一樣不會幹枯,就會不斷地增長財富,不斷地得到快樂。像這樣合理求財,就像是勤勞的蜜蜂一樣,甜蜜的果實是自己的勞動換來的。錢不要借給相隔太遠的人,也不要漫無邊際誰借都給,也不能借給那些豪強之人、凶暴之人。東方為父母,南方為師尊,西方為妻子,北方為奴婢,下方親友臣,上沙門梵志。願禮此諸方,二俱得大稱,禮此諸方已,施主得生天。)

  佛說如是,善生居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摘錄自:地藏論壇
頓強居士 譯白話文
附註:
《善生經》在中國翻譯過四次:
第一次翻譯是後漢安息國的安世高,題目是《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屍迦羅越就是善生子;
第二次翻譯是西晉的竺法護,所譯叫《善生子經》;
第三次是姚秦的佛陀耶舍、竺佛念所翻譯的,就叫《善生經》,收在《長阿含經》卷十一;
第四次是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也叫《善生經》,收在《中阿含經》三十三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