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2018 年 6月號,主題學習:重新定義成功學)
職場上的每次交際、聚會,你可能都會換回一疊名片,而這正是很多人以為拓展人際關係的方式。但事後回想,通常都是你認識了這些人,他們卻不記得你,等你真正需要時,還是不知道誰能夠幫忙。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想讓你的「人脈」扮演稱職的角色,該怎麼做?
成為對別人有價值的人,才會吸引人脈向你靠攏
一般人往往誤會人脈是主動結交而來,但《反人脈學》指出,刻意用「只結交對自己有利的朋友」為出發點,很快就會被別人識破,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利用的感覺。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認為,貴人或投資者會支持你,取決於你能夠提供的價值。因此,人脈不是主動求來的,而是被你吸引來的。
舉例來說,富比士(Forbes)雜誌估計年營收超過 40 億美元的塑身內衣品牌Spanx,創辦人莎拉.布蕾克莉(Sara Blakely)原本是傳真機的業務員,運用每天下班與周末,埋頭研究產品、顧客需求,申請專利的過程,也幾乎由她一手包辦。
2010 年 Spanx 的商品正式在通路上架時,她的資金已幾乎耗盡,這時她卻受到知名主持人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的推薦。這使她的產品在更多間百貨公司上架,甚至銷售一空,第一年業績就達 400 萬美金。她的成功不是靠著和歐普拉有什麼關係,而是靠產品本身得到對方肯定。
想建立自己的人脈網,格蘭特的結論是,你不需要成為交際專家,比起一張名片,成為某個領域內的專家,會更容易結識到職涯裡的貴人。
想提升職涯發展,鎖定 3 種人際連結
不過在職場當中,到底哪些人才算是有效人脈?《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中表示,有 3 種關係可以幫助自己的職涯發展:盟友、弱連結與朋友的朋友。
首先,盟友是非常親密的關係,你會經常諮詢他的意見,而他也會留意哪些事情對你有利。通常要締結到盟友,對方會和你有類似的興趣、願景,當你們都願意專注在同樣的目標時,就容易經由交流、合作,確認彼此得以信任。
盟友可視為「強連結」,但身邊都是強連結的話,知識、生活圈會相對重疊,這時候「弱連結」就顯得重要:互動不多,但維持友好的關係。
弱連結可以形容為新資訊的橋梁。像是你認識一位其他產業的高階經理人,你們會在社群媒體討論議題,你不會找他訴苦,卻能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甚至是工作機會。
最後,則是藉由共同認識的朋友,展開第二度、第三度連結。領英(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舉例,他每天都會收到其他創業家的信,通常不會引起他的興趣,但如果是由原本信賴的人介紹,就會想進一步了解。
因為有他人引介,雙方會站在互信的基礎,也才有認識的意願。然而,畢竟不是直接認識,霍夫曼建議,要建立這樣的關係,先找出彼此最相近的目標,並多使用「我注意到你」、「你曾經提過」,讓對方知道你對他有初步了解,且剛好有些資訊可以跟他分享,才能慢慢培養信賴。
社交圈愈廣愈好?有效人脈僅到「三度分隔」
認識愈多人,不代表擁有愈多人際關係上的優勢,重點是要認識「有效的人脈」。但人們「牽線」的意願,最遠只能到「三度分隔」。意即當你需要和某個目標對象聯繫,如果中間負責引介的人,既不認識你也不認識對方時,就缺少動力介紹一個陌生人,給另外一個陌生人認識。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62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