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手寫筆記
2. 大聲說出來
3. 試著自我測試
4. 試著教導其他人
5. 學習某種記憶法
6. 將新學習內容連接到已知事物上
7. 挪出回顧時間
8. 每天修改實踐方法
9. 每小時休息五分鐘
10. 停止多工
11. 告訴自己你做得到
12. 規律運動
13. 睡得更多
足跡。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垃圾场,假的比真的多數倍,请学会从中提取营养,否则您也只是在吃着垃圾畸形成长! 爱自己,从思想做起;抵制不良信息,从行动开始! 如您喜歡,請留言鼓勵,謝謝! 好話要溫柔的說。不教而成謂之虐。 物質層面,簡單一點,人就快樂,人際、身心健康層面,努力鑽研,馬虎不得。冷靜、耐心、沈穩、謹慎、智慧(靈巧)
1. 做手寫筆記
2. 大聲說出來
3. 試著自我測試
4. 試著教導其他人
5. 學習某種記憶法
6. 將新學習內容連接到已知事物上
7. 挪出回顧時間
8. 每天修改實踐方法
9. 每小時休息五分鐘
10. 停止多工
11. 告訴自己你做得到
12. 規律運動
13. 睡得更多
Jo Chiu
2022-06-15
如果你點進來這篇文章,表示你成功挑戰了履歷、自傳、求職信、作品集、面試等重重關卡,終於拿到工作 offer 了!接下來,我們需要作出抉擇,選定要接受的 offer,因此需要婉拒後續拿到的工作 offer 以及面試機會。在這個階段,我們求職者擁有比較多的主導權,但千萬別因此就開始鬆懈。在條件談判、婉拒工作 offer 等最後階段,依然需要保持積極、禮貌、圓融,才能讓我們與沒有緣分的機會好好說再見,甚至建立人脈和良好的印象。
可以想像人才就是 HR 的業務,業績不好當然會有壓力。所以比起空等,HR 會更希望你盡快給他一個確定的答案,讓他可以趕緊再聯繫下一個人。畢竟在他等你回覆是否接受工作 offer 的時候,其他優秀的人才可能就被搶走了!我們擔心兩頭空,HR 也擔心啊~
剛進入職場的新鮮人難免擔心踩到對方的地雷,但是工作本來就是一個大決定,身經百戰的 HR 都可以理解。只要婉拒面試或工作的過程中沒有太過分的行為,像是答應了卻反悔、惡意批評等,HR 不會把一位誠懇有禮的求職者放進黑名單的。
1. 拖延時間
若是還在選擇或等待其他工作 offer,應該積極與 HR 溝通回應。主動訂出可以確認結果的時間點,讓 HR 明確瞭解狀況並規劃後續安排,也避免被留下不負責任或已讀不回的負面印象。
2. 內容冗長
寫婉拒信時,需要委婉客觀的描述自身情況。表示婉拒錄取的原因時,盡量簡潔明確的表達想法,避免修飾過多的語句導致信件冗長,同時還要讓 HR 多花時間猜測你的意思。
3. 惡意批評
在說明婉拒錄取的理由時,要記得避免主觀批評與評論。基於應徵公司的禮貌,也不該有比較、提及其他公司的條件內容。否則不僅讓人感到不尊重,也留下了勢利、無禮的觀感。
接受一份工作 offer 象徵很多意義,可能是承擔責任、生活改變、時間重新分配等等,我們不像前面的階段只需要奮不顧身向前衝, 所以不管是拒絕或是接受工作 offer、面試機會 ,都是一段更需謹慎的決策過程。拿到工作 offer 和面試通知後,你可能會面臨 3 個情境:
恭喜你!你可以直接下拉看看 如何拒絕其他的工作 offer 及面試機會。
關於工作的所有大小細節,不管是薪資待遇或是職位及工作內容,如果有疑慮或是不甚滿意的地方,建議在面試時就應該和企業達成共識。俗話說「見面三分情」,當面詢問不僅能立即得到回應,也比較有討論的空間。通常面試結束後企業會認定你已經接受所有條件,除了白紙黑字寫在 offer letter 上面以外,基本上已經大致底定。
新鮮人因為取代性較高,談判空間有限,但是若有任何想要確認或是調整的項目,依然可以再主動回信詢問,畢竟工作佔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應該盡量避免讓自己長期忍耐不合適的條件。如果希望能再提升待遇,主動發一封誠懇有禮的詢問信吧!也許你剛好是對方很需要的人才,能夠因此爭取到更好的條件呢。
如果手上沒有太多選擇,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最怕的就是拒絕手上這份工作後落得兩頭空!此時的焦慮程度不亞於求職的其他階段,但是切記,就算再怎麼進退兩難,也絕對不能裝聾作啞。
一般來說,HR 在招募人才時都會有各階段的時程,大公司的時程可能會拉得更長,所以會有一些緩衝時間。然而,這也不代表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一直拖延下去。如果 HR 彼此互通有無,我們的無禮可能會在未來對自己產生負面的影響。
雖然有些緩衝時間,但每間公司的規劃不同,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積極主動溝通,不要讓對方覺得你不負責任、姿態擺很高。如果正在等待更理想的工作 offer B,可以先向已經發給你工作 offer A 的企業表達「目前手上有好幾個選擇,希望能夠再多一點時間考慮」,並且主動訂出時間點,同時再寫信詢問 B 公司什麼時候可以通知結果。如果 A 公司對你提出的時間感到為難,你也可以直接請他訂出一個時間,盡量把握主導權,但是圓融地溝通。
如果你正在等待理想公司發出工作 offer,但同時接到了其他工作的面試通知,不妨去試試看吧!畢竟練習永遠不嫌多。但若是對方詢問你的求職近況,可別傻傻的說出這場面試只是一場練習!沒有人喜歡被當作備胎,建議可以婉轉且誠實地回答:「我已經拿到其他 offer,但因為對貴公司及這份工作很有興趣,因此仍然希望有機會能夠深入了解。」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不想要這份工作,可以參考 新鮮人第一份工作怎麼選?5 大指標找到理想工作 中提到的各個面向去做分析。若是在所有的疑慮都解決後,你決定要拒絕這個工作 offer 或面試,那麼你將會需要坐下來,細心地寫一封包含以下 3 個元素的婉拒與感謝信:
我們找工作很累,企業找人也是一段不容易的過程。若是應徵大公司更需要經歷層層關卡,從寄出履歷到實際報到耗時數個月也是正常的。因此,在婉拒 email 的開頭先感謝對方花費許多時間與力氣進行接洽、面談、對我們才能的肯定等等,可以讓 HR 感受到我們理解他所花費的心力,也能為後續的婉拒先鋪陳一個正向的情緒給對方。
雖然說「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但是請體諒 HR 可能已經找人找得心很累,拒絕的立場要明確清楚地表達,不要修飾過頭結果反而語意不清,讓對方還要花時間猜測你的意思。
建議可以大略提一下婉拒錄取的理由,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確有深思熟慮過,而非輕率地拒絕。比較客觀的答案包括「已經接受其他工作 offer 」、「與個人職涯規劃不符」、「薪資福利不符合期待」等等。此處最避諱的是主觀的批評和評論,像是「面試時感覺到無法與主管相處」、「公司或是職位的發展性不高」、「公司的設備太過老舊」等等。雖然可能是大實話,可是這樣的理由不僅讓人感受到我們的不專業,而且還會在對方心裡留下刻薄的印象。
既然投遞履歷了,想必你有一定的意願到這間公司工作,若此時手上沒有任何工作 offer,應當前往面試。婉拒面試最恰當的理由當然是因為已經取得理想的工作 offer,所以不需要再浪費彼此後續的時間和心力。如果你還沒取得工作 offer 但想要婉拒面試,則應該謹慎說明原因(可能是生活狀態改變、客觀條件無法滿足,例如突然需要能立即 onboard 的工作、因為不可抗力因素所以不能配合長達三個月的招募時程等等),別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認真看完 JD 就投遞履歷、應徵工作,會給人留下草率的印象。
我們的婉拒 email 來到了尾聲,如何好好地與這個機會說再見呢?
此時 HR 可能正處於煩躁的狀態,被拒絕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我們無法避免這個階段,所以在婉拒後我們可以重申自己對於收到面試邀約和這份工作 offer 的感謝,緩和信件的氣氛。
表示婉拒面試的原因後,可以再次提及「感謝貴公司的肯定」、「於面試過程中收穫良多」、「感謝主管給予的指導」、「謝謝 HR 的細心安排」等等,跟開頭表達類似的意思(但是記得要抽換詞面!)讓對方知道我們深刻理解這個機會促成的不易,對於自己現階段無法接受,真的覺得很遺憾。
〇〇〇(HR 姓名/企業名稱)您好,
感謝貴公司給予肯定和青睞,也感謝您花費時間閱讀我的履歷。因為已經取得其他 offer/時程考量/職涯規劃變動(...etc 婉拒面試的原因),在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婉拒面試。
感謝您肯定我的履歷及能力,很遺憾在現階段無法加入貴公司,期待日後有機會能夠合作。
祝福貴公司徵才順利、業務蓬勃!
△△△ 敬上
婉拒錄取工作:
在信件結尾時,可以再次感謝貴公司的青睞並且給予對方祝福及保持連結,像是「祝福貴公司業務蓬勃順利」、「預祝貴公司徵才順利」、「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再合作」等等,使用正面的文字肯定,並且不把話說死,留下與這間公司、HR 或是面試官的弱連結。
〇〇〇(HR 姓名/企業名稱)您好,
感謝貴公司給予肯定和青睞,藉由面談我更加了解公司的理念與願景,也很榮幸能夠錄取如此有挑戰性的工作。因為薪資考量,以及取得了其他與職涯規劃較為接近的機會,在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婉拒 offer。
感謝您於面試時詳盡回答我許多與這份職位以及產業的相關問題,讓我受益良多,也謝謝您給予我職涯上的建議。很遺憾在現階段無法加入貴公司,期待日後有機會能夠合作。
祝福貴公司徵才順利、業務蓬勃!
△△△ 敬上
除了能力,找工作也是很需要運氣的一件事。能夠拿到工作 offer 或是面試邀請都是一個難得的緣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處理每個沒有緣分的機會,也許這過程中接觸的人都能成為未來的貴人!如果你恰巧進入了拒絕工作 offer、面試後又要重新投履歷的階段也別氣餒,可以參考 新鮮人找工作?5 個心態讓你畢業就有競爭力! 的內容持續準備自己。
祝福大家求職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
對於很多職場新人而言,在他們剛剛進入職場的初始階段,甚至是工作了好幾年後都還沒想好,到底自己是該走專家路線還是操盤手路線的時候,他們該怎麼辦?怎麼才能判斷自己適合走哪條路?
我對這樣的情況特別能夠理解,也特別感同身受。回想我自己剛剛開始工作的前4-5年時間裡,我也一樣處於這種狀態中。所以,這一篇裡,我想專門花點篇幅聊聊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再一拆為二,變成2個更為基本的問題 -
一,我到底要如何才能知道我自己適合做什麼?是專家,還是操盤手?
二,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時間內,假如我的職業方向和目標都不是很明確,我該如何做?如果我身處這樣的困境下,我會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是否仍然可以找到一個對我而言相對較優的選擇?
下面我分別對這2個問題進行回答。
問題一: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很長時間以來,「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一直是一個困擾著許多人的問題。有人做了很多性格測驗和職業測驗,找了很多人諮詢,聽取了很多建議,即便工作了很多年,到頭來卻總還是在這一問題面前顯得非常猶豫和疑惑。
對此,結合我的經歷,我有我自己的答案。對於這個答案,我自己還挺確信的。
我的答案是:
第一,想要擁有一個能夠讓自己足夠確信的答案,很可能你得具備2個基本前提:
1.你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實踐,嘗試過很多事情,知道很多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2.在你做過的很多嘗試中,你至少得有1-2件事已經能夠做到個7、80分的水平,可以比大多數人都要好。
我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明這2點的必要性。
在2011年,也就是我自己開始工作的第6年以前,坦白說,其實我也不是那麼確信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但是,在那之前,我至少已經做了很多嘗試。
我在一家日企做了3年銷售和行銷的工作,並在過程中經由許多努力,慢慢做到了銷售冠軍的位置;我在線上用業餘時間管理和運作一個讀書會長達4年,在4年時間裡,我把這個讀書會管理得還挺有聲有色的,那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小社群,我自己在其中也慢慢成為了一個精神領袖式的存在;我長期保持著寫作,以每月2-3篇的頻率,對一個個人部落格保持著更新,偶爾也會獲得單篇文章好幾萬的閱讀和官方推薦;除此以外,其實我還試著寫程式、做過網路工程師,作為半職業選手參加過電子競技大賽......等等。
因為實踐過的事足夠多,所以我才能顯著判斷出來,哪些事對於我是特別不興奮的,哪些事對我的吸引力好像要大一些。比如,偏技術研發工程類的事,我能顯著感覺到自己不興奮。
又因為在其中的某幾件事上,我起碼讓自己努力做到了7、80分的水平,我才能更客觀地去評估和對比,我自己在這件事上做到這個水平是不是比其他人更輕鬆,以及我自己也會更開心。就像銷售,雖然我花了幾年,讓自己在一家公司慢慢做到了業績冠軍,但我自己回顧,其實這個過程並不比其他人更快更輕鬆,相反很多時候還更費勁,以及我自己對於成為業績冠軍或做好銷售,其實也並不是那麼興奮,因此,我才非常堅定地決定,自己不能再做銷售了。
但,假設我不是讓自己有了那麼多的實踐,而只是自己通過一些測驗和別人的建議,獨自空想:我到底適合做銷售?還是技術工程師?還是互聯網運營?很難想像我能夠得到一個讓自己確信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剛剛進入職場不久,卻又缺乏明確職業方向的新人,我對你最大的建議就是:不妨先能夠聚焦在某一兩件你至少沒那麼反感的事,先不管不顧的努力讓自己能夠做到7、80分的水平,並在此期間,也盡量多去嘗試和接觸一些新的工作內容,這樣,你才能慢慢對自己產生更清晰的判斷。
第二,換一個視角來說,我認為一個人在「職業方向」上得到一個你自己十分確信的答案,往往應該源自於這樣一種感受:你覺得某件事,可能是非你不可的,是你必須要去回答的命題或是必須要去做好的事。
而這樣的命題或事情,一般來說都會來自於2個方向:
1. 你曾經在某個地方或某一類事上受過很嚴重的傷,並且經歷了種種努力後走了出來。於是,如果你受的傷真的足夠嚴重,你就很自然地會產生某種強烈念想:你希望能夠更好幫助其他人也從這樣的傷痛走出來。引用我在《運營之光》提到過的一句話,這叫「是什麼拯救過你,你就會想要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2. 你發現,自己身上具備某種天賦,能讓你在某件事上顯著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出色,能夠創造出一些獨特的價值,並且還能夠獲得很多人的認可與肯定,於是你也會自然發現,在這一類事上,你不應該辜負你所擁有的天賦。
關於「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這是我的一些思考和答案。
問題二: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假如職業方向和目標都不是很明確,該如何做?
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問題,為了能夠充分回答好它,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有點殘酷的現實。
2019年3月前後,我做過一次調查,大約1000多名互聯網和泛互聯網的從業者當中,有超過83%的人表示,他們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前5年裡,經歷過至少1次更換工作或行業的的情況,而經歷過2次或以上的人,也占近60%。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職業生涯的前5年,因為種種主客觀的原因決定要更換工作,甚至是更換行業,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種必然。這與過去我們往往選定了一個行業或工作,希望一做就是很多年的感覺截然不同。無論你願意與否,大多數人的早期職業生涯將注定成為「不確定性極強」。
這其中,更換工作或行業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個人興趣驅使;有的是因為所在的公司業務調整或變動太過頻繁;有的也可能是因為選擇了劇變中的行業,甚至行業都不行了,不得不改換。
所以,今天我們所能收到的很多產品、運營、行銷從業者的履歷,經常都能發現,一個人很可能剛入行做的是電商,第二年做的是社交,第三年做的是金融,第四年又做到了教育。工作上也很有可能是先做社群、再做投放,再變成活動傳播,諸如此類。
是的,我們必須要接受:今天的職業環境下,大多數新人職業生涯的前5年,很可能注定是不會穩定的,要在這樣的現實面前與之搏鬥,讓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走向正軌,就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圍繞這個基本現實,我們不妨先上一張圖。
簡單而言,我們所有人在自己職業生涯之初進入職場後,也許會迅速被分為2種狀態:
一部分人,也許很快就能建立起清晰的職業方向和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奔著「頂尖專家」或「商業操盤手」的方向去走。於是,接下來他們只需要在各自的成長道路上亦步亦趨,一點點前進就可以了。
然而,還有為數不少的一群人,他們也許未必能夠很快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認知,並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於是,結合上面提到「大多數人的職業生涯前5年時間注定很不穩定」的現實,這部分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前5年裡,將會面臨2個基本拷問:
1.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持續保持自己相對於同行業同齡人的職業競爭力,至少讓自己不用面臨被人淘汰和替代的壓力,生存無憂?
2.如何才能讓自己有一些空間,慢慢明確和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壞消息是,這2個拷問想要被解決好,確實還是不太容易,需要很長時間去熬一熬的。
但好消息則是,針對這2個拷問,其實是存在一個共同「較優解」。也就是說,如果你在1 - 5年這個階段還處於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更適合做什麼的話,那這個「較優解」有很大機會可以讓你同時從這2個拷問的困境中走出來。
這一較優解就是:你可以在這個階段裡,更多去提升和補充自己的「通用能力項」,更多增加自己的「多面手」特質。
我具體解釋一下。
先舉個不一定恰當、但我確實遇到過的真實例子:一個剛剛入行的運營同學甲,在一家公司主要基本工作就是,通過「刷量」(編按:類似灌水)等手段把一篇篇推文的流量做高,然後打造出一些「大粉」進行廣告售賣來賺錢,又或者是把一些內容分發到頭條這樣的平台上,通過高閱讀量獲得頭條官方的補貼,在長達1年的時間裡,他做得很開心。
但,突然有一天,重磅消息來臨:微信生態下將要嚴打「刷量」,以及頭條生態下將要大幅縮減甚至是停止對於內容的補貼。
於是,A同學突然就崩潰了:他發現,他此前一年所有做的事情都沒有價值,也掙不到錢了。但是,他只會做這個啊,然後,他長時間內焦慮無比。
試想,如果你處於這樣的狀態下,連生存都成問題,你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去考慮「職業方向」?能找到個糊口的工作就已經很滿意了。
而如果你在職業生涯早期,就長期陷入這種「為了生存疲於奔命」的狀態,你的職業成長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一定更大,後期想要「通關」的可能性也會顯著變小。
在這裡,A同學遇到的本質問題是:自己做過了一些工作,但因為自己還沒有清晰的職業方向,還無法下定決心一定要往哪個方向去深耕。同時,因為行業和商業環境的變化,A同學如果只在少量特別具體垂直、不那麼普世的工作上,擁有部分經驗和一些基本能力,他會發現,事實上完全無法保證他在職業生涯的前5年裡足夠安全,不用因為「生存壓力」而窘迫不堪。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困境。
而甲同學的困境如果要破,我能想到最好的建議,就是上面提到的:還沒有明確職業目標和方向的人,應該在職業生涯的前5年內,優先讓自己去大量填補「通用能力」的缺口,讓自己在偏通用的能力上具備一些「多面手」特質。
所謂「通用能力」,就是那些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哪個領域工作,你都很大概率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技能。並且,不同的職業類別,也總會存在部分屬於這類職業的「通用能力」。
舉例,如果是不限定於某些具體職業類別,你會發現,類似寫作、結構化表達、PPT、Excel、演講、高效召開會議、活動組織與執行等,應該算得上是橫跨絕大部分職業的通用能力。
試想,假設甲同學在如上這些技能和工作方法都進行了學習,且都掌握到了6、70分,那麼至少不用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會被淘汰」。
事情到了這裡,你會發現,這個選項似乎也能夠幫我們解決第2個拷問了,即:如何才能慢慢明確和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你應該還記得,在問題1的部分我們說過,缺乏明確的、足以讓自己確信的職業目標和答案,很可能是源自於你的實踐還不夠多。如果是這樣,你也許應該讓自己更多去嘗試不同的事情,並試著在1-2件事下讓自己做到70-80分的水準,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去橫向與他人進行對比,評估看看自己是不是在這件事上會比別人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成就感。
而,當你大量去習得和掌握了一些新的「通用能力」,你會發現:這其實不就是一種更加豐富和開放的「實踐」嗎?而這樣不斷去學習和補齊「通用能力」的過程,不就正好能夠幫我們創造機會,慢慢找到自己可以確信的職業方向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在0 - 5年這個階段裡,即便你職業方向不明,你仍可擁有屬於自己的「較優解」。
但也必須要強調,這個「較優解」也許也僅適用於0 - 5年經驗之間。這是因為,「多面手特質」的優勢,對於一個職場從業者而言,也許最能發揮其優勢的階段,就是3 - 5年這個階段,如果再往後,當更多更年輕的「多面手」紛紛湧現,而你自己又始終沒有產生自己更加獨特的競爭力和職業方向的話,你一定會慢慢讓自己陷入到很被動的局面中去。
因此,即便你補齊了很多通用能力,讓自己具備了一些多面手的特質,再往後,你也仍然需要慢慢在實踐中讓自己慢慢找到明確的職業方向,讓自己重新回歸到「頂尖專家或商業操盤手」的職業軌跡下去。
所以,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也許我們可以得到下面這樣一張圖:在0-5歲的職業階段之間,你所有的可選較優選項,也許都在上面了。
※作者簡介: 黄有璨,互聯網運營從業近10年,曾先後就職於美國About.com、第九課堂、新浪微米、周伯通招聘等互聯網公司,歷任運營經理、COO助理、COO等職。現任互聯網人在線學習社區三節課(sanjieke.cn)聯合創始人。同時為36氪、百度百家等專欄作家,多篇關於運營的文章被瘋轉,僅2016年上半年,個人所著文章線上瀏覽量已近千萬。小飯桌創業課堂創業導師。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黃楸晴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老闆會給月薪1萬(約台幣4.3萬)的人加薪,還是給10萬(約台幣43萬)的人加薪?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吐槽:組裡請幾個剛畢業1年的員工寫code,結果出了一個巨大的bug。某個客戶發現了之後,迅速擴散,導致他的公司丟了幾百萬的合約新單。
然而,我也有一個畢業第一年的員工,剛畢業就能幫帶一個小型項目,交出的第一份用戶調研詳細分析,沒有半句廢話,直指結果。
為何有人畢業第一年連累公司損失數百萬?有人畢業第一年,就能擔起重任做專案經理?
職場的第一年,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分水嶺。你做對了這些事,就鋪好了未來10年的墊腳石。
我每次面試的時候都會刻意問面試者一個問題:你會用Excel嗎?
「當然會啊!加上一個自信的微笑,似乎成了這個問題回答的標配。」
然後我會問,你都會些什麼功能,什麼函數?
這時候,各種回答天差地別。
有人說,我會加減乘除,有人說,我會篩選排序。
然而,只有大概10%的人會回答,我會VLOOKUP,我會樞紐分析表,我會篩選去重。
更厲害的候選人是怎樣呢?
他們會準備好ppt的作品,ps的作品,及Excel中會操作的功能和函數公式清單,最後還不忘補一句:「我可以當場接受考試!」
很明顯,那些懂得更多技能的人,至少花了時間去學習這個必然會應用的職場工具,自主性、學習能力都高人一籌。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來了我不用教。
試問哪個老闆會拒絕讓自己省時間的人呢?所以,如果你不會Excel的透視表和VLOOKUP,現在就動手去學。
你以為有多高深的函數,10分鐘就能學會,而且一輩子不會忘。此外,如果可以,儘快上手所有辦公設備和內部辦公軟體。
最好還能夠做到會修印表機、會擺弄傳真機,會隨手就撥出電話會議,會用Outlook設置郵件提醒,會對郵件設置自動回復,登錄任何一個內部軟體都不會怕。
哪一天你老闆、你同事、未來可能成為老闆的隱性大Boss經過,你隨手幫他解決了一個這種小問題,我相信他一定內心給你豎起一個大拇指,還會跟別人說,這個孩子真的很能幹。
哪有什麼天生過人啊,你不過是用別人摸魚打遊戲的時間,用來學修印表機了。
很多人仗著年輕,都喜歡跳槽。一份工作剛上手,就覺得已經熟練無比,沒意思了。
再換一份,老闆苛刻而變態,也沒意思了。回頭重新檢視,突然驚覺自己畢業3年了,居然換了5、6份工作,而且沒有一份是滿意的。(編按:複盤指重新檢視)
馬雲在瑞士達沃斯論壇曾說過:「我看過太多例子,20歲的年輕人有很多想法,以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但其實什麼都做不成。」
其實他老人家不知道,這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才是好工作。我們自小就被教育「老師想要你做啥」、「爸媽想要你做啥」,從來沒有人教你,「你自己要啥。」
被動填鴨式教育的後遺症是:很多人對於一份好工作,沒有標準,沒有藍圖—當然,永遠無法遇見它。
什麼是好工作?
首先,它讓你感覺每件事都「力不從心」,但是踮踮腳又能摸到。這份工作的難度,和你的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正是你想持續解鎖它下一步的魅力所在。
其次,它如果不再難了,你卻可以從中找到自主力、被需要感、成就感和滿足感。也就是說,這個工作你感覺能勝任,而且所作所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長期來說,能讓你感覺物質和精神回報能不斷增值。
然而,你要明白到,滿足這3點的工作都是非常稀缺。如果你想得到,必須付出你的代價。
一般來說,年輕人一無所有,代價無非就是:勞動時間和腦力思考。不花時間、不花心思去沉澱的工作,基本上等於白做了。
所以,從HR(編按:人資單位)的角度,做滿3年的工作才叫做一份「完整的經歷」,你自己可以好好算算,你的完整經歷到底有多少。
曾經看過一個有意思的段子:一個老闆會給月薪1萬的人加薪,還是月薪10萬的人加薪?
答案很明顯,當然是給月薪10萬啊!因為,他已經做到月薪10萬了,不可替代性不言而喻。老闆的錢只願意給切切實實為自己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隨手到市場上一招就一大把的普通人。
我以前的公司有一個年輕人,他非常擅長做PPT,而且特點是做得又快又好,動畫、特效、圖表、美感統統不在話下,嘩啦啦演示起來,那叫做一個行雲流水的爽啊。
如果論他所在崗位的其他工作,也許他做得算是個合格,但是論做PPT,他的水準絕對是行業中的Top 5%。
這一點,在公司的裁員潮中,保住了他的飯碗。畢竟老闆想什麼時候去個什麼論壇、出席個什麼商務活動,都想有個帶得出手的PPT。
以上這個故事說明:技能,在必要的時候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在那一次的裁員潮中,憑著技能保住飯碗的僅僅是一部分。
還有的人,憑著人脈。有的人,憑著的是高人一籌的技術;更多的人,憑著的是平時一貫穩定的靠譜感。所以,不可替代性有很多個方面—說白了,就是你的長板到底有多長。
「一專多能零缺陷」的那些同志,必然是職場中的常勝將軍。
很多人到了非常年長的時候,才會意識到一個員工和老闆的關係是平等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兩個角色,相互需要,相互成就。
也許用一個更加直白的詞來解釋,是商業關係。聽著也許刺耳,但是相當真實。正因為是商業關係,有些事就會覺得很自然。比如加班,比如認知同頻,比如不再相互挑刺兒,比如不再認為對方占自己便宜。
我舉個例子。很多畫畫的插畫師,接個私活,那個甲方對他吹鬍子瞪眼睛,東挑西揀,他一樣吭哧吭哧(編按:說話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樣子)加班加點給,他按時按侯完成。
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那件事上面,他是一個個體戶,他在經營一門子生意。滿足客戶的要求,讓客戶舒服,客戶滿意後他賺更多的錢,這就是相互成就的關係。
我曾經聽過一個朋友抱怨他的下屬,給9條工作清單,絕對不會主動做第10件事。我告訴他,你首先要扭轉他的思維,讓他覺得,哪怕100條都是他自己的事。
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關係,是因為逼迫而變得更美好的。從來美好的都是你情我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入職的那一天起,你就得清晰認知這個底層關係,主動創造價值去解決你甲方(老闆)的問題,不要等。
任何時候,把自己當做一個「個體」來經營,而不是一個被人指揮壓榨的小白兔。
我曾經聽過我以前老闆,一個已經10幾億身家的遊戲公司創始人,談起他入職第一年的往事。
當年他在一個國企裡面,每一個人都把工作推推拖拖。想辦法提高營業收入?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只有他,每天做到半夜裡,努力在做著這件事。規劃了一個又一個專案方案,觀察了一個又一個競品細節,最終做了一個賺錢的專案,把那個部門的收入情況給扭轉了。
事實上,這件事讓他受益終身。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把公司當成一個平臺,而把自己當作一個創業者。主動寫的每一份方案,深夜裡研究每一個運營細節,都給了他無盡的複利。
初入職場那份熱情所留下的每一分痕跡,終將滲透一個人未來時光的每一寸。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望你珍惜,啟程的那一步。
哪有什麼天生過人啊,你不過是用別人摸魚打遊戲的時間,用來學修印表機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維小維,曾任四大、寶潔、網易等名企管理層,10+年CFO及投資高管,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個人公眾號:維小維生素(idWeixiaowei6)。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如果不會表達,那麼你的功勞不是你的功勞。
我想很多人跟筆者一樣,從小就被教導謙虛是美德、不要去邀功;相信皇天不負苦心人,默默地做總有一天會被看見的。
我們在電影中看到反派搶功勞會被主角教訓;但在現實生活中,搶走你功勞的人只會活得更好
。
當然這篇文章不是教你搶功勞,而是分享幾個,讓你的努力效益最大化的方法
。
做重要的事
讓自己的努力被看到
提升在團隊內的影響力
增加在公司的影響力
花一樣的力氣做事,當然選效益最高的。
很多人天天加班,覺得自己為公司賣命應該要獲得對應的報酬;但這一切往往事與願違。
很多人都會把矛頭指向「個人能力」或是「慣老闆」身上;儘管這兩點也是原因之一,但筆者想從「做事」的角度跟讀者分享,也許我們過去所認為的努力,對公司來說毫無意義
。
有些人埋頭苦幹做了一堆專案,認為自己績效斐然值得嘉獎;但是否值得嘉獎是由專案帶來的效益所決定的
。
你的專案要跟公司的商業目標一致
,不然你做的專案再多、再好,公司裡面沒有業務幫你推,你再怎麼加班也是白忙。
相反的,如果你做的專案可以讓業務更輕鬆的銷售產品,提升公司業績
;就算你只做一個專案,也能讓你在公司有更高的地位。
也許你的技術很頂尖,特別喜歡攻克專案裡面困難的 Feature;但幾年之後卻發現周圍技術能力普普的同事都升官加薪,而自己卻還在原地打轉
。
此時請不要抱怨職場不公平,你應該要先審視自己完成的 Feature 為公司或是團隊帶來多少利益
;無論你攻克的 Feature 有多難,如果它只有 1% 的使用者會用到,從公司的角度而言你是沒有多少影響力的。
反觀你周圍技術普普的同事,他們用框架快速完成系統的主功能,又用簡單的技術完成了很多實用的 Feature;即便難度不高,但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是這些人撐起了系統的運轉
。
如果你是老闆,在升職加薪的時候,你會選擇誰?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並不是你選擇困難的道路就會獲得更多回報
。
如果你不主動爭取,通常最後被分到的都是低價值任務
;要嘛難度很高,要嘛毫無價值。
大部分的人上班都是為了錢,為什麼不去主動爭取高價值任務?
合格
;而你完成主動要到任務卻是達成目標
,被動跟主動給人完全不同的觀感
。直接跟主管敞開了聊,不要在那邊用猜測的方式揣摩上意
。人生很短,不需要堅持在不合適的環境中成長
。先判斷這個高難度的專案能否給你帶來成長
,再去思考這個專案對公司而言的重要程度
。
如果評估後是有價值的,請勇敢的接下來;有價值的任務,你不接還是會有人接的
。
也不要過度擔心自己做不來失敗的後果,老實說就算真的失敗了,損失最大的是公司
,你最慘就是換一間公司;既然公司願意冒這個風險把任務交給你,那就放手一搏吧。
如果你不打算庸庸碌碌過一生,機會來的時候就必須冒險;如果你把握住了,它們是升職加薪非常重要的談判籌碼
。
突破舒適圈未必會獲得物質上的獎勵,但肯定能讓你的視野上升一個台階。
大部分工程師的思考都是線性的,就像是遊戲關卡一樣,我們覺得完成了手上的專案就會獲得回報;但現實生活不是遊戲
,絕大多數的時候你完成專案只會被當作理所當然;你不說,沒人會知道你付出了多少心血
。
每做到一個里程碑,你一定要即時匯報進度,不要總是等別人來問你。
你要讓主管掌握你的進度,他才能評估要安排多少任務給你做
。你完成了如果不吭聲,很可能壓縮到後面接手同事的工作時間
。強調最終的結果
,而不是努力的過程;大家時間有限,不要模糊焦點。你報出來的工作天數通常都會被接受
。假使你常常無法準時完成,或是浮報太多工作天數;這些破壞合作信用的行為,會換來主管每天緊迫盯人。
讓主管覺得你持續有產出
。筆者身旁有朋友明明是專案的主力開發工程師
,但在專案取得成功後升官拿獎金的都不是他
;一開始他在跟我抱怨的時候,我覺得這應該是公司制度的問題,但每隔幾個月他就會約我出來借酒消愁痛罵公司。
幾次之後我也感到很納悶,以我對朋友的了解,他的技術能力肯定沒問題,不然不會每次都擔任專案的主力開發工程師;但為什麼他都沒有得到應得的報酬
?
後來跟朋友細聊專案流程才發現,儘管程式大部分都是他寫的;但在專案完成後都是由主管或同事向高層匯報
,向業務做 Demo 的時候他也只是坐在台下讓同事講,因為他認為自己負責開發已經夠辛苦了,這些雜事交給其他同事處理就好。
原本這種各司其職的想法也沒錯,但是有些公司只看得到在做宣傳的人,看不到在做事的人
;如果你主管匯報時沒有向高層提及你的功勞、同事在 Demo 時沒有放上你的名字,那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做白工。
寫專案固然辛苦,但這個專案是否能帶來收益,要看公司是否採納,業務是否願意推廣;公司的專案那麼多,如果不主動宣傳自己的專案,就算做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因此下次完成專案後,請爭取宣傳專案的機會。
不管你的程式寫得再好、功能多麼穩定;你在主管眼中只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師而已,況且主管未必會去看你寫的 Code。
沒有適時向他們展示你的成果,那你的努力也會隨著專案結束一起消失
;至於要如何表現自己,可以參考以下方案:千萬不要怕邀功,你不說,就算別人都看在眼裡也不會給你應得的獎勵
。如果你獲得宣傳者的角色,並成功讓高層與業務採納,你將是這個專案最大的受益者
。你有可能因為工作績效而獲得加薪;但如果想要升官,跟同事打好關係、提升團隊績效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拍馬屁、玩政治、當聽話的狗也是有效的升官的方式;但這些實際操作起來非常依賴個人特質,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因此本文不討論這塊。
公司要提拔一個人,除了專業能力的評估外,也會看他跟同事相處如何;你總不會想提拔一個經常跟周圍同事鬧不合的獨行俠吧?
如果你所處的組織比較龐大,主管並不會知道你每天在做什麼,但周圍跟你合作的同事都很清楚;當有合適的缺空出來,而主管無法準確判斷要將誰升官時,就會詢問同事日常跟誰合作較為愉快
;所以是否能被提拔,周圍同事的評分也是重要的參考意見。
應該很多由技術轉管理職的新手 Leader 都面臨過以下問題:
遇到這類狀況時,有時不禁會想:「這些問題這麼簡單,為什麼這點小事都要我來做決定?你們沒有基礎的判斷能力嗎?」
除了成員經驗不足容易有這些問題外,也有可能是你在分配任務時只說有哪些任務要做,而沒說明為什麼這麼做、這個任務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願意花多一點的時間說明與撰寫完善的需求規格,成員在了解來龍去脈後,很多細節與流程他們就能夠自己決定了
。
從短期來看,在團隊中搶功勞的人可以快速升職加薪;但同事也不是傻子,有誰願意跟愛搶功勞的人合作?
如果你願意在彰顯自己功勞的同時也把其他同事帶上
,你在同事裡面會獲得更多的聲望;功勞就像是一塊蛋糕,但分功勞也未必只是一個零和遊戲,把蛋糕做大,所有人都能獲得回報
。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有些人在做事上面是一把手,但如果你要他上台跟要了他的命一樣;因此這類有生產力的人容易被組織所忽略,假使你願意在專案宣傳的時候,於簡報的最後一頁放上團隊名單
,並說出感謝的話,也許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
筆者感謝結語範例:「很榮幸今天可以跟各位長官分享我們團隊完成的專案,在這裡要先感謝 XXX 經理在這段時間四處奔波,在他的領導下專案才能進行的如此順利;在開發的過程中,XXX 資深工程師也花了很多心力在攻克幾項技術難題,以保證我們系統的穩定性...謝謝大家,我是 XXX,再次感謝各位長官的蒞臨。」
讓公司更多人記住你的名字、知道你在做的專案;之後在跨團隊合作的時候會輕鬆許多。
組織一大,辦公室政治幾乎無法避免;每個部門都想要爭取話語權與資源
。
如果你只需要面對工程師團隊,大部分的時候還可以就事論事;但如果你的位置會需要接觸業務單位
,面對這群非常擅長嘴砲溝通的人,工程師在開會的時候非常容易處於被動狀態
。畢竟業務單位每天的工作就是溝通與談判,雙方的經驗值差距太大。
但請不要忘記,出來開會你代表的是部門
;假設今天這場會議其中一個環節是由你來做專案的 Demo,你就要有被業務單位 Challenge 的心理預期,對方可能在你 Demo 到一半的時候就直接打斷你、對專案指手畫腳。此時筆者建議你要掌握會議的主導權
,如果你在 Demo 時頻繁回答對方的提問,會造成其他與會者無法連貫吸收專案內容。因此筆者會說:「不好意思,我這邊先完成專案的 Demo,讓大家對專案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也許接下來的操作就能解釋您心中的疑惑,如果沒有,在 Demo 結束後我再回答您的問題。」
在 Demo 結束時,往往會收到很多的回饋;你可以記錄需求,但千萬不要隨便承諾
,你在開會所說的話都是代表部門,如果沒有經過內部的討論就亂給承諾,你在團隊內部會被排擠,在其他團隊也會失去信任
。
話語的主導權並非看一兩本書就能夠學會,需要經過多場實戰才能有所提升;筆者認為開會時的心態最為重要,不要一被質疑氣勢就落入下風,謹記出來開會,自己是代表部門!
你希望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的部門,你就要表現出什麼態度。
備註:你要搞清楚自己代表的角色,是公司、部門、團隊還是自己;代表不同角色時,說話的份量差異會很大,因為對方還需要顧及你身後的人。
每個人都曾在沒有權力的狀態下影響過別人的決定
回想進入公司前的面試
,你要在短短 1 小時的時間內取得陌生人的肯定,最終獲得 Offer;此時你在這間公司是毫無權力的,卻能夠影響長官的決定
。
你成為了主管,但並沒有對其他部門發布命令的權力
在成為主管後,你能夠組織團隊成員做事;但很多時候一個專案需要跟多個部門合作
,你可能會接觸到:「市場部門、行銷部門、品管部門...」而這些部門你都是沒有權力下達命令的。
對你來說是主任務,但對其他部門可能而言可能只是次要任務;你需要創造一個讓對方獲利的理由
,他才有可能配合你,共贏的完成這個專案。
有影響力的是人,不是強而有力的數據
假設你收到公司指令,要負責推行一個專案管理系統,通常情況下,除了自己的部門外,其他部門在推的時候會遇到非常大的阻礙
。
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公司高層下的指令,各部門應該會配合;但以筆者的經驗來說,願意在初期配合的幾乎不存在...
不要用產品說服對方
為了要增加使用人數,筆者曾像推銷員一樣到各個部門說這個產品有多好用、幫自己部門提升了多少工作效率;但成效很差,因為大家現在事情都做得好好的,根本沒理由去學一個要重新熟悉的產品
。
由對方創造需求
後來筆者在推這個專案管理系統前,改成先用聊天的方式跟其他的部門的 Leader 了解:
先用同理心去傾聽對方的回答,適時地引導對方來詢問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此時你再說出自己部門目前有在用這套專案管理系統,且透過它提升了不少工作效率,如果對方想更近一步了解再跟他做介紹;談話重點就是先用問題引導對方去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對方你覺得這樣做更有效
。
害怕上台是人性,但當你走上台從聽眾變成講者時,你所擁有的是更多的機會。
增加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
很多工程師對上台報告很抗拒,害怕自己報告的不好會拖團隊的後腿;但這樣長久下來,你在組織中會變成一個隱形人
,幾乎沒有影響力;不過如果你願意上台報告,就算你表現得不夠好,至少也讓公司更多的人記住你
。
很多時候,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更厲害。
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準備對方感興趣的內容
有些人站到台上後,會瘋狂的向台下輸出自己的專案有多好、產品的功能有多強;台上講的激情四射,但台下睡眼朦朧
,會發生這種狀況是因為你一直在講你想講的,而不是台下觀眾想聽的。
以筆者要跟業務單位宣傳團隊的專案來做舉例,我會重點描述下面 3 點:
想要讓業務願意推銷團隊的專案,筆者認為重點是產品有用、利潤足夠、介紹輕鬆
;把一條龍的服務做好,他們要做的事越少,專案推得越好。
你想要當參賽者還是觀眾?
如果你想要在一間公司往上爬,無論人際關係處理得多好,都肯定會受到其他人的嫉妒;公司中想升官的絕對不只你一個
,如果決定進入這場鬥爭,你就要有受傷的心理準備。
當參賽者還是觀眾都是自己的選擇,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所能承受的壓力不同、職涯規劃也不同;並不存在選擇哪一個一定比較好
,筆者只是建議你選一個 10 年之後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訂閱
接收通知;如果有幫助到你,按Like
可以讓我更有寫文的動力,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