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護具的CE規範是啥?能吃嗎

 



現在常常在部品上看到的CE護具,CE指的是歐盟標準規範,如同台灣CNS一樣,是一種各式產品性能的國家標準規範,在歐洲販賣的商品必須通過CE認證。只是相對其他國家標準,歐盟有針對騎士護具訂立的測試與防護標準,也因此成為另一種公認標準,即使不是歐洲品牌,也會使用CE標準來標示護具,而達到CE標準的護具我們就稱為CE護具。



CE針對騎士防護用品的標準相當多,像EN1621是針對衝擊吸收部份,分為關節處的EN1621-1、背部脊椎的EN1621-2、胸部的EN1621-3以及背部氣囊的EN1621-4。另外也有針對越野騎士的EN14021,主要強調防穿刺與活動度(但衝擊吸收就不是重點)、針對背部護具範圍的EN13277-2(有沒有保護到肋骨)。

所有通過CE標準護具上,都會有相關圖示,


針對成套式的護具衣、褲、連身皮衣的部份是EN13595,這部份是全面的測試,包括是否會因為摔車撕裂、縫線強度、耐磨擦能力與抗切割能力等等。還有手套的EN13594以及車靴的EN13634。通常這些規範後會有四位數日期,代表是那一年訂立的標準,畢竟這些規範是會根據技術與時代進行調整改變的。

衝擊護具標準

這些CE規範中,對我們來說最主要的部份還是針對衝擊吸收的護具部份,除了明確標示出護具性能外,也可做為更新防摔衣、褲內護具的參考,其中大略測試標準如下:

EN1621-1:2012
2013年七月開始實施EN1621-1:2012的規範(為什麼是2012我也不知道),基本規範保持施以50焦耳能量於護具上,傳遞到感應器平均力低於35kN,單次低於50kN外,將原本護具測試溫度從20度提高到23度,加入潮濕條件儲存後的性能測試,也增加了Level 2的標準為平均穿透力低於20kN,單次最大不得超過30kN。另外可選擇T+(增加40度)與T-(降低10度)的測試。

EN1621-2:2014
同樣是2013年七月實施,測試標準為23度下施以50焦耳能量,平均力量低於18kN,最大單次24kN為Level 1,平均力量低於9kN,最大單次為12kN則為Level 2。另外可選擇T+(增加40度)與T-(降低10度)的測試。

EN1621-3:2015
同樣施以50焦耳的力,分散受力不小於15%為Level 1,不小於30%為Level 2。

剩下的EN1621-4:2013這個標準,因為我也不是業內人仕,以目前網路的免費資源中,並未找到衝擊吸收的規範。而上面所提的也僅僅是基本的力量吸收標準,實際上該標準還訂定了測試方式以及護具尺寸等細節。總之,CE規範中,Level 2有比Level 1更好的防護力,而EN1621-1在更舊的標準中,並無Level 1與Level 2之分。

RS Taichi護胸,左邊也印有CE標準圖示。


CE護具圖片標示代表什麼?

所有騎士用CE護具上,就會印有一個圖案,用來快速分辨這個護具的標準與用途。


  1. 這圖示代表的是護具用途,機車騎士用護具必定有這圖案。
  2. 第一個英文代表部位代號,TYPE B定義為大人用(尺寸大),TYPE A定義為兒童用(尺寸小),以示範圖來說,該護具為大人肘部或兒童膝部護具。
    (S:肩部、E:肘部、H:臀部、K:膝部、L:脛骨、K+L:膝部脛骨、C:胸部、FB:全背部、CB:中背部、LB:下背部)
  3. 通過的等級,2即是Level 2
  4. 通過高溫測試,因為是選擇的非必要測試,所以有可能空白。
  5. 通過低溫測試,因為是選擇的非必要測試,所以有可能空白。


另外氣囊護具則沒有第二格的部份,但在主圖示上方會標示AIR BAG。除此之外,如果是胸部或背部護具,可能還會有個身長標準圖在一旁,表示適合體型。

中間標示E/K即代表這可以做為肘部或膝蓋護具。


Level 2一定比Level 1好嗎?

單就防護性來說,CE2一定比CE1好,不過在同樣材質下,CE2必然會比CE1更加厚實,因此還是要看護具使用情況來斟酌,同時也這代表,如果A品牌的CE2和B品牌的CE1護具厚重感相當,那麼A品牌護具會貴一點也是正常的。同樣的,如果連CE1都沒有的護具,一定很差嗎?這是當然的,不過適材適用,如果一件強調輕薄,平常可穿出門的護具衣,做為日常使用的話,有個基礎防護也許就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