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葉冠玟
當你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你有一邊滑手機的習慣嗎?或是,你有沒有遇過,當你在說話時,卻發現對方心不在焉,好像沒在聽。這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其實,溝通是「互相整理」的過程,對方協助自己釐清想法,自己也能幫助對方整理出重點,而彼此的關係也會因為「互相傾聽」,變得更加緊密。
但是一直以來,大家努力精進溝通表達技巧時,卻忽略了一個事實:良好的溝通是「聽」出來的。只是,到底該怎麼「聽」呢?
作者劉秀丹在《阿丹老師的幸福說話課》一書中,提供了5個傾聽技巧,若能在生活或工作中多加注意及練習,將能幫助你「和誰都聊得來」!
一、利用肢體語言表達關心
善用肢體語言,可以幫助說話者感受到你的專注。有時候多說無益,只要給予對方一個微笑,或適時的點頭,就能表達出內心的支持。
對此,不妨嘗試「SOLER」傾聽法:
用影音、音頻吸收一本書!現在加入,解鎖 40 本以上說書影音
S 面向對方(Squarely):
當對方在跟你說話時,記得停下手邊的事情,免得變成單向溝通。
O 採取開放的姿態(Open):
把自己想成是一個杯子,接納對方所說的話。記得雙手不要抱在胸前,可以自然地放在膝蓋上。
L 上半身微微向對方前傾(Lean):
這能讓對方感受到你想多了解他。
E 眼神接觸(Eye Contact):
記得要注視說話者,讓對方感受到尊重。
R 放鬆(Relax):
保持身體輕鬆自然。
二、用簡短的回應引導對方「多說話」
對於朋友向你傾訴的煩惱,你或許會覺得,身為好朋友,就應該設法幫上忙。但是,一個好的傾聽者,會相信對方有能力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所以,你該扮演的角色應該是「鼓勵對方多說話」的聽眾,讓對方從梳理自己的思緒當中,「自己解決問題」,反而能讓對方有自我成長的機會。
但給予對方說話空間的同時,也要注意你的傾聽過程和回應,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支持。
三、摘要式重點整理
當對方說完話後,你可以簡單扼要地重複重點內容,一方面是確認自己是否理解正確,避免有誤解的地方,另一方面則是讓說話者能有被了解的溫暖感受。
四、發揮同理心去傾聽對方的聲音
《阿丹老師的幸福說話課》指出,一段聆聽是否能讓人感到溫暖,關鍵就在於聽者能否走出自己的世界,去貼近對方現在經歷的各種情緒。
舉例來說,若說話者對於「主管突然指派一堆工作」表達出無奈的心情,你身為一個傾聽者,若做出「沒什麼好擔心的啦!」的回應,可能只會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試著了解他,甚至還否認了他的感受。
相反地,若你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傾聽,給予正面回應,像是「這樣壓力真的很大,看來這陣子要辛苦一點了。」反而能讓對方有被理解、情感被支持的感受。
五、謹慎地給予忠告
當說話者對於想要解決的問題感到不知所措時,他可能需要的並不是情緒上的支持或安慰,而是希望能尋求協助。此時,我們還是可以提供具體的建議給對方。但是在說話前,應該要注意2件事:
1.心態:
要確認自己的傾聽與提供的幫助,是「真的想幫助對方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表現出自己比較厲害。
2.需求:
開口講出建議前,你可以先透過「你覺得我可以怎麼幫你呢?」「我能幫上什麼忙嗎?」「你會想聽聽看我的看法嗎?」來確認對方是否真的需要自己的忠告。
延伸閱讀 /
1.不要急著表達你的意見!真正的「同理心傾聽」才能解決問題
2.會傾聽比會說話來得受歡迎,讓對方知道「我很認真在聽」的小技巧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3435
©經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