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從讀心到攻心:七天教你掌握身體語言力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Amazon暢銷書、德日韓10多國語文翻譯

超過90張實境講解照片‧完整簡易的身體語言實戰手冊

美國FBI、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指定採用的訓練計畫

 

七天帶你破解讀心術的密碼:如何準確察言觀色,連小小的肚臍都有作用!

七天教你學會用身體說話:如何在舉手投足間決戰商場職場情場與戰場!

讓你精準識人.表達自己.影響他人

 

本書特色:

◆超過90張實境講解照片,最完整簡易的實戰手冊

◆身體語言商數測驗,讓你先搞清楚自己的自信等級

◆破除舊式讀心術,識人精準度提升百分百

◆七日改造計畫,每天提供必修功課,肢體動作大躍進

 

******

人際互動中,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五是屬於非語言的溝通。因此,不論在職場、愛情、家庭、生活中,愈能夠辨識及運用身體語言的意義,將更能夠勝出。

在這本關於肢體溝通的暢銷著作中,美國官方身體語言權威珍妮.柴佛將提出全新的破解身體語言之道,並且踢爆其他的專家沒有告訴你、甚至是誤導你的事

   你以為解讀身體語言可以幫你學會讀心術?你以為常保笑容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你以為說謊的人不敢與人正眼對看?你以為身體語言是全球通用的?以上皆非,讓真正的專家來為你解答。除此之外,珍妮.柴佛提出了創新的肚臍智商(Nav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殊不知,我們與人互動時,肚臍這個小小的身體部位,可是大大透露出我們的態度與想法!

珍妮.柴佛在本書中,提出創新的「新式身體語言七日計畫」,這套計畫經過多年的驗證與修正,經證實能夠能幫助人們發展與生俱來的社交能力。從第一天開始,書中將逐日討論一星期的課表,每天分享一些故事、練習與技巧,以開發你的天賦,幫助你提高解讀身體語言精準度,並加以實際運用,使其臻於完美。只要一星期,你就能運用天賦來精準識人、將身體語言運用恰到好處,帶著超屌的態度走入生活各領域。

 

◆本書充滿關於身體語言到底在玩什麼把戲的有趣知識。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柴佛知道如何解讀他人,訓練人們充滿信心與力量。她確實瞭解她要做什麼,也能夠以吸引人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其改造計畫中。

──美國國家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為商場、情場、法庭等等提供許多肢體辨識訣竅,柴佛的建議能夠給讀者帶來立即且有效的結果。以幽默口吻揭露許多練習與自我測試,閱讀起來愉悅且高度實用。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目錄

 

目錄

專文推薦

專文推薦

致台灣讀者的話

 

前言  就算你什麼都沒說,但你說的其實比你想的還要多!   

 

新式的身體語言:其他專家不會敎你的事

舊式身體語言的七個迷思

.新式的身體語言:精準+應用=態度

第一階段:精準識人

.第二階段:應用所學

.第三階段:建立正確的態度

.新式的身體語言七日計畫

.如何準備你的一週計畫

.身體語言信心指數解答

 

第一天:從觀察個人的行為開始

.精準識人:找出行為的基準點和觀測點

.應用:了解你的習慣動作,建立信賴關係

.第一天的功課:練習觀察基線行為

 

第二天:精通肚臍法則

‧精準識人:看肚臍法則如何奏效

‧應用:不要讓肚臍朝天

‧第二天的功課:精通肚臍法則

 

第三天:調整下半身的姿勢

‧精準識人:看看誰在閃著淘氣部位

‧炫耀淘氣部位

‧應用:不要隱藏,除非必要

‧第三天的功課:學習展現淘氣部位

 

第四天:移向對的那一邊

精準識人:新側位法則

應用:使用新側位法則

第四天的功課:找出對的側邊

 

第五天:應用你的權力姿勢

精準識人:解讀各種手勢

應用:進階版的權力姿勢

第五天的功課:採取行動!

 

第六天:展現最好的表情

精準識人:偵測四種危險的微表情

應用:展現最好的一面

第六天的功課:善用臉部表情

 

第七天:QWQ公式和其他進階技巧

‧精準識人:提出有效的問題

‧應用:同理他人

第七天的功課:練習發問

 

最後驗收:全新的態度

新式的身體語言是一種態度

‧融會貫通

培養新態度的進階練習

 

結語:尋找加西亞

加分練習題

參考資料

 

 

專文推薦

看我‧讀我──盡情揮灑個人的智慧與魅力

張艾如

 

從事心理醫師的工作十五年了,除了醫療工作的本職,多年來也受邀於企業、基金會、學校等各單位進行「職場壓力紓解」、「EQ與情緒管理」、「人際溝通技巧」講座,致力於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講座中,每每我都特別強調人際互動中不只語言溝通是重要的,事實上身體語言/非語言,包括肢體語言、眉宇之間表情、眼神,以及語調上的抑、揚、頓、挫,更是流露情緒祕密的關鍵所在。由於人往往深受外在眼光與世俗標準的影響,因此透過理性的運作雖然得以修飾語言的用詞,然而感性的情緒內涵卻容易不知不覺地於動作舉止與身體語言中表露無遺!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畢竟每個人的「意識」不太了解「潛意識」,而後者卻深深影響每個生命體的一生;如果意識主宰較多的理性面,而潛意識掌管較多的感性面,那麼語言便是相對在意識層面較容易被理性覺察的,身體語言則是潛意識層面直接蘊涵感性面情緒的外顯結果。我們希望每個人在「活到老、學到老」增長EQ的人生閱歷中,能漸漸學習從意識至潛意識有更多並重的覺察,於是能讓理性與感性更趨平衡,生活中便不再輕易地感受到感性面情緒的直接衝擊而已,理性面也能因懂得調節感性面情緒而幫助自己溝通更平順。

倘若我們能在理性上對身體語言有更多的了解,則能對感性上互動訊息有更正確的判讀,並能提供積極加分的調整:一,當我們注意到一個人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不一致時,便能理解非語言的訊息更能準確地貼近內心真實感受,不輕易受到言語內容的影響而造成負向傷害;二,當自己用心於婉轉的語言表達時,也可以避免自身未被注意到的不貼切身體語言,以免破壞原意,造成對方收到身體語言的感受甚於語言表達;三,適切搭配身體語言的呈現,加強他人對自己整體的正面印象,更能清楚表達自信與智慧、散發出具特色的個人魅力,特別是職場上的表現,因此更能帶來正向循環的人際關係,促使成功的能力展現,相對感受到的職場壓力便自然減少。

當然不同的文化特色皆會影響不同身體語言的表達意義,讀者們也將能在閱讀本書時細細品味「同中全異」與「異中求同」的美妙,開始徜徉在作者多年來累積無數場研討會、訓練課程與生活體悟,因而用心整合發展出的一套「身體語言七日計畫」。書中我們將可以體會到作者透過對各種生活實例的細膩觀察與解析,運用輕鬆妙語以及實境照片的搭配,帶領讀者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快速建立自信、迎接美好。依該計畫進行每一天的學習目標,的確有助於我們的意識了解潛意識內涵,因為愈是懂得運用身體語言,愈能促使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更臻生活的圓融。「身體語言七日計畫」中,特別令人驚豔、印象深刻的「肚臍法則」更是一絕!

最後要強調的是人與人互動中的「真誠」態度,也就是當下感受到的氛圍(我喜歡以「能量場/磁場」稱之),無庸置疑是凌駕於語言或非語言溝通之上更重要的前提,我們完全不希望任何人刻意卻不誠懇,甚至自私的行為表現,而是能著重誠意、溝通禮貌、雙贏或多贏的全面性整體感受,這也就是作者必須於最後驗收階段再次強調「新式的身體語言是一種全新態度」的貼心提醒,因為發自內心本質上的態度,是大大有別於僅展現於外顯行為上的態度!我們衷心地期盼每位讀者能因本書帶來內心的滋潤、自信心的建立,因而展現自我。

最後一提,當商周的編輯來信邀約推薦序時,真的於第一時間感到欣喜若狂,很高興能有這樣強調身體語言重要性的書即將問世!當然也要在此很鄭重地推薦給各位讀者,希望每個人都能同時提升語言與身體語言溝通的藝術與技術,特別是在善用適切的身體語言加分下,擁有更棒的人際關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現任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台灣分會創會人)

 

專文推薦

經由新身體語言觀察術提高破案率

 

鄧煌發博士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我國一句古老諺語:「相由心生。」強調個人的外貌、外顯行為,常受內心想法、情緒、動機、驅力等所影響,故有「觀察術」經驗法則應用在人際關係;利用個人內心行為取向,透過所處的環境刺激,必然會做出特定的反應,「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展現出來。

這本書與我專長的犯罪學與警察犯罪偵查領域最相關的部分,應屬「犯罪剖繪」(criminal profiling)的技術,它是目前世界各國警察採取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最早研發的一套完整的犯罪人格剖繪技術,以徹底執行犯罪刑案的現場重建(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從犯罪現場、被害者及其他可獲得證據的詳細偵查資料中,透過演繹、推導、歸納的步驟,盡可能正確地找出未知的犯罪人;或從他所犯的罪行來了解他大部分的心理特質與行為特徵;或透過對犯罪案件的特徵分析,嘗試去側寫可能的犯罪嫌疑犯。在此,必須特別引出一位國際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他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專業如他,相信跟他接觸過的讀者會發現,他同時是一位社交人際關係極佳的學者。

特定型態的人格特質會表現出相似而特定的行為模式,故若利用這些行為模式即能協助犯罪偵查,最終找出潛在的犯罪嫌疑人,達成有效刑事追訴的確定性,其實也利於一般嚇阻功能的犯罪預防效益。

融合了心理學、犯罪學、精神醫學與社會學等專業知識,加上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力所得之常識,靈活運用在犯罪偵查實務的犯罪剖繪技術,是從犯罪現場、犯罪型態及被害人特性等方面蒐集、歸納出凶手特徵或人格特性之破案技術。從社會行為科學的研究領域裡,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會充分反映在其人格上;同樣地,犯罪人的心理特質也會反映在他們的犯罪方式與犯罪現場上,且會持續不斷地以一個相近似的方式顯現出來,運用這樣的特徵原理,才能進行正確的犯罪剖繪:

一、犯罪現場反映出犯罪人的人格特質

剖繪的基本描述,主要在於犯罪現場反映出犯罪人的心理特徵,故在評估犯罪現場時,將能夠提供偵查人員犯罪偵查的方向及縮小偵查範圍。犯罪現場的評估,包括被害人被傷害的方式,現場留下的物理或非物理證據,以及物品擺放的相對位置等;如從犯罪現場的混亂或整潔程度,可以顯示犯罪者人格是屬於雜亂無章或井然有序的人格特徵,警察必須以整體的角度來衡量犯罪現場,以形成犯罪者的整體輪廓。

二、獨特的犯罪手法建構特定的犯罪模式

就行為科學觀點,從犯罪現場與被害情形可以歸納為「犯罪模式」(crime pattern)與「手法」(method of operation)。「犯罪模式」指的是不特定相關一群人之間的犯罪手法,卻存在著相類似的犯罪途徑、手段、方法,從中可彙整出一套概括模式;「手法」指的是某人或某特定犯罪集團,在反覆多次從事犯罪行為時,會慣用某一特定手法或方式。犯罪行為一再重複且平順進行的同時,犯罪人的犯罪模式將具有必存性、反覆性及固定性,但若在行為過程遭遇到難以預期或控制的情況,將因而修正其犯罪手法。總之,「犯罪手法」係犯罪人於行為時所習得的結果顯示,具有個別化與獨特性;而「手法」僅只是犯罪者在操弄被害者或犯罪現場所呈現之方式,對犯罪行為非屬必要因素,僅只是滿足犯罪人的心理需求。

三、犯罪特徵將維持穩定不變

犯罪人會在其所犯的犯罪案件留下相同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犯罪者留在犯罪現場的特徵方式,被害者所說的話,或其他足資顯示及辨認的物品等。例如,潛入住宅行竊卻沒有偷到有價值的物品的慣竊,常會在屋內拉屎或盜取屋主身分證,藉以消解霉運的特殊方式。

四、犯罪人的核心人格原則上不會改變

基本上,個人的核心人格不會因時間而改變,或許可以隨意改變其外觀,但對於其人格中心成分將是定型的,只有少數個案會因時間、環境與壓力等因素而改變。由於犯罪人無法輕易地轉變其核心人格,故他會以相近的方式犯下類似案件,且會要求被害人去做與前一位被害人被迫做的相同事情。

最後,這真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其內闡述的豐富內容,結合上述犯罪剖繪的原理,將讓警察成功地分析出不同犯罪類型的基本特徵,提高破案的機率。這本書尤其能夠讓一般讀者明白實施步驟,正確運用正向修正行為的方式,以新身體語言修煉自己;此書另一值得特別點出的特色,在介紹重要概念或步驟之後,均會適時地出現成功個案的親身見證,從中加強讀者的心理支持,相信可以在短短一週內,發展出成功的社交魅力,讓讀者在競爭激烈的職場或情場上春風得意,順利步上人生的顛峰。

 

(本文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副理事長)

 

專文推薦

 

連自己都想多看自己兩眼

歐耶

 

 

 

身為國內唯一結合劇場肢體表演訓練、口語表達技巧與非語言溝通訓練的專業企業教育訓練講師,我真的一點都不想推薦各位看這一本書!因為……

如果你也曾在這三、四年間看過有關「肢體語言溝通」或是所謂「識人學」、「猜透對方心思的身體語言」之類的書籍,卻跟我與我的眾多學生一樣看不到一半就睡著。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個深深了解肢體語言的驚人力量,不願讓艱深的理論與似是而非的陳述困擾著學生,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訓練教材與工具書的老師。

如果你也是個花了一堆錢,抱著一大堆號稱能快速分析所有人細微表情與姿勢動作之背後義涵的「經典」書籍,人際關係卻依然處處撞壁、一籌莫展的「忠實讀者」。

如果你也是每次看類似的書之後,總是驚訝讚嘆非語言的影響力,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動作已經透露出這麼多的祕密,但最後總止於驚訝而已!(你到底還要讓自己驚訝幾次?)

如果你也是屬於想找到一本可以徹底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並且能明確告訴自己該如何開始、每個步驟該如何做、最後會有哪些確實成果的「訓練手冊」,而非只是分析對方所有動作義涵的「字典」。

如果你也是個認為要賣東西不如先賣自己,顧客是因為喜歡你、信任你、對你這個人所散發的一切比你所說的一切有興趣,才會跟你買單的聰明業務。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希望透悉所有異性內心的真實想法,但不願什麼都知道、都分析出來後,對方用他╱她的肚臍方向告訴你:「我對你沒興趣!」最後含淚回家喝悶酒。

如果你也覺得「知道不等於做到」,而所謂大師的「經典」都只是不斷教你你還不知道的,卻都不願透露該怎麼跟他一樣行,除非你願意付出昂貴的訓練費,最後你只好再度含淚承認自己窮,期待下一部大師的「經典」。

如果你也發現自己已經懂得太多,能實際使用出來的卻太少,教我知人識人不如馬上教我如何影響人。(因為月底啦!老子明天就需要業績!需要訂單!)

如果你還跟我一樣仍傻傻地認為對方說話時眼睛往右上方飄就是代表他在說謊、光看對方動作就能讓你學會讀心術、說謊者的眼睛不敢直視你、身體語言是全球通用的語言,以及當你笑的時候影響力將大幅提昇?

如果你還不知道你之前所認知、所學習的身體語言已經被本書作者珍妮.柴佛(Janine Driver)正式定義為「舊式身體語言」,新的研究與實證已經推翻之前混淆視聽的錯誤理論。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對肢體語言相關叢書中的「基線行為」(baseline behavior)、「信息集群」(message clusters)等詞不陌生,卻從來都不知道怎麼應用,只知道它們是影響身體語言觀察與使用的重要關鍵?

如果你也好奇電視上的模特兒、明星、成功企業家如何透過身體語言與表情展現自信,散發魅力與無比的吸引力,而不甘於自己只能夠再「好奇」下去,也希望自己能散發這樣自信的光芒。

如果你看到這裡,剛剛有做出頻頻點頭的身體動作,嘴脣從本來的緊閉變成微微張開而不自知,那你會跟我一樣迫不及待地將這本書買回家,然後像個求知若渴、想成為跟師父一樣棒的徒弟,捧著苦等多年後師父終於願意給你開出的個人專屬訓練菜單,火速地衝回家,並按照上面師父所給你的功課一一確實執行。

最後,七天過後,享受充滿自信和人際關係大幅改善,連自己都想多看自己兩眼的那個嶄新自我。

以上這就是我一點都不想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因為你看了它之後,那我還混什麼?此刻我只能「笑著」說:在您看完這本書並確實完成裡面每日的行動計畫,萬一還沒有辦法有效改善您的人際關係,歐耶老師在下將熱情地歡迎您準備「不會」太高昂的講師費,並跟我聯絡,我會好好指導您的(嘴角微揚,手指作尖塔狀,微微搖頭)。

 

(本文作者為專業企業教育訓練非語言人際溝通講師,社區大學「透視人心的奧祕:肢體語言觀察與運用」講師,萬華社大社區劇場【新激梗社】劇團編導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珍妮.柴佛Janine Driver
美國聯邦執法部門身體語言辨識權威,知名跨國企業訓練專家。
珍妮.柴佛為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市「身體語言研究中心」(Body Language Institute)的創辦者與主要負責人。曾擔任「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身體語言辨識專家與訓練師長達十六年的時間,訓練過數以千計的執法人員及聯邦探員如何藉由身體訊號破解犯罪事實。
珍妮.柴佛常應邀參加著名的電視節目,包括擁有百萬觀眾的電視節目《瑞秋.蕾秀》(The Rachel Ray Show)、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今日》(Today)與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的《賴利.金現場》(Larry King Live),親身示範如何識破身體語言的祕密。她同時也是知名時尚雜誌《柯夢波丹》(Cosmopolitan)的特約作家。
珍妮.柴佛目前在各地進行演說與訓練課程,教導身體語言的辨識與溝通技巧,她的客戶遍及《財富》雜誌百大跨國企業,諸如:可口可樂公司、美國線上(AOL)、Hard Rock餐廳、洛克希德馬丁航太公司(Lockheed Martin)、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等等。
個人網站http://www.lyintamer.com/
本書作者獲利部分將捐給Susan G. Komen乳癌防治基金會,該基金會致力於乳癌成因與治療的教育與研究及醫治之道。


瑪瑞斯卡.凡阿爾斯特Mariska Van Aalst
十五年以上的出版經驗,協助書籍的撰寫、編輯與出版經營。曾擔任資深編輯、特約撰稿人、品牌經理、書商等等,終身與書為伍。

譯者簡介

程珮然
一九七八年生於台灣台北。台北大學司法學系畢業,東吳大學民商法學碩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翻譯口譯文憑課程結業。曾任外商法務、電視台記者與新加坡電視節目撰稿與翻譯。專長領域為英美商事法學與翻譯,翻譯題材廣泛,囊括育兒、親子、勵志、法律、理財與宗教領域。目前往返台灣、新加坡、美國三地擔任文字與翻譯工作。譯作有《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活出美好》、《活出全新的你》等書。熱愛翻譯、育兒、寵物、旅遊、電影與漫畫。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80萬人都說讚的史上最強讀心術!26個關鍵練習,讓朋友更愛你、情人跟定你、客戶買你帳、老闆對你另眼相看!









他是接受你,還是拒絕你?
他在認真聽你說,還是裝樣子?
只要看一眼,所有真假虛實都無所遁形!

德國、日本熱賣突破80萬冊!蟬連德國暢銷排行榜115週!

 

當你滔滔不絕地傾訴愛意時,她突然閉上了雙眼……
→糟了,這可不是大受感動,而是叫你:「別再說了!」

會開到一半,只見客戶一邊跟你討論,一邊開始用手指輕敲桌面……
→快點換個話題吧!他已經開始分心,想走人了!

參加朋友聚會,不管講得再大聲,卻總是沒人理你……
→只要輕聲說:「我只告訴你哦,不要說出去……」所有人都會豎耳傾聽!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更受到重視、拉近彼此的距離、人緣好感度直線上升?其實很簡單,就是讀懂別人的心!雖然我們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藉由觀察細微的表情、聲音和肢體動作,就可以輕鬆看穿對方此刻的想法,進而預知他下一步的行動。

  從提升感知力與直覺力開始,到解讀所有「沒說的」訊息、不露痕跡地用「暗示」讓別人聽你的話,還有把握「成功的72小時」法則,只要跟著德國最知名的讀心大師哈芬納,運用書中的26個關鍵練習,改變觀察事物的角度,你就能輕鬆改變你看到的世界!


作者簡介

托爾斯登.哈芬納 Thorsten Havener

  德國最著名的讀心大師。出生於德國薩爾布呂肯,大學畢業後赴美攻讀碩士學位,在有「口譯人才搖籃」美譽的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取得英語─法語的口譯碩士。

  這段求學經歷也帶給他深刻的影響,他發現當自己減少去注意別人說了些什麼,而多去注意說話的「方式」時,就能預知對方接下來要說的話,以及會談到哪個主題!此後,他便不斷磨練自己透過解讀非語言訊息,瞭解他人思考和感情的能力。

  由於實在太多人迫切希望他能夠分享「讀心」的秘訣,他終於推出第一本書《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果然一推出便大受歡迎,不但已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更在德國、日本創下超過八十萬冊的驚人銷量!而其後出版的《試著不要想藍色大象》、《想著你想要的》也都一樣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書。

  他以「思考及其他邊緣運動項目」為主題在全德國進行巡迴演講,並舉辦讀心訓練課程,此外也經常在電視和廣播中演出,獲得極為熱烈的回響。

  目前他和家人住在慕尼黑近郊。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近期譯作包括《變形記》、《希望真的存在》、《記憶碎片》、《幾點鐘去看牙比較不會痛》、《關於愛》。

目錄

前言──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005

第1章 
你認為世界是什麼樣子,它就是什麼樣子  

●讀心練習:瞭解你的感知  020
●讀心練習:期望與現實  027
第一印象  031
●讀心練習:多留意細節  036
事情就是表面上看起來那樣  038

第2章 
心裡在想什麼,身體會洩露  

●讀心練習:椅子變輕了  045
●讀心練習:檸檬的滋味  046
●讀心練習:讀出別人的念頭  052
心念引導身體  055
●讀心練習:手錶的觀察  058
●讀心練習:眼睛會說話  064
●讀心練習:他的眼睛怎麼說?  069
●讀心練習:從眼睛讀出對方的念頭  072
●讀心練習:張開嘴巴做心算  085
●讀心練習:是敵人還是朋友?  090
●讀心練習:照鏡子  092
●讀心練習:硬幣透露的秘密  093
身體引導著心智  119
●讀心練習:繃緊和放鬆  122

第3章 
用心念影響世界  

自我暗示的力量  129
●讀心練習:深谷上的木板  130
●讀心練習:朝氣與能量  131
●讀心練習:巴夫實驗  137
他人暗示的力量  141
●讀心練習:牛奶變酸了?  145
●讀心練習:麥吉爾法則  147
語言創造出現實  150
●讀心練習:言語控制的四大步驟  174
戳破假象  180
●讀心練習:直覺測驗  185

第4章
心靈訓練沒有界限  

集中力量  211
●讀心練習:自律訓練法  212
在阿爾發狀態中,做視覺想像  215
●讀心練習:減少恐懼  217
改變過去  219
●讀心練習:回憶體驗  221

第5章 
把握當下的力量  

●讀心練習:成功的七十二小時法則  228

第6章 
事情的可能性 遠超過你的想像  

結語──原來你是這麼想  239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從團隊中學習合作精神

 



我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在製作學校專題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人數越多,就會有某些人的做的越多、越累,要說是有人懶惰呢?還是說有些人真的不會做?還是有些人就是能者多勞天生勞碌命?

想當年我們在做專題的時候,還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合作】,也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合作,不過大家都還蠻認真的,一開始就先把工作分配好,然後就各自分工把事情做完,等下次 meeting 的時間到來,幾次之後才發現事情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順利,好像有些工作當初沒有分配到,這下子糟了,有些做到一半才"生"出來的工作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想要把工作分配出去,但其他組員卻不了解我的工作內容,所以大多是自己認虧,乖乖的把工作做完,當作是學經驗練功,吃苦當作吃補,反正吃虧就是占便宜嘛!

然後越到專題末期,做事的人數越來越少,有些人越做越深入,但有些人卻離專題越來越遠,這一切看起來就是如此的「自然」,好像事情就是應該這樣發展似的。抱怨總是有的,不過我還是認為快樂的時光比痛苦的時光多太多了,何必拘泥於一個負面的想法呢!畢竟是自己選擇的專題,有興趣就應該堅持下去,而且我發現,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反而能讓心情平靜!最重要的,在過程中你學到的技術或技能不久之後就會變成廢物,但累積解決問題的經驗與培養正確的心態......無價。

說了這麼多,還是沒提到如何「從團隊中學習合作精神」?沒錯!我真的沒學到!我不是「莊孝偉」,而是當時真的沒學到,即便走出校園出社會工作,我還是不知道怎麼合作,而且不只是我,跟你共事的人也不知道!你會發現三個人合作一個專案可能要花三個星期的時間完成,但若只有一個人做可能只要一個星期就可以做完了!根據可靠民調顯示有80%的人看到這段話會莞爾一笑,不要懷疑,事實就是如此,我當時就是這樣,能夠一個人工作就一個人工作,效率百分百,要品質有品質,要時間有時間,一個人當五個人用,長官、同事都很開心,自己也很有成就感。不過,這樣的狀態久了,慢慢發現當任務越來越大,才會發覺自己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所花費的時間不計其數,因為總習慣於自己解決問題,所以也不知從何尋求協助,終究落的彈性疲乏,反而得不償失。

 說到這裡有個小插曲,就是我當時專題結束後就到校外打工,做寫程式的工作,工讀生是算時薪的,做沒幾個月主管就已經發現我領的薪水已經超過全職員工了,所以即便我還沒畢業,主管已經主動幫我轉換成全職員工了,雖然隔月的薪水馬上縮水 10%,不過自己能被肯定也蠻開心的啦,反正吃虧就是占便宜嘛!^^

等到了自己開了一間軟體公司,老實說,我還是不知道如何「從團隊中學習合作精神」,雖然從學生時代到出社會上班,又從雇員變成老闆,跟大家一直都是以「團隊」的名義相稱,卻沒有真正的感受過所謂的「合作的精神」,創業的前幾年,還是自己苦幹實幹,完美的落實「校長兼撞鐘」這一句話,把自己能做的事都自己做完,憑著一己之力,自行研發產品、洽談業務、客戶服務、開發票、向客戶催帳,也在深夜裡辛苦的抓著軟體的臭蟲,只想隔天能給客戶一個滿意的答覆。而且還不只自己這樣,我還要求員工跟我一樣,要獨立自主、不屈不撓的一個人把專案給close掉!我不太確定這樣是不是作孽,但我確定我訓練出來的員工各個都是箇中好手,但似乎無法成就一個偉大的團隊?!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幾位台科大資管系的學弟妹,他們說想來我公司打工學寫程式,由於我沒有請過工讀生,另外公司也剛好有人力的需求,且對台科大的學弟妹也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就讓他們來公司工作了。別懷疑,訓練「超人」是我的看家本領,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大家的能力也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但畢竟學生的經驗不足與默契也不夠,三個人做一個案子就開始亂了,好幾次都是我在深夜裡替他們寫的程式收尾,無論是程式的除錯、改寫、重寫、加註解、重新排版,總總的苦工我都幹過,有時候心裡會想:「怎麼好像我才是工讀生喔?」,而我就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思考「團隊合作」這件事!

不過還好,這幾個學弟妹都蠻爭氣的,通常講一遍就知道,也願意隨時改變作法,共事一段時間後團隊的狀態已經慢慢在改變,無論是程式的品質或是工作的態度都越來越棒,彼此合作的默契也越來越好,一個人不在的時候,另外一個人隨時可以接手,也不會排斥彼此寫的程式,在軟體這個行業,看別人的程式已經很痛苦了,要主動能去改別人寫的程式更是值得嘉獎阿!所以建立團隊的過程中,一開始大家能力不一,甚至總是有人在狀況外,合作起來何其困難,重點是團隊成員如何相互扶持、互相拉拔,讓每個人都能夠在一個團隊中不斷成長,彼此相互尊重、相互支援、培養默契、擁有共同的目標,即便一開始錯誤百出,但因為有清楚的目標,讓每個人能夠專注,淡化合作的痛苦,當目標達成時,決不僅只有成就而已,而是成就的N次方(N是團隊人數);即便目標無法達成,大家也能互相鼓勵,期待下一次的成功,絕對不是世界末日,正所謂「這個世界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我個人認為,合作的精神就在於維持一個「正向的循環」。在團隊中,個人的成長要快,但團隊的成長卻要慢,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每個人學習成長的速度不一,為了讓團隊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的能力都不斷的提升;不過團隊的成長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團隊的成長需要默契、信任、付出、承諾,這些都需要時間,不太可能短時間內就達到一定水準,所以才需要慢,還要慢的有品質。所以要維持正向的循環,必須從每個團隊成員出發,學習正向思考,擁有正面力量的人才能影響其他人走向正向的循環。

如果你能夠參與一個團隊,你應該感到幸運!把握你的時間,從現在開始培養你的合作精神,在團隊中尋找你的定位與責任,也試著了解別人的需要與進度。讓你自己成為一個領導者,除了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外,還能夠隨時伸出援手,讓成員感受溫暖。最後,不但是讓團隊不斷的成功,擁有健康心態的團隊成員,也將在良好的團隊環境下自然快速成長。


◎ 本文於日前投稿至台科大校友季刊,並刊登於第39期的校友專欄單元,文章有經過刪減潤飾,目前發表在這裡的是完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