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wiki

google翻譯,可對照症狀和治療
原文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Complex_post-traumatic_stress_disorder
--------
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 C-PTSD ;也稱為複雜的創傷性疾病 ) [1]是一種心理疾病,可以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因長期反复的人際交往經歷而發展逃脫。 [2] C-PTSD與精神障礙創傷模型有關,並與長期 , 心理身體虐待忽視 ,長期親密伴侶暴力 ,綁架和人質情況的受害者, 契約僕人 , 奴隸制人口販運的受害者 , 血汗工廠工人, 戰俘 , 集中營倖存者, 住宿學校倖存者, 邪教組織或類似邪教組織的叛逃者以及自戀的虐待兒童。 [3]涉及被囚禁/捲入的情況(缺乏為受害者提供生存逃生路線或對這種情況的感知的情況)可能導致類似C-PTSD的症狀,其中包括長期的恐懼感,無價值,無助和精神錯亂。一個人的身份和自我意識。 [4] C-PTSD也被稱為DESNOS或其他未指定的極端壓力障礙。 [5]
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專業心理學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C-PTSD與PTSD , 軀體化障礙 , 分離性身份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不同,但與之相似。 [6]它的主要區別是人的核心身份的扭曲和嚴重的情緒失調 。 [7]它是由朱迪思·赫爾曼 ( Judith Herman)於1992年在她的《 創傷與康復》一書中以及隨附的文章中首次描述的。 [6] [8]該疾病包含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國際統計分類 (ICD-11)的第11版中,對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國際統計分類,第11版 (ICD) -11)。 C-PTSD標準尚未通過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APA)的私人批准委員會,以納入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 (DSM)。 綜合創傷後應激障礙還得到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 (VA), 澳大利亞 衛生 直轄區 (HDA)和國家衛生局 (NHS)的認可 。

內容


症狀

兒童和青少年

PTSD的診斷最初是為遭受單事件創傷(例如強姦)或戰爭中經歷過創傷的成年人開發的。 [9]但是,許多孩子的情況截然不同。 兒童可能會遭受慢性創傷,例如虐待,家庭暴力以及對主要照顧者的依戀中斷。 [10]在許多情況下,造成創傷的是孩子的保姆。 [9] PTSD的診斷未考慮兒童的發育階段如何影響其症狀以及創傷如何影響兒童的發育。 [9]
發育性創傷障礙(DTD)一詞已在兒童期等同於C-PTSD。 [10]這種創傷的發展形式使兒童處於發展精神病和醫學疾病的危險中。 [10]貝塞爾·範·德·科克(Bessel van der Kolk)將DTD解釋為許多人際交往的遭遇,例如人身攻擊,性攻擊,暴力或死亡。 它也可以通過諸如背叛,失敗或羞恥之類的主觀事件來引起。 [11]
兒童時期反复遭受創傷導致的症狀不同於PTSD所描述的症狀。 [11] Cook和其他人在七個方面描述了症狀和行為特徵: [12] [13]
  • 依戀 –“存在關係界限的問題,缺乏信任,社會孤立,難以感知和回應他人的情緒狀態”
  • 生物學 –“感覺運動發育障礙,感覺整合困難,軀體化和醫療問題增多”
  • 情感或情緒調節 –“影響力較差,難以識別和表達情緒和內在狀態,難以溝通需求,願望和願望”
  • 分離 -“失憶, 人格解體 ,具有離散記憶,影響和功能的離散意識狀態 ,以及針對基於狀態的事件的記憶受損”
  • 行為控制 -“ 衝動控制 , 攻擊性 ,病理性自慰和睡眠問題 ”
  • 認知 -“難以調節注意力 ,計劃,判斷,啟動,使用材料和自我監控等各種' 執行功能 '的問題,難以處理新信息 ,難以集中精力和完成任務, 對象穩定性差,存在問題“因果關係”思維和語言發展問題,例如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之間的差距。”
  • 自我概念 –“自傳敘事斷斷續續, 身體形象混亂, 自尊心低下 , 羞恥 過強以及自我的負面內部工作模式”。

成人

患有C-PTSD的成年人有時會在兒童時代開始經歷長時間的人際關係創傷,而不是成年以後。 這些早期傷害打斷了自我和他人強烈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由於諸如照顧者或年長的兄弟姐妹之類的依戀對象經常造成身體和情感上的痛苦或忽視,因此這些人可能會感到自己從根本上存在缺陷,無法依靠他人。 [8] [14]這可能成為成人生活中與他人交往的普遍方式,稱為不安全依戀 。 在當前的DSM-5 (2013)中,這種症狀既沒有包括在解離性障礙的診斷中,也沒有包括在PTSD中。 患有復雜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也會表現出持久的人格障礙,可能會導致再次受害 。 [15]
已經提出了六類症狀來診斷C-PTSD: [16] [17]
  • 改變情感和衝動的規則;
  • 注意力或意識的改變;
  • 自我感知的改變;
  • 與他人關係的改變;
  • 軀體化 ;
  • 意義系統的變化。 [17]
這些領域的經驗可能包括: [6] [18] [19]
  • 情緒調節的變化 ,包括持續性煩躁不安 ,慢性自殺全神貫注, 自我傷害 ,爆發性或極度抑制的憤怒 (可能交替)以及強迫性或極度抑制性行為(可能交替)等經歷。
  • 意識變化,例如健忘症或因創傷事件, 解離 , 人格解體 / 虛幻和發作經歷(無論是侵擾性PTSD症狀的形式還是反芻的專注)而引起的回憶改善 。
  • 自我感知的變化,例如無助感或主動性癱瘓感,羞恥感,內疚感和自責感,污名感或瑕疵感以及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可能包括特殊感) ,完全孤獨,沒有其他人能理解的信念或非人類身份的感覺)。
  • 對犯罪者觀念的變化,例如,對犯罪者關係的關注(包括對報復的關注),對犯罪者總權力的不切實際的歸因(儘管個人的評估可能比臨床醫生的評估更為現實), 理想化或反常的感激之情,對與犯罪者有特殊或超自然關係的感覺,並接受犯罪者的信仰體系或合理化。
  • 與他人的關係發生改變,例如孤立和退縮,親密關係破裂,反复尋找救助者(可能會孤立和退縮),持續的不信任和自我保護的反复失敗。
  • 意義系統的變化,例如喪失持續的信仰以及絕望和絕望的感覺。

診斷

正在考慮將C-PTSD包括在DSM-IV中,但在1994年發布DSM-IV時未考慮將其包括在內。 [6] DS -M-5也未包括。 PTSD繼續被列為疾病。 [20]

鑑別診斷

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被包括在DSM-III (1980)中,這主要是由於越南戰爭中的美國退伍軍人數量相對較大,他們正在尋求對戰鬥壓力的持久影響進行治療。 在1980年代,各種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建議,創​​傷後應激障礙也可能準確地描述諸如兒童性虐待和家庭虐待等創傷的後遺症 。 [21]但是,很快有人提出,創傷後應激障礙不能解釋在長期虐待情況下經常觀察到的症狀,尤其是在多個兒童青少年發育階段照顧者對兒童所犯的症狀。 這類患者通常很難通過既定方法進行治療。 [21]
PTSD描述無法捕獲C-PTSD的某些核心特徵。 這些因素包括囚禁,心理分裂,喪失安全感,信任感和自我價值感,以及受到報復的傾向。 最重要的是,失去了一種連貫的自我意識:這種喪失以及隨之而來的症狀特徵,最明顯地將C-PTSD與PTSD區別開來。 [18]
C-PTSD的特徵還在於依戀障礙 ,尤其是普遍的不安全無組織型依戀 。 [22] DSM-IV (1994) 解離性疾病和PTSD在其標準中未包括不安全依戀。 由於C-PTSD的這一方面,當一些患有C-PTSD的成年人成為父母並面對自己的孩子的依戀需求時,他們可能難以特別敏感地做出反應,尤其是對他們的嬰幼兒的日常困擾-例如儘管有這些父母的最佳意願和努力,但還是進行了常規分居。 [23]儘管絕大多數倖存者不會虐待他人, [24]如果父母的這種狀況和他們的孩子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這種養育子女的困難可能會對孩子的社交和情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5] [26]
因此,已經提出了在C-PTSD的診斷類別和PTSD的診斷類別之間的區分。 C-PTSD比單獨的PTSD更好地描述了慢性重複創傷的普遍負面影響。 [19] PTSD可以與C-PTSD並存,但是對PTSD的唯一診斷通常不能充分囊括那些經歷了長期創傷經歷的人所經歷的症狀的廣度,因此C-PTSD超出了PTSD的參數範圍。 [8]
C-PTSD也不同於連續創傷性應激障礙(CTSD),後者由Gill Straker(1987)引入創傷文獻。 [27]最初由南非臨床醫生用來描述暴露於經常與內亂政治壓制有關的頻繁,高度暴力的後果。 該術語也適用於暴露於幫派暴力犯罪流行的環境中的影響,以及持續暴露於警察,消防和緊急服務 等高風險職業中對生命威脅的影響。

創傷性悲傷

創傷性悲傷[28] [29] [30] [31]或複雜的哀悼[32]是創傷和悲傷同時發生的情況[33] 。 創傷與喪親之間存在概念上的聯繫,因為失去親人本質上是創傷。 [34]如果創傷事件危及生命 ,但沒有導致死亡 ,那麼倖存者更有可能會經歷創傷後應激症狀。 如果一個人死了,並且倖存者離死者很近,那麼悲傷的症狀也很有可能會出現。 當親人突然的死亡或死於暴力時,兩種症狀通常同時發生。 這很可能在遭受社區暴力的兒童中發生。 [35] [36]
為了讓C-PTSD表現出創傷性的悲痛,暴力行為將在囚禁,失去控制和喪失權力的情況下發生,恰恰是在危及生命的情況下朋友或親人的死亡。 對於經歷長期家庭暴力或長期社區暴力並最終導致朋友和親人死亡的兒童和繼子女,這很可能再次發生。 繼子女暴力和死亡風險增加的現象稱為“ 灰姑娘效應” 。

邊緣人格障礙的相似之處和區別

C-PTSD可能與PTSD和邊緣型人格障礙都有共同的症狀。 [37]但是,有足夠的證據將C-PTSD與邊緣性人格障礙區分開。
如果您閱讀Bessel A. van der Kolk的以下觀點以及對BPD的描述得出的理解,可能有助於理解依戀理論與C-PTSD和BPD的交集:
創傷後壓力綜合症的發展之前,依附關係遭遇不可控制的破壞或扭曲。人們在面臨危險時尋求更多的依戀。成人和兒童可能與間歇性騷擾 ,毆打和威脅他們的人建立牢固的情感聯繫。 這些依戀紐帶的持續存在導致痛苦和愛的困惑。 創傷可在行為,情感, 生理神經內分泌水平上重複。 在這些不同級別上重複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個人和社會痛苦。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C-PTSD和BPD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C-PTSD不是人格障礙。 那些患有C-PTSD的人不懼怕被遺棄或關係不穩定。 相反,他們退出了。 他們不因缺乏同理心而掙扎。 [38] Borderline和C-PTSD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儘管兩者之間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主要是在依戀問題上(儘管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發揮作用)以及難以調節強烈的情感效果(經常感到疼痛)生動地),這些疾病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是考慮到C-PTSD始終是對創傷的反應,而不是人格障礙。 此外,C-PTSD並非人格障礙,而是針對與人格障礙者共同生活而對創傷的生存反應,成為人格的基本方面的情況。
“雖然BPD中的個人報告了PTSD和CPTSD的許多症狀,但BPD類別在其對BPD特有的症狀的認可方面明顯不同。表5中的RR比表明,以下症狀高度表明了BPD的位置。 BPD而非CPTSD類別:(1)為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放棄而瘋狂地努力;(2)以理想化和貶值的極端交替出現為特徵的不穩定和強烈的人際關係;(3)明顯且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像或感覺(4)衝動。鑑於自殺和自我傷害行為的嚴重性,需要注意的是,在BPD中,大約50%的人存在自殺和自我傷害行為也存在顯著差異類報告這種症狀,但在CPSD和PTSD類中報告這種現象的比例要少得多,並且相當(分別為14.3和16.7%)。 BPD類型與CPTSD類型沒有甚麼不同之處為慢性空虛感,這表明在此樣本中,該症狀並非BPD或CPTSD所特有,也不能區分他們。
“總體而言,研究結果表明,複雜的PTSD和BPD有幾種不同的方式,與提議的CPTSD的診斷方式相符。BPD的特點是擔心被遺棄,自我感覺不穩定,與他人的關係不穩定,衝動和自我相反,在CPTSD和PTSD中,很少有人認可與自我表述或關係不穩定性有關的項目,自我概念很可能一直是負面的,關係困難主要涉及避免關係和疏離感”。 [39]
此外,被診斷出患有BPD的人中有25%的人沒有童年被忽視或虐待的歷史,如果他們的親戚被確診需要引用 ],則其患BPD的可能性是未患該病的人的六倍。 一個結論是BPD有遺傳傾向與創傷無關。 對同卵雙胞胎進行縱向調查的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因素在西方社會邊緣人格障礙特徵的個體差異中起主要作用”。 [40] 2014年發表在《歐洲精神創傷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能夠比較和對比C-PTSD,PTSD,邊緣性人格障礙,發現它可以區分每個病例和何時合併發病,爭論一個病例分別進行單獨的診斷。 [41]有些人可能沒有適當地了解這兩種情況,就會將BPD與C-PTSD混淆,因為患有BPD的人也往往患有PTSD或有一定的創傷史。
Herman在《創傷與康復》中表達了另外的擔憂,即將這種態度與女性歇斯底里症的歷史誤診進行比較,患有C-PTSD的患者經常會被誤解為固有的“ 依賴 ”,“ 受虐狂 ”或“ 自欺欺人 ”。 [6]然而,開發C-PTSD的人之所以這樣做是由於創傷性紐帶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某人與遭受虐待的人以及他們學會生存,導航和應對的反應緊密地生化結合他們遭受的虐待隨後變成自動反應,並在創傷多年中根植於他們的個性中,這是對異常情況的正常反應。 [42]

治療

治療通常是針對個人的。 [43]

兒童

PTSD衍生的心理療法在協助C-PTSD兒童中的用途尚不確定。 在診斷和治療領域,使用C-PTSD類時需要引起謹慎。 福特和范德·科克(Ford and van der Kolk)提出,C-PTSD可能不如擬議的發展性創傷性疾病 (DTD)那樣有用。 [44]要診斷DTD,需要一個
``經歷過早期發展性不利的人際關係創傷的歷史,如性虐待,身體虐待,暴力,其他重大破壞的創傷性喪失或背叛了孩子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這被認為是複雜的創傷性應激障礙的病因基礎。 診斷,治療計劃和結果總是相關的。” [45]
由於兒童的C-PTSD或DTD通常是由照顧關係中的長期虐待,忽視或虐待引起的,因此,生物心理社會系統要解決的第一個要素就是這種關係。 這總是涉及某種兒童保護機構。 這不僅擴大了對兒童的支持範圍,而且擴大了情況的複雜性,因為這時可能需要執行該機構的法定法律義務。
在該領域已經開發並探索了許多評估,干預的實用,治療和倫理原則: [46]
  • 識別和解決對兒童或家庭安全與穩定的威脅是第一要務。
  • 必須建立關係橋樑,以吸引,保留並最大化兒童和照顧者的利益。
  • 診斷,治療計劃和結果監測始終以關係(和)優勢為基礎。
  • 治療的所有階段均應旨在增強自我調節能力。
  • 確定與誰,何時以及如何應對創傷性記憶。
  • 預防和管理關係中斷和社會心理危機。

成人

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地延遲對患有復雜PTSD(cPTSD)的人的治療都會加重病情。 [47] Herman提出,從C-PTSD中恢復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 建立安全性
  2. 悼念和哀悼失去的一切,
  3. 與社區以及更廣泛的社會重新建立聯繫。
赫爾曼認為,康復只有在康復的人際關係中才能發生,並且只有倖存者得到這種關係的授權才可以康復。 但是,從口語中的“關係”來看,這種癒合的關係不必是浪漫的或性的,還可以包括與朋友,同事,親戚或孩子的關係以及治療關係 。 [6]
複雜的創傷意味著複雜的反應,這導致了複雜的治療。 因此,對C-PTSD的治療需要多模式方法。 [13]有人提出,針對C-PTSD的治療應與PTSD的治療不同,其重點是引起功能障礙的症狀多於PTSD症狀的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情緒失調,分離和人際關係問題。 [22]複雜創傷治療的六個核心建議要素包括: [13]
  1. 安全
  2. 自我調節
  3. 自反信息處理
  4. 創傷經歷整合
  5. 關係參與
  6. 積極影響增強
可以將以上組件概念化為具有三個階段的模型。 每種情況都不盡相同,但是可以期望第一階段包括教導適當的應對策略並解決安全問題。 下一階段將集中於減少避免外傷性刺激和應用在第一階段學到的應對技巧。 護理提供者也可以開始對有關創傷的挑戰性假設並引入有關創傷的替代性敘述。 最後階段將包括鞏固先前學到的知識,並將這些策略轉移到未來的壓力事件中。 [48]
已建議對C-PTSD進行多種治療。 這些療法包括體驗和情感療法 , 家庭內部系統療法 , 感覺運動心理療法 , 眼球脫敏和再加工療法(EMDR), 辯證行為療法 (DBT), 認知行為療法 , 暴露療法 , 心理動力療法 , 家庭系統療法小組 療法 治療 。 [49]

爭議

儘管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想法在一些精神衛生專業人士中越來越受歡迎,但是缺少正確驗證新疾病所需的基礎研究。 [50]該疾病被提議以DES-NOS的名稱包含在DSM-IV中,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診斷有效性研究而被拒絕。 局限性中的一項主要研究是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可以診斷為擬議的DES-NOS的人群中有95%也可以通過PTSD進行診斷,這引發了有關其他疾病的附加效用的疑問。 [51]在DES-NOS未能在DSM-IV中獲得正式認可之後,該概念被重新包裝用於兒童和青少年,並改名為發展性創傷性疾病。 [52] DTD的支持者呼籲DSM-5的開發人員將DTD視為一種新疾病。 正如DSM-IV的開發人員拒絕包含DES-NOS一樣,DSM-5的開發人員也由於缺乏足夠的研究而拒絕包含DTD。
針對這種擬議的疾病提供的主要理由之一是,目前診斷PTSD合併症的系統無法在一項診斷中捕獲多種症狀。 [8]因為遭受反復和長期創傷的人經常表現出PTSD和其他並發的精神病,因此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像C-PTSD這樣的單一廣泛疾病比當前PTSD並發疾病的系統提供更好,更簡化的診斷。 [53]這種觀點未能承認,創傷不是反復發生或長期持續的,並發疾病也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常見原因。 另外,沒有證據表明用單一疾病標記比用PTSD加並發疾病標記能導致更好的治療。 [54]
與PTSD相比,複雜的PTSD涵蓋了更廣泛的症狀,特別強調了情緒調節,負面的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問題。 診斷複雜的PTSD意味著這種症狀範圍較大是由創傷經歷引起的,但無視反向路徑也存在的事實。 也就是說,這種更廣泛的症狀可能預先存在任何創傷經歷,並且可能導致遭受未來創傷的風險更高。 [54]也可能是,症狀的廣泛範圍和較高的遭受創傷的風險與隱藏的混雜變量有關,並且症狀與創傷經歷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在PTSD的診斷中,應激事件的定義狹義地限於威脅生命的事件,這意味著這些事件通常是突發事件和意外事件。 複雜的PTSD通過將潛在壓力源事件稱為不良事件,並故意放棄對威脅生命的提及,大大擴展了對潛在壓力源事件的定義,因此可以包括諸如疏忽,情感虐待或在戰區生活等經歷,而無需特別經歷生命-威脅事件。 [55]通過擴大壓力源標準,這導致了複雜PTSD競爭定義之間的混亂混淆,並避免了症狀的清晰可操作性,而這一直是DSM系統的成功之一。 [56]
患有新疾病的另一個主要理由之一是,臨床醫生會漏診患有C-PTSD的患者,並給予錯誤的治療。 [8] [52]但這是基於軼事的推測,而這種敘述從未得到過證明這確實發生的經驗證據的支持。
承認複雜PTSD的運動因向後進行診斷驗證過程而受到批評。 驗證新疾病的典型過程是,首先發布針對錶現出所有這些問題的個體患者的案例研究,並清楚地證明它們與經歷過不同類型創傷的患者有何不同。 沒有已知的病例報告經過前瞻性重複評估,以清楚表明所指控的症狀是在不良事件之後發生的。 然後,下一步將是進行精心設計的小組研究。 取而代之的是,複雜的PTSD的支持者在進行任何必要的前瞻性重複評估之前,已要求承認疾病。 [57]

另請參閱

參考文獻

  1. ^ Cook,A.,等。 (2005)《兒童和青少年的複雜創傷》,《精神病學年鑑》 35:5,pp-398
  2. ^ 科特曼,克里斯托弗(2018-10-15)。 保持過去的痛苦:克服創傷,悲傷和您所經歷過的最糟糕的時刻 。 沃爾登,約瑟夫。 佛羅里達珊瑚山牆。 書號9781633538108  OCLC 1056250299 。
  3. ^ 斯坦因,雅各布·Y; 威爾莫特(Dayna V.); 所羅門(Solomon),扎哈瓦(Zahava)(2016),“一種尺寸適合所有人嗎?ptsd標準A變異的學問,臨床和科學意義”, 《焦慮症雜誌》 , 43 :106-117, doi : 10.1016 / j.janxdis.2016.07。 001 , PMID 27449856
  4. ^ 劉易斯·赫爾曼,朱迪思(1992)。 創傷與恢復 。 基礎書籍。
  5. ^ 盧森堡,托尼; 斯皮納佐拉,約瑟夫; 範·德·科克(Van der Kolk),貝塞爾(2001年11月)。 “複雜的創傷和極度應激障礙(DESNOS)診斷,第一部分:評估”。 精神病學的方向 。 21:22。
  6. ^ 朱迪思·赫爾曼(1997年5月30日)。 創傷與康復:暴力的後果-從家庭虐待到政治恐怖 。 基礎書籍。 書號 978-0-465-08730-3  2012 年1029日檢索 。
  7. ^ Brewin,克里斯·R。 瑪麗亞·克洛伊特(Cloitre); 菲利普·海蘭(Hyland); 馬克·舍甫林; Maercker,Andreas; 科比,理查德·A。 阿斯瑪Humayun; 瓊斯,琳恩M。 阿基拉夫(Kagee),阿什拉夫(Ashraf); 塞西爾·盧梭; 大亞的索馬鬆達蘭; 鈴木百合子; 西蒙·韋瑟利; 範·歐麥倫(Mark Van Ommeren),馬克; 里德(Reed),杰弗裡(Geoffrey M.)(2017-12-01)。 “對有關ICD-11診斷PTSD和復雜PTSD的建議的最新證據的評論”。 臨床心理學評論 。 58 :1-15。 doi : 10.1016 / j.cpr.2017.09.001 。 ISSN 0272-7358 。 PMID 29029837 。
  8. a b c d e Herman,JL(1992)。 “複雜的PTSD:長期反復發作的倖存者中的一種綜合徵” (PDF) 。 精神創傷雜誌 。 5 (3):377-391。 doi : 10.1007 / BF00977235 。 永久無效鏈接 ]
  9. a b c “複雜的創傷和發展性創傷混亂” (PDF) 。 全國兒童創傷應激網絡。 原始內容存檔於(PDF) 2013年12月5日)  於2013 年1114日檢索 。
  10. a b c 福特; 格拉索; 格林 萊文 Spinazzola; Van Der Kolk(2013年8月)。 “擬議的發展性創傷疾病診斷的臨床意義:國際臨床醫生調查的結果”。臨床精神科雜誌74(8):841–9。DOI10.4088 / JCP.12m08030PMID 24021504
  11. b van der Kolk(2005)。“發展性創傷障礙” (PDF)精神病學年鑑。第401–408頁2013 年1114日檢索
  12. ^ 庫克,亞歷山德拉;瑪格麗特·布勞斯坦(Blaustein);斯皮納佐拉,約瑟夫;等,編輯。 (2003)。 兒童和青少年的複雜創傷:國家兒童創傷應激網絡白皮書,複雜創傷工作組 (PDF)國家兒童創傷應激網絡檢索2013-11-14
  13. c 庫克,A;Blaustein,M .;斯賓納佐拉,J。Van Der Kolk,B.(2005年)。“兒童和青少年的複雜創傷”精神病學年鑑35(5):390–398。doi10.3928 / 00485713-20050501-05 檢索2008-03-29
  14. ^ Zlotnick,C .;阿拉巴馬州Zakriski;牛油樹,MT;E. Costello;開始,A。珀爾斯坦(T. Simpson,E。(1996)。“性虐待的長期後遺症:支持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精神創傷雜誌9(2):195–205。doi10.1007 / BF02110655PMID 8731542
  15. ^ Ide,N .; 佩茲(Paez,A.)(2000)。“複雜的PTSD:當前問題的回顧”。國際緊急心理健康雜誌2(1):43-49。PMID 11232103
  16. ^ Roth,S .;紐曼(E.)佩爾科維茨Van Der Kolk,B。曼德爾(FS)(1997)。 “在遭受性虐待和身體虐待的受害者中復雜的PTSD:DSM-IV創傷後應激障礙現場試驗的結果”。精神創傷雜誌10(4):539–555。doi10.1002 / jts.2490100403PMID 9391940
  17. a b Pelcovitz,D .; Van Der Kolk,B。 羅斯,S。 曼德爾(F.) 卡普蘭,S。Resick,P.(1997)。 “為極端壓力障礙(SIDES)制定標準集並進行結構化訪談”。 精神創傷雜誌 。 10 (1):3–16。 doi : 10.1002 / jts.2490100103 。PMID 9018674 。
  18. a b Herman(1997),第119–122頁
  19. a b “複雜PTSD” 。 www.ptsd.va.gov(國家PTSD中心) 。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 2007年。
  20. ^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2018-03-17)。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董事會批准DSM-5”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4日)  於2013 年430日檢索 。
  21. a b Courtois,CA(2004)。 “複雜的創傷,複雜的反應:評估和治療” (PDF) 心理治療:理論,研究,實踐,培訓 。 41 (4):412–425。 CiteSeerX10.1.1.600.157 。 doi : 10.1037 / 0033-3204.41.4.412 。
  22. a b Van Der Kolk,文學士; 羅斯,S。 佩爾科維茨 星期日,美國。Spinazzola,J。(2005)。 “極端壓力障礙:對創傷的複雜適應的經驗基礎”(PDF) 。 精神創傷雜誌 。 18 (5):389–399。 doi : 10.1002 / jts.20047 。PMID 16281237 。
  23. ^ Schechter,DS; 科茨(SW) 卡米納,T。 老傻瓜,T。 CH Zeanah; 戴維斯,M。 舍恩菲爾德,IS; RD馬歇爾; 利勃維茲(MR); 特拉布卡,KA; JE,麥考; 邁爾斯(MM),邁爾斯(2008)。 “在暴力暴露的母親及其幼兒的臨床樣本中,畸形的母親心理表現和非典型行為” 。 創傷與分離雜誌 。 9 (2):123–147。 doi : 10.1080 / 15299730802045666 。 PMC 2577290 。 PMID18985165 。 ,第123-149頁
  24. ^ Kaufman,J .; Zigler,E。(1987)。 “受虐待的孩子會成為虐待父母嗎?”。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 。 57 (2):186–192。 doi : 10.1111 / j.1939-0025.1987.tb03528.x 。 PMID 3296775 。
  25. ^ Schechter,DS; 威爾海姆(2009)。 “早期兒童的依戀和父母的心理病理障礙” 。 北美兒童青少年精神病診所 。 18 (3):665–686。 doi : 10.1016 / j.chc.2009.03.001 。 PMC 2690512 。 PMID 19486844 。
  26. ^ Schechter,DS; 齊格蒙特(A.) 科茨(SW) 戴維斯,M。 特拉布卡,KA;麥考J. A. Kolodji; Robinson,JL(2007)。 “照顧者受到的創傷會對麥克阿瑟故事乾電池上的幼兒心理表現產生不利影響” 。 依戀與人的發展 。 9 (3):187–205。 doi : 10.1080 / 14616730701453762 。 PMC 2078523 。 PMID18007959 。
  27. ^ Straker,吉蓮(1987)。 “持續的創傷應激綜合症。單一治療面試”。 社會心理學 (8):46–79。
  28. ^ Bonanno,GA(2006)。 “複雜的悲傷是有效的構造嗎?”。 臨床心理學:科學與實踐 。 13 (2):129–134。 doi : 10.1111 / j.1468-2850.2006.00014.x 。
  29. ^ Jacobs,CM; Mazure,C .; Prigerson,H。(2000)。 “創傷性悲傷的診斷標準”。 死亡研究 。 24 (3):185–199。 doi : 10.1080 / 074811800200531 。PMID 11010626 。
  30. ^ 安布羅斯,珍妮特。 “創傷性悲傷:我們需要了解的創傷響應者” (PDF) 。
  31. ^ Charles Figley(1997年4月1日)。 死亡與創傷:悲痛的創傷學 。 泰勒和弗朗西斯。 書號 978-1-56032-525-3  於2012 年1028日檢索 。
  32. ^ Therese A.Rando(1993年2月)。 複雜哀悼的處理 。 研究出版社。 書號 978-0-87822-329-9  於2012 年1028日檢索 。
  33. ^ Rando,Therese A.(1994年1月1日)。 “哀悼性死亡的並發症”。 在Corless中,英格B。 傑米諾(Germino),芭芭拉(Barbara B.); 皮特曼,瑪麗(編)。 垂死,死亡和喪親:理論觀點和其他認識方式 。 瓊斯和巴特利特。 第253–271頁。書號 978-0-86720-631-9  2012 年1028日檢索
  34. ^ Green,BL(2000)。 “創傷性損失:創傷與喪親之間的概念和經驗聯繫”。 個人與人際關係損失雜誌 。 5 :1-17。 doi : 10.1080 / 10811440008407845 。
  35. ^ Pynoos,RS; Nader,K。(1988)。 “對遭受社區暴力的兒童的心理急救和治療方法:研究意義”。 精神創傷雜誌 。 1 (4):445–473。 doi : 10.1002 / jts.2490010406 。
  36. ^ “心理急救” (PDF) 。 改編自Pynoos,RS; Nader,K。(1988)。 “對遭受社區暴力的兒童的心理急救和治療方法:研究意義”。 創傷應激雜誌1(4):445 全國兒童創傷應激網絡。
  37. ^ Van Der Kolk,BA; 加州考圖瓦(2005)。 “編輯評論:複雜的發育創傷”(PDF) 。 精神創傷雜誌 。 18 (5):385–388。 doi : 10.1002 / jts.20046 。PMID 16281236 。
  38. ^ Golier JA,Yehuda R,Bierer LM,Mitropoulou V,New AS,Schmeidler J,Silverman JM,Siever LJ(2003)。 “邊界人格障礙與創傷後壓力障礙和創傷事件的關係” 。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 。 160 (11):2018-24。 土井 : 10.1176 / appi.ajp.160.11.2018 。 PMID 14594750 。
  39. ^ Cloitre,瑪麗蓮娜; Garvert,唐·W。 魏斯,布蘭登; 前夕卡爾森,B .; 布萊恩特,理查德·A(2014年9月15日)。 “區分PTSD,複雜PTSD和邊際人格障礙:潛在的階級分析” 。 歐洲精神創傷學雜誌 。 5 :25097。doi: 10.3402 / ejpt.v5.25097 。 PMC 4165723 。 PMID 25279111 。
  40. ^ Distel,MA; 特魯爾(TJ); 加利福尼亞Derom; EW,蒂裡; 馬薩諸塞州格里默爾; 馬丁(NG); 威廉森(G. Boomsma,DI(2007年)。 “三個國家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特徵的可遺傳性相似” (PDF) 。 心理醫學 。 38 (9):1219–1229。土井 : 10.1017 / S0033291707002024 。 hdl : 1871/17379 。 PMID17988414 。
  41. ^ Cloitre,M; Garvert,DW; 魏斯,B; EB Carlson; 布萊恩特(RA)(2014)。 “區分PTSD,複雜PTSD和邊際人格障礙:潛在的階級分析” 。 歐洲精神創傷學雜誌 。 5 :25097。doi: 10.3402 / ejpt.v5.25097 。 PMC 4165723 。PMID 25279111 。
  42. ^ “創傷療法文章:Descilo:理解和對待創傷債券” 。 www.healing-arts.org 。
  43. ^ Schnyder,U; 埃勒斯,A; 埃爾伯特,T; Foa,EB; BP,Gersons; 賓夕法尼亞州Resick; 夏皮羅,女; Cloitre,M(2015)。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心理治療: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歐洲精神創傷學雜誌 。 6 :28186。doi: 10.3402 / ejpt.v6.28186 。 PMC 4541077 。 PMID 26290178 。
  44. ^ Courtois&Ford(2009),p。 60
  45. ^ Courtois&Ford(2009),第 3
  46. ^ Courtois&Ford(2009),p。 67
  47. ^ De Jongh,A; 賓夕法尼亞州Resick; 洛杉磯佐爾納; van Minnen,A; 李,CW; CM,蒙森; Foa,EB; 惠勒,K; 美國東部布羅克; 費尼,N; SA Rauch; 查德(KM); KT Mueser; 斯隆,DM; 范德加格(M. 羅斯柴姆(Both) Neuner,F; de Roos,C; LM Hehenkamp; Rosner,R; 愛荷華州比卡尼克(2016年5月)。 “對成人復雜PTSD的當前治療指南的重要分析”。 抑鬱和焦慮 。 33 (5):359–69。 doi : 10.1002 / da.22469 。 PMID 26840244 。
  48. ^ 大衛·勞森(2017年7月)。 “治療患有復雜創傷的成人:基於證據的案例研究”。諮詢與發展 。 95 (3):288–298。 doi : 10.1002 / jcad.12143 。
  49. ^ Courtois&福特(2009)
  50. ^ Keane,TM(2013)。 “訪談:是否存在復雜的創傷?在創傷領域基於科學和服務的“長遠眼光”。 臨床心理學雜誌:會議期間 。 69 (5):510–515。 doi : 10.1002 / jclp.21991 。 PMID 23564601 。
  51. ^ Roth,S .; 紐曼(E.) 佩爾科維茨 范德科克,文學士; 曼德爾(FC)(1997)。 “在遭受性虐待和身體虐待的受害者中復雜的PTSD:DSM-IV創傷後應激障礙實地試驗的結果”。 精神創傷雜誌 。 10 (4):539–555。 doi : 10.1002 / jts.2490100403 。
  52. a b van der Kolk,BA(2005)。 “發展性創傷疾病:對具有復雜創傷史的兒童的合理診斷”。 精神病學年鑑 。 35 (5):401–408。 doi : 10.3928 / 00485713-20050501-06 。
  53. ^ D'Andrea,W。 福特,京東; B.斯托爾巴赫; 斯賓納佐拉,J。 van der Kolk,BA(2012)。 “了解兒童的人際創傷: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展適當的創傷診斷”(PDF) 。 美國精神醫學雜誌 。 82 (2):187–200。 doi : 10.1111 / j.1939-0025.2012.01154.x 。 PMID 22506521 。
  54. a b Schmid,M .; 彼得曼,樓。 Fegert,JM(2013)。 “發展性創傷障礙:在精神病診斷系統中包括正式標準的利弊” 。 BMC精神病學 。 13 :1-12。 doi : 10.1186 / 1471-244X-13-3 。 PMC 3541245 。 PMID 23286319 。
  55. ^ Brewin,CR; M. Cloitre, Hyland,P .; 舍甫林德 Maerckere,A .; RA,科比;Humayung,A .; LM,瓊斯; Kageei,A .; 盧梭(C. D. Somasundaramk;Y.Suzukil; Wesselym,S .; van Ommerenn,M .; 里德(Reed),總經理(2017)。 “對有關ICD-11診斷PTSD和復雜PTSD的建議的最新證據的綜述”(PDF) 。 臨床心理學評論 。 58 :1-15。 doi : 10.1016 / j.cpr.2017.09.001 。PMID 29029837 。
  56. ^ Scheeringa,MS(2015)。 “解開經歷單身,反复或颶風卡特里娜颶風事件的幼兒的精神病合併症” 。 兒童和青少年保健論壇 。 44 (4):475–492。 doi : 10.1007 / s10566-014-9293-7 。 PMC 4511493 。 PMID 26213455 。
  57. ^ Scheeringa,Michael,S(2017-10-10)。 “第8章。面對DSM-5的虛假批評”。他們將永遠不一樣:青少年PTSD家長指南 。 中央恢復出版社。 書號9781942094616 

進一步閱讀

外部鏈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和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優良網路環境仰賴你我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