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演講時,有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
全家出去吃晚餐,孩子想帶心愛的玩具出門,媽媽提醒孩子:「玩具在家裡玩就好,帶出去有可能會不見喔!」孩子表示知道,但還是堅持要帶玩具...
回家前發現,玩具真的不見了!孩子氣急敗壞的指責媽媽:「都是妳害的!為什麼不提醒我!為什麼不幫我保管好!」
媽媽無奈地詢問我們:「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愛怪別人呢?」
如同老話「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性格也不是一天養成的,而外在的行為,只是反映了孩子長時間所形塑的性格,因此我們不談如何改變外在的行為,而是回頭尋找影響性格的蜘絲馬跡。當問題的源頭解決了,行為也就自然改變。
通常,會容易怪別人、怪爸媽的孩子,來自下述三種教養模式的家庭:
回家前發現,玩具真的不見了!孩子氣急敗壞的指責媽媽:「都是妳害的!為什麼不提醒我!為什麼不幫我保管好!」
媽媽無奈地詢問我們:「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愛怪別人呢?」
如同老話「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性格也不是一天養成的,而外在的行為,只是反映了孩子長時間所形塑的性格,因此我們不談如何改變外在的行為,而是回頭尋找影響性格的蜘絲馬跡。當問題的源頭解決了,行為也就自然改變。
通常,會容易怪別人、怪爸媽的孩子,來自下述三種教養模式的家庭:
一、大人習慣「怪別人」的家庭
好久好久以前看過一則故事,描述孫子跌倒了大哭,阿嬤趕緊抱起孫子,然後用手打地板、用腳踩地板,說:「這地板怎麼那麼壞!讓我的孫子跌倒!不哭,我幫你打它、踩它!」當年的我覺得不可思議,跌倒是自己沒走穩吧,關地板什麼事情?
直到我有了孩子後,到公園、運動場、甚至溜冰場,親耳聽到好多次同樣的話...,現在的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呀!當孩子身邊的大人 (或手足、同儕),習慣把任何的事情、責任、過錯,都推到別人或環境身上,而跟自己無關時,真的很難不教養出習慣怪別人的孩子。
而且這樣的家庭,可能還會怪幼兒園或學校,怎麼沒有把孩子教好,真是不負責任!其實最不願意負責任的,是大人本身。
二、大人習慣「怪小孩」的家庭
「我剛剛不是跟你說了嗎!」、「我就跟你講吧!」、「你看,水打翻了吧!」、「我提醒過你了喔!」、「誰叫你不聽我的話!」......
小孩、或是小小孩,真是太容易怪罪了。
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確比起孩子來說是見多識廣,我們吃過的鹽也的確比他們吃過的飯要多,因此,善盡「提醒」的責任的確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事情。但提醒,並不代表事情發生後,要以一種「你看吧!」的姿態對孩子落井下石。而且通常會這樣講的大人,在邊講的時候,還會邊幫孩子善後。因此孩子不但不用承擔任何自然或合理的行為結果,還在心理層面被大人奚落貶低了一番。
等到孩子語言成熟了一點 (大約4歲左右吧),孩子有可能因為要報復、要閃躲、或不想要被貶低,就會先發置人、先下手為強,說出「都是你害的!」
通常苦主 (被怪罪的對象) 就會是當年落井下石的大人們。
等到孩子語言成熟了一點 (大約4歲左右吧),孩子有可能因為要報復、要閃躲、或不想要被貶低,就會先發置人、先下手為強,說出「都是你害的!」
通常苦主 (被怪罪的對象) 就會是當年落井下石的大人們。
三、大人習慣「罵小孩」的家庭
人類有趨吉避凶的本能,而被打罵絕對不是一件大吉大利的事情。
很多大人以為用打罵可以扼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必須說的精確一點:用打罵只可以扼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不 被 你 看 到」!
很多大人以為用打罵可以扼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必須說的精確一點:用打罵只可以扼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不 被 你 看 到」!
也就是化明為暗,不要被大人發現就沒事了。
那麼如果被發現了怎麼辦?兩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1) 說謊、(2) 怪別人!只要有一次的成功經驗,孩子就會誤以為可以一直這麼做。
但總會有被抓包的時候,如果大人是用更大的力量、更嚴厲的字眼來打來罵的話,就是在訓練孩子「智慧型犯罪」的頭腦:我下次一定不要再被抓到!如果被抓到,也要說是別人害的!
還好,羅馬雖然不是一天造成的,但也是有拆除或重建的機會。教養的模式、大人和孩子的性格也是,都有機會改變和調育。
如果你的家庭互動模式,也是上述三種之一,那麼你可以選擇從今天開始改變。因為當父母改變了,孩子也就跟著改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