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忽視與自我忽視

節錄粗潤的google譯文
原文:https://www.rbsab.org/the-public/what-is-abuse/neglect.aspx

-------------------------------------

他們列出自我忽視的類型:
  • 缺乏自我照顧,嚴重威脅個人健康和安全
  • 忽視照顧個人衛生,健康或周圍環境
  • 無法避免自我傷害
  • 未能尋求幫助或獲得服務以滿足健康和社會護理需求
  • 無法或不願意處理個人事務


自我忽視的指標:
  • 個人衛生很差
  • 未維護的外表
  • 缺少必需的食物,衣服或住所
  • 營養不良和/或脫水
  • 生活在骯髒或不衛生的環境中
  • 忽視住屋維護
  • 囤積癖
  • 在不適當的條件下收集大量動物
  • 不與健康或護理服務合作
  • 無法或不願:服藥、治療疾病或傷害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

粗翻譯文
原圖出處:https://www.museumofhappiness.org/news/self-compassion-september


  1. 了解自我照顧不是自私,是必要的
  2. 像和你愛的人說話般對自己說話
  3. 透過刪除日程表中不必要的計畫空出時間
  4. 當事情不如預期,原諒自己。我們所有人都會犯錯
  5. 注意你今天感覺如何,不做任何論斷
  6. 避免對自己說「我應該」
  7. 記得,你可以感覺不好。我們所有人都有低潮期
  8. 為這周末計畫一項有趣或放鬆的活動,並為此挪出時間
  9. 提醒自己你是被愛的並且值得被愛
  10. 給自己權力對其他人的要求說不
  11. 尋找一種使用你的長處或才能的新方式
  12. 以做的夠好為目標,而非完美
  13. 尋找一句關懷的、使你冷靜的句子,在你感到低落時說給自己聽
  14. 願意分享你的感受並在需要時尋求幫助
  15. 停止神聖化忙碌。休息是好事
  16. 今天挪出時間做你真正喜歡做的事
  17. 注意你今天做的還不錯的事,無論多小
  18. 不要拿你內在的感受和他人外在的表現比較
  19. 在你經常看見之處留下正面的訊息
  20. 允許你犯錯,視之為一種協助你進步的方法
  21. 你很重要。記得,你就是你,你是完整的
  22. 外出活動,讓你的身體與心靈享受自然的充電
  23. 放空日--花時間慢下來並對自己好一點
  24. 回顧某時期的快樂照片
  25. 寫下三個你今天欣賞自己的地方
  26. 想出一個你慶幸自己曾犯過的錯,想一想為什麼
  27. 從內在需求與自我批判中釋放自己
  28. 請信任的朋友說他們喜歡你哪些地方
  29. 慢慢來。找個地方,呼吸並感受自己的存在
  30. 今天放掉他人對你的期待

[筆記]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技巧

吹乾頭髮:用梳子動作輕柔的梳頭,將頭髮梳開,一邊像美髮廳一樣吹梳子梳起來的頭髮,問自己的內在小孩,這樣梳會太重嗎,要不要再輕一點,不小心梳太大力或梳到打結的頭髮拉扯頭皮疼痛時,對他說對不起弄痛你了,並承諾、改進力道,像對待最疼惜的孩子那樣輕柔的對待自己,在吹頭過程製造舒適的感覺

刷牙:牙刷刷牙時牙膏稍微沾多點,動作以自己舒服又能感到可以清潔牙齒的力道刷刷,感受牙刷毛刮、刷、搔牙齒的感覺和刷牙過程慢慢使牙齒、口腔變清潔的感覺,和牙膏在口腔漫開帶來的清潔感,漱口時動作稍輕,漱口時水溫調整成溫的

洗臉:開熱水時自然吸入熱氣,感受蒸汽在臉上和熱氣吸入鼻腔、胸腔的溫度和蒸汽撲上毛孔的感覺,重複到自己覺得舒適的次數,用稍熱的溫水洗乾淨毛巾,擦拭並敷在臉上,感受毛巾上熱水的熱度,呼吸時自然吸入熱氣,感受熱氣進入鼻腔、胸腔的溫度和溼度,感受蒸汽撲上毛孔的熱度和觸感,毛巾涼了之後就用稍熱的溫水重洗毛巾,重複剛才的過程直到感到舒適

月經時用吹風機吹腹部:仰躺著一手輕柔撫摸並輕輕按摩腹部,問自己的內在小孩這樣會不會太燙、這樣摸會不會太重不舒服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CTSD(連續性創傷壓力症候群)

粗潤後的google譯文

原文:https://blackbearrehab.com/mental-health/ptsd/ctsd-continuous-traumatic-stress-disorder/

-----------------------------------
目錄
創傷對情緒健康具有極端甚至潛在的破壞性影響,尤其是持續時間很長時。反复或長期處於危險中的人可能會發展為持續性創傷性應激障礙(CTSD)。如果您遇到此問題,請盡快尋求專業幫助以開始恢復。

CTSD的開端

某些化學物質的爆炸(例如皮質醇,內啡肽或腎上腺素)可以幫助人們逃脫危險,但在危險經歷中大腦會部分關閉,這可能會導致CTSD。這項生存技術將所有可能的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危機上,但是與創傷相關的情緒然後被存儲在大腦中,這可能導致壓倒性的問題,直到它們得到解決。
換句話說,如果某人忍受了長期的創傷並且沒有足夠的幫助來處理它,那麼她可能會患上CTSD。1個

CTSD和PTSD之間的區別

情緒性外傷車禍心傷死亡的原因當人們忍受暴力或威脅生命的情況時,他們傾向於表現出以下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任何症狀:
  • 驚恐發作
  • 情緒重現
  • 噩夢
  • 憂鬱症
為了處理創傷,患者需要幫助,這通常涉及諮詢和醫療服務。但是,如果持續發生創傷,治療的結果將更加具有破壞性和挑戰性。1986年,南非作家弗蘭克·奇卡內(Frank Chikane)首次使用“ CTSD”一詞來探討種族隔離對一代兒童的影響。2
他注意到,由於以下經驗,人們可能會遭受CTSD的痛苦:
  • 長期霸凌
  • 由酗酒的父母撫養長大
  • 持續曝露在暴力中
  • 貧窮
  • 警察暴行
  • 工作場所不平等
  • 無家可歸
  • 糧食缺乏和營養不良
PTSD相似,這種情況有其獨特的原因,因此人們將需要專門的治療以康復。
閱讀下一篇:PTSD的體徵和症狀

CTSD的影響

成人肯定會遭受持續的創傷;但是,兒童尤其容易受到其影響。兒童和嬰兒的大腦不斷在建立新的神經系統聯繫,因此創傷將迫使他們的大腦以異常方式形成。
受CTSD影響的年輕人更像成年人一樣被監禁,他們更可能因暴力,濫用毒品或自殺而在年輕時死亡。
CTSD的累積作用導致以下症狀:
  • 學習障礙
  • 驚恐發作
  • 解離性疾病
  • 一般疾病和免疫缺陷
  • 暴力和衝動行為
  • 失眠
  • 生活中的物質濫用和成癮

CTSD的治療

CTSD的治療很困難,因為許多人缺乏對所經歷創傷的理解或記憶。但是,某些形式的諮詢(包括辯證行為療法(DBT)和眼動脫敏和再加工(EMDR))可以糾正CTSD的症狀,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患者開發出應對壓力反應的新方法。
在許多情況下,需要結合醫療,諮詢,教育和技能開發來幫助人們克服CTSD的影響。

幫助CTSD


如果您懷疑自己或所愛的人患有CTSD,請隨時撥打我們的免費24小時服務熱線844-768-0247我們的招生協調員將回答您的問題,並根據您的獨特需求為您提供治療。CTSD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自理,但是需要積極,深入的治療來解決。讓我們幫助您找到所需的治療方法;立即致電我們以獲取即時的機密支持。

當創傷不結束

粗潤後的google譯文

原文: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media-spotlight/201305/when-the-trauma-doesnt-end

-------------------------------
人們如何學會承受慢性創傷壓力?
2013年5月29日發布評論
暴露於自然和人為災難等創傷性事件中可能會損害身心健康。但是,當創傷永無止境時會發生什麼? 
當我們談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時,通常意味著人們過去曾經歷過創傷經歷。但是,一些創傷受害者可能發現自己被困在危險的環境中,在那裡他們很容易重新受害-他們往往別無選擇,只能面對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危險。
在1980年代,種族隔離被廢除之前,與南非政治壓迫受害者打交道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發現,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常規治療對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幾乎沒有幫助,因為他們擔心受害者隨時可能再次發生這種情況。南非保護區諮詢團隊的吉莉安·斯特拉克Gillian Straker)和她的同事們說,幫助人們在創傷後he愈通常側重於為他們提供可以進行康復的安全庇護所。在不斷存在逮捕或暴力威脅的國家中,應對  持續的創傷壓力(CTS,continuous traumatic stress)給治療師帶來了獨特的問題。   
儘管CTS本身不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但已提出一種新的診斷方法,要考慮到持續的創傷壓力:複雜PTSD(C-PTSD)。這個想法最初是由朱迪思·赫曼(Judith Herman)在其1992年的《創傷與復原》一書中提出的,在該書中,她提出了應對兒童身體虐待,親密伴侶暴力,反复性暴力(包括被困於性奴役中的婦女)以及其他形式的長期長期壓力經常顯示出與經歷單事件創傷的人截然不同的症狀。結果,他們常常會變得被動和退縮(由於習得的無助感),或者發展出高度不穩定的性格。這可能導致危險的重複行為,例如捲入與暴力伴侶的關係,反復自殘嘗試或長期濫用藥物。 
儘管不是最新版DSM的一部分,但成人C-PTSD的建議症狀包括:
  • 調節情緒的困難,包括持續的悲傷,自殺念頭,爆發性憤怒或秘密憤怒等症狀
  • 意識上的變化,例如忘記創傷事件(例如,心理性失憶症),緩解創傷事件或發生解體發作(在此期間,人會感覺與自己的心理過程或身體脫節)。
  • 自我感知的變化,例如長期無所不在的無助感,羞恥感,內,恥辱感和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感覺。
  • 對犯罪者觀念的各種變化,例如將全部權力分配給犯罪者,或者變得完全關注與犯罪者的關係,包括對複仇的關注
  • 與他人的關係發生變化,包括孤立,不信任或反复尋找拯救者。
  • 個人的意義體系的喪失或改變,這可能包括喪失持續的信仰或絕望和絕望的感覺。
兒童的症狀相似,但也包括行為問題,衝動控制不佳,病理性自我撫慰(通過功能失調的應對機制,例如自我切割)和睡眠問題。由於C-PTSD不能充分反映兒童所見的發育影響,因此臨床醫生建議使用另一種診斷方法,即發展性創傷疾病(DTD)。 
但是,並非每個經歷持續壓力環境的人都會被C-PTSD或DTD正式診斷。包括吉莉安·斯特雷克(Gillian Straker)在內的一些研究人員建議,持續創傷壓力(CTS)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單獨的概念,而不是一種疾病。儘管許多經歷過此類反复創傷的人將具有足夠的適應能力,以避免出現極端嚴重的創傷症狀,但應對CTS的方式通常取決於創傷發生的方式或地點。這包括人身攻擊威脅仍然非常現實且存在“永久緊急狀態”的戰區。士兵,聯合國維和人員,救濟機構工作人員,難民營中的人們,甚至是生活在這些戰爭地區的平民,經常每天都經歷著CTS。 
由於這些永久性緊急情況在某些地方可能持續數十年,因此提供任何形式的幫助的方式可能相當有限。當前的例子可以包括敘利亞和利比亞等國家,以及每天都存在幫派暴力的任何地方。由於攻擊威脅從未真正消失,因此只要他們一直呆在那種環境中,經歷過CTS的人們學會與持續存在的危險感共存。  
緊急狀態不僅限於戰區。在許多西方國家,宗教,性或少數族裔經常遭受旨在恐嚇他們的暴力仇恨犯罪的受害者。無論個人成員是否直接經歷這些罪行,暴力都是針對他們所屬社區的事實,足以使他們感到受害。這通常被稱為“ 身份創傷”,因為它不僅對身體的威脅也涉及對人的身份意識的攻擊。
大規模的創傷事件(例如9/11或最近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之後,還有集體創傷可以襲擊整個國家。儘管恐慌情緒很快就消退了,但始終存在的“ 它還會再次發生嗎?”的 感覺。從來沒有真正消失。  
那麼,對於那些害怕再次受害的人們來說,經典的PTSD症狀(如情緒重現,噩夢,警惕和驚嚇反應)意味著什麼?與過去發生的事情相比,經歷過CTS的人們通常更關注未來創傷事件的可能性。對於他們來說,保持警惕是對他們必須面對的事情做出回應的健康方法,儘管他們需要學會分辨現實想像中的安全威脅之間的區別
在9/11之後,我們已經看到陰謀理論的急劇上升,關於倖存者潛在威脅的謠言在倖存者中越來越普遍,而且人們對這些謠言做出回應時,恐慌症甚至大規模歇斯底里症的發作也越來越多。在為經歷CTS的人們提供諮詢時,治療師需要幫助他們認識到真實威脅與虛構威脅之間的區別。儘管確保生活在高風險環境中的人們保持警惕仍然很重要,但他們還需要保持其自然警惕,避免陷入偏執狂。  
再有,也可能出現相反的問題,有些人否認自己完全處於危險之中。儘管有明確的證據相反,“我不可能發生”的心態也很普遍。儘管否認或最大程度地減少所涉及的風險似乎是應對生活在高風險環境中的危險的一種方式,但是如果拒絕拒絕可能導致人們承擔愚蠢的風險,那麼拒絕也是很危險的。 
在1980年聖海倫斯火山噴發之前,居住在附近的許多長期居民儘管有即將噴發的警告,但仍拒絕撤離。一位居民哈里·杜魯門(Harry R. Truman)甚至因拒絕離開並讓記者放心而成為當地媒體的名人,“如果這座山走了,我就順其自然。這個地區樹木繁茂;精神湖在我和山之間。而山就在一英里之外。那座山不會傷害我……男孩。” 從未發現他的屍體,據信他是5月18日噴發的57名受害者之一。  
社會心理學家,耶穌會神父伊格納西奧·馬丁·巴羅(Ignacio Martin-Baro)在薩爾瓦多與他的同事遭到薩爾瓦多軍隊的屠殺後,於1989年悲慘地結束了在薩爾瓦多鎮壓受害者的工作,概述了對長期處於恐懼中的人們的四種基本反應:
  1. 脆弱感
  2. 警覺性加劇
  3. 失控或無能感(習得的無助)
  4. 現實感改變,無法客觀地驗證自己的經歷或知識
他還提出,生活在持續恐懼中的人們通常對暴力變得不敏感,其信仰變得越來越僵化和保守,偏執並且沉迷於報仇。這種被壓抑的憤怒,加上有助於增強偏執狂恐懼的頻繁謠言,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這些社區經常發生暴動和自治正義。這種暴民暴力可以輕易地襲擊無辜的替罪羊(包括攻擊“妖怪”,“異端”或任何被視為外來者的人),就像真實犯罪者一樣。
那麼,大多數人如何承受持續的創傷壓力?擔心是否會發生威脅性局勢而產生的預期焦慮(無論這種恐懼是否現實)會永久性地改變人們對威脅的響應方式。即使離開高風險社區也可能無助於緩解壓力的長期影響,因為許多人保留了過去住所的文化價值,其中有些會在新社區中引起衝突。而且,隨著我們世界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完全拋棄高風險環境變得比以往更加困難。
慢性創傷壓力已成為全球數百萬人的現實。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影響可以持續一生,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實際機會逃脫其所處的痛苦環境的人們而言。在任何時候都可能遭受進一步的傷害,這是不容忽視的挑戰。


破碎的心也可復原:認識心理創傷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4403
文:Andy H.W. Fung & Elly Lee(聯絡電郵:andyhwfung@gmail.com
日常生活中的創傷與壓力事件其實並不罕見。部分經歷過創傷或壓力事件的人士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與心理反應,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僅人類,其他動物也會有類似情況。本文嘗試講解什麼是心理創傷,以及創傷或壓力後可能會出現哪些身心反應,並分享一些應付創傷與壓力後身心反應之方法,讓曾遭遇創傷或壓力的朋友對自己的身心有多一份了解。
什麼是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是一種主觀的經驗,換言之,某件事對A君來說可能是創傷經歷,但對B君來說可能並未有造成創傷。一般來說,如果某些事情(無論一件還是多件事件)壓垮了一個人的情緒整合能力,使他/她無法處理和負荷這些身心經驗,心理創傷便可能發生了[1]
從朋友爭執、被責罵、父母離異、情感被忽略,到家庭暴力、重大傷病、重要親人離世、性侵犯、童年受虐、大型事故、天災、酷刑、戰爭、群眾衝突等等,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儘管從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醫學診斷上來說,創傷的定義相對較狹窄,但不代表其他看似較「輕微」的經歷不會造成創傷。
RTS2MY8Z
Photo Credit: Tyrone Siu/Reuters/達志影像
從朋友爭執、被責罵,到家庭暴力、重大傷病、重要親人離世、群眾衝突等,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
經歷創傷或壓力事件後出現困擾,是軟弱的表現嗎?
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足以對我們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影響,當中可能包括對自律神經系統等生理層面的影響,令身體激發以便於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也可能令身體變得僵硬或凍結(freeze)來避免刺激敵人。這些自然的反應,不僅出現在人類,也出現在很多其他動物身上,可見這是演化而來的保護機制,並不是軟弱的表現[2]
如果創傷或壓力的強度太大,或者事主缺乏社會資源(例如親友無條件的愛和支持),事主可能一時三刻難以處理和接受經歷,或需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有些經歷過創傷或壓力事件的人,未必一開始就感受困擾,可能事隔多時之後,因為某些緣故觸發,才出現跟事件相關的困擾,這些都是常見而可以理解的。
在美國,大約8.7%的人在一生之中會經歷PTSD;經歷過性侵犯、軍事鬥爭、囚禁、種族或政治拘禁、種族屠殺等事件的倖存者,更有三分之一甚至更高的比例可能出現PTSD [3]。台灣921大地震後,一個研究顯示,農村地震倖存者中大約10%至20%出現創傷後症狀甚至PTSD[4]
因此,在經歷創傷或壓力事件後出現困擾,乃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身心反應。
創傷或壓力後,可能出現什麼身心反應?
創傷與壓力事件,可以在各個層面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包括認知、情緒、行為、記憶等等。
基本來說,創傷會造成解離(dissociation),即是一個人跟自己的某些部分(例如情緒、記憶)分裂了。這就好像一塊琉璃破裂了,有一些碎片未有跟主體相連。創傷倖存者可能會失去相關記憶,或者覺得有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情緒,或者彷彿有一些不由自主的畫面或聲音侵擾腦袋,甚或自己突然變得激動起來而不能自控,這些都很可能涉及解離──那些記憶、情緒、行為、念頭彷彿就是暫時破裂了的碎片,等待我們慢慢消化、處理和整合。
心理創傷可以造成不同方面的身心反應。
其中一個常見的反應是「重新經歷」(re-experiencing),意思是腦海裡不斷閃現跟事件相關的畫面、聲音或記憶,或者有一些跟事件相關的惡夢(可能是跟事件相關的夢境,或有隱喻性質的惡夢)。這些不自主出現的創傷記憶,往往是事主未能處理和整合的記憶。
有些人,在經歷創傷或壓力事件之後,也可能會迴避著令自己勾起相關記憶的東西,譬如交通意外倖存者可能不願意再乘搭那種交通工具(甚至害怕其他交通工具)、不敢回到那個地方,或者會逃避一些人、事或環境。
有些人,可能會常常處於過度激發的狀態,一遇到少許刺激或觸發,就會情緒爆發,動輒受驚,甚或變得很激動,彷彿痛苦事件再次出現了,只能拚死、奮力保護自己。
有些人,也許會出現記憶方面的障礙(記憶方面的解離),譬如難以回憶起痛苦事件的經過,甚至痛苦得失去了相關的記憶。
另外可能出現的情況,包括其他解離或麻木的狀況、身體症狀,例如沒有(一般常規醫療檢查到的)生理原因的身體痛症或毛病,也可能覺得自己變得好像一個機械人,沒有感情似的。也有些情況是,事主可能會覺得有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情緒或感受,或者出現情緒調節方面的困難。
如果創傷與壓力事件是多次、重複發生的,甚至是出現在童年,尤其可能造成人際關係方面的障礙(例如不易信任別人,難以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難以發展親密關係)、解離性失憶、身分認同解離(例如覺得有多個不同的自己)等等。
這些都是因為創傷或壓力而可能出現的身心反應。
RTS2M5O2
Photo Credit: Issei Kato/Reuters/達志影像
創傷相關心理障礙(Trauma-related mental disorders)
事實上,經歷過創傷或壓力事件的人,可能會出現不同方面的身心障礙,也可能符合各種心理障礙的診斷標準,譬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等。部分創傷倖存者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幻覺的情況,因此有可能被認為是思覺失調(psychosis)。
跟創傷有密切關係的心理障礙,主要包括急性壓力症、創傷後壓力症、複雜型創傷後壓力症、邊緣人格障礙、解離症、身心症(somatic symptom disorder)等[5]
根據美國的精神醫學診斷系統DSM-5 (3),如果事件發生,創傷後反應持續3日至1個月,並且符合一些特定的診斷標準,可能屬於急性壓力症(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如果創傷後反應持續1個月或以上,並且符合一些特定的診斷標準,可能屬於創傷後壓力症(PTSD)。值得一提的是,如果PTSD伴隨著明顯的自我感喪失(depersonalization)或現實感喪失(derealization)症狀,DSM-5有一個PTSD解離亞型(dissociative subtype)。
正如上文提到,長期、複雜的創傷或壓力,有可能造成更嚴重、更廣泛的身心反應。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的診斷系統ICD-11裡,已經承認了複雜型創傷後壓力症(complex PTSD)之診斷[6]
出現創傷後反應後如何是好?
並不是所有經歷過創傷或壓力事件的人也會出現心理障礙的。事件過後短時間內出現身心反應的人,也不一定會發展出心理障礙,因此不必過度擔憂。
事件過後,最首要的是確保安全,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安全。譬如暴力或災難倖存者,事件過後要遠離暴力或災難源頭,盡快確保自己的安全。同時,心理上的安全也很重要,不要強迫自己去一些沒有安全感的環境,盡量找一些事情(例如人、物、環境)讓自己感到安全。避免再一次受到創傷或壓力,是從創傷中復原之關鍵。
在創傷或壓力事件後,無論有什麼情緒或感受,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壓抑或怪責自己。這些都是身心的自然反應而已。
如果覺得適合和安全,可以找可信的人談談,適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處理和整合不愉快記憶有很大幫助,但切記循序漸進,不要勉強自己。
創傷或壓力倖存者,可能會有不同的身心反應,包括上文提到的記憶回閃、惡夢、難以放鬆、容易受驚、焦慮、過度激發等等,這些都是因為事主的意識仍然停留在事件發生的那一刻,事主的身心彷彿在回應著當事的情境(例如:全身處於激發狀態是為了準備逃命,身體僵硬不受控制是一種假死求生的本能反應)。因此,事主可以練習「回到當下」的方法,以觀察呼吸、「自我定位」(grounding)等方法來幫助自己,譬如深呼吸三下,看看自己身處何地,數出眼前三件物品、說出當下的日期時間地點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請避免使用酒精或非醫生處方藥物來麻醉自己、逃避症狀或不愉快記憶喔。如有藥物需要,請諮詢醫生。
何時需要向專業人士諮詢?
在經歷創傷與壓力事件後出現身心反應,乃人之常情。可是,若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仍然受到困擾,或生活因而受到影響,則應該考慮諮詢專業人士,尋求適當的協助。
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師)、輔導心理學家(諮商心理師)、社工、合資格的輔導員,都可能幫到創傷倖存者。建議尋找有協助創傷倖存者經驗或相關訓練的專業人士。
現時已經有很多評估心理創傷情況的科學化評估工具,譬如國際創傷問卷(International Trauma Questionnaire, ITQ)和PTSD評估表DSM-5版(PTSD Checklist for DSM-5, PCL-5)。兩者之中文版已經初步驗證,前者由何博士等人發表[7],後者則由我們團隊研發(注:相關數據仍未公布)。至於解離症狀方面,現時亦已有相關中文評估工具[8]。然而,只有精神健康專業人士,才能作出正式而全面的評估。
自20世紀初以來,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越戰,以及多年來治療受創人士的經驗,現代學者在創傷治療與復原上已累積了豐富的科學研究知識和臨床智慧。創傷後心理障礙是可以有效治癒的身心反應,不用過度擔憂。
創傷治療的選擇
無論是哪一種創傷後心理障礙,心理層面的介入都是首選的,而藥物治療則可作為輔助,但一般不能取代心理治療[9][10][11][12][13]
一般來說,PTSD的治療需要認知行為治療,有實證研究支持的治療方法包括延長暴露療法(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認知處理療法(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和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而跟複雜創傷有關的複雜型創傷後壓力症、邊緣人格障礙和解離症,一般需要較深入的專門心理治療。
除此之外,其他方法如果使用得宜,對創傷復原也有幫助,譬如藝術治療、敘事治療、靜觀練習等等。另外,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也非常重要。
創傷治療的重點在於建立安全、控制症狀、接納自己、處理創傷和身心整合。治療必須循序漸進,不能心急,以免造成反效果。
復原的希望
創傷與壓力可以改變大腦,對我們的身心帶來影響。可是,別忘記大腦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意即大腦神經可以透過學習和生活經歷而改變。
因此,專門的心理治療、正面的社交經驗、愛的關係等等,也可以為身心帶來良好改變。
RTS2NP6T2
Photo Credit: Thomas Peter / Reuters / 達志影像
從創傷中復原是充滿希望的,而且也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啊!
過去的事情發生了,我們不能改變。心靈的某一部分破碎了,這已成事實。可是,從當下開始,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破碎了的琉璃,也可重新堆積變成更美麗的珍寶。
相關資料:
  1. Giller E. 'What is psychological trauma?'. 1999.
  2. Nijenhuis ER , Vanderlinden J , Spinhoven P. 'Animal defensive reactions as a model for trauma‐induced dissociative reactions' J Trauma Stress. 1998; 11(2): 243-60.
  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2013.
  4. Lai T-J, Chang C-M, Connor KM, Lee L-C, Davidson JR. 'Full and partial PTSD among earthquake survivors in rural Taiwan'. J Psychiatr Res. 2004; 38(3): 313-22.
  5. Herman JL. Trauma and recover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2.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ICD-11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Clinical description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 Geneva: Author. 2018.
  7. Ho GW, Karatzias T , Cloitre M, Chan AC, Bressington D, Chien WT, Hyland P, Shevlin M. '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ICD-11 International Trauma Questionnaire (ITQ) for the Assess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d Complex PTSD (CPTSD)'.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2019; 10(1): 1608718.
  8. Fung HW, Choi TM, Chan C, Ross CA.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athological dissociation measures among Chinese research participants – A study using online methods'. Journal of Evidence-Informed Social Work. 2018; 15(4): 371-84. doi: 10.1080/23761407.2018.1456995.
  9. Cloitre M, Courtois CA, Ford JD, Green BL, Alexander P, Briere J, Herman JL, Lanius R, Stolbach BC, Spinazzola J, van der Kolk BA, Van der Hart O. The ISTSS expert consensus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complex PTSD in adults. 2012.
  10.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in adults, Third Revision'. J Trauma Dissociation. 2011; 12(2): 115-87. doi: 10.1080/15299732.2011.537247.
  11. Goodman M, Siever L. Current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2012.
  1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in adult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
  13. 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and Department of Defense. VA/Do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and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0.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黎家樂
核稿編輯:鄭家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