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高期待,看到自己的價值,不害怕跟世界對立,勇敢選擇激進的態度,
在每一次生命被卡住的時候,就可以掙脫束縛,繼續舒適做自己。」_____褚士瑩
野蠻生長:【動名詞】在有機的人生土壤中,播撒下意圖的種子,透過不斷的選擇來主動參與世界,讓種子按照自己的意圖,生根、發芽、成長、茁壯,這就是愛,這就是「野蠻生長」。
在這個看似變化多端的世界,很多人雖然口口聲聲要忠於自我,卻總是在限制的框架中「決定做自己」。
你以為自己長大了,改變了,可是竟不確定那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褚士瑩在野放茶園中,看見「野蠻生長」的強悍生命力,他連結到小學四年級的自己,還有師事法國哲學的刺激震撼,思考一路的成長過程他拒絕既定框架的澆灌和修剪,勇敢走進荒蕪生猛的原始之林,努力長出腳,長出腦袋,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而這樣的自己就算往後遇到被卡住的人生,「野蠻生長」的潛能成為盔甲裝備,成為一份獨一無二的生命禮物,他要繼續把這份禮物送給需要的人,只要你也同樣「野蠻生長」,會驚奇「原來人生竟然可以這樣」。
★學會放任自己,擺脫被困住的人生
★讓自己野蠻生長10大原則
(1)願意花時間
(2)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
(3)對自己提高期待
(4)看到自己的價值
(5)刻意拋棄你所知道的,學會留白
(6)別害怕跟人對立
(7)做一個偏激分子
(8)學習「無知」的態度
(9)成為一隻安靜的老虎
(10)決定做自己
【透過本書,可以獲得】
1.改變自我的實踐力
2.全新思考路徑
3.舒適地「做自己」
4.找到特色,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本書特色
1.重新定義「學習」,野蠻生長引發好奇心。
2.褚士瑩的成長精華,作者透過經驗、故事、比喻、哲學思考,帶領我們翻轉原本對自己的想像。
3.「我的世界卡住了」該怎麼辦,這本書提供十大原則,讓卡住的世界再次轉動。
強烈推薦
【劉軒專文強烈推薦】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
目錄
【自序】野蠻才是最優雅的生長 007
謝謝!謝老師
突然來的一封LINE簡訊 019
為什麼總是急於離開?我是哪裡卡住了? 021
獲得勇氣的那一天,帶給我美好的人生禮物 023
不拿走原來的,也不給原來沒有的
德國人比我更懂茶? 029
柔軟的泥土,才健康肥沃 031
如森林般,野放式管理 034
不拿走原來的,也不給原來沒有的 036
曾經我的野放式管理 038
「自生自滅」的殘酷=優雅的「野蠻生成」 040
願意花時間─野蠻生長原則 (1)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 045
我們總想填滿空白 047
一次只要一個字就好 049
時間治療了我們的障礙 054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時間的完成品 059
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野蠻生長原則 (2)
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 065
「空間距離」的魔法師―寄宿學校 069
「時間距離」的魔法師―尼泊爾 072
旅行,讓我自然打開反省的大門 076
對自己提高期待─野蠻生長原則 (3)
有「期待」才有價值 081
平庸與高貴的期待界線 082
保護過甚,等於失去市場價值? 085
你如何「使用」你自己? 088
期待你放手一搏 090
看到自己的價值─野蠻生長原則 (4)
野蠻生長是一種「品牌價值」 095
Do Not Touch!非請勿摸 099
價值操之在我,自己必須取得控制權 101
刻意拋棄你所知道的,學會留白─野蠻生長原則 (5)
一杯茶與下一杯茶之間 107
留白是一件糟糕的事? 111
剩下的不叫「留白」 114
人要學會放空,才懂得思考 115
盡量多疑,放下判斷 118
別害怕跟人對立!─野蠻生長原則 (6)
誠實,就是一種對立 123
對立的勇敢是成長的燃料 126
對立必須花時間慢慢面對 131
做一個偏激分子─野蠻生長原則 (7)
長大,就是要自己做決定 137
學會選擇不逃避 140
偏激是一種美德 144
偏激的價格 146
偏激的好處 148
偏激讓人回到根本 150
如何成為一個「激進分子」? 152
學習「無知」的態度─野蠻生長原則 (8)
當自己的陌生人 157
如何訓練自己當「陌生人」 161
無知的態度是有機的態度 163
成為一隻安靜的老虎─野蠻生長原則 (9)
我存在,所以「我休息」 177
「有意義的巧合」和「幸福的意外」 180
安靜是一隻老虎 187
「思考」跟「解決問題」有什麼不一樣? 189
如何透過「靜觀」理解自己和別人的意圖? 195
帶給自己思考的環境 197
決定做自己─野蠻生長原則 (10)
變成我自己 203
「變成自己」的六個階段 205
忠於自己,要「嚴厲」 207
忠於自己,要「謹慎」 209
忠於自己,要「操煩」 213
找到自己的聲音 216
忠於自我的十種方法 220
序
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
知名作家╲心理導師 劉軒
Are you happy in your life? Or are you happy with your life?
它們看起來像是相同的英語句子,但一個字的差異很大。
許多人吃得好、穿得好、總是在光鮮亮麗的聚會出現,IG動態令人嫉羨;他們的生活充滿了享樂。但當你問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是否滿意時,他們卻往往回答「不是很滿意」。他們對自己充滿了困惑,內心充滿了矛盾,那厭世感一點都不令人羨慕。
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希望這一群人都能讀《野蠻生長》。我只說「如果可能的話」,因為當你已經很難從手機上自拔,要好好專注讀一本書更是要求甚高。但對於那些陷入了「難受的舒適圈」的人而言,這本書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它可以輕輕推你一把,讓你開始進行改變。
我認識作者褚士瑩多年了,不算深交,但一直把他視為人生平行線上的一位弟兄。
我們倆都在同一個時代開始出書,一開始都寫遊記和散文。當他在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念公共關係時,我正在哈佛教育學校念人類發展心理學。當我暑假回台灣辦演講時,他也往往同期在做新書宣傳。但後來我們的人生途徑就差異越來越大了。我搬回台灣工作時,他去緬甸的非政府組織服務。當我選擇安頓下來、結婚生子,他選擇背著背包、拿著護照,當一個「世界公民」。有一天,我還聽說他跑去法國念哲學了,好樣的!
《野蠻生長》這本書充分展現了這多面向的褚士瑩,就像以茶樹為中心的比喻:他選擇讓自己當「野放茶」。他說,野放茶「並不是不同的品種,僅僅只是一棵平凡的茶樹,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相較於丘陵上整齊劃一的大茶園,如同現代教育「以愛之名,以教育之名,在我身上施放肥料或農藥、除草劑」的同化體系,他說:「野蠻才是最優雅的生長。」
話說心理學源於哲學,所以我們探討的問題大同小異。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將「野蠻生長」解讀為自我整合(ego integration)和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的過程。但因為研究方法不同,用語也就不盡相同。像在本書第二○七頁,他說「我不相信很多人說的『成為更好的自己』」(看到這裡我心想糗了,那剛好是我新書的書名吔!)「但是」他補充:「我相信人必須要『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這句話,出現在這本書的開場和結語,也是軸心。從一個直覺的角度淺顯易懂,但身為心理學者,我倒覺得這句話本身就是個難題。「你真正喜歡什麼?你為什麼確定這是你喜歡的?」除非做了足夠的探索和思索,否則我們很難有信心回答這個問題。
在發展心理學,一個人的自我形成,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一開始,我們通過模仿周圍的人(父母,然後朋友)來建立自我。在第二階段,我們探索不同的選擇和嘗試,試圖找到自己的定位。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後,我們致力於一種身分,開始樹立自己的價值。最後,我們通過傳承、孕育後代,或服務他人,把重心轉向「大我」。唯有接受了「大我」之中必然會有多重價值觀,並與內心的「小我」達成了和諧,一個人才能說是達到了自我整合,也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在《野蠻生長》中,褚士瑩也剖析了「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的心路歷程,並整理出十個原則:願意花時間,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對自己提高期待,看到自己的價值,學會留白,別害怕跟人對立,做一個偏激分子,學習「無知」的態度,成為一隻安靜的老虎,決定做自己。
對我來說,這十個原則,也等同於十個步驟,以一定順序的難度漸進。就如同發展心理學的四個階段,一個人需要被開導、被期待、開始對自己建立期待,然後出去探索、找到自己的價值,甚至與主流價值系統對抗、捍衛自己的偏激,也遭受過挑戰、學會謙卑,最後才有資格「做自己」。
從書的內容和章節的排列,我可以意識到,或許表達方式不同,但褚士瑩從哲學的角度,和我用心理學的觀點,其實講的是同一個途徑。我也因此很榮幸,能夠為《野蠻生長》提供這篇讀後感和推薦。
不僅僅對於那些經過精心修剪、在舊時代同化系統生長的茶樹,我認為對於千禧世代而言,這本書也具有巨大的價值。現代生活的無奈,不再是因為無法做自己,而是往往因為「太早做自己」。對於那些看似我行我素,但內心很不定的人,甚至在半生不熟之下就靠曝光和點擊率獲得了成功的人,我認為都會在本書中找到許多寶貴的句子,點醒你對意義的追求。
我希望這本書成為你自己的「英雄之旅」上的陪伴。這並非易事,途中也會有許多痛苦的取捨和偏激的犧牲,但最終的結果絕對是值得的,當你問心無愧地選擇成為自己,成為你自己真正喜歡的樣子。
自序
野蠻才是最優雅的生長
褚士瑩
小時候,我不喜歡團體生活,規定我必須跟所有的人,在同樣的時候,做一樣的事,總讓我痛苦萬分。
幸好,我們三兄妹跟年邁的外婆同住,我的哥哥是長孫,又會念書,簡直是全村的驕傲,所以只要我哥哥開始念書,外婆就會把我跟姊姊,像在屋子裡發現白蟻一樣,趕到屋外去,要我們姊弟倆在大太陽底下「拔草」。問題是哥哥不知道為什麼,永遠在念書,所以我就順理成章地整天待在戶外當個野孩子,沒有人對我有什麼期待。基本上,我就是外婆要我拔的野草。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突然跟著家人從高雄鄉間搬到台北市中心,野草突然被塞進一個不見天日的三吋小花盆裡。
幸好,當時我遇到一個喜歡做科學展覽的自然老師,她對於形式的東西不怎麼在意,允許我可以不用待在教室裡,但條件是要跟著她做科學實驗。於是我開始藉著做科展的名義,躲過不想要跟別人做同一件事的時光,得到我需要的喘息空間—雖然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做的實驗都很可笑,比如用各種化學藥劑融解黏在女同學頭髮上的口香糖,或是用各種不同光線強度的檯燈來孵鴨蛋之類的。
我還記得,用氨水來融解頭髮上的口香糖雖然有效,但遭到班上所有女生的嫌惡,因為誰也不想要整個頭髮都是尿騷味。
實驗室裡阿摩尼亞的味道已經夠臭了,在牆邊用檯燈照射的鴨蛋受精卵,也被我燒焦不少,於是尿騷味之外,又加上了讓人困擾的臭鴨蛋、腐屍味。
這麼臭的地方,誰也不想靠近,所以我這個鄉下來的孩子,就在臭味形成的隱形保護罩之下,順利躲避許多那些我討厭的團體活動。
但最讓人困擾的,不是臭氣沖天的死鴨蛋,而是順利孵出來的雛鴨,因為我從來沒想過鴨子孵出來該怎麼辦,更糟的是,自然老師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我們只好驚慌地推給隔壁班女生養,這個倒楣的隔壁班女生叫做高郁雯,到現在我們工作上還有聯繫,每次說起這件往事還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這樣,平庸的我,糊裡糊塗地接受自然老師的保護。然而從小學畢業以後,卻再度進入全然的黑暗中。那是一個管教嚴格、男女分班、大量體罰、嚴格要求團體生活的國中時期,每天過著以升學為唯一目標的高壓生活。從早到晚,我覺得自己就是那顆一天二十四小時被強力燈泡照射的臭鴨蛋,在裡面慢慢地焦黑死去。
我因此向自己承諾,只要可以活著離開(聽起來也太悲情,不過當時確實是這麼想的),這輩子永遠不要再過一天那樣的生活。
上高中以後,開始積極打工存錢,努力追尋經濟獨立。背起背包去旅行,到很遠的地方去體驗生活,去陌生的國度念書,在不同的國家工作。設定自己的目標,慢慢地去實現它,而且還三天兩頭,時常改變目標。
慢慢地,我看到自己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慢慢地,我成為長輩口中的「世界公民」。
在這過程中,我走遍了世界各地的咖啡農場,還有茶園。每次看到丘陵上整齊劃一的大型茶園,有人在採茶、有人在噴灑農藥、有人在澆水、有人在施肥,這幅美麗的景象總會讓我不寒而慄,讓我立刻聯想到我蒼白的國中生活。就像茶園中幾千株、幾萬株茶樹之一,被修剪得整整齊齊,跟別的茶樹一模一樣,外表看起來綠意盎然,但是體內流滿毒素,沒有人在乎我是誰、在想什麼,內在跟死了沒什麼兩樣,我的存在沒有意義。
為了好好活著,我必須長出腳、長出腦袋,離開茶園,拒絕這一切的澆灌和修剪,走進荒蕪的森林裡面,長成一株有自己樣子的野茶樹。
野茶樹並不是一種不同的品種,僅僅只是一棵平凡的茶樹,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雖然外表看起來是天生天養,但這棵野茶樹,對自己充滿了期待,跟小時候那株不抱期待的野草很不一樣。我知道,因為我嚐過精心焙製的野茶,那種乾淨、優雅的滋味。後來開始學習哲學,我才知道,那種存在,就是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裡說的「親在」(dasein)。
這是一個野蠻的決定,卻有著優雅的結果。
這個決定,不是憤怒的、也不具攻擊性,卻是激進、充滿期待的。這一次,我願意花時間慢慢來,跟世界保持適當的距離,學會對自己保持很高的期待,看到自己的價值,欣賞留白的美感生活,不害怕跟世界對立,勇敢選擇激進的態度,放空讓自己保持無知,保持開放的態度。這個野蠻的決定,卻同時是最優雅的決定,讓我在每一次生命被卡住的時候,只要稍微優雅轉身,就可以掙脫束縛,繼續舒適地做自己。
慢慢地,我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作者介紹
褚士瑩
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2001年起計畫遍佈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只缺南極洲跟南冰洋,他很愛自己的工作。在緬甸衝突地區的和平工作,讓褚士瑩意識到發展工作的極限,因此從2015年赴英國倫敦瑞士哲學作家艾倫.狄波頓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後來在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師事奧斯卡.柏尼菲博士,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世界上各種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在台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在西拉雅呼喊全世界》《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誰說我不夠好?》《企鵝都比你有特色》《一個旅人,在西拉雅》(大田出版)等五十多本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