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你的善意,是孩子的光:有教無淚,從愛出發,神老師的陪伴全教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168

目錄

第一章  沒有孩子想要學不會      
孩子犯了錯,重點是教育而不是處罰    
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    
看見孩子的價值    
低成就動機的孩子    
與壓力共處    
過動兒的需要    
其實孩子已經盡力了    
老師的壞脾氣    
可不可以不上資源班?    
讚美的力量   
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   
老師不是線上聯絡簿   
給孩子一個翻身的機會    
沒有媽媽的孩子也是寶
如果重新來過    

第二章  你的善意,是孩子的光      
我們,不要再聯絡  
一年只有三季的人    
人際關係大考驗    
孩子為什麼打人?    
那些日常小事累積而成的人生態度    
別教孩子忍耐    
保持安全界線    
小惡魔也能變天使    
你的優點我看見了   
「 我討厭妳 」又何妨    
貶低別人,不會讓你更偉大    
環境改變,孩子也會改變    
我的孩子被排擠    
沒有人應該被惡待    
孩子人緣差,交不到朋友    
不平等的玩不是玩    
言語霸凌    
三個篩子    
我的存在是你的處罰    
家暴    
保護色    
人間孤兒    
特殊生的手足也需要關愛    

第三章  陪伴是最好的教養     
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標籤之外    
培養同理別人痛苦的能力    
你的痛,我懂    
分數的意義    
受傷的手,焦慮的心    
妳是老師,妳的孩子自己教    
重考的日子    
奇蹟    

後記    

 

臺東家扶安排課程助寄養少年建構自立能力


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寄養青少年,對於未來如何掌控生活的權利,需要更早學習及選擇,為此,臺東家扶中心安排一系列生活適應能力建構課程,期許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庭或是獨立生活時,能夠自立生活,10月份分別由社工帶領孩子體驗探索學習,也邀請臺灣戲劇復原力協會教導孩子提升自我形象與自我認同。
探索體驗學習,其中一項是騎單車前往設定目標,增強孩子團體合作的能力,練習提出想法與意見,學習為自己做決定,並為決定負責,過程中雖然疲累,但在社工的鼓勵與陪伴下,孩子仍能堅持到最後,享受成功的喜悅,並成為滋養著孩子增長自信力量。
臺東家扶表示,外出活動最大的隱憂是安全問題,成員能在其中學習照顧自身安全,也練習照顧他人安全,並掌控身體與飲食關係的選擇,這些小細節都是幫助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任的過程,也是養成獨立性與自主性的生活能力與指標。
另外,受寄養的少年普遍需要比他人更早練習自力生活的準備,內在受過的傷害與未來的經歷,都會比他人來得辛苦,臺灣戲劇復原力協會以團體學習及藝術創作等方式,陪伴缺乏自信的孩子,引導他們找到自己,找到未來可能的力量。
臺東家扶主任陳乘斌表示,臺東縣內寄養個案,有2成是青少年階段,容易受外在環境、網路與同儕吸引,管教上也較具挑戰;為使寄養少年在離開安置系統後,也能具備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中心透過資源連結及寄養家庭給予個別化的協助,幫助孩子學習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將來離開寄養時,有更多帶著走的能力。

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教出孩子的行動力:11種執行力訓練,輕鬆搞定聰明又散漫的孩子(1~13歲適用)

http://www.cite.com.tw/pop_book.php?products_id=58746&page=1
定價:380元
作者:
佩格.道森博士(Peg Dawson, EdD)
理查.奎爾博士(Richard Guare, PhD)
譯者
胡玉立
黃怡芳
出版社野人出版
書系野人家
出版日期20150708
ISBN9789863840763
城邦書號A1010322
規格平裝.部分彩色.384 . 17cm×23cm 
內容試閱
【第一部目標】

  釐清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幫助?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其中第一章到第四章是概觀執行能力的全貌:執行能力如何發展?如何在常見的考驗中展現出執行能力?要發展堅定的執行力,你和周遭環境可以做什麼?來自各方的科學家和臨床醫師用不同的方法將執行能力分類、命名。但我們這行的人都同意,這些能力是一種認知過程,需要(1)計畫和指揮行動,包括開始進行和透析這些行動。(2)規範行為舉止、抑制衝動,做出好的選擇;在行為無效時改變策略,管理情緒和行為,以達成長期目標。如果把大腦看成是組織輸入和輸出,那麼執行能力就是在協助我們管理輸出功能。也就是說,它協助我們接收大腦從感官、肌肉、神經末稍等地所收集到的資訊,然後選擇該如何回應。

  在第一章,你將了解執行能力的每一項功能,此外,你還會學到大腦發展的知識,尤其是兒童的執行能力如何在出生時就開始發展。你會對執行能力的功能有些概念,明白為何欠缺執行能力或執行能力薄弱,會在許多方面局限兒童的發展。為了認清你的孩子有什麼特別突出或不理想的執行能力,你應該要了解不同的能力應該在什麼時候發展。多數家長其實對執行能力的發展都有一種直覺;雖然我們不會刻意把孩子各種不同執行能力的關鍵標示出來,但我們和學校老師還是會依據孩子發展出的獨立能力,調整對他們的期待。

  第二章將更進一步檢視發展軌道,羅列童年不同的階段,有哪些常見的發展任務需要運用執行能力。你會發現,一個人執行能力的強弱往往有跡可循;不過,仍然有人可以發展出相當全面的執行能力。你可以用簡短的測驗,初步描繪出孩子的優缺點,而這幅圖像將幫助你辨識可以介入和干預的目標;我們將在第二部和第三部,對此進行探討。

  之前我們提過,孩子發展執行能力的生物能力,在出生前就已經決定了。不過,能否發揮這些潛能,環境的影響也很大。身為父母的你,占據了兒女世界的大部分。這不是在怪你、或要你為孩子薄弱的執行能力負責,而是明白你自己執行能力的優缺點,可以讓你在建立孩子執行能力時,事半功倍。同時,還能減少親子衝突。

  例如,你的小孩做事非常沒有條理,而你也是如此。這不只會讓你在教導孩子組織力時覺得特別棘手,也會大大增加因混亂而發生衝突的機率。這時,認清你們這個相同點,會很有幫助。你們倆共同為此努力,既能讓孩子保有自己的自尊,還能相互合作勉勵。想像一下,你披露了與孩子之間的大不同:光是明白自己天生是個有條不紊的人,而你的孩子卻沒什麼組織能力,就足以讓你對孩子更多一點耐心,幫助他建立組織技能。因為,他並不是故意找麻煩,而是你們兩人的執行能力不同。本書的第三章,將幫助你了解自己執行能力的強項和弱項何在,以及如何運用這項理解,幫助你的孩子。

  你和孩子之間的配合,不會是唯一的關鍵;孩子與周遭環境的配合也很重要。你將會明白,當你開始運用策略,增強孩子的執行能力時,首要之務是設法改變環境。你當然不可能永遠這麼做,但做父母的在孩子的童年乃至青春期,的確正在改變環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第四章,我們將告訴你如何檢視孩子的環境以配合他的執行能力,以及在孩子仍需要周遭環境的支援時,可以做哪些安排。

  【第二部目標】

  從調整環境開始,一一拔除讓孩子散漫的因子!

  一旦理解孩子的優缺點何在、清楚親子之間是怎樣的組合、明白孩子與環境的關係時,你就為建立執行力做好準備了。為什麼我們認為介入和干預是有效的?因為:(1)這些干預和介入是自然地運用在孩子身上。(2)你可以選擇從不同的角度出擊;這些選擇可以讓你為孩子量身打造適合他的作法,在A計畫不太成功時,換成B計畫。

  本書第五章將提供一套原則,在遇到特定任務,或孩子需要某種特定的執行能力時,可以據此擬出最佳的出擊角度。這些原則中,有三項是最根本的架構,我們在第六章至第八章將逐一說明:(1)調整環境,讓孩子和他所面臨的任務配合得更好。(2)教導兒童如何進行需要執行能力的任務,或(3)激勵孩子運用已經掌握的執行能力。

  【第三部目標】

  從最常見的問題,歸納11種執行力訓練,各個擊破孩子的散漫態度!

  我們將在第九章整合這些執行能力。同時,父母可以決定自己是採用循序漸進的鷹架學習法,還是運用第二部所建議的方式,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不著痕跡地激發孩子的執行能力。

  第十章針對家長在臨床實驗過程中最常提出的一些問題,提出教導原則。這些原則都有一套流程可循,幫助孩子學習管理每天的活動。許多父母發現用這些原則來展開行動最容易,因為這些原則是直接針對引發每日衝突的導火線,而且提供符合大家需要的步驟和工具。你或許會發現,這是熟悉與建立執行能力的最佳方式,也是能觀察到結果的最快途徑。

  第十一章到第二十一章,我們會逐一說明每項執行能力的典型發展過程,同時也會提供簡易的評分表,用來確定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如果覺得孩子的能力總體是足夠的,但還可以多一點刺激,父母可以依列出的通則來進行。如果發掘到更明顯的問題,可以把重點放在臨床實驗中最常出現的問題上,根據所提供的介入方法,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我們相信,父母一定可以根據書中提供的不同選擇,找出幫助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原本薄弱的執行能力愈來愈堅強。只不過,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所以在第二十二章,我們列出了一些疑難雜症的建議,包括你應該反身自問,試過的方法出了什麼問題,以及應該在什麼時候、如何尋求專業協助。

  為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運用執行能力完成家庭作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但不可能跟著孩子進入教室。絕大多數散漫的孩子在學校裡遇到的問題和在家裡一樣多;事實上,也許正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讓父母注意到孩子的執行能力不佳。第二十三章是針對如何與老師和學校合作,以確定孩子無論在學校或家裡,都得到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包括如何避免和學校老師對立?如何取得更多支持?以及必要的話,如何運用特教資源等等。

  孩子在父母的協助之下建立的能力,應該可以幫助他在學校表現更理想,但國中畢業後該怎麼辦?對漫不經心的孩子來說,高中和其他看似遙遠的挑戰,往往更加嚇人,而你則會更在意他們能否愈來愈獨立自主。本書最後一章所提供的指南,即是在幫助孩子掌握前方的人生新階段。

  想像孩子長大以後的事,難免令人擔憂。我們在大兒子上國中時,就曾有過許多無眠的夜晚,擔心他能不能撐過高中,更不敢想像他高中以後的日子。現在,我們寫下這本書是向你保證,孩子「真的」會長大成人,而且會學著靠自己長大成人——我們的孩子做到了,你的孩子也能。多年的臨床實證和教養經驗,都呈現在這本書裡。我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讓父母們覺得受用無窮。

  第一部

  為什麼我的孩子聰明又散漫?

  孩子吸收資訊,在學校裡學習數學、語言和其他科目都沒有困難,這讓你以為他們對於整理床舖、輪流排隊這些看來更簡單的工作,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情況卻非如此。因為你的小孩可能智力無虞,但缺乏讓智力發揮最佳效果的執行能力。

  ◎第1章聰明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散漫?

  【教養案例1】孩子容易分心,整理房間拖拖拉拉,已經過了半小時,卻一事無成……

  凱蒂,八歲。星期六上午,媽媽請她整理自己的房間,還警告她除非把房間整理好,否則不能去找朋友玩。凱蒂心不甘情不願地上樓,在門口看了房間一眼:芭比娃娃躺在角落,其他娃娃和衣服首飾散在另一頭;書架上的書東倒西歪,有的還掉到地板上;衣櫃是開著的,衣服從衣架上掉下來,在衣櫃下方堆成厚厚一疊,蓋住了幾雙鞋子和最近很少玩的遊戲盒、拼圖。

  凱蒂嘆了口氣,才開始把兩個娃娃放在玩具架子上,再把第三個娃娃撿起來。忽然覺得娃娃的衣服不好看,轉而翻找比較中意的服裝。就在她為娃娃扣上最後一顆鈕扣時,媽媽從門口探頭:「已經過了半小時了,你怎麼還沒開始整理呢?」媽媽走進來,和凱蒂一起整理娃娃。

  很快整理好玩具後,媽媽站起身,準備離開,「現在,就看妳怎麼整理那些書啦。」她說。凱蒂走到書架前,開始擺放書本。她在地板上的那堆書裡,找到了最新一集《魔法校車》,這本書她剛讀了一半。她跟自己說:「我看完這一章就好。」等她看完,才可憐兮兮地大喊:「媽!實在太難整理了啦!我可不可以先去玩,等一下再回來整理?拜託!」

  【專家分析】孩子散漫,是腦的統整力與執行力出了問題!

  我們在前言中提過聰明的孩子會變得散漫,是因為他們缺乏以腦為基礎的技能;每個人都需要靠這些技能來進行規畫、指揮活動和規範行為。他們接收整理從感官得來的輸入訊息,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智能」,並沒有任何問題。說他們聰明,他們當之無愧。他們可以輕鬆理解分數、除法或是學會拼字。

  ●問題在於他們需要組織統整——決定什麼時候、怎麼做,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達成目標。●他們吸收資訊,在學校裡學習數學、語言和其他科目都沒有困難,這讓你以為他們對於整理床舖、輪流排隊這些看來更簡單的工作,應該易如反掌。但情況卻非如此。因為你的小孩可能智力無虞,但缺乏讓智力發揮最佳效果的執行能力。

  即使是日常小事,都需要執行能力才能順利完成!

  我們得先釐清一個可能的誤解:當人們聽到「執行能力」(ExecutiveSkills)這個詞時,以為指的是傑出企業執行長所應具備的全整套職場技能,如理財能力、溝通能力、策略性規規能力和決策能力等等。但是執行能力這個用詞其實是神經科學用語,指的是以腦為基礎的技能,人類需要靠它們來確實執行任務。

  ●孩子和你一樣,需要執行能力來確立行動計畫,包括為了展開任務所需的基本計畫。●

  有些事情其實簡單到只是從廚房拿一杯牛奶,但他得在他覺得口渴的時候,決定站起身來、走進廚房、打開櫥櫃、拿出杯子、把杯子放在流理台上,然後打開冰箱、拿出牛奶、關上冰箱、倒出牛奶、把牛奶放回冰箱,然後把杯子裡的牛奶喝掉,或是走回他原來的房間。

  要執行這麼簡單的任務,他必須在看見櫥櫃裡的洋芋片時,抗拒抓一把來吃的衝動——因為那只會讓自己更口渴;而在開冰箱時,他也得克制自己伸手去拿汽水。如果他發現牛奶杯沒有了,他得知道去洗碗機找,而不是去拿價值不斐的水晶杯。當他發現牛奶所剩不多時,他必須平撫自己的沮喪情緒,並且在認定是妹妹把牛奶喝到幾乎不剩時,克制去找妹妹算帳的想法。此外,如果他不想讓自己以後被禁止在房間裡吃零食,他也必須確定桌上沒留下什麼牛奶痕跡。

  ●對執行能力薄弱的孩子來說,喝杯牛奶不成問題,但他可能會分心、做出不太好的選擇、很難控制自己情緒或行為●:沒關上冰箱門、在流理台和地板上留下牛奶的痕跡、把牛奶忘在流理台上,變成餿牛奶,然後還把妹妹給搞哭了。就算他順利倒了牛奶,但你仍然能猜到,當他面對生活中更複雜、更需要規畫能力、注意力、組織力、自制力等狀況時,仍會有問題。

  有良好的執行力,孩子才有落實夢想的基本配備

  孩子要實現任何希望和夢想,所需要的技能就是執行能力。在青春期後期之前,孩子一定要達到一個基本狀態:他們必須能夠相當程度的獨立運作。這不是說他們不能經常要求協助或徵求意見,但這的確意味他們不再依賴我們去計畫或整理他們的生活、告訴他們什麼時候開始做事、在忘東忘西時替他們把東西送過去,或是提醒他們上學要專心聽講。當孩子到達這個階段,我們所扮演的教養角色也才真正到了下台一鞠躬的時候。我們和孩子說話時,把他們當成行事獨立的成人,帶點欣慰,並獻上祝福。

  要達到獨立階段,孩子必須發展執行能力。就如小嬰兒看著媽媽離開房間,等了一小段時間之後開始大哭,要媽媽回到身邊;三歲大的女兒,用父母說話的語氣對自己說,不可以做某某事;九歲大的兒子,一路追著球往外跑,碰到馬路時,確實會停下來左右察看……這些,都是執行能力發展良好的最佳案例。

  執行能力區隔愈細,愈能精準找到解決方案

  我們早在一九八○年代,就開始進行執行能力研究。在評估和治療腦部受創的兒童時,我們看到許多在認知和行為方面的問題,是根源於缺乏執行能力。我們也注意到,有明顯注意力缺失問題的兒童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沒有那麼嚴重。由此,我們開始大規模調查兒童的執行能力發展。和其他體系的執行能力研究不同的是,我們的模式設計想達到一個特定的目標:找出方法,讓父母和老師得以協助表現不佳的孩子發展執行能力。

  我們的模型是基於兩個前提:

  一.大多數人都具備某些強項的執行能力和某些弱項的執行能力。事實上,我們發現執行能力的強弱似乎有共通之處。小孩(和成人)在某些特定能力比較強的話,往往在其他特定能力會比較弱,這種模式是可以預知的。我們想要建立一個模型,可以辨別出那些模式,據此鼓勵孩子善用強項,協助他們面對並強化弱項,以改善整體功能的運作。我們也發現,協助父母辨識自己的優缺點是很有用的,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幫手。

  二.辨識弱項的主要目的,是要能夠設計出引導的方法,並加以練習。我們想幫助兒童建立執行能力,或者是去調整環境,將引發執行能力薄弱的癥結減到最少,或預防這些問題發生。這些能力分得愈細,就愈容易釐清它們的運作功能。而當這些能力可以被操控運作,要設計改善方法,也就更容易了。愈明確定義問題所在,就愈能找出解決的策略。

  我們歸結出十一種能力:

  .反應抑制力

  .工作記憶力

  .情緒控制力

  .持續專注力

  .任務啟動力

  .優先順序規畫力

  .組織力

  .時間管理力

  .目標堅持力

  .變通力

  .後設認知力

  這些能力可以用兩種方法來排列分類:發展性(兒童發展這些能力的順序)和功能性(這些能力幫助兒童做些什麼)。●了解這11種執行能力在嬰兒期、幼兒期和在嬰幼期之後顯現的順序為何,有助於父母和孩子的老師明白某個年齡的孩子應有的表現。●

  幾年前,我們帶過幼稚園到八年級老師的研習營,要求老師們提出兩到三種他們最希望學生具備的能力。低年級老師都把焦點放在「任務啟動」和「持續專注」方面,而國中老師則著重於「時間管理」、「組織」,以及「優先順序規畫」的能力。有趣的是,每個年級的老師都選了「反應抑制」這一項,說他們的學生當中,很多人都欠缺這個能力。一旦你清楚這些技能的發展順序,就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期望七歲大的兒子做好十一歲才能掌控的事情。

  P16◎執行能力的發展進程(表1-1)

  執行能力.定義.案例

  反應抑制力

  (Response inhibition)

  三思而後行的能力。這項能力可以讓孩子避免立即說出或做出什麼事的衝動,讓他有時間評估狀況、推斷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

  .年幼的孩子可以等待一小段時間而不搗亂。

  .青少年可以接受裁判的裁奪而不爭辯。

  工作記憶力

  (Working memory)

  進行複雜任務時,記住訊息的能力。這項能力讓人得以汲取過去的學習或經驗,應用於眼前的狀況,或是投射在未來的處境上。

  .年幼的孩子可以把一或兩個步驟的指示,記在腦子裡然後照做。

  .中學生記得住多位不同老師的期盼和要求。

  情緒控制力

  (Emotional control)

  管理情緒以達成目標、完成任務,或控制指揮行為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從失望的情緒中恢復過來。

  .青少年可以管控自己對比賽或考試的焦慮,持續進行比賽或考試。

  持續專注力

  (Sustained attention)

  在注意力被分散、疲勞或無聊的時候,仍然能持續對某個狀況或任務保持專注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偶爾可以在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完成五分鐘的家務。

  .青少年可以用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專心做功課,中間有短暫的休息。

  任務啟動力

  (Task initiation)

  有效率或及時展開既定計畫、不致過分拖延的能力,為了達成目標或完成任務,而設計出藍圖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指令下達之後,隨即開始被派遣的工作。

  .青少年不會等到最後一分鐘才開始進行計畫。

  優先順序規畫力

  (Planning/prioritization)

  可以針對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出決策。

  .年幼的孩子在有人指導的狀況下,能夠思考哪些選項可以平撫同儕之間的衝突。

  .青少年可以為找工作擬定計畫。

  組織力

  (Organization)

  可以創造和維持有系統的方法,掌握訊息和物件動向的能力。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有人提醒下,把玩具放在指定的地方。

  .青少年可以整理運動器材並歸位。

  時間管理力

  (Time Management)

  這項能力讓人可以估算出自己有多少時間、如何分配時間,以及如何不超過既定的時間限制或截止期限。它也涉及到能夠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年幼的孩子可以在成人所要求的一定時限內,完成一個簡短的工作。

  .青少年可以設定出符合任務所要求期限的時間表。

  目標堅持力

  (Goal-directed persistence)

  這項能力讓人有目標、並持續完成這項目標,不會被抵觸目標的其他興趣分心或拖延。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可以為了能夠在下課時間出去玩而完成工作。

  .青少年可以持續打工存錢,好去買一個重要的東西。

  變通力

  (Flexibility)

  面對障礙、挫折、新消息或錯誤時,可以調整計畫的能力。它也和配合狀況改變的適應能力有關。

  .年幼的孩子可以對計畫中的一項改變做出調整,而不會覺得很受挫。

  .青少年可以接受替代方案,像是第一選擇不可得時,改換別的工作。

  後設認知力

  (Metacognition)

  退一步看,站在宏觀角度面對自己的處境,觀察解決問題之道的能力。它也包括了自我檢視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例如,問自己:「我現在好不好?」「我做得如何?」)

  .年幼的孩子可以因應大人的回饋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青少年可以藉由觀察其他能力表現更好的人,檢視和判斷自己的表現,進而予以改善。

  上頁的表格列出各項能力顯現出來的順序,以及它們的定義,並且舉例說明各項技能表現在幼小的孩子和大孩子身上,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表1-1)

  ●研究嬰兒發展讓我們知道,反應抑制、工作記憶、情緒控制和專注力,全都在人生最初的六到十二個月就開始發展了。當一名兒童發現可以得到他想要東西的方法時,就開始發展規畫的能力;小孩會走路的時候,情況更顯著。變通力則展現在兒童對改變的反應上,這可以在一歲到二歲的嬰幼兒身上見到。至於其他能力,像是任務啟動、組織、時間管理,及以目標堅持力,發展得比較晚,分布於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的階段。●

  明白每一項能力是如何運作的,了解它影響的是孩子的思考還是行為,能讓你知道介入的目標是去幫助孩子轉換不同的思考,還是轉換不同的行動。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情緒控制不佳,在他發現弟弟坐在自己的模型飛機上時,你就設法幫助他用言語而不是拳頭來解決問題。事實上,思考和行動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我們經常是在教導孩子如何運用思想來控制行為。

  思考技能是被設計來選擇和達成目標、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它能協助兒童想像出目標和通往目標的路徑,也為兒童提供達成目標所需要的資源。思考能力也幫助孩子記住目標的圖像,即使目標還非常遙遠,而且可能有其他事件使他分心,占去他的記憶空間。但為了達成目標,孩子就得去使用第二套技能,讓孩子去做為了完成自己所設定的任務而需要做的事。第二套技能與行為結合,在兒童向目標前進的路途中,指引他的行動。這個組合架構將在下面的表格中陳述。

  P18(表1-2)

  ◎執行能力的兩種面向:思考和行為

  涉及思考的執行能力(認知) 涉及行為的執行能力(行為)

  工作記憶力

  優先順序規畫力

  組織力

  時間管理力

  後設認知力 反應抑制力

  情緒控制力

  持續專注力

  任務啟動力

  目標堅持力

  如果在早期兒童階段開始的執行能力都如期發展,我們就能釐清想做的事是什麼?該做的事又是什麼?從而計畫或組織任務,抑制會干擾計畫的想法或感受,為自己打氣加油,就算遇到障礙、誘惑或使人分心的事,也還是會把目標謹記在心,因應情況而改變路徑,堅持努力下去,直到達成目標為止。這可以是在限制時間內完成十片拼圖,或是大到改建住家的大工程。不管我們是三歲或三十歲,都是用同一套以腦為基礎的執行能力,來達到目標。

  隨著孩子成長,這些執行能力不斷進步。孩子兩歲時,走在人行道上得緊緊握著他的手;四歲時,只需要輕握牽手;再過幾年,就會讓他自己過馬路了。在每個階段,你會留意到孩子的執行能力(邁向獨立的能力)一路都在成長。但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跟不上呢?為什麼無法發展到足以掌控自己的行為,或是在無人指引下解決所有面臨的問題?

  遺傳、環境與生長經驗,都會影響執行能力的發展

  兒童的執行能力是怎麼來的?和許多我們所擁有的能力一樣,執行能力主要是靠生物學演化和經驗的累積。從生物學來看,執行能力的潛能是天生的,在出生時就存在了,但這只是一種潛在的能力。意即大腦中存有讓這些能力發展的生理裝備,但影響這些能力發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兒童腦部受到重大創傷或生理上的創傷,尤其是額葉部位受創,都會讓技能發展受到影響。

  孩子從父母親遺傳的基因,也會影響這些技能。如果父母的專注力不佳或組織力不好,小孩也有可能會在這些領域出問題。如果「環境毒素」對孩子生理上形成毒害,從鉛中毒到受虐都算,那麼孩子為執行能力所苦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不過,假設孩子的生理裝備正常合理,也沒有基因或環境上的創傷,他的腦發展就可以如預期進行。

  ▲腦神經的成長+修剪=執行能力

  小孩剛出生時的頭腦重量約為三百六十八公克。到了青少年後期,腦的重量會增加到將近一.三六公斤,這個數字的增加涉及到很多轉變:

  首先,腦神經細胞快速成長,如果要進行思考、感覺或行動,這些神經細胞必須進行傳輸,才能「彼此交流」,神經細胞發展出分枝,即軸突(axons)和樹突(dendrites),在嬰幼兒時期生長得特別快速,而能輸送和接收其他神經細胞的訊息。

  同樣在最早期發展的階段,一種名為髓鞘(myelin)的物質開始在軸突周圍形成一層脂肪膜,形成讓承載神經訊息的分枝,讓神經細胞之間更快、更有效地「溝通」。髓鞘形成會一直持續到青春期後期乃至成年期初期,組織成「白質」(whitematter)。白質含有許多束軸突,能連接腦部不同區域,相互交流。

  接下來談的是「灰質」(graymatter)。灰質是由神經細胞或神經元所構成,它們之間的連接稱為突觸(synapses),這一類的腦物質發展比較複雜一點。

  懷孕五個月起,腹中胎兒的腦神經元估計約有一千億個,和成年人的平均腦神經元數量相當。幼兒期的腦內突觸數量(大約一千兆)大大超越成年人腦內突觸量。如果灰質照這種步調發展,成年人的腦會變得非常巨大,不過,灰質的增加在五歲到達頂峰,然後就逐漸減少,或對神經元連接進行「修剪」。灰質的增加,起始於幼兒期快速學習體驗的階段,最近的腦部研究指出,這種學習和技能發展會愈來愈有效率,額外增加的灰質反而會削弱新的學習。

  透過不斷地修剪多餘或用過的灰質連結,兒童建立了心智技能。這段鞏固期會一直持續到十一、二歲(第二個灰質明顯成長期),這段成長期被認為是另一波快速學習和發展的開端。在灰質增加之後,緊接著又會在青少年階段歷經另一波的修剪。

  研究顯示,在青春期到來之前的執行能力發展關鍵期,成長的迸發主要是在額葉(frontallobes)。科學家大多同意,前腦在執行能力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所以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包括額葉外皮和腦前額葉外皮在內,以及其鄰近相連的區域,構成了執行能力在大腦的基礎。情況顯示,在前春青期,大腦為了發展執行能力,以及因應這個階段對執行能力的重大需求,正在做著準備。下面的圖片是人腦主要功能的分布概況,執行能力位在腦前額葉外皮一帶。(圖1-1)

  ◎人腦主要功能分布概況(圖1-1)

  執行能力  

  肌肉運動

  感覺訊息

  視覺訊息

  動作計畫

  知覺

  知覺

  聽覺訊息

  ▲額葉功能與執行能力的發展

  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也認為,在這段期間,在額葉部位可能也出現一種「用進廢退」的過程;使用過的神經連結會被保留下來,沒有用到的就會被丟棄。若情況確實如此,勤於練習執行能力就相當重要。這表示勤於運用執行能力的孩子,不但是在學習自我管理(獨立),同時也處於腦結構發展的過程之中,使得執行能力發展得以邁入青春期後期和成年期。

  練習執行能力很重要的另一個理由,是運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術)進行腦研究的研究者發現:兒童和青少年在進行那些需要運用執行能力的任務時,大都依賴腦前額葉外皮做好所有工作,較少把工作量分配到腦內的其他專門區域去。腦內的特定區域像杏仁核(amygdala)和島葉(insula)會在安全和生存受危害必須快速做出決定時(「戰或逃」的反應),被刺激運作。成年人則恰恰相反,他們可以把部分的工作量分出去;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神經通路已有多年練習,所以才能夠這麼做。兒童和青少年要強化執行能力,投注的努力要比成年人多更多,這或許也說明了為什麼他們平常做事時,比較不會用到自己的工作記憶。

  這就是父母和孩子的老師可以介入協助的地方。童年時期顯然是師長強化兒童執行能力發展和學習的重要機會。

  大腦是非常複雜的器官,而從腦部顯影研究得到的證據也不斷指出,除了腦前額葉外皮之外,還有其他區域涉及執行能力的發展。但腦前額區是大腦完全發展的最後區塊之一,它們在青春期後期或成年期初期發展,而且是掌管訊息、決定行動的共同最終路徑。額葉的功能既然那麼重要,腦內結構對執行能力發展的重要性當然也就不在話下:

  1.額葉指揮我們的行為,幫助我們決定應該注意什麼、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例如:一名七歲的孩子看到哥哥在看電視,他想坐下來和哥哥一起看,但決定應該先把手上的雜事做完,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做完的話,爸爸會不高興。

  2.額葉與行為相連結,所以我們可以運用過去的經驗來引導行為,並且為未來的事預做決定。例如:一名十歲的孩子記得上星期清理過自己的房間後,媽媽准許她帶一個朋友回家吃披薩。這次她決定先把房間給整理好,這樣就能再請朋友來家裡吃披薩。

  3.額葉幫助我們控制情緒和行為,在我們為了滿足需要和想望而工作的時候,它能把內外在的約束和限制一併考慮。藉由規範情緒和社交上的互動,額葉幫助我們在滿足需求的同時,既不給自己,也不給別人找麻煩。例如:一名母親告訴她六歲兒子,可以在遊戲販賣部買一款電動遊戲,但是他想要的遊戲店裡沒有賣。他雖然生氣,但並沒有在店裡鬧脾氣,是因為想讓媽媽答應他可以去別家店買。

  4.額葉觀察、評估、微調,讓我們糾正自己的行為,或是根據回饋選擇新的策略。例如:一名十二歲男孩沒參加班上的戶外教學,因為他忘了交家長同意書。他下一次會記得要爸媽在同意書上簽名,而且會在同意書要交回學校的前一天晚上,確定把它放在書包裡。

  生物學對兒童的影響不曾消失,但發展執行能力有賴更多的努力。因為,第一,我們知道執行能力對獨立生活極其重要,所有的父母都會把獨立自主當成孩子成長的基本目標。第二,剛出生時,執行能力還只是一種潛能,新生兒並不具有實際的執行能力。第三,額葉和隨之而來的執行能力,需要十八年到二十年,或更久的時間來發展齊備。基於這些因素,兒童不能單單只靠自己的額葉來規範行為。要怎麼做呢?把我們的額葉借給他們用。

  在孩子還無法自主時,父母把自己的額葉借給他!

  在人生最初階段,孩子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父母正是孩子的額葉。父母替孩子籌畫安全而合適的環境,監督孩子的情況(睡眠、飲食)、展開互動交流、在孩子受挫時解決問題。孩子在新生兒階段沒什麼行為可言,充其量就是哭和睡,這就是他過日子的方式,他完全活在當下。不過,到了五、六個月大時,小寶寶開始發展一些終將導向獨立的技能——寶寶更有意識了,雖然這些早期出現的轉變不是一眼看得出來,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強而有力的變化。

  ▲父母的提醒結合孩子的工作記憶,讓執行能力逐漸鞏固、內化

  工作記憶(Workingmemory)是在五、六個月大時發展出來的一項新技能。還沒有得到這項能力之前,小寶寶只能回應當下所看到、聽到、觸摸到、嘗到的事物,一旦他會認人、記得住事情或物件,即使時間很短暫,但寶寶的世界變大了。只要他醒著,這項能力就伴隨著他。他可以開始做選擇和「下決定」。比方說,如果媽媽離開以後沒有立刻回來,寶寶可能會哭著望向原來他見到媽媽的地方,媽媽也許就會回來。如果媽媽回來了,寶寶在某種程度上就會「了解」到:「如果媽媽走開,我又想要她回來,那麼我哭,她就會回來。」

  隨著資訊和經驗增加,工作記憶讓孩子得以回想過去,套用在現況裡,並猜測會發生什麼事。例如,假設孩子現在十一歲,他可能會對自己說:「上星期六我幫忙洗衣服以後,媽媽和我就有時間去泳池玩。我要去問她,如果今天我幫她做家事,可不可以比照辦理。」如果是十七歲的孩子,可能就會說:「如果老闆要我明晚來上班,我得說我不能來。上次我在學校考試前一天上班,沒時間複習功課,結果考得很糟。」

  小寶寶把媽媽叫回來的工作記憶,和十一歲或十七歲大孩子的工作記憶相比,顯然差得很遠。不過,他能夠把媽媽的影像記在腦海裡,讓我們看到了控制的開端。為了幫他發展出工作記憶這項的能力,父母可以提供孩子一些特定類型的經驗,例如,給小嬰兒那種用手操控的「因果」玩具,只要他做個動作,像是打打玩具,玩具就會動一動或是發出聲響;也可以把玩具變「不見」了,要寶寶找找玩具在哪裡,等到他可以爬或走時,就可以要他把玩具拿回來,或是找尋一些東西。●當孩子開始懂得語言,藉由記住父母的指示,重複地向他說明規定,他就能夠開始管理自己的行為。再過一段時間,問他一些問題,像是「你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或是「上一次你是怎麼做的?」●

  很明顯地,在幫助孩子獲得技能的早期階段,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父母來做;包括給小寶寶玩玩具、設計他可以參與的遊戲和活動。等孩子動作更豐富、會說話,比較不那麼依賴,父母也就不必亦步亦趨。事實上,透過把父母的話和行動結合成工作記憶,孩子已經開始內化執行能力!

  ▲反應抑制保護了小孩的安全、也比較不會分心

  隨之而來的,是在嬰兒期大約同一時間開始發展的另一項關鍵技能:反應抑制(ResponseInhibition)。這個要不要回應某人或某事的能力,是規範行為的核心。我們都很清楚,如果孩子想都沒想就去做了什麼,會惹麻煩;若看到有些孩子面對誘人的東西,卻沒有立即動手碰觸或拿走,我們會很佩服他們的自制力。

  和工作記憶相同的是,當嬰兒在大約六個月左右開始發展這種技能時,我們其實看不出什麼明顯改變。但是在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之間,小寶寶抑制反應的能力驚人成長:九個月大的寶寶爬向在隔壁房間的媽媽,如果是一兩個月以前,他爬到半途可能就會因為看到一件喜歡的玩具而分心,現在的他會忽略玩具,一路向媽媽那兒爬去。同樣是在這個階段,寶寶開始保留了某些情緒反應,看情況才表現出來給人看。

  我們大多遇過和這種年紀的小嬰兒交手的經驗:他們可以完全不回應你,有時候甚至還調頭走開。這像不像是在拒絕你呢?正是在這麼幼小的年齡,小寶寶開始學到回不回應特定的人或情況所產生出的強大效果。三、四歲的孩子碰到玩伴搶玩具時,改用「動口不動手」的方式,就是顯現反應抑制的能力。至於九歲的孩子追球追到馬路前方會停下來左右看看,這也是反應抑制。而十七歲大的孩子顯現的反應抑制,則可能是朋友提了「看看這玩意兒能跑多快」的建議時,自己仍能把車速控制在時速限制範圍之內。

  做父母的我們都很清楚反應抑制的能力有多麼重要:要是沒有它就會很危險,也常會和權威的一方起衝突。當孩子還是小嬰兒,尤其開始會爬以後,父母會把額葉借給他,用門、柵欄和兒童安全鎖,或把危險物品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為他設定界限,貼身監督他的一舉一動。毫無疑問地,你用一些字眼—大叫「不可以!」或「小心燙!」,在某些情況下你還可能會讓他自己承擔一下結果,看看他會不會學乖。也有些情況是你根本措手不及的,像是孩子突然碰到了很燙的東西,或是從沙發上跌下來。隨著孩子發展,有些風險會減低;例如,他發展出可以安全上下樓梯的能力,樓梯的危險就小了些,但出事的機率還是有的。

  除了設定界限,我們也開始教導孩子替代行為(摸貓咪而不是抓牠尾巴、用說的而不是用打的)。在工作記憶的幫助下,兒童開始模仿父母的言行,把它們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父母依據自己的觀察,開始從遠一點的距離監督他,把限制放寬,增加說話的詞彙,並開始尋找學習機構,例如學校,協助教導他這項技能。因為我們知道,獨立和自我管理是最終的目標,所以會不斷嘗試在自由和監督之間求取平衡。不過,●把額葉借給小孩這件事,包含了兩種元素:建構環境和直接監督孩子。●

  小孩藉由觀察父母的行為,學著照著做,並且一再重覆,他會開始學習和接受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持續,加上對他抱持著合理的期待,這些都很有幫助。我們也會指導孩子使用語言,隨著時間的累積,孩子學會運用它。剛開始他會自言自語,好規範自己的行為。過了幾年,經驗多了,這些話會變成他內在的聲音,只有他自己才聽得見。我們並不打算永遠充當孩子的額葉,當他們發展出內在的聲音,內化了這些技能,我們的角色分量會自然減少。

  ▲為什麼有的孩子缺少特定的執行能力?

  一個可能性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如果你的孩子被診斷是過動兒,你大概已經知道孩子是哪些執行能力受損嚴重。研究人員漸趨一致的論點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乃是執行能力失調。其中,羅素.巴克里(RussellBarkley)認為,過動症是自我規範能力不足;而在諸多受影響的執行能力中,反應抑制是最主要的一項,它還會影響到其他執行能力的發展。其他研究者雖然研究重點不同,但也都同意●過動症兒童的某些執行能力會受損,而主要受損的執行能力是反應抑制、持續專注、工作記憶、時間管理、任務啟動和目標堅持。●雖然其他的執行能力也可能會受影響,但是在過動症兒童成長到青春期之前,父母和老師可能會發現他們這些能力明顯比較差。

  基於這些新發現,腦研究逐漸相信,過動症兒童前腦組織的物理及化學結構與一般兒童不同樣。有些過動症兒童是「發展落後」,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讓他(和他的腦)成熟,有的可能比同儕晚了兩三年。但是部分過動症兒童卻可能永遠不會發展成熟,他們這方面的缺陷會持續到成年。

  ●很重要而且需要釐清的一點是,即使未被診斷為過動症或其他臨床問題,兒童的執行能力發展情況也會有所不同。無論是哪一組執行能力組合,每個人通常都是有強也有弱。●你一定見過那些老是忘了自己東西在哪裡的「糊塗大師」吧?像這樣的優缺點模式,其實是極其正常的發展變化。但如果這種事影響了孩子在學校、家裡、與人交往、競賽,或任何造成兒女成長的阻礙,我們就有理由採取一些行動。要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獲得成功,執行能力顯得愈來愈重要,所以,若你的孩子和本章一開始提到的凱蒂很像,或者在別的方面漫不經心,就值得你花時間去激發孩子的執行能力,而且你將發現這些努力是值得的。

  小孩子散漫的方式林林總總。患有過動症的兒童和那些組織、工作記憶、時間管理較差的兒童,都「散漫」得非常明顯;他們似乎迷失在時空之中,或總在某個時空裡忘了什麼,做起事來就是很沒效率。有些孩子是情緒性散漫,感覺支離破碎,偏離了情緒的常軌,阻擋了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或者他們對周遭的事情反應太過衝動,以致無法好好把手邊的工作做完,這些孩子也很散漫。他們需要有人協助他們管好情緒、回歸常軌,把事情做完。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知識】蔥、薑、蒜長期保存方式,省時又便利!

https://wayherway.pixnet.net/blog/post/308016233-【知識】蔥、薑、蒜長期保存方式,省時又便

鮮肉湯包 + 大同電鍋 怎樣搭配使用?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421000010KK12291
最近到大賣場買了一包鮮肉湯包,
回家放進冰箱冷凍,
用湯包把盤子擺滿後,
不退冰直接去大同電鍋『蒸』,
結果如下:
一:熟了,全部都黏在一起了。
二:湯汁流的整個電鍋都是。
三:有些麵皮還黃黃。
請問:
一:需要哪些碗盤才能蒸出相外面燒餅油條店的那樣?
二:需如何擺設?
三:如有特殊物品,是否方便告知何處可以購得??
謝謝 
 最佳解答
1、用竹蒸籠,裡面擺蒸籠布或紙,也有人用高麗菜或大白菜吸湯汁

2、要放得開一點,不能擺滿,才不會黏在一起

3、大賣場就有賣,生活工場有中型的,再專門一點就去竹器專賣店

另外,如果不常做,也可以用一般磁盤,先塗一層油
(什麼油都行,薄薄一點就好),再放湯包上去蒸就不會黏住

湯包皮奱黃及湯汁流出來,表示你蒸太久了;
時間太久湯包會一直變大(像水餃),因為裡面有湯一直滾,久了就破皮了
(其實所有的包子饅頭都是一樣,只是裡面有包饀的更明顯) 
愛吃的水母 · 11 年前

傾聽,不可思議的力量:學會諮商師的聽話術,你和別人都受益


目錄

前言 要理解對方,首先從聆聽開始
1 聆聽,從放空想說的情緒開始
2 認真聆聽以一小時為限
3 應聲附和,是讓對方知道「我很認真在聽」最好的方式
4 最高超的附和技巧──複述
5 附和的時機,決定話題深入的程度
6 聽過就忘!變身為避雷針
7 以前的家庭主婦都是聆聽高手
8 不聊自己的事
9 傾聽,是我們唯一能夠給予的協助
10 只回答對方問的問題
11 無法回答的問題才更重要
12 資訊以外的建言都無效
13 實際去玩玩看孩子的遊戲
14 比起教人,受教的態度更重要
15 直率聆聽就是最高境界
16 聆聽不分上下關係
17 重視「當下」的感覺
18 不說謊、不掩飾
19 要明白,對方說的是對方的事
20 不要當評論家
21 所謂共鳴,就是懂得演戲
22 「聆聽」,不要變成「詢問」
23 不說「但是」「可是」「不過」
24 不說藉口
25 不說明
26 利用小道具,改變談話氣氛
27 茶室是最理想的場合
28 越不想說的話題,前置越長
29 不要逼問
30 祕密有一雙翅膀
31 沉默與空檔的功效
後記 學會聆聽,讓你到處受歡迎!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買機車 要如何選擇車行 和 注意事項

問題一::小弟目前有想要買kymco的一款機車 

但不知道該選擇哪間車行 

是要選擇總經銷商 車行很大間 機車都排一排的 看起來就很高級 感覺車子給他維修一定妥當

還是那種 看起來小小間 機車才五六台的那種 感覺設備不齊全 的車行買呢????

問題二::請問 我去車行買機車 要詢問老闆哪些事情 ""才能保證我的權益不受損""

(比如說 什麼險 那些有的沒的)

問題三:哪些是我應有的權利呢??

問題四:小弟問過快十家了 價錢76000~79000 請問這中間有什麼玄機嗎?? 有個老闆賣77500 我跟他說:老闆你怎麼賣得比別人貴阿 他說:{我一台車賺你個1500不過分吧 妳看看那些賣這麼便宜的 他就放長線釣大魚 現在先不賺你的錢 等你回來維修時 就大賺你一筆 我賺你1500 之後維修有什麼事情 你回來找我沒關係 非損耗品} 小弟回家想了想 感覺怪怪的 一台車賺1500 怎麼可能= = 可能看我是學生 隨便唬爛八 一台車賺一千五 最好是賺有錢.....
請問老闆說的是實話嗎?

問題五:所謂的辦到好 是辦什麼? 辦那些東西?? 純粹想了解

問題六:小弟採用分期付款 請問車子是登記在監護人的名下嗎?

問題七:有那些東西是可以跟老闆柪的??

問題八: 請告訴小弟所有買機車的秘訣 注意事項 和 避免掉進老闆的陷阱(我知道這樣講太超過 老闆也要生活 總不可能都不賺錢吧 但也不能讓老闆賺我太多
因為我是學生 老闆可能以為我比較好騙 我怕她隨便唬爛我)
 最佳解答
1.買摩托車,盡量去少有年輕的人在那邊上班的最好
最近我們家這裡附近一間Y牌的經銷商,聘請一堆小屁孩在那邊幫忙修摩托車,不過最近我發現,他們在去他們總店遷新車時,都狂吹油門,我覺得這樣讓車主很幹,花錢買的新車,讓這種廢物亂搞,看了就ㄟ小

你要去的話,盡量去那種家族經營的,這種比較好,不要去那種有聘請年輕人的店買,再來還是貨比三家便宜不吃虧

其餘就沒什麼特殊的,去你信賴的店就對了!!!

2.買摩托車基本上就是你就問他

※1.要加幾CC的機油
※2.齒輪油是幾CC?
※3.第一次訓車多少公里換機油?
※4.訓車速度不得超過多少?

買摩托車不外乎凹的東西是沒有的

就是安全帽或踏墊、大鎖這樣

或本身這台車有做促銷,有送其他的東西,基本上這種東西官網都會公告,但送的那些東西都是垃圾,什麼濾風蓋光圈、椅墊、椅背

送越多機車越貴而已......

3.買機車有什麼權益?
你去買時,你就要注意看
※1.車殼有沒有刮傷?
※2.里程數有無怪異?
※3.燈泡有無損壞?
※4.買車的購買簽約書齊全【包含新車手冊、行照、保險卡、購買契約證明】

4.那種屁話聽聽就好,反方向思考就好
當你是個賣者,你一定也是說這些屁話來混淆消費者,什麼賺很少啦!!!、沙小的死人話,說的好像很可憐怎樣

幹,沒賺錢那我幹麻賣機車?我幹麻賣了摩托車如果賣了一台車王出去,我還要背負著修理和保固的問題?

參考價位的話
可以先去官網看看或者是Y虎的購物中心

價位約正負1000不誇張

當然是越便宜越好

5.比方這樣好了!!!
辦到好的意思就是【失竊險、意外險、火險這三種】
我基本上是希望你再添加一項

第三人責任險: 保險金額”依投保內容”汽機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死傷或財物損失時,依法應負賠償責任(超過強制險及其他費用),保險公司負賠償責任。 駕駛人傷害險:保險金額”死殘160萬、醫療20萬”:(保費441元/年、839元/2年,沒有其他保險或提高保障時) 機車(單一)交通事故,(自己騎車摔倒、擦撞安全島或路樹.等)造成駕駛人死傷時,保險公司負賠償責任

這比較有保障
6.分期付款是看車要辦在誰的名下,你只要滿18歲就可以辦在你的名下,就算未滿18歲也是可以啦!!!但要有監護人的認可~"~

7.摩托車沒啥可以凹的,基本上現在摩托車價位還挺死硬的,就真的是要貨比三家比較實際了!我當初也是問了十幾間摩托車才問到一家比平常價位便宜兩千的

8.買摩托車你就先去問的

價位多少?【基本上是沒有談的空間啦!!!因為原物料上漲,機車不怕賣不出去,所以不用去殺價了!!!挑便宜的就對了!!!】

辦到好含什麼?【失竊險、意外險、領牌、火險】

至於其他的沒什麼能問了~"~

小弟94年18歲買第一台摩托車

今年2月剛買新摩托車

所以這些經驗讓你參考看看
無名氏 · 6 年前 
其他 其他解答
強制險請一定要保,若常開車騎車意外險跟第三人責任險最好一起保(不貴)
千萬不要直接在監理站旁邊保或是單子一來就交錢,通常這樣會貴至少200-300元,請直接線上就投保,跳過業務員,汽機車分一年或兩年,直接便宜200元以上,富邦新光國泰多家可以自己選熟悉的,有的送免費道路拖吊(自行找人拖吊超貴的),而且每次保險都可以累積紅利,像信用卡累積點數,終身有效,在下次保的時候就可以折抵保費,像我家人都在這邊保,每年紅利折保費差不多1、2千塊,等於是1台機車2年的強制險免費了,給想省錢的爸爸媽媽參考 

官網在這邊:ppt.cc/D,3u
可以直接試算保費
知識大師 · 6 年前 
點進去 參考看看
http://blog.yebi.tw/blog.asp?blog_id=3877
可樂五金的大象 · 6 年前