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中國古代神話

 



  • 87$235
  •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  

產品資訊

內容簡介

是由中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撰寫的第一部全面敘述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專著。全書從世界是怎樣開始的,黃帝和蚩尤的戰爭,羿和嫦娥的故事,帝俊、帝嚳和舜,鯀和禹治理洪水,遠國異人,夏以後的傳說等幾個方面對原本支離破碎的中國古代神話作了最全面、完整、有機而通俗的講述。是了解古代中國人豐富的想象力及中國古代歷史傳承、古代社會風俗、古人生活面貌的經典。

本書1950年第一次出版,1956年、1959年經過兩次修訂和增補,內容大為豐富和完善。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波蘭、匈牙利、葡萄牙、丹麥、朝鮮、挪威、捷克、韓國、新西蘭、世界語等多種譯本。部分章節被中國、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選入學校課本,很值得一讀。

袁珂(1916—2001),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1946年,任職台灣省編譯館,開始系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1949年回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1978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1984年擔任中國神話學會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頗豐。1950年,《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研究漢民族古代神話的專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後,袁珂先生先後撰寫了《中國神話傳說》《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國神話傳說》(簡明版)《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山海經校注》《巴蜀神話》(合著)等二十余部著作及八百余萬字的論文。袁珂先生的多數著作被翻譯成俄、日、英、法、意、韓、捷克、西班牙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在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入選學校課本。

目錄

原序

第一章 導言
一 神話不是空想出來的 神話的起源和與勞動的關系 反抗神的神的出現
二 中國神話只存零星片斷的原因 神話的歷史化 詩人和哲學家對於神話的保存與修改
三 保存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古書:《山海經》《山海經》的圖畫和文字《山海經》有散漫和疏略的缺點 還有必要對這部書的文字方面作深入細致的研究
四 神話的演變和發展 神話和迷信 神話和傳說 神話和仙話 為什麽要研究神話

第二章 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上)
一 屈原《天問》里提出的問題 混沌給忽鑿了七竅 陰陽二神經營天地
巨靈「造山川、出江河」 治理洪水受責罰的懶漢夫婦 鬼母吞吃她的兒子 鍾山的燭龍神
二 龍狗盤瓠的故事 從盤瓠到盤古 盤古開天辟地 盤古的神力和變化
盤古和燭龍神 盤古的葬所
三 諸神創造人類 漢畫里的伏羲和女媧 雷公的被囚和遇救
一顆牙齒的偉大作用 伏羲女蝸在葫蘆里躲避洪水 哥哥和妹妹的結婚 人類的由來
四 華胥氏之國 雷澤邊上的巨人足跡 天梯的種種 都廣之野的建木
木神而兼生命之神的句芒 伏羲的創造和發明 「鑽木取火」的古老傳說 伏羲的後代
五 女媧摶黃土造人 女媧建立婚姻制度 高?神廟的歡樂盛會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的戰爭 「女媧補天」
六 大蟹和陵魚 歸墟里的五神山 海神而兼風神的禺強
龍伯國大人的開玩笑 仙山的傳聞 「黃金時代」的上古
笙簧、蘆笙和「跳月」 栗廣之野的十個神人 女媧的退休

第三章 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下)
一 太陽神炎帝教人民播種五谷 炎帝在醫藥上的貢獻
炎帝的子孫後代 追隨赤松子升仙去了的炎帝的小女兒 巫山的朝雲和暮雨 「精衛填海」
二 少昊誕生的神話 有趣的鳥的王國 被拋棄在大海里的琴瑟
少昊和蓐收的神職 國王丑受到了應得的懲罰 少昊的子孫後代 「大儺逐疫,窮奇食蠱」
三 顓頊和禺強 顓頊叫重黎隔斷了天和地的通路 講究禮法的顓頊
顓頊的子孫後代和他的鬼兒子們 彭祖長壽的秘密 顓頊叫豬婆龍演奏音樂 顓頊死後的奇怪變化
四 神和人發生了距離 給人帶來災禍的奇禽怪獸 奇怪而於人無害的生物
藥用的動物和植物 熊穴、九鍾和 山林水澤的鬼神 善良的天帝帝台 古神泰逢

第四章 黃帝和蚩尤的戰爭
一 黃帝和「皇帝」 昆侖山上的帝都 半天雲里的花園 視肉 火老鼠和火浣布
妖媚的武羅神 象罔找到了黃帝失落的玄珠 玄珠給震蒙氏女兒偷去了 玄珠變做了三珠樹
二 五方的上帝 鼓和欽謀殺葆江 受到懲罰的貳負的臣子危 神荼和郁壘
「夜游神」 知道天地鬼神事情的白澤獸 黃帝的子孫 黃帝在西泰山會合天下鬼神 晉平公聽清角
三 關於蚩尤的種種傳說 蚩尤趕走炎帝,鼓動苗民反對黃帝 蚩尤和黃帝雙方軍隊的陣容 黃帝沖出大霧的包圍 魑魅魍魎怕聽龍吟聲 天女魃和應龍的戰功 被人們趕逐的旱魃 奇異的軍鼓
四 幽都的守衛者 「誇父逐日」 誇父死後的遺跡 玄女傳授黃帝的兵法
黃帝殺蚩尤 楓林、鹽池和蚩尤墳 角戲 蚩尤和饕餮 上帝兒子們的隱憂
五 慶祝勝利的《!鼓曲》 蠶神獻絲 蠶馬的故事 黃帝和嫘祖在蠶織事業上的貢獻 牛郎織女的故事 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六 「愚公移山」 斷頭的刑天 傳說中黃帝的創造發明 黃帝的游蹤
荊山腳下鑄造的寶鼎 黃帝乘龍升天 王子喬試驗崔文子 「雞鳴天上、犬吠雲中」的趣劇

第五章 帝俊、帝嚳和舜
一 從甲骨文看帝俊的形貌 帝俊的妻子:太陽女神和月亮女神
帝俊和五彩鳥交朋友 五彩鳥、鳳凰和玄鳥 帝俊的竹林 帝俊的子孫後代 巧沒有地方使用他的巧
二 帝嚳叫鳳鳥天翟表演舞蹈 「日尋干戈」的弟兄倆
夢吞太陽的帝嚳妃子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寒冰上的棄兒
後稷教人民栽種五谷 後稷的葬地
三 喝野菜湯、吃糙米飯的堯 莢和?蒲 神羊替法官皋陶斷案
一腳夔的音樂創作 驅妖除怪的重明鳥 仙人? 擊壤老漢的議論 許由和巢父
四 瞽叟的怪夢 舜和象 孤兒的悲苦 舜做了天子的女婿
惡徒們的陰謀 大鳥從火煙里飛出 從井底遁逃的龍 忠厚的哥哥和難為情的弟弟
五 又一次陰謀失敗了 舜接受堯的考試 好心化除了惡念 舜彈五弦琴,唱南風歌
舜的死 遺恨在湘江 關於委蛇的故事 鼻亭神 宵明和燭光 舜的子孫後代

第六章 羿和嫦娥的故事
一 十個太陽給堯帶來的苦惱 日初生的景象 羲和媽媽伴送愛兒做一天的工作
孩子們的惡作劇 女巫的神通和本領 奇特的求雨儀式 凶惡的太陽曬死了女巫 帝俊派遣天神羿到下方為民除害
二 羿射十日 羿殺 羿和鑿齒戰斗 羿誅九嬰 「大風」慘死在羿的手上 羿斬殺巨蟒
羿捉住一只大野豬 上帝不喜歡吃羿奉獻的野豬肉 羿和他的妻子嫦娥不睦 羿的漫游
三 羿和宓妃的遇見 詩人筆下描寫的宓妃 宓妃為什麽憂傷 風流瀟灑的水神河伯 「河伯娶婦」 河伯給澹台子羽羞辱了一頓
兩個家庭內部的紛擾 河伯的暗探們 羿射中河伯的左眼
四 浪子回家 死神的陰影 西王母的傳說 弱水、炎火的昆侖山 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藥 有黃替嫦娥算命 「嫦娥奔月」
美貌仙子變做了丑陋蛤蟆 月宮里凄涼的歲月
五 走向潰滅之途的羿 逢蒙向羿學射箭 密林邊上的暗箭
羿死在陰謀的圈套里 尺郭、終葵和鍾馗 萬鬼首領的宗布神

第七章 鯀和禹治理洪水
一 歷史上洪水記載 哀憐人民痛苦的鯀 貓頭鷹和烏龜的獻計 鯀偷取上帝的息壤去平治洪水 鯀被火神祝融殺戮 虯龍禹的誕生
關於鯀的變化的種種傳說 鯀到西方去求醫 詩人的嘆傷
二 禹受上帝的任命 禹會群神,逐共工 河伯獻給禹治水的地圖 伏羲贈送玉簡給禹 鯉魚跳龍門 三門峽禹王治水的遺跡
禹降伏無支祈 錯開峽和斬龍台 伯益和他的鳥子鳥孫
三 九尾白狐的獻瑞 禹和塗山氏的女兒結婚 軒轅山下的熊和嵩高山下的石頭
禹游歷九州萬國 北極的仙鄉 禹殺九頭怪物相柳 大章和豎亥丈量大地的面積
四 天帝賜給禹元和神馬 禹鑄九鼎教人民辨認奸邪 秦始皇在泗水打撈寶鼎 禹治水的辛勞 禹的死 息壤的散落處 禹余糧
五 蠶叢和魚鳧 溯流而上的怪屍 鱉靈治理洪水 望帝化鳥的傳說
金牛、力士和美女 李冰誅殺蛟龍 關於二郎神 人民祭祀李冰父子的盛況

第八章 遠國異人
一 大人和大人國的傳說 從小人國到人參果 觸氏和蠻氏的戰爭 長壽的大人和小人 君子國 軒轅國 白民國的乘黃和奇股國的花斑馬
三面一臂國、互人國 死了又活的無啟國 長生不死的仙藥的尋求
二 結胸國和比翼鳥 交脛國 梟陽國的贛巨人 聰明的猩猩上了當 歧舌國 豕喙國和鑿齒國 三首國 長臂國 知書識禮為黑齒國 玄股國和雨師妾
毛民國 ?踵國 拘纓國和尋木 博父國 聶耳國 北海的諸神和奇麗的景物 無腸國 深目國 柔利國 鬼國和附近的鬼怪 長腳國 一臂國 三身國和滎山上的黃鳥黑蛇
三 羽民國和卵民國 護頭國 厭火國 裸國 三苗國 ?國 射毒蟲當食品的蜮民國 貫胸國人的胸口上為什麽有一個洞 司幽國的有趣的男女 出產九尾狐的青丘國 勞民國 姑射國的仙人 盤瓠和犬戎國 肅慎國和奇怪的雄常樹
沃民國的歡樂景象 女子國 巫咸國 丈夫國 壽麻國和附近的兩個女巫 和鳳凰同住的孟鳥國

第九章 夏以後的傳說(上)
一 大樂之野夏啟寫作的新歌劇 孟塗和血衣 國王孔甲收養了一個平民的兒子 「破斧之歌」 龍和夏王朝的關系
劉累給孔甲吃死龍 孔甲受不了師門的抬杠 孔甲的死
二 夏桀的荒淫生活 風沙埋葬了長夜宮 吃人的蛟妾
王城里市民的歌聲兩個太陽同時出現在黃河岸上 空桑里的嬰兒 有莘國嫁送姑娘 伊尹在湯王面前賣弄烹調本領
三 殷民族的興起 王亥和王恆趕了牛羊到有易做生意 王亥進餐的圖畫 弟兄倆攪進了愛情的紛爭中 血染的床上王亥「屍分為七」
王恆向有易王索還被沒收的牛羊 河伯幫助上甲微滅了有易 有易被河伯變做搖民 草原的兒子們請河伯吃美酒和羊肉
四 「網開三面」的湯王 湯王被囚禁在夏台 失寵的喜結交伊尹
湯王砍掉夏耕的腦袋 火神祝融放火燒毀夏桀的都城 暴 君的窮途末日 湯王在桑林禱雨

第十章 夏以後的傳說(下)
一 桀紂故事的類同 紂的儀表、力氣和辯才 酒池和肉林 殘酷的刑罰:炮格 暴 君的種種暴行 被囚禁在里的周文王 父親喝了兒子的肉湯
有莘國的美女解救了危難
二 近視眼的周文王 文王夢中的大賢 太史編替文王卜課 文王在渭水邊上遇見姜太公 姜太公的坎坷身世 關於太公遇文王的種種傳說 山神的女兒向文王訴苦
三 姜太公贊助周武王興兵伐紂 伯夷叔齊和軍隊鬧了點小別扭
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師都來幫忙 八百諸侯月夜渡黃河 鷹群飛在牧野的戰場上 暴 君的畢命 關於妲己 首陽山兩個賢人的結局
四 周昭王到南方迎接白色野雞 膠船的悲劇 化人引起了周穆王游行天下的興趣
造父調教的八匹駿馬 周穆王在崦嵫山見到了西王母 偃師的靈巧手藝 徐偃王誕生的神話 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亂」 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滿杯
五 無辜者的被殺 周宣王不聽左儒的忠謀 杜伯的鬼魂射死了周宣王 尹氏的大飯鍋 周幽王寵愛褒姒 太子宜臼嚇退老虎 兩條怪龍的神話
賣山桑弓和萁草袋的鄉下夫婦 孤女褒姒的奇特命運 烽火台上的大笑 悲劇的牧場和神話傳說時代的結束

緬懷父親袁珂



前言 評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曾被認為是文言小說之集大成者。單從作者所使用的語言和某些表現手法來看,這個評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從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縱橫面來看,這個評價就不夠全面了。因此還需要作進一步的伸說。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發展系統。一個系統屬文言,起自六朝的志怪而盛於唐的傳奇;一個系統屬白話,起於由唐宋時的說話而形成的話本,進而發展到大部頭的長篇章回小說。文是文,白是白,界限分明。當然,也有個別例外,如以文言寫章回小說者。但是,這兩個系統之間並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互相影響,互相競賽,甚至有鬥爭。從這個角度來考察,《聊齋志異》的出現,就不單純的是文言小說自然地順利地直線地發展的結果。
  魯迅曾經說過,《聊齋志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細按原意,當是指用傳奇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志怪式的題材或內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這種文言小說的優點,所以魯迅把它列入了「擬晉唐小說」,正確地指出了它的淵源。蒲松齡自己也承認是「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是自覺地有意識地來繼承這一小說傳統的,是踏著前人開闢的創作道路前進的。然而,從當時的情況講,這條路已經是歧路了。他以自己畢生的主要精力,又把歧路引直成寬平的大道,樹下了歷史的紀念碑。
  《聊齋志異》是清初十七世紀的作品,上距干寶的《搜神記》已千年以上,距唐傳奇的興盛也近千年。對於文言小說的發展來說,《聊齋志異》的出現,實在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
  按照魯迅的說法,中國古代嚴格意義的小說從唐代才開始出現,「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以前的志怪書不僅是「粗陳梗概」,「非有意為小說」,而且「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更無誠妄之別矣」。以志怪書的代表作《搜神記》為例,作者干寶就表明其創作動機是「發明神道之不誣」。蒲松齡自謙非干寶之才而「雅愛搜神」,正是從「才」的方面來看待六朝志怪書的,取法其設幻的種種大膽想像,造異立奇,並非追隨其明神道,有取有棄,所以能擺脫單純模仿之惡道。六朝文人的設奇造幻,不同於單純的宣揚迷信,為了動人,就要造得讓你感到象真的一樣,在這樣的一個寫作實踐過程中,無疑的是鍛煉和發展了文學的想像力,發展了後世所謂的浪漫主義表現方法的因素。蒲松齡從志怪書中所受到的啟發,正是這種積極的文學因素。
  唐傳奇的確堪稱有唐一代之奇,產生了大量的作品,著名的如《枕中記》、《長恨歌傳》、《李娃傳》、《鶯鶯傳》、《南柯太守傳》等,作者又多是著名的詩人、文學家,立意在寫人,又重情節,尚文詞,故能通過委婉曲折的故事給人留下生動的人物形象,使傳奇蔚為奇觀,也使後來的刻意模仿者望塵莫及。這個成就與當時文人思想上的較少束縛,社會風尚的較為開放大有關係,正因為如此,傳奇才只盛於唐,至宋則日趨衰落,一蹶不振,走向了下坡路,再也沒有產生過象唐代那樣的名作,作為文言小說代表的志怪傳奇的全盛時代過去了。文言小說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唐傳奇的出現,雖然標誌著「始有意為小說」,小說正式登上了文壇,但這並不意味著小說已爭得了應有的文學地位。「傳奇」一詞就含有貶意,它與聲勢浩大的唐詩和散文是不能並駕齊驅的。宋以後的文言小說,用魯迅的話說,「既平實而乏文彩,其傳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聞,擬古且遠不逮,更無獨創之可言。」這時,另一種起於民間的新的小說形式即評話出現了。評話是白話小說,它的產生與廣大的下層人民群眾有著直接的關係,並且主要的是為他們服務的,得到他們的喜愛。從評話到章回,歷經幾代數百年,越來越旺盛強大,同另一種起於民間的戲劇文學,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後期主要成就的重要標誌,詩文的地位反而越來越顯得居於次要了。在這個歷史階段的文言小說,走著與白話小說並不相同的道路,遠離了現實生活,遠離了廣大人民群眾,變成了文人的趣味之作,猶如明末之文人小品,落後於時代的潮流,走向了末路,既缺乏白話小說的生命力,同唐傳奇相比,相差也不可以道里計。
  文言小說的衰落,到明朝已達極點,故魯迅在講「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時,一筆帶過,批評多於肯定。「蓋傳奇風韻,明末實瀰漫天下」,而能夠予以肯定者,實在寥寥。至於清末的文言小說,雖「亦記異事,貌如志怪者流,而盛陳禍福,專主懲勸,已不足以稱小說。」文言小說發展到如此境地,真是名符其實的「嗚呼哀哉」了。
  在文言小說的衰敗之風「瀰漫天下」的境況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卻突然異軍崛起,獨樹一幟,連當時鼎鼎大名的文人王漁洋,也不敢小看這位三家村的教書先生,究竟是為了什麼?


  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動機和目的,不是一般的傳奇志怪,而是以傳統的傳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來表現他長期鬱積於心底的「孤憤」之情,是對當時社會的抗爭,也是為重振文言小說所作的抗爭。蒲松齡生活在一個激烈動蕩的大變化的時代。他經歷了明朝的滅亡,經歷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經歷了清朝入關前後的虜掠和鎮壓,經歷了清初民族的和農民的反清抗爭。在清朝相對穩定的統一和鞏固以後,他又幻想著通過科舉制度的途徑出仕,然而初顯才華以後,緊接著而來的卻是屢遭挫折,最後也只得到了一個「歲貢」的虛名。他除了短期到江蘇給人做幕僚外,終生在山東農村生活。他始終沒有放棄高升的幻想,然而隨著幻想的破滅,他這個處於下層的小知識分子,直接地廣泛地觀察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這種觀察里自發地產生了「孤憤」之情,並且把這種「孤憤」之情自覺地體現在他的小說創作中。上溯千餘年以來的文言小說的發展,有哪一位作家象他這樣?唐傳奇的作者大都是有較高地位的知名文人,而且傳奇的產生還與投獻干謁有關,說得不客氣點,還是一種求名的工具。蒲松齡寫了《聊齋志異》,還抵不上科場中三篇八股文,而他自己卻認為是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何所為也?他雖寫傳奇志怪之文,心中未必完全以前輩作者為同道的。他心目中追隨的是「二十四史」的開山祖司馬遷。《聊齋志異》中很多篇末綴以「異史氏曰」,議論橫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寫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還是把自己的小說當「史」來看待,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說家的。當然,他還不懂形象的歷史之類的說法,可他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面貌,提出了尖銳的社會問題。
  概括說來,《聊齋志異》突出地提出了幾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在蒲松齡的筆下,當時的政治是非常黑暗殘暴的,轉別是中下層的封建官吏以及與之相勾結而受到庇護的豪紳惡霸,他們象一群惡狼一樣吞噬著弱者的生命,用蒲松齡的話說,就是「花面逢迎,世人如鬼」,「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席方平》一篇就集中而典型地揭露了那種吃人的社會關係和官吏制度。蒲松齡幼而聰穎,卻屢試不第,他雖然長期沒有破除幻想,醒悟過來,但是從他親身的經歷和對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廣泛觀察中,看穿了科舉制度是一種坑害知識分子的制度,這種制度不僅不能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反而培養出了各種各樣庸碌無能的廢物。在蒲松齡看來,封建社會提倡的所謂「學而優則仕」根本就實現不了,因為考場已經成了腐敗的交易所,瞎眼衡文,無才得中而有才被黜,這也實際上回答了蒲松齡為什麼沒有通過考試關的原因。在蒲松齡的筆下,還多方面地反映了婦女問題,如父母包辦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由於妻妾制而造成的家庭不和,嫡庶之爭。更可貴的是他創造出了眾多的朦朧的渴望著自由的青年婦女的形象,如嬰寧、青鳳等,她們已經在幻想的形式中初步衝破了封建禮教的牢籠和束縛,向著另一個新世界探索和追求。
  除這三方面外,蒲松齡還象畫風俗畫一樣,廣闊地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轉別是中下層的人們的生活和農村的生活,創造了眾多的風彩各異的人物形象。越是下層的生活和人物形象,越是令人感到親切、生動、真實、樸素,具有泥土的芳香氣,這同蒲松齡對農村生活的深刻觀察和樸素的審美觀有著密切的聯繫。就《聊齋志異》反映社會生活面之廣闊,提出社會問題之重要,創造出的人物形象之眾多,創作高水平的短篇小說之量大,藝術風格之獨特而言,就他畢其一生的精力致力於此而言,在文言小說史上,有哪一位小說家堪與他相比?在文言小說衰頹之風「瀰漫天下」的環境中,《聊齋志異》力挽殘局,既繼承了優秀的傳統,又開拓了新局面,達到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就這種意義講,說蒲松齡是最傑出的短篇小說家並不過分,不僅文言小說如此,寫白話短篇小說的,又有誰能超過他?即使拿到世界小說史的範圍來考察,在那個時代,也是寥寥無幾的。世界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還未出世,契訶夫比蒲松齡還晚二百餘年。除了帶有傳說色彩的東方巨著《天方夜談》之外,我想,拿《聊齋志異》同西方喬叟的《坎特伯雷的故事》、西萬提斯的《懲惡揚善集》、薄伽丘的《十日談》等名著作一番比較研究,也未必是使人汗顏的事。這樣說也並不是為了聳人聽聞,因為西方的那些名著,是在新的歷史潮流的推動下,由短篇小說開始,開闢了西方小說史的一個新時代,而在中國,卻是以《聊齋志異》為始,開闢了中國小說史上的新時代。


  《聊齋志異》提出的上述三個重大的、尖銳的社會問題,蒲松齡以前以後的哲學家、思想家也看到了,特別是他以後的小說家也看到了,而且一步一步看得更深更透。思想家同小說家不期而遇地共同地注意到這些問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歷史潮流。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解剖著這個封建社會晚期的腐爛特徵,探索著向何處去。這不是思想家小說家的異想天開,而是社會的客觀發展在他們頭腦中直接的或曲折的反映,至於反映的程度如何,當作具體的分析。但是作為一種帶有共同性的探索性的思想潮流,那就有它的開拓者和繼起者。而在小說領域裡,這個開拓者應該是寫文言小說的蒲松齡,繼起者則是寫白話長篇小說的吳敬梓和曹雪芹。這是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在思想潮流方面的合流,站到了一條戰線上,所以說單純的認為《聊齋志異》是文言小說的集大成者不夠全面,道理也在這裡。
  對於一個思想家或文學家,看他對人類的貢獻,不是要求他能達到他以後的人所能達到的水平,而是看他比以前的人提出了什麼新的問題,儘管後來的人對這些問題認識會越來越深刻全面,卻不能以此來責備他的「局限性」。我覺得對蒲松齡在《聊齋志異》(暫不涉及他另外的作品)所表現出的思想上的複雜性或矛盾,既應該與他之前的小說家比較,也應該和他以後的小說家比較,把他當作一個中間環節,或者說是個過渡階段,那就可能更符合實際地評價他的歷史地位。
  蒲松齡對於當時社會的黑暗現象是有深刻的觀察的,是滿懷著憤怒的激情去揭露的,甚至在《促織》這樣的作品中還敢於對為非作歹的皇帝流露微詞,這就比過去的文言小說家勇敢多了。可是他的認識更多的是對於中下層官吏的表現,所以他幻想有清官來解民於倒懸。《聊齋志異》中不少本來是悲劇而偏偏又出現了虛幻的光明尾巴的作品就是這樣形成的。在康熙時代,轉別是中後期,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施世綸式的「天下第一清官」究竟有幾個?蒲松齡就看不清,不僅看不清,他自己還一直想作官,這豈不是矛盾?我不相信蒲松齡作了官就一定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因為他對榮華富貴是有幻想的,這和作清官又是矛盾的。比蒲松齡的生活稍微好的人不少,比他生活苦的當更多,但是他們卻未必都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在「盛世」下「樂天知命」安心當順民的大有人在。而蒲松齡卻大揭「盛世」下的爛瘡疤,替被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拆,這不正表現出他敢於正視現實的一面么?不要因為他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盛世」的虛弱性,就再加他一個「局限性」的評語,要具體分析透他為什麼沒有認識到的原因就行了。蒲松齡是從農村下層的觀點來觀察當時的吏治的,帶有農民的直觀性和樸素性。他不了解封建統治階級的上層,他也沒有接觸到上層的政治活動。用個形象的比喻,他的憤怒和控訴,正象俚曲中的「哭皇天」,只要「皇天」一睜眼,就會天下太平、史治清明、五穀豐登了,他的窮苦生活就有改變的希望了,至少可以變成稍微富裕的小康,不必為畢家老爺坐館當「西賓」了。蒲松齡只能走到這一步,再往前就邁不開步了,需要接力的人。
  十八世紀的小說家曹雪芹踏上了蒲松齡開闢的路,並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新的問題。蒲松齡眼下的「盛世」,到了曹雪芹的眼下就成了「末世」,因此他不去「哭皇天」,認為天也有缺陷,需要補。但是,補天的石頭還有一塊沒用完就補上了「天洞」,結果呢,仍然不是好天,天下依然是「美中不足今方信」,怎麼辦?乾脆等它塌了吧,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曹雪芹走到這裡也止步了。這是「最後的問題」,他以後的小說家回答不了,只好由歷史來回答了。
  科舉制度毒害了知識分子幾百年,小說史上有誰提出來反對過?相反的是在小說戲劇中充滿著狀元發跡的故事。蒲松齡第一個提出來了,揭露了考場的種種黑暗弊端。但是,他還沒觸及制度,只認為考場之弊誤了人才,革除此弊,有的即可得中,他自己就老想得中。他這種想法也是矛盾的,因為即使公正地得中的人,也並非真才。吳敬梓比蒲松齡前進了一步,在《儒林外史》的一開頭,就說這個制度定的不行,使知識分子連行為出處都不顧了,所以他筆下淋漓盡致的揭示了科舉製造出的假名士的醜態。吳敬梓也有才,但他看破了,無意於功名,洒脫得開,所以走得遠。曹雪芹就比他走得更遠,認為凡熱衷於此道者,皆為「國賦祿鬼之流」,大有懸崖撒手的氣魄,徹底看穿了連製造科舉制度的那個社會也沒出路,有才者又何所用?蒲松齡只能創造出灰心了的形象,吳、曹則創造出了擺脫此牢籠的人物形象。但是他們所面對的卻是同一個制度,是志同道合的挑戰者。
  再如,蒲松齡觀察到了封建制度下婦女問題的各個方面,可是他一旦想找解決的辦法就陷入窘境,連多妻制也想來調和,這不是換湯不換藥嗎?他當然也有更理想的人物,但那隻存在於幻想之中,以花妖鬼狐的形象出現。吳敬梓則不僅揭露封建禮教的吃人,還敢寫杜少卿拉著老相好的手遊山玩水,放達多了。他自己的行為也狂放不羈,比蒲松齡更少受約束。曹雪芹不僅在理論上大膽地向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挑戰,歌頌女子比男子鍾靈毓秀,而且更創造出了現實生活中男女爭取婚姻自主的男女青年的典型形象。封建禮教帷幕被他們逐漸撕破了。
  僅從這幾個方面,就能看出幾位小說家是沿著一條路走過來的。如果說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第一個高峰的出現,是由明朝的幾部白話長篇小說為代表,那麼,第二個高峰就是由清初文言的《聊齋志異》和白話的《儒林外史》、《紅樓夢》表現出來的。文白在思想上合流,把古代小說推向了最後的更高的新階段。


  《聊齋志異》使用的是文言,這對於它的傳播和影響有不利的一面。但它在社會上居然廣泛流傳開來,突破了語言的障礙,關鍵在於它是成功的小說,創造出了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歷史所提出的新問題、新動向、新趨勢,從而在讀者的思想感情里引起強烈的共鳴。正因為如此,才能進一步影響到美術、戲劇、曲藝的再創造,甚至在近代還產生了專說《聊齋》的評書名家。這又進一步間接地幫助《聊齋志異》在社會上繼續擴大影響,使之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書,變成海外許多國家爭賞的短篇名著。因此,用《聊齋志異》的文言比古文的語言更淺近明暢的說法以解釋其影響面廣,是不夠的。因為,它以前以後還有一些白話小說,語言是更好懂的,但是其影響卻遠遠趕不上《聊齋志異》,有的甚至早就被人忘記了,可見語言的文白並沒有起決定性的作用。
  辯明這一問題,目的是把《聊齋志異》與「聊齋風」式的作品區別開來,後者曾長期被看作同前者是一個流派,這是很不恰切的。
  繼《聊齋志異》之後,又出現了《新齊諧》、《諧鐸》、《夜譚隨錄》等一批筆記小說。有的僅筆法仿《聊齋》而雜記方物,既不敢觸及社會問題,又寫不出動人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無憤激之情,有閑暇之致,「戲編」文字以自賞,與人民的疾苦不相干,從精神上同《聊齋志異》是背離的,甚至是對立的,怎麼能算作一個流派呢?
  稍可同《聊齋志異》抗衡者,是乾嘉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並欲取而代之。紀曉嵐是總編《四庫全書》的大學者,可是一比較蒲松齡,他就現出才短了。「然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也。……小說既述見聞,即屬敘事,不比戲場關目,隨意裝點;……今燕昵之詞,媒狎之態,細微曲折,摹繪如生,使出自言,似無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則何從而聞之?又所未解也。」為什麼「未解」,分不清小說和非小說的區別嘛!按照他的看法,則其他長篇小說更不可解矣。一個不懂小說的人,要寫一部書以代替盛行百年的小說,難免要落空。所以,《聊齋志異》盛行到現在,而《閱微草堂筆記》在社會上的影響就很小了。至於它以後的一些同類型的書,則「已不足以稱小說」,更與《聊齋志異》不相類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說《聊齋志異》是文言小說系統中空前絕後的一部巨著,未嘗不可。

                       藍 翎
                一九八○年十月下旬於京郊黃金台
  ———–
  編者附記:藍先生此文原載於《文史哲》1980年第6期,題為《略論〈聊齋志異〉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今徵得作者同意,根據需要略作刪節,作為本書(重新校點一過,收入我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前言。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誰有資格說出「都過去了,忘記吧」?──慰安婦不只是歷史議題,聽聽外國人怎麼說

 

誰有資格說出「都過去了,忘記吧」?──慰安婦不只是歷史議題,聽聽外國人怎麼說

 Photo Credit:維基百科

「當臺灣的教育在升學主義『標準答案至上』的思維下,是不是很容易讓『慰安婦』三個字,成為另一個看似離我們這世代很遙遠的『歷史名詞』?」

法國思想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在他的著作《On Cosmopolitanism and Forgiveness》當中提到「寬恕與和解」的關係,認為在政治關係或是其他條件影響下的寬恕,都是不純粹的。

而在寬恕與尋求寬恕之間,只有受害者本身有資格寬恕或原諒加害方,但是他淡化了「道歉」在寬恕過程當中的角色──德希達認為,寬恕本身的客體應該是「事件」而不是「犯錯的人」,因此如果只原諒「加害方」,那也不是寬恕的本質。

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在我看來,寬恕與和解的開端,都應該是道歉。而在某一些例子上,受害者甚至要求的只是一個道歉──像是二戰時的日軍慰安婦議題,目前最受到討論,以及在受害者訪問或是許多向日本政府表達意見的場合,受害者或是受害者支援團體最大的訴求,也都是加害方──日本政府,誠心誠意的道歉。


在倫敦報告探討「慰安婦」議題:日本政府真的想「道歉」嗎?

我目前就讀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後殖民文化與全球政策」碩士班,在後殖民理論課這週的課堂主題是「寬恕與和解」,剛好輪到我上台報告,於是我決定報告慰安婦議題。

報告時間是 6 到 8 分鐘,因為覺得讓受害者自己講話,比我連講好幾分鐘介紹主題更有力量。因此我用了兩個影片:首先我用 Skynews 的網路新聞影片(South Korea's 'comfort women' demand apology from Japan for wartime abuse),來介紹「什麼是慰安婦議題」。並用以中國籍、韓國籍和菲律賓籍慰安婦為主題的紀錄片《The Apology》預告片來強調道歉在這個議題當中的重要性。

事實上,針對慰安婦議題,過去日本曾經試著道歉與賠償,像是 1993 年的「河野談話」,或是 1995 年日本政府曾經透過民間基金會的名義,對於受害者發放賠償金。

然而為何受害者還是認為日本政府「從未道歉」呢?因為從近期的新聞來看,日本政府對於慰安婦議題是否真心反省,仍然令人質疑:

去年的 11 月,日本的大阪市與美國的舊金山市斷絕「姐妹市」關係,原因正是因為舊金山政府接受當地民間團體捐贈的慰安婦像。如果日本政府承認慰安婦議題是一件重大的歷史錯誤,並且應該要讓後代有所警惕的話,又為何因雕像斷了與舊金山市約 60 年的姐妹市情誼?

此外,2015 年,日本與南韓針對慰安婦議題達成了看似在和解上有重要進展的重要協議,日本官方正式向南韓受害者道歉與賠償,但日方仍然要求移開在首爾日本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像。而這整項協議,亦被批評忽略了受害者的聲音──有些報導與評論認為,此協議是在美國的施壓下完成,因為美國不願其在亞洲的盟友日韓關係惡化。

在南韓新任總統文在寅上任後,其也承認朴槿惠政府任內的這項協議有瑕疵,並希望與日方進行更深入的後續談判。

然後我向全班強調,這雖然看起來是一個進展。但是身為慰安婦受害者不只南韓的婦女,日本如果真的有反省,為何只和南韓談判?

如果只有受害者有資格寬恕,換句話說,如果受害者並未寬恕慰安婦經歷的事實或是日本政府,並在日本政府曾經道歉與賠償的背景下,仍然感覺不到日本政府真心的要求寬恕,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說:「這些都過去了,日本政府已經道歉了,忘記吧!」

也許我們不能代替受害者原諒日本政府與這樣的歷史事實,但在大多數受害者已垂垂老矣的情況下,身為後輩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要為她們爭取她們想要的道歉。畢竟,戰爭中的性暴力,不只存在於二戰時期的日軍,一直到現在,性暴力或是戰爭性暴力仍然存在世界各地,世人仍然需要時時反省與警惕。

另一種觀點:《帝國的慰安婦》引發的爭議

2017 年 10 月,《帝國的慰安婦》作者补裕河,在韓籍慰安婦聲援團體控告其「損害慰安婦名譽」一案中,一審無罪、二審則被推翻改判有罪的新聞,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补裕河在書中對於主流的慰安婦論述「被日本強行帶走的少女」進行更多角度的分析,並認為在慰安婦議題當中,當時和軍方合作的業者(可能是日人或朝鮮人)在誘騙婦女成為慰安婦的過程當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責任。

同時該書也提出,自殖民地而來的「慰安婦」,因為和日軍「同屬日籍」,因此同樣為戰時國家動員下的犧牲者,有些人甚至因此產生情感關係,因而具有陪伴或是「戰友」的角色。

她的說法,被韓國多數輿論,認為是淡化日本政府的責任,但亦有不少支持者。此外,許多認為日本政府「不需要道歉」的言論中,也有人質疑:既然慰安婦議題的加害者牽扯到日本士兵、慰安所業者以及日本政府,那麼誰「真正需要道歉」?或是説「為何只要求日本政府道歉」?

我認為,如果用轉型正義、還原真相與懲處加害者的觀點,能夠將業者與日軍的加害者一一查出,要求道歉,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然而慰安婦議題在 1990 年代才浮上檯面,戰爭與殖民都已結束多年,如要對私人加害者進行咎責,牽涉到跨國多方的合作,對於各國政府是否願意配合,我並不抱著期待。

而日本政府為提出「慰安婦」政策者,過程當中讓業者與士兵危害慰安婦人權,自然應該為此負最大責任──這也是受害者們的主要要求,我認為沒有任何理由覺得這樣的要求不具正當性。

而即使有慰安婦與士兵之間產生情愫的幾個個案出現,也完全無法否認慰安婦們處在「無法自行決定一日接客數量」,以及「無法自由離開慰安所歸國」,和在保險套不足等衛生條件惡劣的情況下,仍然必須接客這樣類同於「性奴隸」的處境。

老師和各國同學的回應

報告的班很小,不到 20 人,但是有英國人、荷蘭人、德國人、日本人、南非人、突尼西亞人、土耳其人、奧地利人,羅馬尼亞人。

課堂老師來自羅馬尼亞,她說:「我覺得西方人對於戰爭的想像,多半仍比較容易聯想到『男人上戰場,女人去工廠』,聽到此報告後我很震驚。羅馬尼亞在獨裁時期曾經將墮胎列為非法,那個時候迫害了很多女性,後來那一代因為這些事太創傷了,從沒有被談起,到我們這代才開始談,但當然也不是多數。你列舉的文本裡面,提到日本對於殖民的歷史向韓國道歉,但這讓我想到,一個國家的政府是否即使道歉,也很少對女性道歉?」

日本同學在討論時沒說話,後來我私下問她,她說:「我知道這件事,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我們的政府,不敢談(日本)過去對亞洲做了什麼事?」

突尼西亞同學:「我們國家也發生過一些在獨裁時期的性暴力或其他迫害人權的事件,但這些事情在社會上的能見度常常不夠,或是人民不重視它,這也是很困難的問題。」

智利同學則說她之前不知道這件事,她很驚訝,然後分享了智利的一則新聞,她說一個男生在街上謀殺了一個女生,甚至還把她的眼球挖出來。但是刑案發生後,竟然有人問殺人犯:「你是她當時唯一的性伴侶嗎?」(亦即為該嫌犯「正當化」其殺人之理由。)

「我們有什麼資格,認為歷史不關我們的事呢?」

這讓我想到,一位認識不久的臺灣朋友,在我報告的前一天來住我家,看到我正在準備報告,他跟我說他念高職,沒有上太多歷史課,所以想問一下「什麼是慰安婦?」

我聽到時很非常震驚──或許從中學時代就是一個標準文組,大學唸歷史系的關係,慰安婦三個字對我,和長期所處的「同溫層」來說是常識,但原來,還是有人不知道啊!

也不禁反思,當臺灣的教育在升學主義「標準答案至上」的思維下,是不是很容易讓「慰安婦」三個字,成為另一個看似離我們這世代很遙遠的「歷史名詞」?──我們忘記在臺灣和南韓等地,許多受害者們仍然活在世上,並且仍等待著日本政府的道歉。

在課本之外,如何在社會增加議題的能見度,確實是很困難的問題。而這也更加凸顯這幾年與慰安婦議題相關的電影如南韓的《鬼鄉》或是臺灣的《蘆葦之歌》,以及博物館的重要性。

「慰安婦」從來都不只是一個歷史名詞或是歷史議題,背後牽涉到的是性別之間的權力關係,以及國家之間的權力與利益糾葛,而性別的不平等關係與性暴力,更是不分國界的議題。

在課後慶祝學期結束的派對上,智利同學還在跟不同組沒聽到我的報告的荷蘭同學,轉述關於慰安婦的事情。然後在 party 上,也有好多同學、包含老師在內,對我說她們剛剛很想哭,或是已經流下了眼淚。

我沒說出口的是──其實我也是呢。我常常在想,我們和慰安婦阿嬤們的不同,大概就是我們比她們幸運,晚出生在這個島嶼幾十年吧。

我們有什麼資格,覺得這段歷史不關我們的事呢?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https://www.google.com/amp/s/crossing.cw.com.tw/amp/article/9355


當中學生扮演希特勒成了國際新聞:自私和漠不關心,怎麼會是「愛台灣」?

 

因為kmt的目標就是教出以父權氏族制和技術為中心的新法西斯當後盾

提倡紅海+多育,人數最後一定壓過中產的藍海+少子菁英策略,必勝

——————


當中學生扮演希特勒成了國際新聞:自私和漠不關心,怎麼會是「愛台灣」?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最近這幾天,這個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打開臉書都是相關的新聞跟文章。本來不想特意去談論這件事情,但是當我在柏林的法國好友,在 Whatsapp 傳了一條德國鏡報上的新聞,她用了 lol(她會用 lol 我想應該考量到我是因為被外國朋友指著自己國內的新聞,還是跟納粹、希特勒相關的,總不想用太指責跟嚴肅的...

最近這幾天,這個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打開臉書都是相關的新聞跟文章。本來不想特意去談論這件事情,但是當我在柏林的法國好友,在 Whatsapp 傳了一條德國鏡報上的新聞,她用了 lol(她會用 lol 我想應該考量到我是因為被外國朋友指著自己國內的新聞,還是跟納粹、希特勒相關的,總不想用太指責跟嚴肅的態度),但是我心裡卻是沈重的。

我的歐洲朋友幾乎從來沒有提過跟台灣有關的新聞,但是這新聞卻大到連她都注意到了。我看到事發的學校校長受到懲處,學生站出來為他說話,並且在網路上公開寫下了一番言論,雖然很快就刪除,但是有不少人已經看到,並開始轉載。

我想從三方角度來探討這件事:

我們的歷史教育,教的是知識片段還是歷史脈絡?

學校:在我的想像中,當學生變裝出現在校園時,校長跟老師就應該要馬上提出來,不管是從歷史的角度、或是尊重其他國家民族的立場,為什麼這樣的行為相當不宜。可是我很疑惑,現場這麼多師長,有沒有人真的馬上就機會教育?

這也帶出了另一個問題,請問這些學生真的有在學校的歷史課中,學到關於希特勒跟納粹的歷史嗎?我的意思是,目前台灣的歷史教育,是否有任何課綱或教材,在世界史課程中讓學生清楚認知到,為什麼二次世界大戰會發生?為什麼希特勒會崛起?我們從這些歷史事件學到什麼?

還是只是從我們父母輩就沿用到現在的考題:請問哪些國家為同盟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在何時?

出國後,跟很多國外朋友聊到中學教育,大部分的人聽到我們在學校,歷史等科目的考題絕大多數是選擇題,嚇得都要從椅子上跌下來了。大部分的國家,在歷史這種科目,多半是採用問答或是辯論,因為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心地學習到為什麼扮裝成納粹,是一件非常不合宜的事情,而不是只會無感地背誦事件發生的年份。

我知道這不單只是歷史老師的責任,這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問題,考試考的不是問答題,而是是非、選擇、多重選擇,背後很容易演變成「只追求標準答案、不重視獨立思考和同理心」的習慣。

考題形式當然只是台灣教育體制的諸多問題之一,不過如果沒有一個人改變,這整個體制永遠也不會改變。

「愛台灣」不是自私自大,對別的國家漠不關心

學生:學生愛戴校長發文挺校長,這出發點挺好的。可惜的是在發文裡面提到,他們只愛台灣,只需要念完三年高中,為什麼總統要懲罰他們,而挺以色列跟德國?

當我看到這,我心裡想的是,天啊!如果是我孩子說這樣的話,我只會覺得文憑主義已經把他教得搞不清楚去上學真正的目的了。上學不是為了畢業而已,是要學習知識,了解世界。如果對這世界一點都不關心,只關心自己可不可以畢業,只知道自己國家,對其他國家跟民族的傷痛,置之不理,我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自私的心態?

如果我們繼續用「只愛台灣」、「自己人挺自己人不該挺外人」這樣的心態看待台灣以外的各項事物,我們又怎麼能期待台灣在國際上有更多的空間?面對國際艱難的處境時,又有誰會站在我們這邊?這是真正的愛台灣嗎?

我不知道是什麼環境教育出這樣的心態。當然我不覺得這只是學校教育的問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許也佔了一部分。

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政府:知道在國際上鬧了笑話了,能夠做的事情就是開除校長,跟減低補助款。這樣子真的對解決台灣教育的上述種種問題,有任何幫助嗎?

政府有關單位,是不是能夠轉而檢討台灣長期以來教育上的問題?為什麼當全世界絕大多數中學生都懂,不該把納粹跟希特勒拿來當娛樂消遣時,而我們的中學生卻不懂?是怎樣的考試跟教育文化,才會讓學生一點都不懂(或不在乎)這樣的道理?

我很想知道,為什麼許多台灣人對國際觀,世界觀一點都不在乎?學校教育不在乎、家庭教育不在乎、甚至社會教育也不在乎──新聞裡出現的永遠都是聳動的畫面、標題,國內某縣市街頭的行車紀錄器車禍新聞、常比國際大事的篇幅還大得多。

中東戰火不熄,如果考試不考,又有哪些學校或老師會告訴學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過我承認,也許老師們自己都沒有信心可以教這些東西吧?或是沒關係啦!考試不考,不用教了。

在許多人眼中,「出國」常被跟「玩」畫上等號,想要得到的不是世界觀,而是吃美食、打卡、跟逛街買名牌包。去歐洲玩,「買完 LV 之後,順便參觀一下集中營吧,」你真的懂得那裡的痛跟沈重的歷史,還是打卡跟拍照到此一遊就好?

好吧!如果台灣不行,送出國唸書。出國唸書不是唯一解套的方法,你可以在國外唸碩士博士,仍然還是沒有半點國際觀,仍然不在乎與自己利益無關的各種國內外大事

我一直到了出國唸書後,才發現有太多的東西,我在台灣的學校都沒有學到,我必須自己去尋找答案。這裡說的不見得是「知識」,更是判斷力的培養、對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包容、與對世界各國歷史、文化脈絡的基本認知。

我不想在這篇文章責怪誰,因為這終究是整個社會跟教育的問題,它也不是一時三刻的問題,絕非那麼簡單就可以處理的。但是在我們鬧出更多的國際笑話之前,有誰要來改變這樣的狀況?是你?是我?還是我們?

《關聯閱讀》
從台灣學生變裝納粹,看四代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在德國,我與當地博士生討論禁忌的「新納粹主義」

《作品推薦》
從小培養獨立,別讓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歐洲「人生勝利組」的家庭教育
德法雙碩士──我不太一樣的留學路




如何發音英文符號


@ - at 
* - asterisk / star 
% - percent (sign) 
^ - caret 
~ - tilde 
# - number sign / pound sign


https://www.antimoon.com/forum/t7737.htm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野蠻生長:學會放任自己,擺脫被困住的人生

 



  「這一次,我答應自己,花時間慢慢來,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
  對自己高期待,看到自己的價值,不害怕跟世界對立,勇敢選擇激進的態度,
  在每一次生命被卡住的時候,就可以掙脫束縛,繼續舒適做自己。」_____褚士瑩

  野蠻生長:【動名詞】在有機的人生土壤中,播撒下意圖的種子,透過不斷的選擇來主動參與世界,讓種子按照自己的意圖,生根、發芽、成長、茁壯,這就是愛,這就是「野蠻生長」。

  在這個看似變化多端的世界,很多人雖然口口聲聲要忠於自我,卻總是在限制的框架中「決定做自己」。
  你以為自己長大了,改變了,可是竟不確定那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褚士瑩在野放茶園中,看見「野蠻生長」的強悍生命力,他連結到小學四年級的自己,還有師事法國哲學的刺激震撼,思考一路的成長過程他拒絕既定框架的澆灌和修剪,勇敢走進荒蕪生猛的原始之林,努力長出腳,長出腦袋,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而這樣的自己就算往後遇到被卡住的人生,「野蠻生長」的潛能成為盔甲裝備,成為一份獨一無二的生命禮物,他要繼續把這份禮物送給需要的人,只要你也同樣「野蠻生長」,會驚奇「原來人生竟然可以這樣」。

  ★學會放任自己,擺脫被困住的人生
  ★讓自己野蠻生長10大原則

  (1)願意花時間
  (2)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
  (3)對自己提高期待
  (4)看到自己的價值
  (5)刻意拋棄你所知道的,學會留白
  (6)別害怕跟人對立
  (7)做一個偏激分子
  (8)學習「無知」的態度
  (9)成為一隻安靜的老虎
  (10)決定做自己

  【透過本書,可以獲得】
  1.改變自我的實踐力
  2.全新思考路徑
  3.舒適地「做自己」
  4.找到特色,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本書特色

  1.重新定義「學習」,野蠻生長引發好奇心。
  2.褚士瑩的成長精華,作者透過經驗、故事、比喻、哲學思考,帶領我們翻轉原本對自己的想像。
  3.「我的世界卡住了」該怎麼辦,這本書提供十大原則,讓卡住的世界再次轉動。

強烈推薦

  【劉軒專文強烈推薦】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

目錄

【推薦序】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 003
【自序】野蠻才是最優雅的生長 007

謝謝!謝老師
突然來的一封LINE簡訊 019
為什麼總是急於離開?我是哪裡卡住了? 021
獲得勇氣的那一天,帶給我美好的人生禮物 023

不拿走原來的,也不給原來沒有的
德國人比我更懂茶? 029
柔軟的泥土,才健康肥沃 031
如森林般,野放式管理 034
不拿走原來的,也不給原來沒有的 036
曾經我的野放式管理 038
「自生自滅」的殘酷=優雅的「野蠻生成」 040

願意花時間─野蠻生長原則 (1)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 045
我們總想填滿空白 047
一次只要一個字就好 049
時間治療了我們的障礙 054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時間的完成品 059

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野蠻生長原則 (2)
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 065
「空間距離」的魔法師―寄宿學校 069
「時間距離」的魔法師―尼泊爾 072
旅行,讓我自然打開反省的大門 076

對自己提高期待─野蠻生長原則 (3)
有「期待」才有價值 081
平庸與高貴的期待界線 082
保護過甚,等於失去市場價值? 085
你如何「使用」你自己? 088
期待你放手一搏 090

看到自己的價值─野蠻生長原則 (4)
野蠻生長是一種「品牌價值」 095
Do Not Touch!非請勿摸 099
價值操之在我,自己必須取得控制權 101

刻意拋棄你所知道的,學會留白─野蠻生長原則 (5)
一杯茶與下一杯茶之間 107
留白是一件糟糕的事? 111
剩下的不叫「留白」 114
人要學會放空,才懂得思考 115
盡量多疑,放下判斷 118

別害怕跟人對立!─野蠻生長原則 (6)
誠實,就是一種對立 123
對立的勇敢是成長的燃料 126
對立必須花時間慢慢面對 131

做一個偏激分子─野蠻生長原則 (7)
長大,就是要自己做決定 137
學會選擇不逃避 140
偏激是一種美德 144
偏激的價格 146
偏激的好處 148
偏激讓人回到根本 150
如何成為一個「激進分子」? 152

學習「無知」的態度─野蠻生長原則 (8)
當自己的陌生人 157
如何訓練自己當「陌生人」 161
無知的態度是有機的態度 163

成為一隻安靜的老虎─野蠻生長原則 (9)
我存在,所以「我休息」 177
「有意義的巧合」和「幸福的意外」 180
安靜是一隻老虎 187
「思考」跟「解決問題」有什麼不一樣? 189
如何透過「靜觀」理解自己和別人的意圖? 195
帶給自己思考的環境 197

決定做自己─野蠻生長原則 (10)
變成我自己 203
「變成自己」的六個階段 205
忠於自己,要「嚴厲」 207
忠於自己,要「謹慎」 209
忠於自己,要「操煩」 213
找到自己的聲音 216
忠於自我的十種方法 220

推薦序

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
知名作家╲心理導師 劉軒


  Are you happy in your life? Or are you happy with your life?

  它們看起來像是相同的英語句子,但一個字的差異很大。

  許多人吃得好、穿得好、總是在光鮮亮麗的聚會出現,IG動態令人嫉羨;他們的生活充滿了享樂。但當你問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是否滿意時,他們卻往往回答「不是很滿意」。他們對自己充滿了困惑,內心充滿了矛盾,那厭世感一點都不令人羨慕。

  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希望這一群人都能讀《野蠻生長》。我只說「如果可能的話」,因為當你已經很難從手機上自拔,要好好專注讀一本書更是要求甚高。但對於那些陷入了「難受的舒適圈」的人而言,這本書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它可以輕輕推你一把,讓你開始進行改變。

  我認識作者褚士瑩多年了,不算深交,但一直把他視為人生平行線上的一位弟兄。

  我們倆都在同一個時代開始出書,一開始都寫遊記和散文。當他在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念公共關係時,我正在哈佛教育學校念人類發展心理學。當我暑假回台灣辦演講時,他也往往同期在做新書宣傳。但後來我們的人生途徑就差異越來越大了。我搬回台灣工作時,他去緬甸的非政府組織服務。當我選擇安頓下來、結婚生子,他選擇背著背包、拿著護照,當一個「世界公民」。有一天,我還聽說他跑去法國念哲學了,好樣的!

  《野蠻生長》這本書充分展現了這多面向的褚士瑩,就像以茶樹為中心的比喻:他選擇讓自己當「野放茶」。他說,野放茶「並不是不同的品種,僅僅只是一棵平凡的茶樹,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相較於丘陵上整齊劃一的大茶園,如同現代教育「以愛之名,以教育之名,在我身上施放肥料或農藥、除草劑」的同化體系,他說:「野蠻才是最優雅的生長。」

  話說心理學源於哲學,所以我們探討的問題大同小異。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將「野蠻生長」解讀為自我整合(ego integration)和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的過程。但因為研究方法不同,用語也就不盡相同。像在本書第二○七頁,他說「我不相信很多人說的『成為更好的自己』」(看到這裡我心想糗了,那剛好是我新書的書名吔!)「但是」他補充:「我相信人必須要『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這句話,出現在這本書的開場和結語,也是軸心。從一個直覺的角度淺顯易懂,但身為心理學者,我倒覺得這句話本身就是個難題。「你真正喜歡什麼?你為什麼確定這是你喜歡的?」除非做了足夠的探索和思索,否則我們很難有信心回答這個問題。

  在發展心理學,一個人的自我形成,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一開始,我們通過模仿周圍的人(父母,然後朋友)來建立自我。在第二階段,我們探索不同的選擇和嘗試,試圖找到自己的定位。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後,我們致力於一種身分,開始樹立自己的價值。最後,我們通過傳承、孕育後代,或服務他人,把重心轉向「大我」。唯有接受了「大我」之中必然會有多重價值觀,並與內心的「小我」達成了和諧,一個人才能說是達到了自我整合,也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在《野蠻生長》中,褚士瑩也剖析了「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的心路歷程,並整理出十個原則:願意花時間,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對自己提高期待,看到自己的價值,學會留白,別害怕跟人對立,做一個偏激分子,學習「無知」的態度,成為一隻安靜的老虎,決定做自己。

  對我來說,這十個原則,也等同於十個步驟,以一定順序的難度漸進。就如同發展心理學的四個階段,一個人需要被開導、被期待、開始對自己建立期待,然後出去探索、找到自己的價值,甚至與主流價值系統對抗、捍衛自己的偏激,也遭受過挑戰、學會謙卑,最後才有資格「做自己」。

  從書的內容和章節的排列,我可以意識到,或許表達方式不同,但褚士瑩從哲學的角度,和我用心理學的觀點,其實講的是同一個途徑。我也因此很榮幸,能夠為《野蠻生長》提供這篇讀後感和推薦。

  不僅僅對於那些經過精心修剪、在舊時代同化系統生長的茶樹,我認為對於千禧世代而言,這本書也具有巨大的價值。現代生活的無奈,不再是因為無法做自己,而是往往因為「太早做自己」。對於那些看似我行我素,但內心很不定的人,甚至在半生不熟之下就靠曝光和點擊率獲得了成功的人,我認為都會在本書中找到許多寶貴的句子,點醒你對意義的追求。

  我希望這本書成為你自己的「英雄之旅」上的陪伴。這並非易事,途中也會有許多痛苦的取捨和偏激的犧牲,但最終的結果絕對是值得的,當你問心無愧地選擇成為自己,成為你自己真正喜歡的樣子。

自序

野蠻才是最優雅的生長
褚士瑩


  小時候,我不喜歡團體生活,規定我必須跟所有的人,在同樣的時候,做一樣的事,總讓我痛苦萬分。

  幸好,我們三兄妹跟年邁的外婆同住,我的哥哥是長孫,又會念書,簡直是全村的驕傲,所以只要我哥哥開始念書,外婆就會把我跟姊姊,像在屋子裡發現白蟻一樣,趕到屋外去,要我們姊弟倆在大太陽底下「拔草」。問題是哥哥不知道為什麼,永遠在念書,所以我就順理成章地整天待在戶外當個野孩子,沒有人對我有什麼期待。基本上,我就是外婆要我拔的野草。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突然跟著家人從高雄鄉間搬到台北市中心,野草突然被塞進一個不見天日的三吋小花盆裡。

  幸好,當時我遇到一個喜歡做科學展覽的自然老師,她對於形式的東西不怎麼在意,允許我可以不用待在教室裡,但條件是要跟著她做科學實驗。於是我開始藉著做科展的名義,躲過不想要跟別人做同一件事的時光,得到我需要的喘息空間—雖然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做的實驗都很可笑,比如用各種化學藥劑融解黏在女同學頭髮上的口香糖,或是用各種不同光線強度的檯燈來孵鴨蛋之類的。

  我還記得,用氨水來融解頭髮上的口香糖雖然有效,但遭到班上所有女生的嫌惡,因為誰也不想要整個頭髮都是尿騷味。

  實驗室裡阿摩尼亞的味道已經夠臭了,在牆邊用檯燈照射的鴨蛋受精卵,也被我燒焦不少,於是尿騷味之外,又加上了讓人困擾的臭鴨蛋、腐屍味。

  這麼臭的地方,誰也不想靠近,所以我這個鄉下來的孩子,就在臭味形成的隱形保護罩之下,順利躲避許多那些我討厭的團體活動。

  但最讓人困擾的,不是臭氣沖天的死鴨蛋,而是順利孵出來的雛鴨,因為我從來沒想過鴨子孵出來該怎麼辦,更糟的是,自然老師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我們只好驚慌地推給隔壁班女生養,這個倒楣的隔壁班女生叫做高郁雯,到現在我們工作上還有聯繫,每次說起這件往事還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這樣,平庸的我,糊裡糊塗地接受自然老師的保護。然而從小學畢業以後,卻再度進入全然的黑暗中。那是一個管教嚴格、男女分班、大量體罰、嚴格要求團體生活的國中時期,每天過著以升學為唯一目標的高壓生活。從早到晚,我覺得自己就是那顆一天二十四小時被強力燈泡照射的臭鴨蛋,在裡面慢慢地焦黑死去。

  我因此向自己承諾,只要可以活著離開(聽起來也太悲情,不過當時確實是這麼想的),這輩子永遠不要再過一天那樣的生活。

  上高中以後,開始積極打工存錢,努力追尋經濟獨立。背起背包去旅行,到很遠的地方去體驗生活,去陌生的國度念書,在不同的國家工作。設定自己的目標,慢慢地去實現它,而且還三天兩頭,時常改變目標。

  慢慢地,我看到自己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慢慢地,我成為長輩口中的「世界公民」。

  在這過程中,我走遍了世界各地的咖啡農場,還有茶園。每次看到丘陵上整齊劃一的大型茶園,有人在採茶、有人在噴灑農藥、有人在澆水、有人在施肥,這幅美麗的景象總會讓我不寒而慄,讓我立刻聯想到我蒼白的國中生活。就像茶園中幾千株、幾萬株茶樹之一,被修剪得整整齊齊,跟別的茶樹一模一樣,外表看起來綠意盎然,但是體內流滿毒素,沒有人在乎我是誰、在想什麼,內在跟死了沒什麼兩樣,我的存在沒有意義。

  為了好好活著,我必須長出腳、長出腦袋,離開茶園,拒絕這一切的澆灌和修剪,走進荒蕪的森林裡面,長成一株有自己樣子的野茶樹。

  野茶樹並不是一種不同的品種,僅僅只是一棵平凡的茶樹,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雖然外表看起來是天生天養,但這棵野茶樹,對自己充滿了期待,跟小時候那株不抱期待的野草很不一樣。我知道,因為我嚐過精心焙製的野茶,那種乾淨、優雅的滋味。後來開始學習哲學,我才知道,那種存在,就是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裡說的「親在」(dasein)。

  這是一個野蠻的決定,卻有著優雅的結果。

  這個決定,不是憤怒的、也不具攻擊性,卻是激進、充滿期待的。這一次,我願意花時間慢慢來,跟世界保持適當的距離,學會對自己保持很高的期待,看到自己的價值,欣賞留白的美感生活,不害怕跟世界對立,勇敢選擇激進的態度,放空讓自己保持無知,保持開放的態度。這個野蠻的決定,卻同時是最優雅的決定,讓我在每一次生命被卡住的時候,只要稍微優雅轉身,就可以掙脫束縛,繼續舒適地做自己。

  慢慢地,我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2001年起計畫遍佈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只缺南極洲跟南冰洋,他很愛自己的工作。在緬甸衝突地區的和平工作,讓褚士瑩意識到發展工作的極限,因此從2015年赴英國倫敦瑞士哲學作家艾倫.狄波頓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後來在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師事奧斯卡.柏尼菲博士,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世界上各種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在台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在西拉雅呼喊全世界》《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誰說我不夠好?》《企鵝都比你有特色》《一個旅人,在西拉雅》(大田出版)等五十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