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創傷後壓力症 - 衛生福利部

創傷後壓力症、急性壓力 症、與適應障礙症的簡介與 病徵
近代關於創傷後壓力症最生動的描述,大部份來自於西方的軍陣醫學,那些原本具有愛國情操且 訓練有素的戰士們,在經歷生命遭受嚴重威脅的戰 場洗禮後,有部份士兵出現僵直、麻木、情緒不 穩、持續夢魘、以及恐懼逃避等症狀,因而有「彈 震症」或「戰鬥疲乏症」等名稱之出現,可視為此 一系列診斷之前身。以上這些經驗,逐漸使人們相 信,在受到極大的生命威脅或恐懼下,人類精神上 所可能暴露的脆弱性。隨著愈趨複雜的社會變遷, 我們可能遭遇的創傷壓力事件頻增,意外事件、強 暴、被綁架、兇殺、身體之暴力攻擊……等,更增 加創傷後壓力症發生的機會,而救災人員或目擊 者,本身也有可能罹患此症。患者往往因否認與害 怕面對創傷經驗,不知或不願就醫,使續發之精神 及身體問題更加惡化,可見創傷後壓力症是不容忽 視且須儘快處理的問題。

案例-創傷後壓力症(PTSD)
王小姐今年二十三歲,在一次與朋友的聚會 後,獨自走夜路回家。回家途中,她被一位帶著口 罩,年約四十歲的男性歹徒尾隨。這位男性等到人 煙較少的街區,將她拉至街角暗巷,先是以重物襲 擊期頭部、撕裂其衣物,隨後又使用布巾將其嘴部 摀住,使其無法發出呼救聲。過程中,王小姐受到 了對方的性侵害,強烈感受到驚恐與威脅,同時也 遭受頭部的撞擊撕裂傷。歹徒於逞兇性侵後隨之逃 逸,王小姐立刻至急診求診,社工協助通報性侵 害,並於急診照會婦產科醫師與精神科醫師。王小 姐返家後,於兩週內反覆地做夢,而且再也不敢於 夜晚獨自出門。一旦見到帶著口罩的男性,便心生 恐懼不敢接近。每次經過被性侵附近的街道,或是 遇到體型與年紀類似的男性,都會產生極度害怕的 感覺,彷彿當初被性侵與暴力對待的恐怖體驗似乎 又湧上心頭。因此,她開始調整自己回家的路線, 避免經過那段路段。另外,王小姐也開始逃避與人 群(尤其是中年男性)的接觸與互動、也產生自責 的情緒(都是因為自己走夜路才會遇到危險、是自 己的錯)、對於本來開心的事物都漸漸失去了正向 感受。家人見到她的生活出現了異狀,在事發兩個 月後,帶她前往精神科就診,醫師在詳細的問診之 下,告知王小姐可能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指的是一個人經歷了極度嚴重的創傷壓力事件,感受到害怕、無助感、或恐怖,而且已經達到病態的程度。這類的壓力事件,往往是因為個人直接經驗瀕臨死亡的威脅,或親自目睹他人死亡。另外,嚴重的身體傷害、性暴力也容易形
成創傷。

有時候在得知親近的家人或朋友遭遇暴力或意 外事件,也有可能產生心理的創傷。甚至是某些人 必須暴露於重複或極端的創傷事件中,例如災難現 場處理屍體的救災人員、重複暴露於兒虐事件的警 察,也有可能出現創傷的反應。 常見的創傷後壓力症,會出現幾種症狀,像是創傷經驗再體驗; 過度警覺; 逃避及麻木; 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認知及情緒。 創傷經驗再體驗,指的是在創傷事件已經過去 之後,卻又重複出現同樣受創的感受,有些人會做惡夢,夢到同樣的事件發生,或是有些人在白天的 生活當中,突然陷入了回憶當中,再度體驗此創傷 經驗,這種感受被形容成侵入(intrusive)性的, 好像越是不願意回憶起的事情,越是反覆地被想 起。 有些人在事件發生後,持續處在緊繃的狀態 中,時時刻刻警戒周圍的人事物,因而無法專心, 容易對他人發脾氣,這樣的情況也會導致失眠、焦慮、衝動的自我傷害等等情形。 很多人會逃避與不幸事件相關的刺激。例如避 免去回憶或感覺創傷事件、避免接觸到可能會引發 回憶起創傷事件的外界環境,例如與此創傷事件相 關的人群、地點、對話、活動、物品或情境等。 病人也會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認知及情 緒。例如無法回憶起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對創傷 事件的前因後果有扭曲的認知,導致他們責怪自己 或他人。病人對自己、他人或周遭的世界有持續且 過度的負面看法,導致情緒一直處於低潮,無法體 驗到正向的心情。這樣的人對於重要的活動,沒有 興趣參與,並且感受到和別人變的疏離。 創傷後壓力症通常發生於成人、青少年及六歲 以上兒童。 這些症狀不但造成病人的痛苦,也大幅影響病 人生活的能力,病情通常持續一定時間(一個月以 上)。 若以上的症狀造成人際社會功能的受損,而且持續一個月以上,則有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需 要請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診斷或治療。


兒童與青少年期的創傷/壓力相關疾病的簡 介與病徵
創傷後壓力症若發生在六歲或六歲以下孩童 時,症狀上的表現與成人或較年長的孩童會有些許 差異。這些差異如: 不需要反覆經驗到創傷事件 或暴露在其有關的負面訊息當中,即可能產生症 16 狀。 逃避與負面情緒合併成一個診斷類別的次分 項。 學齡前兒童的創傷後壓力表現主要症狀表現 會更因人而異。 突發、災難性的醫療事件較符合 創傷條件。 孩童可能出現退行現象(譬如變得行 為低於其年齡該有的表現、更無法照顧自己或表達 需求等)、假性幻聽或偏執意念等。 孩童不一定 在創傷事件當下及重複經驗的過程會有情緒的表 現,反而表現在遊戲、日常行為與情緒之中。 兒童期另有兩類與壓力/創傷相關的疾患:反應性依附障礙症及失抑型社會交往症。患有此疾患的孩童可能長期在照顧上受到忽略、缺乏他人情緒 上的關心與支持、經常轉換照顧者、或是生長於孩 童過多但照顧者相對不足的寄養機構等。在症狀表現上,患有反應性依附障礙症的孩童對於照顧者常 有情緒抑制的表現,譬如當受挫折時不會尋求安 慰,或是對安慰缺乏反應等。另外也會出現對他人 缺乏社交及情緒反應、缺乏正面情緒、有陣發性的 易怒、悲傷、及害怕反應等。相對地,患有失抑型社會交往症的孩童則表現出與不熟識的成人在言語 及行為上過度親密熟稔、超過其年齡及文化環境下 應有的水準。對於接近不熟識的成人不會表現沉 默、缺乏戒心。即使在陌生環境中成人照顧者離 開,也不會去找尋照顧者等表現。

三、盛行率
根據過去終生盛行率研究指出,在遭受任何型 態的創傷後,有百分之九點二的受創民眾發生創傷 後壓力症,災後壓力症候群包含急性壓力症(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以及創傷後壓力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 急性壓力症與創傷後壓力症一同被歸類於創傷和壓 力相關障礙症。就定義上而言,此二者具有大致相 同之症狀表現,除急性壓力症較為強調急性期之解離症狀(泛指人失去自我身體的感覺、失去對外環 境真實的感覺、如同旁觀者一般,或做夢一樣的感 18 受等種種表現),並將創傷後壓力症中各向度之症 狀條款予以濃縮外,此二診斷主體之區別主要為症 狀之出現及持續時間,急性壓力症為三天以上,一 個月以下,而創傷後壓力症為一個月以上。 創傷後壓力症常見於暴露於創傷事件之高風險 職業(軍人、警察、消防隊員、緊急醫療人員)。 另外,性侵、戰爭、監禁和屠殺的生存者有三分之 一至二分之一的盛行率。達到創傷後壓力症完全診 斷標準的年長成年人盛行率較低,但些微的創傷後 症狀(而未達障礙標準)的症狀表現仍會帶來顯著 的功能損害,建議尋求精神科的協助。患者遭遇之 創傷事件因僅有部分症狀符合(例如僅感受到逃避 與負面情緒,但未有侵入性的症狀)、或是創傷事 件本身的嚴重程度(例如,並不危及身體的完整 性)不足以達到創傷後壓力症診斷的要求時,個案 可能僅被診斷為適應障礙症。

在創傷後壓力症及急性壓力症的治療部分,心理治療是作為創傷後壓力症的首選治療方式。其類別包含了: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等,另有其它特殊的治療方式, 如動眼減敏重整療法、藝術治療或放鬆訓練等。一般而言,以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創傷後壓力症有最顯著改善的效果。而動眼減敏重整療法也有相當的研究指出具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孩童由於表達能力 和能使用的字彙有限,藝術治療有不錯的成效。藝術治療一般透過與專業的治療師進行互動式的繪畫、雕塑、甚至如沙遊等方式進行精神動力取向 心理治療則透過解析個案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分離焦慮、兒童期創傷、對治療師的移情表現等,來改 善症狀與自我覺察。
https://www.mohw.gov.tw/dl-1737-eef9c2c8-bb34-462a-b50b-4535ff9d27e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